文章吧手机版
人间食粮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1-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人间食粮经典读后感10篇

  《人间食粮》是一本由[法]安德烈•纪德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食粮》读后感(一):文字由人心

这书好不好全凭内心。有些人那是垃圾,有些人那是圣经。我觉得为了我的心理健康,我绝对不允许一本情感泛病人的书打到3星以上。
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的复制。。。
本来不想贴的,但俺一看大面积的4,5星和赞美就有点忍不住了。
---------------
《人间食粮》,是从引言开始就很有意思的书,他开宗第一句就创造了一个虚构的人物。通篇都在对着这个虚构叙衷肠。它象一篇漫长的情书,每一章每一段都在呼唤“纳塔奈尔”。可读者从引言就知道这是个幻像。知道是幻像却情不自禁投入主人公内心真实,从书中猛一抬头,却又醒悟一切还是幻像。
若你以为主人公是作者纪德那又错了。在序言里,纪德又郑重地反复曲折地宣称主人公像他,但不是本人,他虚构了脱离现实状态的形象,但内心披露却又是完全真诚的。他立即离开了书中飘泊的道德,但在回首时承认自己始终如一。在绕口反复的表达背后隐藏着多孤傲却又拼命想表达生怕他人误会的心。
我还是喜欢那个引言:“倘若我在书里面谈到自己不曾去过的国家,不曾闻过的芬芳,不曾有过的行为,抑或谈到你--我不曾见过面的纳塔奈尔,那绝不是弄虚作假。其实这些都不比你纳塔纳尔这名字更虚假。你将阅读我这本书,而我之所以这样叫你,正是因为我不知道你姓甚名谁。”
这真是一本书完美动人的开篇。
[摘录]:
2014-5-29
p8:一个地方有清泉流淌,那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欲望。因为那地方只有在我们走近了才存在。周围的景物也只有在我们向那里走去时,才渐渐呈现于眼前。
p9:重要的是你看了,而不是你所看见的事物。
p12:现在本会充满各种的未来,假若过去没有扔给它一段历史的话。过去只能有一个,它也就只能预示一个未来,它把未来投射到我们的眼前,就像空间里一个无始无终的点。
p27:幻想明天是一种快乐,但明天的快乐不同于幻想的快乐。幸好没有任何东西与幻想的相同,唯其不同,每件事物才有其价值
p32:纳塔奈尔,我要对你谈谈瞬间。你晓得瞬间存在具有何等的力量吗?不时常地想到死亡,就不会充分意识到你生命中每个最短暂的价值。你难道不懂得,没有死亡阴森森的背景作衬托,每个瞬间就不可能闪耀令人惊叹的光芒?
p32-34:第32页是特别悲伤的段落。因为这里特别集中的,用排山倒海似的热情连篇累牍呼唤着纳塔奈尔。诸如:
纳塔奈尔,我再也无法写一行诗,而不把你的名字写进去。
纳塔奈尔,我愿让你为生活而出生。
纳塔奈尔,你是否领会我这些话的真挚情意?我希望更加靠近你。
纳塔奈尔,这就是我心灵中全部的热情。。。纳塔奈尔
只需稍稍回想一下纳塔奈尔这是个虚构的人名,就知道这章节表现得热烈的后面的孤独有多空洞深重。当主人公将任何读者当作纳塔奈尔一遍遍深情呼唤的时候,那声音必定枉然暗哑。就象一只野地的狼奋力向月嚎叫。
 
2014-5-31 第三章与第四章
第三章是游记。大量的景观描写充斥了章节的各个角落。几乎没有长篇的内心表白,有也是夹杂零星叶片。这一段第一次,没有了不段回旋地对“纳塔奈尔”的呼唤。
有的段落写得诗意,很有柯罗又或者是莫奈风景油画的气息,可又像散漫的钢琴曲,奏出零落跳跃的音符,叮叮咚咚的。
比如:
P40 锡拉丘兹
平地小舟。低垂的天空,偶尔化作温暖的雨,落在我们身上。水草间飘出淤泥的气味,茎秆沙沙作响。
水很深,看不见蓝色的泉水汩汩喷涌。万籁俱寂。在这僻静的乡间,在这天然的喇叭口状的水池中,那喷涌的泉水,宛如纸莎草间开放的水的花朵。
p40 突尼斯城
在一派碧蓝中,只有一叶孤帆是白色的,还有它映在水里的深色倒影。
夜。戒指在黑暗中熠熠闪光。
月下徜徉。思绪不同于白昼。
惨月照孤寂。鬼魂游荒冢。赤足踏在青石板上。
第四章
我昨晚就读完了第四章,但无法写下读书笔记。
因为这是充满欲望放纵,而又将这种放纵伪装成一种生活热情的极度混乱的一章。里面充斥着略带病态但从表面看却健康无比的思考模式。它具有相当的哲思,但这种思考却指向一种放任的病不自知的癫狂状态。眼睛在纸张的墨迹中穿行而过时,我的眼前闪过了人影。
在序言里,纪德就对该书如下评价:“即使不算是一个病人写的书,至少也是出于康复期的人的书。”其实这已经是作者的定论。
这章里究竟有些什么?
p47:我惊恐地领悟到时间的狭隘性,领悟到时间只有一维。我本希望时间是一条宽阔的跑道,我的各种欲望在这条跑道上奔跑时,必然会互相践踏。我永远只能要么干这个,要么干那个;干了这个就失去干那个的机会,这令我立刻感到遗憾。所以我经常待着什么都不敢做,心烦意乱……由此铸成了我终生的大错:不能长久地进行任何研究,因为自己拿不定主意放弃其他许多东西。以如此高的代价获得任何东西,都不太合算。无论怎样衡情度理,也消除不了我的苦恼。走进欢乐的市场,而手中只拥有区区几个子儿。拥有!选购就意味着永远,永远放弃其他一切,而从数量上来讲,其他一切总比任何单个的东西更可取。因此,我对世界上任何占有都有点厌恶,害怕一旦占有就只能占有这个。
这是这章开头的一段。这章主要是“我”冗长叙述自己的成长人生经历与生活方式。那些生活方式的思想基调其实就是上面摘录的这段。无论后面谈诸如“永恒的热情”“流浪”“自由”“放纵”“情欲”都是以上段的思考为基础进行的延展。
诸如:
p49:书本向我揭示了暂时的自由,但所谓自由,从来只不过是自由选择如何接受奴役……犹如大蓟的种子,四处飘飞踯躅,寻找肥沃的土壤,准备扎根,根一扎下它就动不了了,只好在那里开花结果
p50:对于某种快乐的渴求,总是产生于享受到这种快乐之前。我的幸福就在于每见到一眼泉水,我都感到口渴。在没有水的沙漠里,尽管口渴难耐,我还是兴致勃勃受烈日暴晒,以增加对水的渴望。
p50:我有一种可贵的天赋,就是不过分约束自己……我广为接纳,我的心灵是十字路口敞开的客栈,谁愿意进就进。我变得柔顺随和,极为敏感态度殷勤,专心不二,善听歧见,以至于抛却了个人的想法,善于察觉一切偶然的情感,体察一切细微的反应。任何事情我都不视为坏事,更确切的说,任何事情我都不表示反对。再说,我很快地发掘,我对美的热爱,甚至建立在对丑的憎恶的基础上。
p52:我独自品尝孤傲的强烈快乐……最后我心灵里充满激情,而且由于孤独,这激情变得更加高昂……
p53:我的心天生充满爱,这爱象液体洒向四面八方。我觉得没有任何一种快乐是属于我个人的,总是邀请每个偶然遇见的人来共享。如果我一人独享,那只能是孤傲作祟。
p54:然而,25岁上,我意识到,或者说我相信自己终于成熟,该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倒不是由于我厌倦了游历,而是由于在游历中日益增强的自傲造成的苦恼。
p55:50岁上,我看准机会,卖掉了一切。我把一切统统卖光了,不愿在这世界上保留任何个人的东西,包括往昔一星半点回忆
p56:我们只存在于生命眼前这一瞬间。任何未来的东西还没降临,整个过去就在这一瞬间逝去了。瞬间!你将会明白,米尔蒂,瞬间的存在具有何等的力量。因为,我们生命的每个瞬间,从根本上讲都是无法替代的。愿你有时也能毫无杂念地专注于这一瞬间,不再挂念妻室,那么在这人世间,你就独自一人面对上帝了。可是,你忘不了他们,你背负着自己的整个过去,背负着自己的全部情爱和在人间的一切牵挂,生怕失去它们似的。对我来说却是,一切情爱时刻都在等待着我,时刻会给我意外的欣喜。我一直了解自己的情爱,但从来不去辨认它。上帝会以各种形式出现,你在上帝出现的各种形式并不怀疑,只是过分地注视其中的一种形式,而且爱上了它,这样你就变得盲目了。你爱得如此专一,真让我感到难受。但愿你的爱分散一些。在你关闭的所有门户后面都站着上帝。上帝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都是值得爱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形体。
p58:我这颗在世间无牵无挂的心始终是可怜的,我很容易死去。我的幸福来自于满腔热情。我不加区别地通过一切事物,狂热的寄托我的爱。
第5章
算来我读的书不多,也读得偏颇。何况我比较喜欢以自己的方式读书,完整读完一本书确定自己的阅读观感之前,不太愿意提前看到别人的读后感(比如豆瓣),不希望任何人的观点影响或破坏我的阅读体验与印象。(但我会在自己彻底读完再去好好读一读他人的,用以消化,并了解自己的浅薄。)
所以这个读书笔记只是我个人的阅读记录。客观地说,从这个角度上,注定我的阅读笔记留下的很大可能是偏颇浅薄的东西。它只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部分。不过我试图让自己懂得这对我个人的读书阅历,以及个人思考来说,是有价值的部分。
第5章。我认为这是欲望的一章,具体说是情欲。《人间食粮》之所以可以传世。至少说明,它不是用野蛮的生描,它用哲思与比喻诗意地重构了一切。深深观察并描绘欲望背后的灵魂任何末梢变化。
p77:你说过,我们将在春天交媾,在我熟悉的某丛树枝下,在某个隐蔽而长满苔藓的地方,在白天的某个时辰,正当空气和煦,头年在那里唱歌的鸟儿又来那里亮开歌喉。可是今年的春天姗姗来迟,这料峭的寒意预示着别样欢乐。
这是本章第一自然段。在我看来是定调的一段。这章的主题已现。同时也与第4章主人公宣称自己追求“快乐享受前因痛苦渴求所带来的内心快乐”的境界相呼应。所以这章是4章的承续章。
章节内容简说,大致就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而后“遡洄从之,道阻且长”的过程。
出发前主人公悲壮,又飘萍一般悠然,两种情绪的反差太大,组合成奇异的心灵风景:
p78:
在拂晓前的朦胧夜色中上路,实在令人讨厌。灵魂和肉体都打着寒颤。一阵阵头晕。我们寻找还能带走的东西。“梅纳克,在启程的时候,你喜欢带的是什么东西?”他答道:“对死亡的预感,”
当然,不是看有什么东西可以带走,而是放弃对我并非不不可少的东西。啊!和还有多少东西我们可以放弃!我们的心灵赤裸得足以盛下爱——爱情期望和希望。这些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出发!我们随遇而安
p80:我使自己成为漂泊者,为的是接触一切漂泊的东西。我对一切不知向何处去寻求温暖的东西,都怀有满腔热情,我热烈地爱一切漂泊无定的东西。
p82:我们的感官的一切快乐,就象幻景一样支离破碎
p82:
纳塔奈尔,最简单满足,往往使我产生醉意,甚至在此之前,欲望已经使我醉了。我在旅途中寻求的,首先不是旅店,而是饥饿。
饥饿得醉意——你大清早赶路,饥饿就不再是食欲,而是眩晕。你走路一直走到黄昏,那就产生了干渴的醉意。
这时粗茶淡饭对我也象盛筵一样美味无比。我满怀激情地体味生活中的强烈感受。预示,每件能触及我的感官的东西,都能给我带来快感,就像我的可以感触的幸福一样。
我体验过使思想轻微变形的醉意。记得有一天,活跃着的思想就像望远镜的管子,看上去是最后一根了,也是最细的了,可是随后又出来一根更细的。记得又有一天,思想变得圆鼓隆冬,只好让它打滚。还记得有一天,思想变得非常富有弹性,每种思想先后变成其他思想的形状,而且互相变来变去。又时,出现两种平行的思想,仿佛要无穷无尽地延伸下去,永不相变。
我还体验过这样一种醉意:它使你相信你自己比实际上更善良,更崇高,更可敬,更有德行,更富有……
这段着实让我反思了下自己。
我没有主人公如此漂泊的思想构架。但是,细节片段的部分一定有。比如我对旅行的渴求或许是潜意识里追求的某种类似的情绪。又比如,或者我试图让我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灵处于接近理想的状态,但或许那是我的自我催眠,我远没有我认为的那般好。
下面有段白描。无论背后包裹的思想如何,但写的还是非常优美
p84:
漫步
我觉得生存变得充满乐趣。我真想尝试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尝试鱼类和植物的生存方式。在各种感官的快乐之中,我渴望的是触觉的快乐。
原野上一棵孤零零的树,被锁在秋雨之中,枯黄的叶子纷纷飘落。我想,它深扎在地下的根,那么长时间被雨水浇灌,一定是泡透了。
在那种年龄,我最喜欢光着双脚,接触湿漉漉的土地、汩汩流淌的积水、清凉或温暖的泥泞。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喜欢水,尤其喜欢打湿的东西:因为水比空气使我们能更直接感觉各种不同温度的差异。我喜欢秋天湿的风,喜欢诺曼底多雨的大地。
后面有一段“农舍”的段落,写了八扇门。我认为主人公是在用比喻的方式描写8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又或者更可能是欲望与女人。
世间有诸多美好并存。主人公确实能看到一切的美好。他热烈的赞美一一观赏。
2014-6-3 第6-8章+颂歌+结语
第6-8章
老实说,《人间食粮》越读到后面,阅读带来的快乐越稀薄。甚至我对眼光在字句上爬行本身都感到有些厌倦,有时仅仅是弹跳式地从一段的一个句子随意跳跃到下一段的另个句子上。
在我看这书仅仅是忏悔书。甚至连忏悔都谈不上。只是忠实地将所有思维轨迹描摹出来。真实归真实,但有什么价值呢?如洗发时跌落的断发纠结成团,将那根根发丝描摹得再细致,我也不过要将它丢弃到垃圾箱里。
归根到底,书里思维和世界并不是我价值观中的东西,初读还有些猎奇的趣味性,但越到后来则越缺少借鉴与共鸣而让人不耐。
但作为完美主义者的完整性的考量,我还少不得得继续写完它。
这里只摘抄。而其中蕴含的思想基本都是之前的老调重弹了。
第6章:
p92:是否凡渴求世间美好的事物就要受到惩罚?上帝的戒律你使我的灵魂感到难受……但是现在,纳塔奈尔,我告诉你,一切事物都是非常自然的。
p99:纳塔奈尔,在这里我只想对你谈实在的东西,而不想谈看不见的实在性——因为象那些美不胜收的海藻,一旦捞出水面就变得暗淡无光。
p101:纳塔奈尔,有美妙的入睡,也有美妙的睡醒,但没有美妙的睡眠。我喜欢做梦,不过只有当我相信梦是真的时。最甜蜜的睡眠也比不上睡醒的时刻。
在第6章,基本上我认为主人公用各种比喻,以隐晦的“诗情画意”的方式暗自描写感官性爱,各种艳遇,以及内心独白。甚至包括7,8章,都是师出同门的东西。而且一章一章,愈演愈烈。但文字的表象却是在谈风景谈游历——再正大光明不过的东西。文人的那种骨子里的幽暗表露无疑。
最佳的一段例证是下面:
p108:
歌谣里有这样一段词:
"科莫和莱科的葡萄成熟了。我登上一座大山冈,上面有几座古堡的断壁残垣。那里的葡萄散发着甜腻腻的气味,令人感到不舒服,直冲鼻子,钻进鼻子深处。吃起来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滋味。不过,我口干舌燥又饥肠辘辘,只吃了几串,就似乎醉了。"
在这首歌谣中,我谈论的主要是男人和女人。现在我不对你谈,是不想在这本书里进行人身攻击。你想必注意到了,这本书里没有人物。即使我本人,也仅仅是幻影而已。纳塔奈尔,我是城楼的守望者林叩斯。长夜漫漫。曙光啊,我在城楼上一再呼唤你!绝不会有人嫌曙光灿烂过分。
第7章,第8章 略过
如果说《人间食粮》结束在第8章的话,我恐怕立即会把书丢进垃圾堆里。
它若说还有什么价值,它的结尾不错。在第8章后有一篇“颂歌——结束语”和另一篇“结语”。我抄录下来。
p134:
颂歌:
致安。幻德先生
她把眼睛转向初露的星星,说:“我知道所有星星的名字。每个星星有好几个名字呢,各有各的可贵之处。它们看上去静止不动,其实运行速度极快,因而通体炽热。躁动的热力是它们高速运行的动因,而熠熠生辉则是其结果。有一种内在的意志推动和指引着它们运行,一种美妙的热情燃烧和损耗这它们。正因为如此,它们才璀璨夺目。”
“所有星星都被效能和力量的纽带连结在一起。此星依附于彼星,一星依附于全体。每颗星都有既定的轨道,并遵循自己的轨道,如若改变轨道,势必干扰其他星星的运行,因为每颗星都与其他星相互依存。每颗星都选择它应遵循的轨道——既是它应该遵循的,也是它乐于遵循的轨道。这条轨道,在我们看来是命中注定的,其实也是每颗星最喜欢的,是每颗星全心全意遵循的。有一种执着的爱指引着它们。他们的选择确定了宇宙的法则,我们都受其支配,无法摆脱。”
p135:
结语
纳塔奈尔,现在扔掉我这本书吧。从这本书里摆脱出来吧。离开我,撇下我吧。现在你让我厌烦了,你缠住我不放。我过高评价了我对你的爱,现在它已经令我不堪忍受。我懒得再装模作样教育人。我何时说过要你变得和我一样呢?——我爱你,正是因为你与我不同,爱的仅仅是你与我不同的东西。教育——除了我自己,我还能教育谁呢?纳塔奈尔,要我告诉你吗?我无休无止地自我教育,现在还在自我教育。我看中自己的唯一的依据,是看自己能否有所作为。
纳塔奈尔,扔掉我这本书吧。不要在其中寻求满足。不要以为别人能帮你找到你寻求的真理。……
扔掉我这本书吧,对你自己说,这只不过是对待生活的千百种可能的态度之一。去追求你自己的生活态度吧。凡是其他人能与你一样做得好的事情,你不要去做;其他人能与你一样写得好的东西,你不要去写。只珍视你觉得除了自己心里,任何地方都没有的东西。急切地或耐心地把你创造成最不可代替的人。
 
-end-
koogen

  《人间食粮》读后感(二):我的理解

我的理解
——读《人间食粮》
文/唐斯婷
“抛弃自己的优越感吧,它是思想的一大包袱。”
所谓的优越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方式之一,你越是小心谨慎地保护它,它只会给你一个结果:身受束缚。
不断地否定自我,甚至承认“我”是不存在的。忘我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反而更从容地萌芽、开花、结果、归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绝不要同情心,而要爱心。”
当别人质疑你冷漠、毫无同情心的时候,你要相信自己,爱就在你心里,那么真实地存在着,从来都没有改变过。有时候,同情心是可以被利用的,唯独你心存爱心,才会甘愿地无私奉献。一切都要出自甘愿。
“正因为害怕失去爱,我有时才对忧伤、烦恼和痛苦抱有好感,否则,这些我几乎不能忍受。”
占有也就是失去的时候,拥有吧,拥有过,就忘记。要不就时刻预备着你失去时将会占据你内心的的所有情绪。或者干脆承认人世间本就会有的苦、痛、烦。
“倘若我知道更美好的事物,我就会向你絮叨那些事物——肯定会絮叨那些事物,绝不会絮叨别的事物。”
美好是无处不在的,就像阳光温和地洒在你身上一样,令你无比愉悦,这就是美好;就像早晨醒来,你的眼睛仿佛被昨夜圣洁的水洗涤过,你感到它此刻是那么的清澈、透明。你可以和别人絮叨你的眼睛,透过你的眼睛,你可以选择真、善、美。
“你应该在自己心里烧掉所有书籍。”
如果你在某本书中看到希望,千万不要相信,相信自己的内心,遵循自己的性情,你太沉迷一些书,它们只会扰乱你的心性。不要依赖某一本暂时能给你带来安慰的书,不要相信里面提供的人生答案,在书中,你要寻找的是不同的知识,然后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创造。
“幸福每时每刻都会像路边的乞丐一样出现在你面前。要是你觉得你所梦想的幸福不是这样的,因而断言你的幸福已死亡,你只接受符合你的原则和心愿的幸福,那么你就会落得不幸。”
不幸不是因为你拥有的比别人少,而是你受到了迷惑,以为只有某种特定的方式,才会令你获得幸福,或者只有得到认可的幸福才叫幸福。你只醉心于追求一种幸福,忽视了所有本来也能给你带来幸福的事物。
“生活中必须作出选择,这总令我感到不堪忍受。选择,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取舍,不如说是摈弃我没有选中的东西。我的各种欲望在这条跑道上奔跑时,必然会相互践踏。我永远只能要么干这个,要么干那个;干了这个就失去了干另一个的机会,这令我立刻感到遗憾。所以我经常待着什么都不敢做,心烦意乱,似乎总是张开双手想抓取,又害怕手合拢了只抓到一件东西。”
有人说,得与失是并存的,主要是看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人性里所具有的贪、嗔、痴,总以为得到的不是真正的得到,失去的才觉得是真正失去了。最想要的永远不只是一件东西,而且希望得到的永远不要失去,不要被另一种得到挤兑掉。所以,人最需要得到的是一颗平和的心,那时,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已没那么重要了。
“我们只存在于生命的眼前这一瞬间。任何未来的东西还没降临,整个过去就在这一瞬间逝去了。”
珍惜这一瞬间,因为它与你的过去以及未来息息相关。浪费了这一瞬间,那么,你的过去会没有意义,未来也不值一提。
“我爱过一位卡比尔族姑娘。她是我白天的烦恼,夜间的欢乐。”
其实,这不是爱过,只是拥有过。
“我之所以常常重游旧城故地,是为了感受时日和季节的变化。”
我们重复地去一个地方,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时间对任何事物的影响。当你真切地感受到物是人非时,或许,你才会更加地虔诚。
“紫藤,我去年冬天见到你时那样干枯,想不到如今你竟繁华似锦。紫藤枝蔓摇曳,成串的花形状如悬挂的小香炉,花瓣洒落在金色的砂砾小径上。”
花犹如此,人也一样,你的状态永远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阶段,只要你的根扎在地里,终有一天,你可以绽放光彩。不过也要时刻记住:“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
作者在引言中劝告:“这本书读完了就扔掉吧,然后离去。”同时,也对读者有所期待:“但愿这本书能给你教益,使你对自己比对它更感兴趣,进而对其他一切比对你自己更感兴趣。”
也想说,所有我此刻的感受只存在于此刻,所有的理解也只是这个时期的理解。人生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变换的过程。不过,如果我能抓住了此刻,此刻于我来说才算是有意义的,我也更加地信服自己。
1935年,作者再写了一本《新食粮》。

  《人间食粮》读后感(三):张开鼻孔迎接四面的风

1
微风嬉戏,
抚弄百花。
我全心倾听
人世头个早晨的歌声。
早晨的陶醉、
裸露的阳光、花瓣,
全都沾满了朝露⋯⋯
不要过分等待
听从最亲切的劝告吧,
让未来
慢慢地占住你。
日光温暖的抚摩
变得如此悄然,
即使最胆怯的心灵,
也会沉迷于爱情。
人生到世上就是为了享受幸福,
的确,整个大自然都是这样教导。
——安德烈•纪德 《人间食粮 新粮》
2
很多人都有那么几本枕边书,而我的之一便是纪德的《人间食粮》。
新星出版社的这本是我读到的第三个版本,虽然纪德他老人家在开篇序言就劝诫“这本书读完了就扔掉吧,然后离去。”,但对于我,他的信徒而言,每次读罢都有立刻重读的冲动。
同那些阴郁悲凄的文字相比,纪德的文字尤其是他的散文诗呈现出另一种极端——极端的欢愉和灵动。在他眼里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耀眼的,他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在感受同时真诚地发出赞叹:
“要让任何事物在我面前都放出虹彩;让所有的美都覆上我的爱,把她点缀得绚丽多彩。”
“我希望,在把压积在我胸中的一切情绪都表露在人间以后,我能心满意足而又万念俱灰地死去。”
“月亮躲进了云里,我面前的花园宛若一池碧水⋯⋯呜咽,抿紧的嘴唇、过分的自信、思想惴惴不安,叫我说什么好呢?千真万确的事物。”
⋯⋯
这是一本绘制了色彩的“旅行日志”,尼泊尔、突尼斯、马耳他⋯⋯又或者春风、夜晚、山坡、海边,每到一处的场景经他描绘都显得极富吸引力,也许快乐的人连吸到的空气也是快乐的。
没错,这确实是一本为快乐而写的书。
3
现行的《人间食粮》是一本集子,一般包括两部作品,除了1897年发表的《人间食粮》全文外,还有作者1935年发表的《新食粮》。后者承袭了前者的精神和要义,不同的是,后者的风格变得沉稳,依然欢愉但多了反思的味道。
纪德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乐观派,也并非崇尚个人享乐主义,无论是《人间食粮》还是《新食粮》,其表现的诗情和哲理是融为一体的。他是快乐的歌咏者,更是深知生活真理的导师。文章从开篇就在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周围事物和自我。
摆脱世俗的束缚、不要崇拜偶像、追求自由和独立精神、放弃自我、拥抱人和物的生命?也许他最终给出了获得幸福的秘诀——“个人的胜利就在于个性的放弃之中”。
我不确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是宗教里那种谦卑以及救赎自己的情怀吗?他歌颂眼前一切广阔美好的事物,然后告诉你,你恰好是这些美好中的一个,可当你正在为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欢呼雀跃自鸣得意的时候,他又跳出来告诉你不要执着于自私的感受,放弃狭隘的自我,真心观察事物,宽容地迎接他人和世界吧。
正如他在结尾说的:“但愿这本书能给你教益,使你对自己比对它更感兴趣,进而对其他一切比对你自己更兴趣。”
4
小小的一本,每次读都面临囫囵吞枣的窘迫。
值得宽慰的是读后的心境到是极好,像是走进撒满晶莹剔透晨露的森林,悄悄深呼吸了几下,然后惊喜地发现,那些富足的氧气里居然伴随着幸福的风。
是啊,我感到我存在。。。

  《人间食粮》读后感(四):《人间食粮》——纪德

“你永远也无法明了,我们作了多大努力,才对生活发生了兴趣,而生活同任何事物一样,我们一旦感兴趣,就会忘乎所以。”
“你所认识的一切事物,不管多么分明,直到末世纪也终究与你泾渭分明,你又如何如此珍视呢?”
“要行动,就不必考虑这行为是好是坏。要爱,就不必顾忌这爱是善是恶。”
“只有见过或者遭遇过,才能理解得透,然而多少事物,也能在想象的空间见到或遭遇到。”
“岁月带来的多,送走的很少。”
——摘录于原文
精神上的食粮不同于身体上的食粮,身体饿了,有食物可以填补,无论是什么都是可以的,只是在于食物的制作是否可以令其成为美味佳肴。但是精神上的食粮却不是如此,精神上的孤独感会侵袭一生,夜深人静的时候更甚,嘈杂无乱的时候稍弱。既然读了书,就会多少有一点文人的通病,偶尔的呻吟也是情有可原的。只是不要让精神始终是停留在一点,停下来可以想的毕竟也不会很多,更多的时候是在走的过程中。
看风景的时候,静下来即便是角度不同,看的也是同样的景色。走起来你才会看到沿途的景色,变换的一年四季。我们总是再追寻物质上的享受,其实换一个看法,到底是身体上需求重要还是精神上的,其实也是众口难同。只是看个人吧,前几天听了电台,一个DJ说的很好,倘若可以适当地放下自己的欲望,比如食物,只要可以满足日常所需,又何必去吃一些山珍海味呢!毕竟大龙虾和小龙虾你能说前者吃下去就会让你更加受益吗?
的确,人的欲望真是无底洞,若是稍微地舍弃一些,所以倒是有点艳羡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

  《人间食粮》读后感(五):《人间食粮》(安德烈·纪德) 书摘

我的朋友,原谅我不能表达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我找不到什么词来形容我的深切感受,我摘抄了其中的一部分,但它真的只是一部分。
  强烈推荐此书,倘若你们能看到此刻我这张胖脸上的微笑、宽慰、振奋、鼓舞,还有那种因为能与它相遇而感到的无比的幸运和幸福感,你们一定会读它的,一定会的。
——————————————————————————————
 但愿这本书能给你教益,使你对自己比对它更感兴趣,进而对其他一切比对你自己更感兴趣。
  你永远不会知道,我们为了对生活感兴趣,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现在生活使我们感兴趣了,我们就像对待一切事物一样神魂颠倒。
  你保持着清晰认识的一切事物,直到地老天荒,都会始终与你壁垒分明,你为何要如此珍视它们呢?
  纳塔奈尔,我为许多美妙的事物耗尽了自己的爱。它们之所以光彩夺目,正是因为我不断为它们燃烧。我乐此不疲。在我看来,一切热情都是爱的消耗,一种美妙的消耗。
  如果说我们灵魂多少有些价值,那是因为它比其他灵魂燃烧得更炽烈。
  人生只有一个春天,追忆某次欢乐,不等于幸福即将再次来临。
  快乐到了某种程度,人就不堪忍受而竟至落泪。
“我相信我走的是自己的路,相信我走的是正路。我像以往一样充满自信。这自信如果经过宣誓,就可以称为信仰。”
“你的生活习惯束缚了你;你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之中,不会本能地感受任何东西。米尔蒂,我们只存在于生命的眼前这一瞬间。任何未来的东西还没降临,整个过去就在这一瞬间逝去了。瞬间!你将会明白,米尔蒂,瞬间的存在具有何等的力量!因为,我们生命中的每一瞬间,从根本上讲都是无法代替的。愿你有时也能毫无杂念地专注于这一瞬间,不再挂虑妻室,那么在这人世间,你就独自一人面对上帝了。”
“ 在我看来,选择,与其说是取舍,不如说是摈弃我没有选的东西。我惶恐地发现时光的狭隘性,发现时间仅有一维,不是我所希望的宽阔跑道,而是一条线,我的各种欲望跑在上面,势必相互践踏。我只能如此;要么干这,要么干那。我干了这个,很快就懊悔没有干那个,结果无所适从,往往什么也不敢干了。 ”
“人生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他看见前方,道路渺无人迹,海鸟舒展翅膀,正在沐浴嬉戏……我还得在此蛰居……别人迫使我住在,森林的浓荫下,橡树下,这地窟里。冷森森这土屋,让我住得好厌烦。黑黝黝这山谷,巍巍然这山峦,凄凉哟这树篱,披满了荆棘, 居所了无乐趣。” ——《流亡之歌》
是的,我的青春一片黑暗, 如今悔之已晚。 我没有尝过大地的盐, 也没有尝过大海的盐。 我原以为自己就是大地的盐, 也曾害怕会丧失自己的咸味。
唉!青春,人只能在一个阶段拥有,其余时间只能追忆。
我何时说过要你变得和我一样呢?——我爱你,正是因为你我不同;爱的仅仅是你我不同的东西。
纳塔奈尔,扔掉我这本书吧,不要在其中寻求满足。不要以为别人能帮你找到你寻求的真理。你应该把这种想法视为奇耻大辱。要是我来为你寻找食粮,那么你反而不饿,不想吃了。要是我来为你预备床铺,那么你反而不困,不想睡了。
扔掉我这本书吧。做只有你能做到的事。千万别对你自己说:这只是站在生活前千百种可能的姿态之一。寻觅你自己的路,别人能和你做得一样好的,你就不必做;能与你写的同样好的文章,你就不必写。只有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急切而且耐心地塑造你自己,将你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微风嬉戏, 抚弄百花。 我全心倾听 人世头个早晨的歌声。 早晨的陶醉、 裸露的阳光、花瓣, 全都沾满了朝露⋯⋯ 不要过分等待, 听从最亲切的劝告吧, 让未来 慢慢地占住你。 日光温暖的抚摩 变得如此悄然, 即使最胆怯的心灵, 也会沉迷于爱情。 人生到世上就是为了享受幸福, 的确,整个大自然都是这样教导。 ——安德烈•纪德
千百万条光线相互交错,来到我的心上结在一起。我用千百种敏锐的感知,织就一件神奇的衣裳,神透过衣裳对我笑,我对神微笑。
我一旦确信我不需要追求幸福,不料幸福就开始常驻心头了,是的,就是从我什么都不需要的那天起。我朝利己主义刨了一镐头,心中立刻大量涌现出快乐,足以供所有人畅饮。我随即明白,最好的教导就是表率。我把自己的幸福当成一种使命来承担。—— 纪德《人间食粮》
不凋谢的花是没有芳香的。
不过我现在明白了,对于一切来去匆匆的东西来讲,上帝虽然是永存的,但对于常驻于心的不是上帝,而是爱;现在我懂得了如何从瞬间去品尝宁静的永恒。
真正的说服力不在于能言善辩。个人只有忘记自我才能得到确认。只想到自己的人寸步难行。美,只有当它不知道其美时,我才赞赏不已。
这尘世间还有那么多人生活在苦难、穷困、痛苦和恐怖之中,想到这一点,幸福的人就不能不感到羞愧。然而,一个连自己是否幸福都不知道的人,无疑没有任何办法帮助别人获得幸福。我感到自己心里有一种非获得幸福不可的迫切愿望。可是,一切幸福在我看都是可憎的,因为一切幸福都是靠损害别人,通过剥夺别人的占有方式来取得的。
我对任何独占都十分反感。我的幸福是上天赐予的,死亡也无法从我手里夺去什么东西。死亡能从我手里夺走的,无非是一些零星的、天然的、不受控制、人人都有的财富。这些财富,我倒是已经享受足了。至于其他的,我更喜欢旅店里招待无比周到的用餐,围墙围住的风景优美的公园,我散步时带着也不用担心的珍稀的书,而如果我不得不独自欣赏一件艺术品,这件艺术品越是美,我的忧烦就越能压倒我的快乐。
”幸福而思考的人,可以说是真正的强者。“
我早就觉得,快乐比忧伤更稀有,更难求,也更美好。当我发现了这一点时——这也许是此生所能有的最重要的发现——快乐对于我,就不再像过去一样是一种天生的需要,而成了一种道义上的责任。我觉得,向自己周围传播幸福,其最理想、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自己做出榜样。所以我决心要幸福。
人类所能做的事情远远超乎他们自己的想象
上帝支撑着我,我支撑着上帝,我们都存在。想到这一点,就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了,我融化、消失在芸芸众生之中。
有时,我经常恶毒地说别人的坏话,比自己想说的还多,却怯懦地说许多作品、许多书和画的好话,也比自己想说的还多,因为担心它们的作者会对我不满。我有时嘲笑一些自己根本不觉得可笑的人,却假装觉得一些愚不可及的话挺风趣。有时我感到无聊得要命,却装得很开心,迟迟下不了决心离开,因为人家对我说:“再待一会儿吧!”我往往容许自己的理智制止心灵的冲动;相反,心里没话可说时,我却往往还在高谈阔论。有时,我为了得到人家的赞扬而做蠢事;相反,却并不总是做自己认为应该做、不应该得到赞扬的事情。
是的,如果不认为进步是可能的,那么生活对于我就任何价值。
不管多么幸福,我都不稀罕没有进步的地位,不把没有进步意义的快乐放在眼里。
我痛恨一切将人贬低,使人变得更不聪明、更互不信任、更不敏捷的事情。因为我认为明智并非总伴随着慢条斯理和疑虑重重。正因为这样,我觉得儿童往往比老叟更明智。
要懂得从你自身去发现,就像从矿石中,我们能够炼出纯粹的、没有任何杂质的金属。要求从你自身产生这个被期待的人吧。要敢于成为现在的你,不要轻易的放过你自己。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了不起的可能性。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青春。应该时时对自己说:“这事儿完全取决于我。”
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生存的幸福远远超过痛苦。可是,人类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这是人类自己的过错造成的。
一辆卖菜的车装载的真理,比西塞罗最美好的时代还多。
人类珍爱自己的襁褓。但是人类只有学会离开襁褓,才能成长壮大。断奶的婴儿把母亲的乳头推开并非是忘恩负义,他所需要的已不再是奶汁。朋友,你不要再把这经过人体内的蒸馏、过滤的传统的奶汁当做粮食了。你的牙齿已经准备好撕咬和咀嚼,你应该到现实中寻找粮食。赤身裸体地站起来,勇敢地站起来吧!撕裂那些束缚,脱离那些监护人;为了挺拔长大,你需要的是身体奔放的活力和那阳光的呼唤。
怕人嘲笑的担心,使我们产生最可悲的怯懦。有多少好高骛远的那你啊你去哪个人,自以为很有勇气,可是仅仅听到人家说他们的信念纯属“空想”,就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担心被明智的人视为胡思乱想的家伙。似乎人类的一切重大进步不就是一个个空想变成了现实!似乎明天的现实不就是昨天和今天的空想变成的——如果说未来不是过于简单的重复,上面这种看法就最能使我失去生活的一切乐趣。
我感到你很勇敢,所以可以毫无遗憾地辞世了。把增进所有人的幸福当你做你自己的幸福吧。工作吧,都斗争吧,不要接受你可以改变的任何坏事情、要不断对你自己说:‘这完全取决于我。" 容忍附属于人类的全部邪恶就是怯懦。如果你曾经相信明智在于逆来顺受,那么现在再也不要相信,而且再也不要追求明智。
朋友,不要人家建议你过什么生活就过什么生活。要始终相信,生活可以变得更美好,无论是你自己的生活还是其他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美好。不要相信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不要相信来世,尽管它可能使我们对眼前的生活感到安慰,能帮助我们忍受眼前生活中的不幸。不要相信。等到有一天,你开始懂得,生活中的几乎所有不幸,其责任不在上帝,而在人类自己,你就再也不会甘心忍受这些不幸了。
不要祭祀偶像。

  《人间食粮》读后感(六):人间食粮-人生食粮

    因为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然后在家附近的书店看到这本书,小小一本就买回家了。这本书看了三次,前两次因为看不下去只稍稍看了些便放弃了。最后一次,或许是因为理解了作者想表达的观点,从作者的角度去看,不但看懂了,而且收货颇丰,其中包含的智慧,让我产生共鸣。一个好的作家,就是能够把人生中人性中朦胧的东西提炼出来表达出来,使读者感受到原本被自己被忽略的智慧。
   纪德说 “但愿这本书能给你教益,使你对自己比对它更感兴趣,进而对其他一切比对你自己更感兴趣。”纪德是教人从自我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要对自己感兴趣,把握对当下瞬间的体验,要为自己而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态度。
    多次被人问到为什么从银行辞职,说了好多不喜欢的理由,好多人不能理解。看到纪德的一句话,直接戳中内心“不管多么幸福,我都不稀罕没有进步的地位,不把没有进步意义的快乐放在眼里。”何况那样的工作一点都不快乐,毫无进步可言。不喜欢把时间生命浪费在别人身上,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凡是其他人能与你一样做得好的事情,你不要去做;其他人能与你一样写得好的东西,你不要去写。只珍视你觉得除了自己心里,任何地方都没有的东西。急切地或耐心地把你创造成最不可替代的人”
     “工作吧,斗争吧, 不要接受你可以改变的任何坏事情。”
    “朋友,不要人家建议你过什么生活就过什么生活。要始终相信,生活可以变得更美好,无论是你自己的生活还是其他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美好。”
    “眼睛看着脚下的坟墓站起来!不要抬头望那空荡荡的天,而要望那地平线,望你的脚步将要到达的地方。”
    值得一读再读!

  《人间食粮》读后感(七):无以为题

我刚刚开始读这本书,但是已经深深被吸引。之前的书都会做笔记,但是这本,处处是笔记,于是我准备多读几遍,把它背下来。而且,我准备把他的书全找来读一遍,那将是最愉快的时刻吧。
“你永远不会距知道,为了对生活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就是这句话触动了那根弦,开始了我跟他的对话。

  《人间食粮》读后感(八):幸福快要从文字里溢出来了

上一本纪德的书还是我在高中看的,《窄门》。可能当时还小,不是很能理解也不是很赞同纪德的一些观念,对我来说比较晦涩难懂。
但是这本我却很喜欢。大大小小的书摘做了近三十条。很多话都深得我心,就算我不赞同的话也可以引来许多思考和讨论的。这本书一直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感染读者,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美好与幸福。真的,看完之后心中全是美好。这其实是我这过去的一年里最需要的东西了,虽然过去的一年里心境不会太差,但是一直渐渐变得消极和现实。讽刺的是,我花了一年时间断断续续把这本书读完,自己却一边与它共鸣,一边任由自己变得消极。可能我对自己的定位本来就不够全面,也许我是个悲观主义和现实主义者却因逃避型人格倾向在自己的世界中活的快乐。当我一旦受到无法逃避的外力作用,所有悲观的情绪都会显现出来。
说说这本书。
追求快乐,接受美好,摈弃过去,享受当下,不畏等待,体验孤独,拥抱自然,认识自我,勇于改变,找寻自由,赞扬生命,正视死亡,心中有爱,过程永远大于结果。
这是一本为快乐而写的书,我觉得写快乐与幸福远难于写悲伤和苦难。谁没经历过苦难呢?人们更爱阅读痛苦,痛苦是深刻的,而快乐俗气又转瞬即逝。快乐也许是短暂的东西,至少比悲伤要更短暂。若是能将一个不快乐的人劝得快乐起来,该多厉害。《人间食粮》就做到了。

  《人间食粮》读后感(九):愿你建构自己的未来


       越发觉得,读书不是在开拓眼界,而是在固化思想。感悟永远不在阅读的当下,而在人生的经历中。千万个人眼里的哈姆雷特,是千万个人眼中的自己。就如米兰昆德拉在《庆祝无意义》中所说的那样——“大家都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建立的一座座天文馆上远距离交谈”。所以,任何的读后感都狭隘而片面。都只在阅读中找寻共鸣点。例如这本书。
     《人间食粮》里,纪德用散漫的记叙,写下他对人生的感悟。对纳塔奈尔的倾诉,是对年轻的自己抑或是年轻的大众的陈述。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字里行间找寻共通的困惑,而所谓的答案永远不是唯一。我们在经历中建构着自己的现在与未来。
       纪德说,这本书是对“清心寡欲的讴歌”。看似与他反复强调的“激情”与“热爱”矛盾,时则是书的本真。对生活的“热爱”“激情”都不是盲目的狂热,而是在对人生透视后的一种面对生命的态度。既然生命无意义,过去就发生在瞬间。我们所能把握的就是当下的一瞬。每一瞬的浓烈都超越死亡的黑暗,有时甚至该感谢死亡,才让每一瞬都有了点意义。我们对生命的热爱是一种本能,并不需要探求太多的理由。我们为热爱的消耗着生命,而生命的火光也让我们“光彩照人”。
        你不要被过去过多的牵绊手脚,认为现在这一瞬完全是过去的投射。看过比得到更重要,事物本身比你的理解更重要。你对着曾经的事物聊发感慨,你觉得你掌握了人生。然而,岁月流逝再回首,你会嘲笑那一刻的幼稚。人生的感悟总是不断积累的,过多纠结于曾经只会举足不前。
       你也不要被未来绑架,认为现在这一瞬就是为了未来。你不需要为了快乐而快乐,你不需要去期待快乐的发生。你现在的期待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未来的道路无法预料。过早的假设还会妨碍你对人生的体验,因为预期没有达到后的沮丧,才是真正对生命的浪费。
       活着,就在当下。
       然而,青年人的通病就在于找寻不到燃烧生命的方向。眼前的世界突然这么开阔,每一步的选择都变得那么艰难。因为一旦拥有就意味着失去,失去其他的可能性,失去可能的快乐。“选择,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取舍,不如说是摒弃我没选中的东西。我惊恐地领悟到时间的狭隘性,领悟到时间只有一维。我本来希望时间是一条宽阔的跑道,我的各种欲望在这条跑道上奔跑时,必然会相互践踏。我永远只能要么干这个,要么干那个;干了这个就失去干另一个的机会,这令我立刻感到遗憾。所以我经常待着什么也不敢做,心烦意乱,似乎总是张开手想抓取,又害怕合拢了只抓到一件东西。由此铸成了我终生的大错:不能长久地进行任何研究,因为自己拿不定主意放弃其他许多东西。以如此高的代价获得任何东西,都不太合算。无论怎样衡情度理,也消除不了我的苦恼。”这样的语言,哪个青年人不是感同身受?可是我们没有办法,站在不得不做出决定的岔路口上我们无法举足不前。但正如《教父》中所说的“Everyone has a destiny”,随遇而安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人生食粮永远不是一本心灵鸡汤,更不是一个人生导师。看似教条的背后都是在催促你对自己进行反思。永远不要轻信每一句话,永远不要轻易接受一个观点。“扔掉我这本书吧”,扔掉千千万万本书吧。纪德只是希望你在对生命的热爱中,在热爱的消耗中,构建自己的人生态度,切莫辜负每一个瞬间。
 
看 我也只看到我所认同的东西

  《人间食粮》读后感(十):青春之歌

如果你还拥有大把青春,怀抱尚未实现的理想,心中对未来有着默默的期许和期待,那么你读这本书时,就会觉得像是与一个理解自己的朋友对话。书中充满了年少的冲动与热情,鼓动你去探索和体验生命的多种多样,去实践去理解,去危险的地方而不要走寻常路。
  如果你已经有了丰富的人生历练,对世事沧桑有了一定的理解,那么你读这本书时可能会觉得可笑,作者说的这些话就像是个冲动而未经俗世的少年,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却没有经历过苦难与挫折。
  这不是一本完美的书,它没有宏观而高远的立意,却是一本涤荡生命火焰的青春之歌。如果你在年少时错过了这本书,不要怀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它,把它当做一本令你回忆起青葱岁月的过往之书,怀着宽容的心,不仅是对书,也是对每个人曾经充满正能量的梦想岁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间食粮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