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一本由辛夷坞著作,朝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一):阮阮,只有你,只有你的青春永不腐朽。
我第一次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高二,来自于坐在我后面桌子。
当我知道赵薇要拍成电影的时候,我跟那个当初借书给我看,当时已经是我
男朋友的
男孩子相约无论怎样都要去电影院看一次这部电影。
可是就在这部电影正式公映之前的一个月,我们和平
分手了。
前几日,从同学手中再次借来这本修订版的书,握在手里舍不得放下,一天之内看完之后
怅然若失。
不是为郑微,而是为阮阮。
原来,这么多年,我常常在梦里
遇见的那个女子,是阮阮。
那个舟车劳顿只为与
爱人片刻相依,一心只想把那份
感情守成
天长地久的女子是她。
那个嫁给了一个一礼拜才难得能聚在一起吃一顿饭,终日忙于
事业的
丈夫的女子是她。
那个在浴室里独自等到天亮才有人把她从凉透的水里抱起却没有任何怨言的女子是她。
那个
坚强地去打掉
孩子,然后又怀着另
一个孩子去赴一场
初恋情人的约会,最后躺倒在血泊的女子也是她。
那么
努力地去维护
自己的爱情的女子,那么
执着地去苛求
自己的
完美的女子,都是她。
聪明如阮阮,
温柔如阮阮,完美如阮阮,最后落得这样的
结局,是唯美还是
凄美?我无法定言。
我只知道,我心疼这个女子。
这些心疼心酸,正如青春在我们各自的
生命里留下的叹息与
遗憾,隽永在心却终无言。
“当年舟车劳顿只为与爱人片刻相依的她,一心只想把那份感情守成天长地久的她,可曾想到会有今天?爱着的时候,以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一生,谁料到一朝梦醒,就站在了另一个人的身边。”
当我们在路上
披荆斩棘,当他陪我数次
出生入死,当他陪我日常柴米盐油的时候,我以为我就会这个人就会跟我那样一直吵吵闹闹地度过一辈子。
可是,还没到最后,我们两个人同时选择了
放手。
“就像我们的一颗心,
曾经火热地揣在胸膛里,滚烫得无处安放,
急不可待地找人分享这温度,从没想过它也有一天会冷却,冷到我们只有自己环紧自己,小心翼翼唯恐连这仅有的
温暖也受不住。”
选择放手的原因很
简单,俗气得可以用
一句话来形容:“因为
理解而分开”。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个人都觉得
这段感情在消耗自己。各自的心中上演各种好莱坞大片,场面
震撼人心,你早已要死要活一百次,对方却还
浑然不知。然后你自己反复上演着受伤、痊愈、受伤、死亡、复活等随机循环的戏码,默默的来回死了好几百次。
最后,浪费完当初那份醇厚的感情就只能分开。
“
爱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聪明人还是笨蛋,爱上了,就成了飞蛾。谁都知道扑过去会成为飞灰,但那又怎样,百年之后,不管燃烧与否,我们都将成为尘土。”
刚开始的时候会纠结这是不是一场
好的爱情。等它结束之后,两个人都同时觉得这是一场
不后悔的爱。
我
相信,我一直是
喜欢着混蛋的,即使是现在。我知道,他也喜欢着我。
只是,再也无关爱情。
我们曾经竭力地燃起一场大火,
粉身碎骨过之后涅槃重生。下一场爱情,即不轰烈,仍热烈。
再看这本书,常常想起《何以笙箫默》。一样暖伤青春系列的
故事。
微博上曾经有一句话:人的一生应该有三次
恋爱,一次懵懂,一次刻骨,一次一生。
而这故事里的两个
女孩,都只把自己最丰沛的感情留给了一个人。
对于阮阮,她情窦初开的时候爱上的是赵世永,花样年华的时候爱着的还是赵世永,生死
离别的时候心里也只有赵世永。
赵默笙跟阮阮也一样。
何以堔是她的懵懂,她的刻骨,她的一生。
只是比起阮阮,她
幸运太多。
说着“向来缘浅,奈何
情深”的默笙终究跟最爱的人依偎终老,有一个圆满到近乎完美的结局。
而温婉的阮阮,在青春快要散场的时候淡然地说出“跟陌生人过,我可以认命。跟他过,我不甘心。”这样的话,转身嫁给一个只有六面之缘的
男人。
多年里她在那些一个人
等待天亮的日子里早已对
孤单习以为常,终于再次
义无反顾的奔赴一场注定没
有意义的约会,却意外赔上了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
像阮阮这样的女子,至应该被人捧在手心里呵护的女子,却怀着
小小的幸福和
憧憬把自己的青春
永远定格在那一年。以至于,再也没有了后来。
阮阮,只有你,只有你的青春永不腐朽。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二):有感
这么简单一故事,作者竟然写了这么又厚又大一本,
感觉三句话就能介绍完故事梗概。因为电影最近很火的原因,再加上青少年时期没看过这种青春言情小说,所以想尝试一下,抱着希望,但是迎来的是小小的
失望。
现在想来小的时候不看这种小说总是有原因的,恶俗的情节,一看就是以
女性作者的角度来编辑的故事,女主人公是个还可以但并不特别出色的女孩,然后有至少两个优质男人
追求,不过是一个成为了
岁月的痕迹,见面时互相别扭的讽刺,但心里充满了暧昧。另一个温文儒雅,总是那么淡然的给予女主角
幸福但女主最爱的并不是他云云。这种烂俗的小说永远是
女孩子喜爱的,这个类型的小说总是这样的故事梗概,毫无新意,这完全就是亚洲女性对爱情与男人的完美意淫。
看到他们工作后那一段真的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像陈孝正这种男人姐是
深恶痛绝的,怪不得不选你,真是活该呀,一辈子
生活在纠结里。但能
感觉到作者描写的郑微很
享受这种纠结,虽然她
痛苦,但是这种痛苦貌似也是
一种享受。
新修订版的番外篇简直就是鸡肋,
画蛇添足的感觉,前后文不连贯,有些地方还有矛盾,倒是完全把读者的想象空间给抹杀掉了,真是不如不写。
赵薇的电影还没看,总是抱着一种看她怎么把本来就不是很
经典的原著给毁了的想法,是一种想看笑话的想法。韩庚和书中的林静相差太大,赵又廷的那张苦脸已经在多部电影中看到厌烦,所以我认为这只能作为一个新晋女导演的毕业作品来呈现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三):她的青春,她的故事。与我无关的传说。
我浅谈的
人生,没有活泼
可爱的美少女,没有
才华横溢的文艺女,更遇不到冷漠却吸引人的陈孝正,不可能被爱上帅气
稳重的林静。所以,我悄悄逝去的青春,只不过是我个人的一段
时光年华,我自己浑然
无知。而郑薇的青春,永远在小说里。好像从没有发生过,好像从不会消逝掉。
郑薇的可爱,我虽艳羡,却不能及。郑薇的活泼,我虽有点,却无人欣赏。女主得到的,永远是普通如沙粒的我不可能得到的。
关于她对青春、爱情、
婚姻的选择,我更不可能如她一样。她总是幸运的。从小独生,
娇生惯养,在家里呼天唤地,到了学校又是万总瞩目的焦点,工作了又有上司刻意培养,在爱情与婚姻的两难中,等在她
左右手的又是那么
优秀的两个男人。
她可以任意过自己的人生,肆意挥霍她青春的
美丽,
潇洒选择不让自己
后悔的路途。我总是站在最低点仰视她。仰视她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四):致青春
我花了两个月的
时间才真正的看完了致青春,当时电影版的致青春已经上映了。其实我
更喜欢小说里面的结局,郑微可以跟林静在一起,我刚看这部小说的时候,一心就
期待着他们会最后走在一起的。
无论看哪每一部小说,都会把自己想象成小说里面的某个角色,虽然不太
现实,但是每一段文字的描述,都会在脑海里面构成一幅画面,想象可以由自己发挥。于是我就更喜欢泡在小说的
世界里。
我比较佩服郑微在追陈孝正的时候那股
所向无敌的
勇气,只有那个年龄阶段才会那么
勇敢,郑微用的招数是
死缠烂打,陈孝正当时那么孤僻的
性格,也源于出自单亲的
家庭身不由己;郑微的出现,把他对恋
爱的感觉都唤醒了。
我在电影版最后的镜头,看到林孝正带郑微去海洋馆里面,他跟海豚师说想跟郑微求婚没有戒指,然后让郑微去摸一下海豚,郑微那时候笑的很美很美。那一段最打动我的心,看到那里忍不住流
眼泪了,一下子为陈孝正感到心疼。
关于林静,书里面写的很美,有一点不
真实。但那就是玉面小飞龙喜欢的林静,我也
很喜欢书里面的林静,只是我不能原谅他可以那么狠心不理郑微那么多年。林静的性格很倔强,他认定的事情就不会回头的,所以他可以很快做成了检察官。
也许林静最惦念的人是郑微,他碍于
父亲的与郑微
母亲的暧昧,就只能割舍掉所谓的爱情。郑微那么喜欢的林静,她的整个青春期里面除了林静还是林静,她以为林静就是她的全部,没有谁可以代替的了林静在她心的位置,只是他的无声
离开,让郑微那份
坚持动摇了。
郑微是爱过陈孝正的,建立在完全没有林静的消息的时候。陈孝正陪了郑微
大学里面最
美好的四年,他们在一起是真的
很快乐幸福的。郑微为什么会喜欢上陈孝正?也许是因为陈孝正对她的不屑,燃起了她想要把他征服的
欲望。
郑微26岁的时候,林静再回到她身边,陈孝正也从美国回来,还特意回到中建上班。历经了那么多事情,陈孝正以为还来得及补救。但郑微对陈孝正的爱已经磨平了。也许林静对她的好,是知道她需要什么,林静会用郑微喜欢的方式对她好。
陈孝正质问郑微,对
一个女人而言,同样是等待
一个男人,一个窝囊废和一个
成功的男人,同样让她等,一个只是三年,一个或许是一辈子。这两者又有区别吗?
郑微回答说:“当然有区别,这和一个男人是否成功无关。我等他一辈子,但我知道我是他的一部分,但对于窝囊废而言,我等他一个三年又三年,也许永远只是他蓝图上可以修改的误差。”
我觉得陈孝正是真的很爱郑微的,他最后得不到郑微,不是离开了三年,而是他
错过了郑微最爱他的那个时间段。林静虽好,但是他并没有爱郑微如他的
生命中重要,他取胜的筹码是因为郑微最爱的人是他,无论过了多少年,郑微心里最崇拜的还是邻家的那位林静。
郑微选择的是她爱的人,林静选择的是
他喜欢的人。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五):演绎都市情怀的辛夷坞
很多时候,我很佩服辛夷坞,她把一个简单的故事,都叙述得那么煽情,在网上很多人把辛夷坞视为
未来影视编剧天后级人物。辛夷坞的书,我几乎每本不落地读下去了。可能是由于深有同感,辛夷坞的书总能触动我心底的某个神经。
辛夷坞的书一大特点是故事很曲折,很
伤感。尤其跟
郭敬明绝对
悲伤到底的风格
大相径庭,给人的
心灵在倍受
情感的打击之后,还能有希望的曙光照耀在身上。辛夷坞独创的暖伤青春小说系列,为什么是暖伤呢,因为辛夷坞的书不会让你觉得很
绝望(《山月》除外),即便主人公叛变了,死了,但是还是有希望迫使另一方前进的。
大三的时候,我把辛夷坞的书
推荐给我一个爱好文学的
朋友看,她说她已经很多年不看青春小说了,青春小说充满了太多的无病呻吟,而且没有大背景,大情怀。我一直认为辛夷坞的青春小说能高于一般青春小说的套路。网上有评论说,没有看过辛夷坞一本书的青春是遗憾的。我能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就好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者很完美地把一个
女生该如何选择
自己的婚姻幸福,写得曲折
感人,让我这个阅书无数的人,最后也被她所
感动。而且辛夷坞的书中,她常常会插播一些自己对爱情、对人生的看法。虽然不多,但往往能一针见血。
几年前,我在读过《致》后,曾经写过一段话,“在《致》里,即便如樱花般的阮阮也会在火车站边,为一颗不相干的子弹了结自己如花般的青春。第一次读至此,我的心为之
激动,我们所谓的生命,根本抵不住一次意外的搏击。
珍惜青春,
爱你身边每一个爱你的人才是明确的,对于那些不相干的人,即使有过瓜葛,也都会
随风而逝。我明白郑薇会选择林静的原因,他会带给她平缓的生活,我们向往着
波澜壮阔的爱情,但何尝能想到这背后会付出多大的代价。极好的对立是极坏。正如美学
老师所言: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陌路,你恨他/她,其实你心里还有他/她,我也开始明白陈奕迅的《十年》为何会那么受欢迎。”
在辛夷坞的世界里,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是通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路,直到我们遇到真正想要共渡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
终点。这是《致》里的一段话,相知抵不过
永恒。
辛夷坞给我们的青春树立了另一种生活形态,她不会像郭敬明一样让人感觉到绝望(像《梦里花落知多少》和《悲伤逆流成河》),她笔下的青春是曲折的,在历经尘世的漂泊后,最终一切都会回归到平淡而温暖。
最近出版的《浮世浮城》来看,辛夷坞的行文已经进入婚姻话题,历经那么多爱情描写,辛夷坞跟她书中的女性一样,完成了一个由女生到
女人的蜕变。
【作者苏伦:85后作家,编剧。新浪微博:@苏伦_
博客:http://blog.sina.com.cn/1824san0419】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六):如果爱情的结局是这样,其实,也不错······
有件事必须得承认,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喜欢的韩庚要出演里面的角色,而另一个男主演赵又廷以及导演赵薇都很喜欢,所以才决定买下它。
但是当我在那个窗外透着夜色的教室里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却没有了去看电影的动力,我真的觉得,如果能拍好,会很好看,但是看过了电影,有些东西,就和心底最初的感觉不一样了,就好像当初的《哈利波特》。
到了我这个年级依然没有完整谈过恋爱的女孩子不多,但其实也不算少了。看着闺蜜早早的找到男朋友一脸小女生的幸福,我祝福他们,但也在心底有那么一丝隐隐约约的害怕。如果我现在牵手的这个人不是最后的那一个,我该怎么办?如果最后的最后,感情在却不得不分开,我又该怎么办?我想要有一个林静,希望有那样那样一个男人给我一个温暖的家,但我也想要陈孝正,第一次说出的喜欢夹杂了太多复杂的成分以及希望,我不希望自己的喜欢,最后付之东流。可是现实,也许并不能像我想想的那样顺利吧!
如果我是小飞龙,面对林静和陈孝正,也是无法选择的吧!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七):她来过,也爱过
闭上眼,想象那样一个女孩子,苹果脸,澄净清澈的大眼眸里却有着藏不住的狡黠和笑意。她叫郑微,林静曾亲切地叫她“我的玉面小飞龙”,假小子一般大大咧咧的她有一个从小就立志非他不嫁的“邻家哥哥”---林静。
郑微对他说:“林静,我到你的那个城市去念大学好不好?你等着吧,我说考得上就考得上,我会去找你哦,到时你不准耍赖!”
那棵埋葬着父辈爱情的老槐树,牵扯出了双方父母的隐秘情事。也打碎了十七岁的郑微和邻家哥哥林静还未开花的初恋。林静仓皇逃出国,不愿意面对郑微。就这样,他将他的玉面小飞龙拱手让给了后来成为郑微生命里最重要的男子——陈孝正。
“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陈孝正如是说。
有人说:“讨厌一个人超过十天就会喜欢上这个人。”一场似乎是注定的不打不相识,让郑微发现自己喜欢上了陈孝正。胆大的小飞龙郑微开始倒追陈孝正,郎心似铁的陈孝正,又怎是如此轻易被攻下的呢?
“没错,他没你家里有钱,长得也不见得比你好,他什么都没你好,但是你爱我,我却爱他,就凭这一点,你就永远输给了他!”
郑微对着钦慕自己已久的高富帅许开阳这样喊道。这是多么伤人的一句话啊。也许只有年少时的无知无畏,才能如此的肆无忌惮。后来的郑微才明白,许开阳不是输给了陈孝正,他是输给了她,正如她自己输给了陈孝正。
谁先爱了,谁就输了。
陈孝正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他就一张精确的设计图纸,他不允许自己的人生有丝毫的误差,因为他的身上背负着一个家庭复兴的重担还有他的母亲仅存的尊严。而郑微,是他人生的一个例外,他规划精密的人生差点因为郑微被全盘打乱。对,只是差点而已。他的命运终究没有因为郑微脱离他早已为自己设计好的轨道。
“你究竟要找个什么样的人?”阮阮问。
郑微说:“我总觉得,我要找的,应该是可以让我愿意为他奋不顾身的一个人。我不爱爱我的,只爱我爱的。”
很多年以后郑微想起这一番话,脸上的表情想必是苦笑。她会想,当年的她,真像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当郑微独自一人站在婺源的山顶上大喊“美国,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把我的男人还给我……”,回应她的,只有由远及近的大山的隐隐的回声,还有陈孝正抛弃郑微独自出国留学的消息。
郑微不知道的是,另一段意外终止的感情,又将在这棵定情的老槐树下悄然展开。
时光哗哗流走,故事再起波澜,已是四年后。郑微已由一个锋芒毕露,肆意任性的小飞龙,蜕变成游刃有余,略知世故的女子。玉面小飞龙已经在时光的打磨下,隐去了翅膀。
郑微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先后重返她的世界,又将郑微的人生推向另一番境地。先是林静,然后是陈孝正,他们都向郑微伸出了橄榄枝,郑微,又该如何抉择?
“人世间的感情为什么不能像打地基一样,挖一个坑,就立一个桩,所有的坑都有它的那根桩,所有的桩也能找到它的那个坑,没有失望,没有失败,没有遗恨,永不落空。”
这是郑微的疑问,也是我的疑问。这个问题,终究是悬而未决。
后来,有个同学问我,这本《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我记得我是这样对他说的:“我说不出爱憎分明的喜欢或者讨厌那个人。因为他们做的事都有身后的价值观和成长背景做依托。我不会责怪当初林静的不辞而别,因为在那种父辈们纠缠不清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出走。正如我不会责怪陈孝正为了前途放弃郑微,因为我知道他的成长历程是如此泥泞崎岖。”
郑微对陈孝正的爱,是青青校园里那一抹最懵懂却最义无反顾的爱情,是少女初长成后开出的第一朵灼灼桃花。是陈孝正,教会了郑微如何去爱人,给了郑微爱人的能力。他们两人携手走过的风风雨雨的四年,有争吵,有别扭,有冷战。但那时的他们,生活在纯粹的只有彼此的世界里,都天真的认为相爱的一霎那,可以永恒。
郑微对林静的爱,是青梅竹马知根知底亲人般的爱,这种爱掺杂了更多的杂质。甚至我深深的觉得,郑微是带着对陈孝正不可得的爱而嫁给林静的。”
最后郑微选择了林静,我能说郑微是理智的,在陈孝正为了自己的前途多次放弃了她之后。她长大了,不再是当年那个为了追陈孝正不顾一切的郑微了,玉面小飞龙在时光的打磨下隐去了翅膀,成为了波澜不惊世故成熟的大人了。
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足矣。
看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是长久的默默无语。因为在我的认知里,人应该和最爱的人相濡以沫养儿育女。而这本书,似乎颠覆了我的价值观。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将人在前途,爱情,家庭之间的抉择用故事的方式一一呈现。也许很多年以后你已经记不清楚它的情节,但是我们还是会毫不迟疑的给它满分。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最真实而残酷的青春,没有一点矫情,没有一点虚假,只有人性的纠结与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还有跌倒着爬起一路成长的我们的青春韶华岁月。
遥远遥远的从前,我们都以为我们可以为爱情生,为爱情死,我们下定决心非最爱的人不嫁。后来的后来,我们终于知道,爱情死不了人。我们失去了爱情,生活却在继续,我们会遇见下一个人,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像爱你这么爱他,但是我们却选择和他结婚生子,举案齐眉。纵然意难平,又如何?生活已经是如今这番模样。
也许从来爱情和婚姻就不是一回事。爱情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真实的生活却是,当你看尽千帆,只独留一片余晖,倚着自己的孤影,渴望归宿之时,身边有一人,一怀抱,一狗,一茶,一小屋,一盏灯,便是稳稳的幸福。
很多年以后,陈孝正会不会想起那个晴日下弯着眉眼蹦蹦跳跳喊他阿正阿正的女孩子呢?那个,他永世的,最瑰丽的梦魇。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月月。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八):青春至此散场
知道赵薇要把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拍成电影的时候,我又跑去看了一遍小说,看完后,依然泪如雨下,心里却更加悲凉,然后终于明白了郑微的选择,是因为阿正的未来从来没有微微那一厘米的误差存在,不是因为不爱,是因为现实太苍凉,太无可奈何!
就像你即使如陈孝正一样,我也依然成不了玉面小飞龙郑微,而就算我成了那样勇敢的郑微,最后和郑微在一起的也不是陈孝正,而是林静……
电影快上映的时候,我天天在办公室嚷着要去看这部电影,同事和朋友说,电影和小说有些不一样,看了可能会失望!但是那有怎样呢!
也许我只是冲着赵薇去看的,因为在刚刚懵懵懂懂的年纪遇见了那个横冲直撞的单纯可爱的小燕子,第一次知道小燕子的真名原来叫赵薇,她可能真的是我们这一代人青春的一个印记。也可能青春等于爱情,小燕子五阿哥式的爱情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的爱情观,所以我想要去了解赵薇真实想要表达的青春是什么?爱情是什么?
又或者我的终极目的只是想找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让我的青春翻过一页!让我不再心存幻想,以为还可以拖着青春的尾巴不想放手!
最近看了一篇在百度空间里的
文章《她。是我》,然后发现那个她也是我,每天循环往复的日子,以为疲惫的充实可以不再胡思乱想,却总是问自己这就是你想要的日子么。
也是跟那个很久没有再见的人聊着一些很神经的话题。
他对我说,他女朋友说感觉不到他爱她,问我怎么办,我想了想,对他说,这个很简单,你只要多陪陪她,留意她的喜好,跟他谈论关于你们两个的未来就好了!
也向他推荐这部电影,他问我讲什么的,我说,讲青春的,那些年少时不顾一切的爱终将散场!他又问,会吗,我很坚定的告诉他也告诉自己,会,青春终会散场的!
然后,突然在这一刻释然了,原谅了当初那个任性的自己!
长久以来,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想要什么,在追求什么,但我理不清!后来固执的以为我既然理不清自己要什么,那总能理得清自己不要什么,拒绝不要的,那剩下的就是自己要的东西了,我甚至为自己有这样一套理论而骄傲和自豪!但是,现实总是不完美的,我不要的那些里面应该也有我想要的,但这一切都被我当成垃圾丢掉了!
家里人也是轮番电话问我对相亲男的感受,不断游说我说这个男的如何如何的好,要我好好珍惜!他的确是个性格很好的人,跟着他我应该不会吃亏,但这样就是好的么?我对妈妈说,我对他还没有感觉,妈妈问感觉什么东西,是啊,感觉是什么东西呢?可能是哪个触动自己的东西,这几年可能不是没有遇见更好的人,只是没有遇见哪个可以触动自己的人,又或许不是没有遇见哪个可以触动自己的人,只是自己还偏执的以为还有希望,还放不下自己的执着,期待一份自然而然的爱情!
可是,这是对的吗?我有些不确定了!
然而,青春终将逝去,甘不甘心都要转身,疯不疯狂都要坚强,痛不痛苦都要挺住,珍不珍惜都要失去,忘不忘记都要过去,遗不遗憾都要再见!
也许书里有句说的很在理,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p.s.记于看电影的前一晚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九):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
看到阮阮没有躲过命运的玩笑,眼泪没有忍住。看完眼泪还是没有忍住,一如看《梦里花落知多少》。只是觉得陈孝正太懦弱了,到手的幸福就那样溜走,幸福是要自己呵护的。等待结果就是失去,其实结果早就注定。在陈孝正的心里男人的事业才是最重要的,一次次的向这个社会妥协。在前途和郑微之间他最后选择了前者。再一次为了事业选择了放弃本来可以重拾的爱情。原本可以破镜重圆的人再次越走越远。不是不给你机会,只是再一次让心爱的人失望,只是你的一厘米误差,最后毁在这一厘米的误差上你不甘心,所以你始终在纠结,真的只是一厘米误差吗?
由赵薇执导的电影快要上映了,我不知道会不会看,我怕剧中的人物根本就不是我心中的那种形象,能不能完美的诠释?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十):从开始至结束,只求一个林静。
东武望馀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喜欢前半部分大学时代的小白龙,那种生活是敢爱敢恨,中间部分开始的隐忍,以及社会对一个人大刀阔斧的改造,最终考虑了所有的条件去计较感情上的得失。一切都不那么纯粹了。
整个小说里最不耻为人的就是阮阮的男朋友,作为人该有的担当,在他身上丝毫找不到,可惜糟蹋了阮阮,曾经初中的时候想到最感伤的事情,莫过于对衰老的恐惧,当有一天读到一句话的时候,却发现,青春永驻的方法只有死于青春,得到的不老,将是以失去生命作为代价。
陈孝正的痛苦都归咎与他的放弃,在决定去美国留学的时候,他放弃了郑微也许存在的陪伴,哪怕是最后等待的机会也不给郑微。回来后为了向上爬,又做出的交易,内心希望自己再等待3年,可是如果再有机会让他可以登到事业的顶峰,他还是会暂时放弃郑微,一次一次的放弃,一次又一次的想再回头。可是谁又能一直等待下去,一直在等待的时候去治疗自己被抛弃的伤口,然后再微笑的迎接他。一个无法给自己安全感的人,又怎么有能力让别人幸福?
看电影的时候就喜欢韩庚扮演的林静,当白衬衫蓝色短裤的少年,出现在画面的时候,就仿佛可以认定那就是无关世事,只想与之相守的人。何必在乎一个人遇到你之前的事情,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起后,他是否真心的珍惜你。
故事的结局虽然是郑微和林静在一起了,不过还是会心疼阮莞的过早离开,陈孝正的一次次挽回与放弃。看到最后,心情却是抑郁的,隐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