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远的村庄》是一本由宁远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远远的村庄》读后感(一):回憶有選擇地回到過去
從一個地方飛到另一個地方
做必須要做的事
也見想見的人
所有夢想都不是拿來實現的
我們可能實現小時候的夢
卻找不回那個愛做夢的小時候了
無聊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個人空白時間所做的事
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回憶有選擇地回到過去
又有什麼關係?
《远远的村庄》读后感(二):温暖而美好的童年
一个淳朴而宁静的村庄,
一群
天真而
可爱的小孩,
一段遥远而
难忘的
记忆,
一个
幼稚而
珍贵的童年。
宁远的
幸运在于她
生活在一个充满童趣的农村,
而这也正是我的
遗憾所在。
她在村庄中的
成长过程,
正是一个
天真无邪的
孩子对外界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并大胆探索的过程,
证实一个空白但纯净的白纸发现并接受色彩的时候,
农村的春意夏凉秋收冬眠
恰如其分的印刻在她童年的生活里。
一个个小片段
小故事,
充满着斑斓的色彩,
充满着慵懒的温暖。
初看这本书时,
觉得不过是一本页数
厚重而内容浅薄的小人书,
尤其是看到只有十万字却标价三十元,
不禁从
内心生出点点鄙夷之情。
但是越看越
喜欢,
仿佛随着她轻巧的笔触,
我也进入了她的村庄,
感受了她美好的童年,
跟她一起重温了这段
时光。
看到最后她带着
女儿回到村庄,
说体会到了一种
前所未有的
责任感。
是的,这是一种记录细节
感悟生活的责任,
这是一种把美好传播给大众的责任,
这是一种认真生活的责任。
《远远的村庄》读后感(三):远远的村庄
读这文字,我总想起《
岁月神偷》那个可爱的小孩的声音,彷佛是他在给我朗读,那声音,稚嫩,天真,纯净。我很少回想过去,这文字却让我看到了小时候的许多
回忆——那些回忆,原来可以这么美好地呈现,而小时候,总是
无忧无虑,从未去察觉过
这种生活的可贵之处。
小时候的那片星空,繁星璀璨,让人怀念。那时候的乡下,很多人家住的是狭窄的平房,我们家也是。
夏天,天气炎热,当夜晚来临,很多人会拿了席子,被子,枕头,到祠堂前面的空地上乘凉,睡觉。
小孩子三三两两地玩闹嬉戏,可听见他们的欢笑声。大人,老人和小孩相比,总显得
沉静,他们常常用平和的语调在聊天。繁星闪烁着,在
寒来暑往中固
执着它们的轨迹,夜晚的时光在小孩子的玩闹中,在大人们的谈话中,在蟋蟀的喃喃自语中,缓缓流淌。有时候,什么也不做,静静躺着,看星星,会冒出许多问题:白天星星都到哪里去了,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还有,哪颗星星是你
自己(记得
姐姐讲过,天上的一颗星星代表着地上的一个人)。
那时候,豆浆和油条的味道令人
难以忘怀,还可以吃到自然
成熟的香蕉和芒果。邻里之间总是情意充沛,常常会互赠一些食物。不知哪天,邻居送的一碗煮好的四季豆,那味道让人久久难忘。
那时候,物质匮乏,但人是
懂得珍惜和
开心的。
那时候,还可以
夜不闭户。
……
一切的变化有如
沧海桑田,你很难想象过去有过那样的一种生活,好像现在的一切都找不到过去的痕迹了。在经济的狂奔中,美好的农耕文明远去了,那个宁静的村庄慢慢地消亡了。很多人搬进了大房子,夏天也不用出来乘凉了,夜晚变得冷清。而今,那个村庄,
年轻人都奔向了城市,只剩下老人和一些小孩,孤寂冷清。
我也一样,高中开始,离家求学,奔向城市,很少回去。
那个远远的村庄,还是我心中的家园。
《远远的村庄》读后感(四):人生最温柔的部分住在村庄里
同样出生在80年代的村庄,清贫
安宁,却是最珍贵的一段时光,
曾经也
幻想写一本这样的书,用绘本和文字记录下这些
美好的回忆,看到宁远的书,一口气读完,心里暖暖的。
也许每一个童年在农村度过的孩子都有一段这样的
经历,没有游乐场,广阔的稻田、小溪、山头都可以嬉戏打闹;没有
五花八门的零食,吃的是自家菜园的时令鲜蔬,门前门后还有各种果树,还有野葡萄、野山楂、野香蕉、覆盆子、桑椹......没有兴趣班培优班,广阔的大自然就是最生动的
老师,对色彩、对花朵的感知,对自然的热爱,就这样培养起来了。
慢慢长大,感受到物资的匮乏,
精神文化生活的缺失,然后一心想逃离,逃得远远的,到大城市生活,却在
五光十色的
世界里愈发
思念曾经
简单快乐的时光。记忆会自动过滤掉不好的一面,留下的都是美好,记忆中的村庄是回不去了,所以要守住心中的这份柔软。
《远远的村庄》读后感(五):重看《远远的村庄》
重看《远远的村庄》的几点感受: 题名有三重意思,属于作者“远远”自己的村庄;空间距离上遥远一隅的村庄;时间距离上渐行渐远的村庄。(第一次读时只看出第一重意思) 书中大量贴实地使用四川方言,这种手法,近代以来,只见李劼人先生在《死水微澜》中绘声绘色地大量使用。(因此,只有用四川话读出来才会更有味道,普通话会失掉方言的韵味) 《远远的村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知识”衍生完成的,而是一种本能的书写。只有本能的书写才会有诗性,换句话说,自由自在的文字彼此之间酝酿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另外,《远远的村庄》内中各篇文字如此简单、干净、自然,见不到任何所谓名家的影子,也见不到饰词赘语,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原始性的创作。如果非要找到另一个对照,我想我能说出的就是陶潜的诗赋。 最后,书中图文并具,相互映衬,终于使得读者同样感受到作者绘述的小时候的那个美好世界:远远的村庄。 在我看来,《远远的村庄》将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她所给予我的是多少次会心一笑,那是一种发自心眼儿里的笑。 2016.2.26
《远远的村庄》读后感(六):来自星星的“小王子”
对于童年在农村度过的80后而言,《远远的村庄》绝对可以引起极大的共鸣。
美丽的村庄、和煦的
阳光、
形影不离的玩伴,甚至是曾经欺负我们的“小霸王”,在成长的日子里,争先恐后地跳进时间的小溪里,慢慢淡出了视线,退出的记忆。我们不断长大,变化日渐发生,突然有一天,一个内省的声音响起:我把童年的自己弄丢了。
真的只是“弄丢”了吗?仔细回想,能记起的童年时光还有多少?那少得可怜的点滴,更像是从别人那里看来的,而非自己经历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童年于自己,仿佛是另一个人,而且来自另一个星球。就像《小王子》一开头讲的
那个故事:孩子的一副一条巨蟒在消化一头大象的图画,大人看来只是一顶帽子。如此巨大的差异,宛如“
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一般,也印证了《远远的村庄》封面上的那句话:“小王子说:只有小孩子知道他们在寻找什么。”
书中的诸多片段,乍看起来,像是在看微电影一般:
小蝴蝶很长时间都以为,在梦里梦到的事情是真的发生过的。梦醒后,
郑重其事地
感谢小贝壳给的治肚子痛的药,小贝壳也用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回应;
小蝴蝶总是无比认真地对待“大人说”,吃下许多瓜子之后,突然意识到嘴巴里会长出茂盛的向日葵,甚至
为此担心许久,直到
恐惧消失,“大人说”的权威也发生了巨变;
一度小贝壳最想做的事情是晕车,小蝴蝶特别发明了一种可以晕车的办法:用几根绳子把一只箩筐吊在房梁上,然后抱着箩筐往一个方向转,直到绳子都拧到一起,再让小贝壳坐进去,箩筐开始朝反方向转,——后来,小贝壳吐了;
…………
故事中的
星星点点,成人看来可笑至极,但这正是童年的可贵之处。小孩子就像是来自星星的“小王子”,对地球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有些知识来自于长辈的言行,有些则来自于自己的想象,尤其是后者,让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小行星B612”,趣味、瑰丽、鲜活充斥着每分每秒。
他们步履蹒跚,他们跌跌撞撞,他们眼中不小心打碎的一只鸡蛋便足以
改变一切,他们想不通被子为什么白天非得叠起来……
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能让他们产生想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于是,日子丰盈,
情感充沛,世界如万花筒般炫目多彩。
我们从类似于《远远的村庄》这样的写给大人的童书里看到了这些,真的想起,或自以为想起了曾经美好的童年。实际上,我们早就没有孩童时的思维,
失去了孩童时奇特的双眼,遗失了孩童时敏锐的
感觉,更忘记了孩童时的语言,我们像被什么外力扔回地球一般,等发现的时候,已经距离自己的星球好几光年了。那些写出这些童书的人,就像是可以
自由穿梭于两个星球之间的“超能者”,可以带领我们重回“小行星B612”——当然只是想象中,却足以让从孩子开始的我们
感动不已了。
宁远说:“我是那么怀念那段高尚的岁月,那些美丽的乡村,还有那个时候会飞的我自己。”我说:“我们怀念的是那个来自星星的‘小王子’。”
《远远的村庄》读后感(七):小小
《远远的村庄》是一本写童年的书,
真实的仿佛她就发生在村子的另一头。童年是成人的童话,或苦或乐,回忆起来都会微微一笑,我们最纯朴的情感,都毫无掩饰的张扬在那些年。这不算是一本很出色的书,很多个小小的故事,流水账一般的记录童年的点滴,没有什么大道理,没有什么处事方法,但它足以让你静下心来,回忆只属于你的那
不可一世的童年。
我是个典型的被世界磨平了棱角的人,现在有多温顺儿时就有多张扬。偷过果园里的苹果桃儿,摸过村边小河里的鱼儿,尝试过逃学在村子里溜达,和其他孩子打过架,跑去有喜事的人家蹭吃蹭喝,在地里糟蹋过庄稼,只有大人
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
对了,我是个
女孩儿,现在想来,竟然由心底里产生一种崇拜,崇拜那时的自己,喜欢什么便想尽办法拿来,
不喜欢便直接拿开,有多少次被追着打,就有多少次不服输的反抗,
坚定地
信任周围的一切,神经大条的与世界相处。我曾经竟是我现在最想要成为那个人,突然有些可笑,我们一直向前走,却忘了为什么出发,最后连自己都忘了,现在记起了自己,却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也许是哪个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这样活着,愿不愿意
努力改变,愿不愿意让三十岁的你回忆二十岁的自己不再是崇拜而仅仅是感叹当年年少,如果已经变成另一个人,就好好
珍惜现在的自己,让现在成为起点,带着明确的
梦想带着自己出发。
童年里总会出现一两个温暖你一辈子的普通人,也许再不会见面,但足以让你的童年闪闪发光。照亮我童年的是邻居寻叔叔。在村里我是个出了名的野孩子,只跟
男孩儿玩儿,家里没人管得住,到处瞎害,疼爱这个词,完全不是用在我这种小孩儿身上的,寻叔叔却让我找到了
女孩儿的感觉。当时的他大概如我现在这般大吧,他的模样早已模糊在记忆中,只记得他曾是我小小的世界里最帅的男人。很温柔的对我讲话,也很认真的听我叽叽喳喳,很自然的抱起我,狠狠地教训总是欺负我的他的亲弟弟,带城里才能买到的好吃的给我,深夜里骑摩托送生病的我去镇里的医院,他给了我女孩儿应受到的宠爱,也只在他面前我像个女孩子。后来有一天听妈妈说叔叔出车祸了,在参加完同学婚礼回家的路上,骑着摩托车被拉煤的大卡撞了。过了几天我参加了一场葬礼,灵堂里摆着一大一小两具棺木,村里人说是配的阴婚,有人给了我灵案上的一朵插画,我
开心的到处炫耀。第二天,看到邻居奶奶家桌子上摆着叔叔的照片还有一个小女孩儿的,七八岁的样子,我想她比我漂亮。因为太小,对死没有概念,以为只是最近不能见到,当然后来再也没有见到过,但时间让我淡忘了那份该有的伤感。本来想说一些愿天堂安好之类的话,发现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会好好生活,会努力成为漂亮的女孩儿,会充实的度过你没有机会来到的每一天,谢谢你曾出现在我的童年。
“回忆像个说书的人,用充满乡音的口吻。”听着容祖儿的《小小》,写下了这些文字,除却童年里的欢颜,仔细回忆起来竟也有无数的感动,某次同学聚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记忆的真实比真实的真实更真实。”,当茫然无措,当浮躁不安,试着回忆童年吧,会被自己逗傻,会帮你记起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