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回忆里等你》是一本由辛夷坞著作,朝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9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回忆里等你》读后感(一):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谁在回忆里等你
姚起云最后有没有醒过来,司徒玦有没有走出回忆之困?
辛夷坞说着如上的话,好像在问
自己,又好像在跟读者在聊天。
所以当作者自己都没有为书中的
男女主人公安排一个
结局的话,为什么“辛夷坞
经典处女作全新演绎 迄今唯一
美好结局的都市
感人大作”会变成了这本书的宣传语呢?
我有些纳罕。
就像所有的小说和电视剧一样,
经历过各种
撕心裂肺剧情发展,我们都在
期待着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甚至
为此不惜在网上跟作者/编剧扯着嗓子喊: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吧。。
也许真的如韩松落的《我们在
等待被外星人接走!》里面所说的那样:“我们的现代
生活,已经越来越接近科幻小说的
未来场景或者末世场景了,现代生活那种
无处不在的压迫感,那种极尽其能事的压榨,让我们变得
无所畏惧,对被接走充满了期待。”
因为生活太
残酷无情,
爱情太虚幻艰难,所以我们痛恨着别离,痛恨着
分手,痛恨着明明相爱却天各一方,痛恨着在全
世界包括
父母都选择不再
相信自己时,那个原本说着爱我的人,也开始怀疑我的那种
永远无法原谅的
心态。。。
我们要爱,要
温暖的爱。
现实中没有的,我们拼命地想要在小说里寻找,为了传说中的那种温暖的美好。
其实当小说折射到现实,
感情的事儿,其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又能明白多少。
所以无论是小说还是现实中的司徒玦和姚起云,阮阮和吴江,甚至是郑微和林静,
义无反顾地做自己就好。
那份构筑了多年的感情,舍还是不舍?
那份沉淀多年的回忆,
痛苦地在无数次夜晚鞭策着自己的神经,甚至导致长期不眠,丢还是不丢?
哪有传说中的纯粹
爱恋,哪份看起来让人艳羡的爱情,不都有着
不为人知的
艰辛辗转和痛苦经营?
想起来,我读的第一本辛夷坞的书是前两年红遍全国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
青春》。
所以在《我在回忆里等你》里看到《致青春》的主人公林静/郑微/阮阮/吴江出场时,有种好怀念的
感觉。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辛夷坞构建了另一个世界,另一座城。
在那座城里,有活生生的林静和郑微,还有
呼之欲出的司徒玦和吴江,当然还有我最爱的阮阮和曲小婉。
当年看到阮阮死去的情节,哭得
死去活来,如今再看到她和
丈夫吴江在《我在回忆里等你》出场,就像看到了阮阮的番外,再次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她的丈夫,也并非一个若有若无的路人甲医生,也是经历过各种
人生的历练和折磨,才走到今天,与阮阮相知相爱的。
尽管见面只有六次,她已经决定嫁给了他。
我还记得《致青春》里郑微说的那句话:吴江太过于
幸运,他只见了六面,就娶回了这个世界上最最好的
女人。。。
在《我的回忆里等你》里,从司徒玦的角度来说:吴江却是她在这世界上最好的
青梅竹马兼好友,
经历了一生挚爱的自杀,还多少有些自己的因素在里头,能够冲破桎梏的
心理因素,
走进婚姻殿堂这件事儿本身就是个极大的进步。
说起来,吴江会为司徒玦两面插刀,但是阮阮呢?阮阮不幸去世的时候,吴江又在哪里?
每位男士好像都有个自己拼命想守候的
女生,但大多数的情况是,这个女生并不是自己的
妻子。
人生要有多诡异,感情就像一场戏。
你方唱罢我登场,要有多可笑就有可笑。
兜兜转转间,人世间爱恨情仇,过得百年,还不一样都
烟消云散。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谁在回忆里等你?
太深的
记忆就像一种病,困在记忆里的,又岂止是司徒玦一个人?
所以那些甘愿摔碎自己的女子们,那些
坚持,又坚持,最后
放弃,想要重拾,却意外终结的爱情,以及那些对爱情永怀执念的姑娘们,阮阮,曲小婉,我是那样的爱着你们,因为你们的青春,永远不朽。
《我在回忆里等你》读后感(二):回忆在过去的地方
不知道自己是抱着什么
心情看完的这部小说,只是觉得心里空空的。
说实话我哭了,不止一次。
辛夷坞的作品真的写的非常
深入人心,表面上看起来不起波澜,但是这个过程已经
风起云涌。写的很真,很实在,也很残忍。我记得
一句话,活在虚构
故事里的人都是傻子。也许我注定我就是这样一个傻子。
我忘不了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他的每
一个眼神,每
一个动作,每
一个微笑,或者他睡觉的样子,他散乱的头发。
所以在面对分离的时候我没有选择
遗忘,而是决定只把他当成回忆。
我想司徒也是一样的,没人能做到真正的遗忘,活在回忆里的人也许
悲伤,可是司徒也说,至少回忆里的他们是
幸福的。至少回忆里的我们也是幸福的。
你有没有尝试过把看到的文字
幻想出一个场景,我
很喜欢想象,看小说的过程其实就像是看一部电视剧一样,或者说比电视剧更
有意思。一部好小说不需要多华丽的辞藻,它讲究
真实,讲究深入人心,讲究
念念不忘。
看《晨昏》的时候就有这种感慨,我把自己当作他们,和他们同喜同悲。这世界上事情往往有三面,主观的一面,客观的一面,还有就是真相的一面。对待身边的事情我或许做的更多的是客观,可是在自己心里,主观占据了全部。更确切的说,无论如何我都没有接受事情真相的
能力。所以我甘愿活在那个封闭的世界里,沉沦,沉沦。
本来以为再也不会见到那个人了,如果这世界上真的有主宰者,那他一定不
舍得让我在看见他,偏偏他又怜悯的让我死了心。
如果
时间能倒流,请告诉那个人,我只能一直在回忆里等着你。
《我在回忆里等你》读后感(三):希望在前方 或近或远
【写于2011年12月29日】 又是一份带着暖伤的青春回忆,这一次的主人公,是司徒玦和姚起云。 作为那个家庭的养子和亲生女儿,他们从高中时代就开始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他们乐此不疲地互相攻击和嘲笑,青梅竹马却两小多猜,带着那个年龄的孩子特有的年少气盛。而他们在你争我吵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互增了解,微妙的情感终被逐渐催生出变化,凝结成一份青涩的爱恋。司徒玦拥有出众的容貌,飞扬的个性,永远都是人群中的焦点,姚起云却顶着颇多的顾虑束手束脚地生活。可是理智也有被击溃的时刻,炽热的情感把两个年轻的生命串联到一起,缱绻而缠绵。当时的司徒玦相信,他们这辈子也许就这样甜蜜下去了。看到这里我一度不忍心再继续,因为害怕遭遇到下文中必然会出现的伤害和决裂。 一场变故,是对司徒玦近乎天衣无缝的陷害,父母不相信她,她可以忍痛笑对,然而连姚起云都打从心底表示着不信任,这个打击的沉重何止是百倍于父母的掌掴。原来一切看似幸福的过往是如此不堪一击,虚幻如泡沫般的幸福,再厚实也摆脱不了一戳即破的命运。她带着满腹委屈和心碎狼狈地逃离,当她看着停机坪上星星点点的亮光时,心里充斥着的是怎样一种悲苦和惨烈。 重点说说谭少城这个人物,她的个性是一个扭曲的存在,从小家境惨淡,一直对司徒玦抱着羡慕嫉妒恨的心态,终于一朝凭借他人苦心筹划的机会击垮了司徒玦。而姚起云对她表现出的愧疚感和维护,并最终与她越走越近的结果,让我犹如芒刺在背,我实在无法释怀于他直到7月5日的最后一秒都未能出现在约定地点这一事实。所以我宁肯接受司徒玦对他就这样一直淡漠下去,千万不要因为他的挽留而犹豫,也不要因为他的意外而动摇,更不要因为他保留着所有与她有关的印记而感动到驻足。司徒玦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而其中没有姚起云的位置。然而最终她选择了离开还是留下,连作者都让这个答案成为了一个谜。新版虽然新增了番外部分,却并没有提及这个令无数读者翘首企盼的答案,那个番外是为谭少城而写,也许是为了让我们相信,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我在此书的阅读中,开始留心捕捉作者的意图,留意她埋下的伏笔,有几处人物的行为和事态的发展都验证了我的判断。比如是什么让姚起云每周五都会雷打不动的回养父母家吃饭;又如写在“时间的背后”黑匣子里那张过期单程机票上的傅镜如此人与书中人物的关系,还如吴江避开曲小婉向他伸出的手的举动所能导致的恶果……我为自己能更接近于辛大的思维脉络而倍感欣喜。 新版的封面颜色是从米色到橙色的渐进(实物颜色比商品图片要浅很多),犹如书中人物的回忆般,曾经温暖却终究泛黄,虽然是暖暖的色调,却仿佛是覆盖在失落之上的希望,不够真实。无奈,回忆都已成为过去,发生的已然发生,伤害的既成事实,你在回忆里等我,我却回不到过去,请允许我转身离开,我的希望正在前面的某个地方等着我,或近,或远。
《我在回忆里等你》读后感(四):戳中泪点的两段话
1. 时间背后的等待
司徒玦放弃了
思考,直愣愣地对着他的背影说:“你记着,我会在那里一直等着你,你可以不来,我会等到今天的最后一分钟为止。“
然而,当这一天即将画上
终点的时候,姚起云还是没有来。
阿源第一百零一次给司徒玦留下了一张空白的小纸条。
”你相信时光能够倒流吗?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你会做什么?“
司徒玦从来一笑了之。
最后一分钟里,她匆匆涂掉了纸条上的文字。
上面原本写着——”我要找到当年的司徒玦,对她说,一定一定不要爱上那个人。“
她在涂改的痕迹下面,用最潦草的笔迹改写道:”如果有人在过去
遇见了一个叫姚起云的
男人,请你带我转告他,2001年7月4日,直到那一天的最后一秒,我都还在这里等着他。“
然而到了真正的最后一秒,司徒玦选择将自己的手表调慢了一个小时。
2. 与回忆相逢
很快,司徒玦在书桌抽屉里找到了她这几年给父母的电汇单,后来寄的存折,回国后吴江给她后神秘失踪的药丸,居然还有她捉弄姚起云时顺手插在他口袋里的色情业名片……任何他能够得到的与她相关的东西都被他悄然收集并保存在这间被回忆附体的屋子里。
”我怕我的记忆像沙漏,越来越少,总有一天会模糊。阿玦,七年了,我就快不记得你笑起来的样子,你说话的声音……因为我太
懦弱,害怕痛苦,不肯时时去想,但我又不想忘记。所以你走了,我还一直住在回忆里。“
这是他编辑好了,却没有发出去的一条短信,存在手机草稿箱里,时间是她回国的前一天。她翻遍了他的手机,根本没有她的电话号。兴许这和”时间的背后“那些黑匣子里的纸条一样,只是当时的一个梦,打包完毕,却注定无处投递。
司徒玦和姚起云,两个注定无法在一起的人,终究是在时间的背后,走失了,原因就是姚起云对司徒玦的不
信任。无论他是如何在回忆里等着司徒玦,他的阿玦早在七年前就死了。。。
《我在回忆里等你》读后感(五):青春年少,翻手覆云
每每都过一本深刻的悲剧,就像自己经历了一场盛大又凄凉的大雨。总是想要多说几句才能不感冒,而辛夷乌笔下的悲剧总有这般魔力。
我从不怀疑姚起云是否真正爱过司徒玦,因为毫无疑问那就是爱,一场宁愿毁灭自己都要得到的爱。他爱她,正如他吃饭饮水那般习惯自然,是他天生对美好的渴望,对爱情的向往,是无法磨灭,不可替代的,他纵使用生命在爱她,可他忘了,从小谨慎的性格终究是他们爱情里的一颗刺,他不敢也不能毫无保留,但司徒玦却恰恰渴望毫无保留,纯粹坦荡的爱恋,并为之愿意付出所有。
这便是他们最大的分歧,姚起云不愿全部信任,他可以不在乎,不要求,但他做不到信任,而司徒玦只要信任,别无所求。就我而言,信任确实是爱情中最重要的。若做不到彼此信任,何以携手共度一生,又以何一起从青丝变白发。
所以他们也是注定无法在一起的,纵使万般相爱,千般不舍,百般折磨都无法改变。尽管遗憾却不必后悔,这样的青春年少,翻手覆云留在回忆里便已很好,便已无憾。
我在回忆里等你,等的不是你,是那个用生命爱我的你。
《我在回忆里等你》读后感(六):随笔
《我在回忆里等你》时光不可倒流,所以她说,最美好的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小时候的她和他,长大后的他和她,她从一个肆意张扬,被人追捧的小公主成长为“被迫”远离国度,独自漂泊,懂得隐忍的女性;他从一个穷家小子,一步步走向高处,但即使已经有了资本,依旧缺乏从小被生活磨砺而失去的勇气,终究不敢孤注一掷。所以错过是必然的!对文中的他们而言,既然回不去了,就留下回忆吧,至少回忆里有那个人!有人问,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谁会在回忆等你?如果是我,我不希望是任何一个人。于我而言,在人生每一个阶段,处于当下,所做的决定都是那个阶段要去做的,或不得不做,所以即使重来,我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总有人说,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要怎样怎样。那是因为你是站在现在的角度,想想当初做出选择的理由,也许就释怀了吧!所以不存在后悔不后悔,那都是自己经历过,好与坏都是曾经最好的选择!无愧于心,无愧于他人,不相欠,便可各自安好!
《我在回忆里等你》读后感(七):当初若没有开始
我很
喜欢辛夷坞的书,除了山月只看了一半,其他都看过。一直知道回忆是很悲的,所以一直没看,现在看了却很失望。我觉得这本书写的没有其他好,首先司徒的倔强任性好像有点超出范围了,尤其是在初见谭少成的时候,还有姚启云的懦弱和不信任又是一个极端,7年来,姚启云口口声声说还一直爱着司徒,但是为什么不去查一下当年的真相呢,有人说他是故意的,他觉得曾经的司徒过于完美,只有现在这样有残缺的司徒才使自己能配上,这未免无法自圆其说,哪个人和别人相处不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这样连信任都没,何来的爱,不过就是自欺欺人罢了,而且姚启云真爱的也不过是7年前的司徒,这里我觉得作者很好,让姚启云死了,这样一了百了,本来这两人是已经真的不能在一起了,7年的空白其实还是可以造成很多矛盾的。但是,司徒父母让我不能接受,养那么大的女儿,更何况曾经一直那么宠她,怎么会不明白自己女儿的性格,姚启云也是,司徒的性格很容易分析,而且司徒是为了帮别人又不是为自己,总之感觉这个误会有点怪怪的。。。
《我在回忆里等你》读后感(八):寻找《我在回忆里等你》的实例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对现实的关系这个美学基本问题上,他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再现生活。我认为很有道理。
1、重男轻女的思想
薛少萍说:“……你说再多道理也没用,我不是没有同情之心,可就算那孩子父母都没了,家里总有亲戚可以帮忙照顾吧,你供他上学没有问题,何必非得往家里带……司徒久安,我还不知道你,你嘴里不说,心里对我生了个女儿遗憾着呢,现在白捡了个儿子,巴不得当个宝似的留在身边……你就是老脑筋,泥古不化……”
...
司徒玦靠在门边的墙上,心里好一阵不是滋味。她想,说不定爸爸真的是从骨子里脱不了中国男人养儿防老的固执观念,他虽然从未在她们母女面前表露过想要个儿子的想法,可是打小他把司徒玦高高举起抱在怀里的时候,就会边用胡子扎着司徒玦,边开着玩笑,说:“我们这是替别人家里养的媳妇,看来我跟你妈都是做外公外婆的命,久安堂迟早也是别人家的。”
2、血脉相连
“她不是你生的?就算她杀人放火,你也不至于下这样的重手。亏你也下得了手!你打死她事情就解决了?”薛少萍的声音里也再无往日的从容优雅。
...
“……再找个好人家……别人怎么看……实在不容易,总得为她将来打算。”
《我在回忆里等你》读后感(九):人人都爱司徒玦
辛夷坞系列小说,最喜欢的人物就要数司徒玦了,在我心目中,除了曾经喜欢过脑残而变态的姚起云以外,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她无论是对己还是对人,真是无可挑剔,做朋友可以说是最够朋友的那种了。因此,最后辛夷坞还是能给她一个和吴江在一起的结局,很欣慰。
再说姚起云,这位就是一个心胸及其狭窄的变态,没什么好说的,看到他最后出车祸死去,我真是觉得大快人心。因此,我也对长时间与他相处的司徒能够最终爱上他,表示最由衷的遗憾。
吴江和司徒之间尽管没有爱情可言,但是他们算是天生一对,当两个人都不在追求爱情的时候,在一起是他们最好的归宿。而且而且而且,故事里就这俩人才懂什么是信任,其他人真的不愿再多说了,你们把大好人司徒逼到绝境,有什么意思呢。
至于谭少城、邹晋、曲小婉,都是性格及其畸形的人,很难对他们有任何好感,也不多做评价。唯一可说的是,吴江也算是眼黑的不行,看上一顶绿帽子。
《我在回忆里等你》读后感(十):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很惊叹于作者的写作能力技巧,可以将自己所有的故事串联到一起,看到这本书时出现的那几个名字是那样的熟悉,“林静”、“吴江”、“阮婉”,不得不让我想起《致青春》。然而故事中的一切都是显得那么自然、真实、美好、却又残酷。
曾看到网上有一张与此有关的故事人物关系网,恰似每个人的那样的社交网络,很平凡,错综复杂的关系下,每个人物都有着属于自己那个故事,有着自己美好的回忆,有着自己深爱的恋人。在自己的故事里,我们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然而在别人的故事里,我们却都充当着配角的角色,陪着自己的知心好友一起欢笑,体验他们的痛苦,分担他们的忧愁。
青春年少的我们,何必让芳华的时光那样纠结,何必让心爱的人那样痛苦。也许有的人错过了,这辈子就真的不复相见,只能在回忆中等候。多么想能再次与他相见,说一句,“不如我们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