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小丑》是一本由[日] 伊坂幸太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力小丑》读后感(一):相当温柔了——重要的事就应该轻松地说出来
上大学以后看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日本小说。虽说稀奇古怪,但大多我也看得乐在其中,豆瓣上都能打个四星。打四星打多了,不仅陷入沉思——为啥没有五星的书啊!然后我就遇见了《重力小丑》。《重力小丑》读后感(二):神明大吼一声——自己想!
《死神的精确度》书中的第一个故事,仔细想来,是非常浪漫的。《重力小丑》读后感(三):重力小丑经典语录
1.春最敬爱的甘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断绝人类的情欲,就必须限制食物摄入,或彻底断食。”
2.看电视会腐蚀大脑,奶奶是这么说的。
3.我皱着眉头,忍无可忍,随即想起弟弟以前说的一句话:“我当然不讨厌女人,也不抗拒性行为只是不喜欢被遗传基因和本能所控制罢了。”
4.在学校只能学到一件事,就是“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事。”
5.勤奋的人不仅能得到报酬和机遇,同时还有信赖。
6.“卖关子是掌握知识的人的特权。”
“催促是不知道的人的特权。”
7.读小说不就是为了享受虚构的刺激嘛。
8.春不找稳定的工作,一直过着这种不安稳的生活,但父亲对此似乎并没有什么想法。他曾说过“所谓人生,就像一条大河,无论你做什么,都只能顺流而下。”他还说“稳定不稳定,反正都逃不了置身于湍流中的事实,只是一些琐碎的细节而已,最后的方向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只要随意就好。”
9.父亲只是个平凡的公务员,有时却会用令我眼前一亮的话鼓励家人。若世上存在被淹没的诗人,那父亲想必是其中一员。
10.“只有平凡无聊的事情中才存在着真理。”春插嘴道。
11.父亲并非缺乏能力。我觉得他算是比较能干的那种人,只不过不引人注意。而且他只要不被他人发现自己的能力,就会倾向安稳,让人乍一看觉得这人很无能。我曾和母亲有过这样的对话。“据说梵高看到伦勃朗的《犹太新娘》时曾说‘只要个给我一片面包,我就能在这副画前坐两个星期。这说明梵高十分清楚,要理解一幅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我只是在想,要知道一个人有多厉害,肯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吧。”我说话时心里想的就是父亲。
12.“一心认定只有能看到的东西才最重要的人,肯定无法创作出这种曲子。”
“真正重要的东西就要明朗地传达出来。”春仿佛自言自语一般说道,“就像背负的东西越重,脚步就该越轻一样。小丑在空中秋千上穿梭时,完全忘却了重力。”
13.“只要活的快快乐乐,地球的重力就会消失不见。”
14.“老哥你也要小心点。越是觉得自己在走直线,就越容易偏离正轨,这跟人生是一回事。越是觉得自己走在笔直的康庄大道上,就越容易在不经意间失足。”
15.就算你没听说过,世界上一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16.我有个一口咬定人生就像一场自行车赛的上司,还有个将人生比喻为在饭店吃饭的同事。其实就是两种想法,一种认为人生必须下死力气拼命蹬踏板,是一场成王败寇的竞技;一种认为人生是慢慢享受满汉全席的过程,没必要跟领桌的食客比赛谁吃的快。
18.母亲很喜欢“安慰”,还经常说“能够当场得到一些安慰有时能拯救一个人呢”。
19.“我认为自己是最了解春先生、最能理解他的人。”
“你有什么依据吗?”
“给自信寻找依据,你不认为那么做很卑劣吗?”
20.“太棒了!”春说。
“你用词典查‘棒’这个字,出来的解释肯定是‘你哥’。”
21.父亲说“能在进化过程中生存下来的并不一定都是好家伙。”……看着春兴奋的样子,不禁觉得他同时具备对艺术的热情和才能,以及难以压抑的暴力性情。纤细而凶残;优雅而暴烈。
22.我不禁想起仁RICH那句“重要的事情就要反复做”,还说“重复其实是种祈祷”。
23.“人生不是用来思考的,是用来认知的。”
24.春一点也没有嫌恶的样子,还含着笑高兴地说“我最喜欢那样的他了魅力十足。”
“你啊,对自己喜欢的人就是太娇惯了。”
25.回忆总会被美化,但那也不赖。
26.我就是那种坚信无论多么无聊的事物,只要诚心信奉就能得到救赎的人。
《重力小丑》读后感(四):春が二階から落ちてきた
这是我第二次看坂本幸太郎的书,之前的一本是《金色梦乡》。抑或说,正是由于看了《金色梦乡》后,我开始认为我可以尝试读这个作者的书。
“你们都跟我一样,不擅长说谎。”
主角之一的春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怪的人了,他的价值观里充斥着某种偏执和固执。例如对涉及性的事物抱有近乎憎恶的感情,于是泉水问他,如果否定性爱,人类到底如何延续;例如他说,动物比人高尚,人类在性爱之中自欺欺人而动物却不会找理由,在列举下,泉水不得不承认,人类确实是最坏的;他对满街的涂鸦充满厌恶,是因为他体内的毕加索之血不能容忍。
那么泉水呢,泉水好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已。他喜欢春,因为春是他的弟弟,同时也能看出来,尽管春有太多他不能认同的想法,他依然觉得春是个出色的家伙。春说过,泉水对于他而言就像是附身符一般的存在。不管是扮来自未来的男人,还是高二时候惩戒那几个小子,甚至于后来他决心要干的那件大事,都叫上了泉水。泉水什么忙也没帮上,可是他在那里,春就会觉得安心了。
第三个关键人物应该是他们两人的父亲了。如同黑泽送到病房的黄色小茴香的花语,他们的父亲是个值得称赞的人。躺在病床上被癌症折磨却一脸轻松的父亲自然是值得称赞的,而高二的时候,告诉春他是毕加索转世的父亲也是值得称赞的,不,从神那里得到“自己想”那个答案时候的父亲是最最值得称赞的。
当我这样介绍着父亲和泉水的时候,你应该也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温馨的和睦的家庭,虽然父亲罹患癌症。这是强大的一家人。泉水和春在定向越野赛输掉之后,春说:我和老哥是最强的。我们在一起绝对不会输。然后踩碎了那个指南针。
“真正重要的东西就要轻松明朗地表达出来”。
事实上,这一家人承受过的苦难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那么轻松明朗表现出来的。事实上,春每天清洗涂鸦的背后,也不是那么轻松明朗的。事实上,泉水心里的盘算也不是那么轻松明朗的。事实上,最后两兄弟在病房和父亲对话,也未必像表面一样轻松明朗。
在知道真相的人面前,这一家人似乎更像是脱离了重力的小丑。这是年幼时候看马戏时候学到的“只要活得快快乐乐,地球的重力就会消失不见。”
那种重力我想,对他们一家人而言,或许不是来自于地球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只要可以摆脱了,那不就好了吗?而且看上去,他们也确实摆脱了。直到我看到了最后……
当那个叫葛城的男人倒在地上,空气中传来噗噗闷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春他或许从来没有摆脱过地球的重力啊!
要不然,他怎么会对性近乎厌恶;要不然,他怎么会认为人类无法控制性欲;要不然,他怎么会用人喝一口水会得到救赎这种话去哄骗泉水;要不然,他怎么会说出抚养别人孩子的夜莺父母很伟大;要不然,他怎么会认同桃太郎是个弑亲故事的说法;要不然,他为什么用了花木咲耶姬中,用火证明清白这样的方法?
重力也许是可以暂时忘记,但是没有人可以摆脱的吧?
春和泉水目送父亲送进焚化炉后,漫步到了农具小屋里。春给青烟加着油,泉水也在心中呐喊着。后来,春突然把半个身子探出天台,跳了下来。
春又一次,从二楼落下来。
我想这一次,他真的摆脱重力了。
《重力小丑》读后感(五):一个成年人能给孩子的最善意又最诗意的鼓励
在作品中,伊坂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用小说打破读者的惯常认知,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重力小丑》读后感(六):快看,春从二楼落下来了。
整篇轻松的语调难掩一个事实,即世间最远的距离是,明明知道凶手就在那里,你却无可奈何。因为凶手可能尚未成年,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庇护下,就算是强奸充其量也跟交通事故差不多。 可是被忽略的一个问题是,保护了未成年的凶手,谁来救赎那些被伤害至深的人们呢?记得在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一书中,知道女儿被两名未成年人虐杀之后,被害者的父亲孤身一人走上了复仇的道路。人到中年的他并不是不理智,只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被人无情的打破,而他自己因此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谁来救赎他呢? 春一直在寻找救赎的方法,因为他自己的降生本身就是一个意外的结果。现实中经常听到这种故事,被领养的孩子得知自己并非亲生,都会急于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寻找那份血浓于水的羁绊。被基因所驱使的人类,能否超越遗传和血缘的桎梏?本书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不是春,体会不到他心里的负担有多么沉重。 我不是春,无法得知如何才能得到自我救赎。 我不是春,也没有一根乔丹签名的球棒。 快看,春从二楼落下来了。你看到的他,早已释怀。
《重力小丑》读后感(七):不剧透的简单扯扯
春从二楼落下来,以及买个老人的礼品都明显指向坂神前后呼应的怪癖。 看到目录,以为是短片集,谁知看起来才是完全连贯的中篇小说。 故事的主线是围绕涂鸦与纵火,两兄弟的无限激情,以及父子情和“父子债”展开。通过基因的小知识贯穿始终,也是一篇小学生物普及课本吧。 译者翻译的很好,但整体真正好看起来是在300页之后,文章开头很吸引,中间体量有点大了,结局快,好,暖,却觉得意犹未尽,这种意犹未尽是贬义的,仅个人看法哈,主要还是体量问题引起的不爽。 “你们都跟我一样,不擅长撒谎”是父亲对两个spring最深的爱,是基因的正向传递。 “先来到巢里的夜莺卵是哥哥,所以要对他致以敬意”充分写出了孩子的童真和坂神的萌13。 如果篇幅能砍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感觉更佳。
最后,最后,黑泽前辈在哈。。。呵呵!点睛之笔!
《重力小丑》读后感(八):幸福是超越重力的存在
昨天新星出版社的官方微博抛出了一个问题:“过年该如何保持安心看书(或做任何事情)”,我看了一下评论,大多集中在“把手机扔远一点”和“戴耳机”这两个选项,都是与外物有关。其实对我个人来说,最容易受内在情绪波动的影响,比如在亲戚家吃完饭、聊完天之后,就感觉时间被浪费了,然后也不想看书了。我理解为心境的转变,需要自己慢慢调整,至于手机的干扰,我觉得只要你读进去了,就会发现书比手机有意思得多。
每当我需要自我调整的时候,我就会找一本伊坂的书来读,特别是那种以分段的形式讲故事的书,简单易读又能让你沉下心来,时不时还卖个萌(汗)。毋庸置疑,《重力小丑》就属于这一类型。我在去年暑假期间就看完了同名改编的电影,冈田将生和加濑亮演的很好,所以在看原著的时候相当于在脑海中重演了一遍剧情,在这之余,也重新思考了伊坂的用意。
故事很简单,三个主角:由于强奸出生的弟弟春(Spring),跟春同父异母的哥哥泉水(Spring),患了癌症的爸爸(养父)。基本情节就是弟弟设了一个纵火加涂鸦的烧脑复仇局,最后用棒球打死了当年的强奸犯,也就是自己的生父。而哥哥也在暗中计划做同样的事情。乍一看有点血腥暴力,但是伊坂的故事总是“既能把暴力凶杀写得仿如日常生活般轻松,又能从不经意的对话中迸发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更何况故事中间还穿插了母亲在世时一家四口的幸福时光,所以并没有太沉重。
如果按照推理小说的标准,这无疑是一个结局和动机都太明显的二流故事,然而伊坂不会这么肤浅,他信手拈来的有关天文地理的知识都是别有一番用心,譬如基因、甘地、尼安德特人、克罗马农人、井伏鳟二、山椒鱼很伤心、奔跑吧梅勒斯、芥川龙之介、地狱变、木花开耶姬、巴塔耶、毕加索、戈达尔、纵火犯和乔丹球棒等等,看似随意的投放却又在无形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当然,更进一步,其实伊坂借由这个复仇故事提出了几个问题。与生俱来的基因与后天培育的人格,犯罪的事实与法律的制裁,加害者的代价与被害者的伤害,人的原罪与人性本善说的冲突…在正义的天秤上,孰轻孰重?孰是孰非?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伊坂给出了几个维度,甚至提出了他自己的思考,但是最后的答案还需要读者自己去寻找,这或许就是阅读的乐趣吧。
故事最后春没有投案自首,有人会觉得被挑战了三观,不过如果看过伊坂的其他作品的话,我们会发现,在伊坂的作品里总是少不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恶必将受到惩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对恶最严厉的痛击。就连泉水父亲与癌症的抗挣也是对恶的挑战。所以与其纠结于现实法律的种种限制,不如一头扎进伊坂构建的“异想天开而独创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里,归根结底更温暖更幸福。
《重力小丑》读后感(九):不知该如何说起
已经读过几天了,书也已经还给图书馆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说这本书。《重力小丑》读后感(十):真正重要的事情就要轻松地表达出来啊
年纪一点点大起来,看书越来越不容易哭了。很多打着治愈系名号的小说,我都是以一种惊人的冷静看完,然后嗤之以鼻,觉得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