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休》是一本由渡边淳一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休》读后感(一):1.每个人都是带着看不见的另一张脸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渡边淳一是个写情爱的老司机,而且还是写婚外恋的老司机。
他的套路是,你可以当做小黄书来看,但是总是越看越凄凉。
他笔下的
爱情之花,绚丽,但是太
短暂。如同书里说的“确实,夏夜里焰火腾空时盛开的大花朵看起来十分
美丽,但紧接着就拖着又细又长的发光尾巴,消失在夜空中。华丽,但是过于虚幻。”
周末看《浮休》。
借用庄子的寓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其意为
人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死离人世就象是疲劳后的休息,人生短暂,世情无常。
如同渡边淳一的所有男主角,男主久我,中年男子,写书的
自由职业者,女主阿梓,穿衣技巧培训学校
老师、插花技师。两人
曾经是一对恋人,却未能结合,人到中年后旧情复燃,“不道德”地走到了一起。
渡边淳一的本事就是能把中年充满
情欲的情爱写成了纯爱,中年
男女似乎化身为热恋少年,也许,这就是爱情的本事呢。
阿梓却在久我看来“葡萄刚刚熟的最好年纪”患了严重眼疾,爱美的她鼓足了
勇气才动了手术,不料想却是
恶性肿瘤,由于再次手术必须牺牲眼球,爱美的阿梓犹豫许久,
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她给久我留下一句“对不起”后,独自前往那个与久我共同旅行过的白岩上,纵身投入大海。
1.每个人都是带着看不见的另一张脸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久我见到的阿梓从最初的
矜持含蓄,到后来获知病情后
不管不顾如同妖孽一般的释放情欲,久我以为,阿梓的世界里他是唯一。久我从来不过问阿梓的
家庭生活是怎样的,他也想象不出阿梓在
自己家里是怎么和
丈夫孩子相处的,就像阿梓也从来不问他的。这好像是两人之间的一种
默契。
整本书,出场的主要人物只有四人,情节的推进非常缓慢,充斥着大量的细节描写。
渡边淳一虽然是烘托暧昧情欲的老手,但是笔法却像是手术刀,精细确切,冰冷冷的不放过一切,不放过
卑微绝望,也不放过
猥琐心思,给你看的是赤裸裸的
人性。
久我始终也是对梓的家庭有着好奇感的,梓死后久我约见了她的
女儿。听到了梓的另一面,他无法看不见的另一面:梓为女儿的婚事张罗,梓操心丈夫,梓放不下儿子,梓在临死前不只给他一个人打了电话,也给丈夫、女儿都通过话。久我感到了一阵冲击,他没想到过梓的另一面,以为梓的爱情里只住着他一个人。
就像久我自己也一样,在阿梓面前是个情欲旺盛燃烧的
男人,但回到家,他又扮演着一个
平凡的
父亲和丈夫的角色。
2.“我
妈妈毕竟还算是个
幸福的人啊”
所有违背世俗道德的爱情,即使再怎么热烈,也难有美满的
结局,如同那夏夜的焰火。
阿梓是因为眼疾而撇下凡世间的一切,纵身于大海,但是她活着的时候无疑是按照自己意愿的,疾病让她在
生命的最后悟出了:这个世界什么都是短暂的。生命也是
稍纵即逝的,唯有拿出勇气来,忠实地照着自己的意愿活。
阿梓面临的是世俗的桎梏,道德的束缚,家庭的牵绊,
情感的
冲动,还有疾病的折磨,但她是隐忍而
勇敢的,隐忍着
恐惧,隐忍着不安,勇敢的生活、旅行。她在断崖顶上,脖子上的围巾在风中被吹得一个劲儿地飞舞,只要再往前跨出一步,就立刻会被怒涛激浪所吞没,但是阿梓迎着风浪站着像个挑战的英雄,像山那边的精灵。
爱情燃烧的时候是这般的热烈,让
女人尝到了活着的
甜蜜,也获得了死去的勇气。
爱情带来的充实感能让你觉得每一天都活得
有价值。阿梓的女儿对久我说:“我妈妈曾经说过,每次和叔叔相见,身心就会得到很大的
放松,而且,此后的
一段时间里也能好好地
做事了。”在爱情面前,总是女人比男人勇敢得多,爱情赋予女人更多的勇气。
3.一切都是短暂的,要使劲地活
这本书看得我想快进,被女主角的
命运牵着走,心都是揪着的。
她走得突兀,却似乎了无
牵挂,她如同深渊里的那朵平凡浪花,也曾经撞击过岩石,激荡过生命的火花。
阿梓的女儿,刚为人妇的
年轻女子蓉子要求看看久我的工作室,这里有她看不见的妈妈的另一面,有她妈妈为心爱男人精心制作的插花,有她妈妈留下的爱的气息,“原来妈妈还有另外一个我不知道的世界啊。”“也许,我原来了解的只是妈妈的一个侧面。”每个人都是带着看不见的另一张脸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蓉子最后在妈妈
情人的房间里感慨了一句“我妈妈毕竟还算个幸福的人儿啊。”她的妈妈,阿梓,脱离了病痛的
烦恼,保护了
身体的完整,也
拥有了最热烈的相爱。
她告诉女儿: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最后都会消失,都是虚幻、短暂的,所以,要放开一切,使劲地活。
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
《浮休》读后感(二):《浮休》,谨为了灵魂完整
《浮休》,出自日本文学大师渡边淳一之手,讲述了一对分别有着家庭的中年恋人间缠绵、热烈、悲壮而平和的
爱情故事。
故事中,久我和梓年少时相恋,后因为久我去往纽约工作,梓不堪家人催促嫁为人妇,久我回国后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时隔多年,两人因久我的新书签售会重逢,再一次遁入了热恋之中。然而几年后梓却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眼部疾病,需要摘除眼球,否则将面临癌细胞扩散带来的生命
危险。但她并不想,在寻偏方治疗未果后,久我眼中的梓似乎变了一个人,时而热烈如火,时而冷静如水。最终,在所有人都没有预料的一个夜里,她独自一人前往那个与久我有着共同
回忆的白岩上,纵身投入了海里。
在写这篇
文章前,我
思考了一个问题,倘若我是梓,疾病带给我疼痛、眩晕、恶心,疾病令我不得不面临摘除原本灵动的眼球安上义眼。在这个世上,我有难以舍弃的丈夫儿女,有这一生中最为炽热的爱,还有回忆,我会怎么做?
答案是,我会谨遵医嘱,安上一只不会动的假眼,继续生活。
然而梓没有,她似乎选择了最为华丽的方式,谨为保灵魂完整。
整本书中,久我的梦境总是那么地具有预言性,和他
心爱的女人——梓的生命轨迹隐秘地吻合着,让这个美丽平凡的
中年女人,看起来那么神秘。
久我的第一个梦境——一个眼窟窿处缠着白花的头盖骨,被丢弃在旧沙发上,他想将花儿扯掉,一旁的梓说,不要摘,花儿是活的。
彼时梓首度手术顺利完成,正处在恢复期。她原本并不想做这个手术,若手术
成功会给她留下
不可磨灭的疤痕,倘若不成功,则要摘除眼球。她不知耗费了多大的勇气,才说服自己走进医院。她对久我说,你要等我。后期梓恢复得很好,视力慢慢正常了,疤痕也不明显。
但这个梦境总是让久我
惴惴不安,或许,白色的花象征着他眼前这一切的顺利,而那黑黢黢的,藏在旧沙发边儿上的头盖骨,放佛正在
微笑着。那时候,在久我与梓的情欲里,她克制而
妩媚,有着
岁月酝酿而成的美感。让久我,
无知无觉地产生巨大的征服
欲望。
久我的第二个梦境——在一片陌生的偌大的雪地里,久我看到了一些通体白色的雪中妖精,妖精们欢快地跳着舞,而梓正处在这妖精中央向他招手,头和身体都是白色的。他想靠近,却被大雪裹住了脚,任凭他怎样焦急都动不了身。等到快要接近梓的时候,一切却都忽然消失了。
这个时候的梓,已经得知病情复发,被医生要求进行第二次手术,摘取眼球,换上假眼。但她不愿意,她宁可忍受纤细的针穿透鼻子扎在眼球上进行针灸治疗,辗转各地寻求偏方,宁可祈福告慰
相信神明,也不愿意
失去完整而美丽的容貌。不论久我如何规劝,都
无济于事。这个梦境,似乎预示着梓正在逐渐远去,然而迷雾中的久我并未察觉。他只淡淡地意识到,在两人的关系中,梓从被动,变成了主动索取,她不再克制,反而热烈妩媚放荡地如同一个妖孽…
久我的第三个梦境——在海面的岩壁之上,梓一丝不挂地躺在上面,她告诉久我,自己正和太
阳光交合,久我
愤怒地喊着“给我停下…”
这是在久我与梓来到雪国后,他做的一场离奇的梦。就在这之前,他带梓去了白岩,她站在断崖之上,呼啸而过的海风鼓起她黑色的大衣,她仰面朝天,双手插在口袋里,脖子上的围巾被风吹得列列飞舞。声音湮没在风中,断崖下的一切似乎都在晃动。她对久我说,我仿佛与这海风天地
融为一体。那个时候,久我意识到,站在他面前的,这个与他身心交融的女人,如一位
从天而降的天女,干净而神圣。久我的这个梦境,恰好展现了梓对这块归属之地独有的
感情,她在这里找到了真正能容纳所有疾病、
痛苦、
悲欢离合的归宿。
久我的第四个梦境——他清晰地看到了梓的面庞,她的眼疾已经痊愈,
微笑着和久我约定说,下次再一起去旅行吧。在久我的屋子里,梓微笑着,身边有陌生人经过,屋内下着雪。久我想要拉着她,她却兀自转身,攀上了楼梯。
久我做这个梦时,尚不知道梓已经自杀了。
我更愿意相信,这个梦境里,梓是来与他道别的。她脱离了病痛的烦恼,保护了身体的完整,也完成了生命了最热烈的相爱。她在下着雪的久我的梦里,微笑着向他说病痛痊愈,然后独自走上了那架天梯。
梓是一个
追求完美的女人,不愿让心爱的人看到自己因疾病而扭曲的
面容,死后仍留存生前的
洁净。她寻医问药无果后,其实就已然决定奔赴黄泉,豁然间
顿悟人生奥义,生命何其短暂短暂,应
珍惜当下而活。余下的几个月里,她
竭尽全力、
不顾一切地过活,与久我热烈纵情,在雪国认真地纺织,安排女儿的婚事……在一切都安排妥帖后,她
孤身一人,来到那片海岸,望着滔滔呼啸的海水,深嗅海风, 被深邃的优雅的狂暴的热烈的海,深深吸引而去。
翌日,有人发现她的遗体,躺在平静的海湾中,没有伤疤,没有污垢。
她如此,保护了整个灵魂的完整。
渡边淳一的整个叙事中,没有大波澜,他们相见、交缠、
离别、
思念……岁月姻缘让两个人不顾世俗桎梏地相恋,但同样也是世俗的桎梏,两个人都无法舍弃现有的家庭义无返顾地和对方在一起。而最终,久我在梓投海的岩头悲恸疾呼后,在他与梓的女儿蓉子相谈过后,也终于能够
理解了梓的选择。
她不顾一切地活,尔后放开一切地走,只因她参透,这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短暂的,终有一日消失殆尽。
她仿佛再说两个字
浮休
其生若浮,
其死若休。
关注公众号 Eworld2015 看更多评论。
《浮休》读后感(三):平淡而炙热
平淡而又深刻。读的过程中一直在期盼着剧情的反转,或许梓已经没有了家庭,跳出婚外情的丑陋,可作者并没有如此,这本书确确实实是在描写两个中年人的婚外情,炙热而平淡。“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所以要好好肆意的活着啊。梓也并非一开始就纵情,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时,开始放浪形骸,突破了道德的束缚。作者一直在淡化婚外情的事实,很少描写双方的家庭,像是普通男女的恋爱情节。可女人终究是比男人用情深,而梓也了解男人的本性,即使久我在为梓的离去难过,他还是会对蓉子产生欲望。男人终归会考虑太多东西,自己的声誉,家庭,不会抛弃一切,所以久我也只会在梓离开后意淫,或许提出带梓离开她就会追随,夜里不敢去梓自尽的地方,害怕被梓勾魂。说白了,爱的还是自己。
《浮休》读后感(四):“月亮还是映在水池里的最好看 如果是映在江河大海里的话 会因水流和波涛被割得支离破碎”
关于婚外情的一本书 看完之后竟然不持很厌恶的观感 本来的确觉得蛮无聊的 仔细一想 好像又有很多不那么简单的地方
作者减弱了对家庭的描写 转而强调了所谓的 再遇见的围城外的真爱 加上女方后来的不幸境遇 如此这般就自然而然突出了人生苦短要为自己而活的理念 多少有部分美化 让人忽略了现实的社会道德
另一方面 一些人性本质的情欲与幻想 通过男方的行为和或偏离或有指向性的梦境展现出来 那种矛盾和贪婪 是任何人的生活中都存在 不是谁捏造而成的 这也就把那违背伦常的事普通化了
还有浮休二字 出于《庄子》 "其生若浮 其死若休" 意思是“人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 死离人世就像疲劳后的休息”
题目刚好与阿梓最后的归宿相照应 切中全文 有时候好死和赖活着之间 也就是一念之差 但又都只是当事人的一种选择
《浮休》读后感(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也许会在某个时刻, 某个地点, 中断 ,某些情绪。
翻开浮休,我是将心里对婚外情那种油然而生的厌恶感按了下暂停键。
浮休里的久我和阿梓曾经是一堆甜蜜的恋人,当初久我虽被梓吸引,但最后还是下不了决心娶梓,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人热恋的第二年,久我被派去纽约支社工作,两人之间留下了很大的一段空白。而还有一部分更隐晦的原因则是久我在性上面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十四年后,两人各自都已成家,梓已为人妻,久我已为人夫,偶然相遇,旧情复燃。好听点说是再次碰撞出爱的火花,直白点说就是偷情。
在这个小三像螃蟹一样横行的社会里, 每一个有点成就的中年男人都有那么个自私点,说自己是身不由己才拈花惹草的。小三好像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不管你怎么回避,它就在你的身旁肆无忌惮的出现,扯痛着你的神经,让你就那么恶心那么个人了。
我不知作者是否是在美化这个婚外情,几乎没太多文字描述双方各自家庭的事情,一直以平常语调叙述着久我与梓的事情,字调平缓,让我好几次有种错觉这是两个年轻少年少女的恋爱,无意识的忽略了他们各自的家庭,忽略了他们四十几的年龄,忽略了伦理道德的谴责。
故事是在梓的眼睛长了肿瘤之后一步一步走向高潮的,也将我带向了一个我所想不到的我的心境的转换。第一次听说是良性肿瘤只要住院立即手术估计就没有什么问题,除了手术时打开额头、颞顬附近的骨头会在左额那里留下个伤疤,身体定会安然无恙。梓倒还是很痛快的跨过了那道女子容貌问题的坎,顺利进行手术。
但是当半年后,眼睛复发,这次必须再次进行手术,且还得摘除眼球装上假眼,一切就显得不那么顺利了。梓为了容颜,为了捍卫自己的美貌,无限期拖延着动手术的日期,怀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情,想采用针灸疗法的针刺方法来根治自己的肿瘤,结果效果不明显。又偶然从书中得知,男性激素对癌症治疗有效。于是,在情事上一反含蓄之态,无比积极主动。可是,如果男性激素有效的话,世界上还会有男性死于癌症吗?
两人在决定手术之前相携一同去新潟县看雪,一同体验了雪国的透亮与洁净,却未曾料到梓在盐泽镇上的丝绸纪念馆的织布机上亲自一点一点织出橙色纬线和绿色经线交织近20cm长的布料也成为日后久我思念已逝去的梓的旧物。雪国之旅结束,梓答应着久我早点去动手术也成了空头诺言,在最佳治疗期间,梓仍是病急乱投医去伊豆、枥木寻觅各种各样的药,祈祷神灵保佑。可终究这些东西是没用的,在得知自己病情已被耽误不再抱什么希望是,毅然决然的从断崖上一下跃入汹涌波涛的大海里自尽。留下来的久我,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那种真正的爱了。那句在久我不知是最后一通电话里向梓低声说道的-好喜欢你。让我很感动。梓给久我的那张日本纸风格的信笺上的只言片语也让我跳出那种对婚外情的极致厌恶感。
这个世界是短暂的,一切最后都会消失,都是虚幻、短暂的,所以要抓紧当下使劲地活...
《浮休》读后感(六):这个世界什么都是短暂的
——“这个世界什么都是短暂的。”
日本的作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通病:少而缓慢的情节推进,大量的细节与生活。
也可以说是风采。
同类风格,我个人是更偏好川端康成的。渡边淳一在某种程度上显然有着川端康成的影子——事实上这本书在内容上甚至直接提到了《雪国》一书,并以此作为一个高点;在情节和人物上也能模模糊糊地嗅到不少《千只鹤》的味道。
我对渡边淳一的情欲文字并没有多少好感。我也相信欲望与爱并非可分割的,而书里有些过剩的情事的描写反而无意淡薄了这种“爱”的意识,却进而想美化“婚外恋”这一大而有议的主题。
回看《千只鹤》,同样的题材,却不让人讨厌。
渡边淳一显然试图做到同样的事——表面看起来他似乎也做到了。可浓郁而味苦的电影般的小说背后,却让人安不下心。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觉得有点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