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参者》是一本由[日] 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参者》读后感(一):加贺版的解忧杂货店
东哥的书看多了,对这本书本就没有抱那么大的期待,在图书馆看到封底说这是加贺系列最高力作,我倒好奇了,姑且看一下怎么个最高法吧。开头依然是凶杀案的发生,侦查过程,加贺的走访调查。看到第二个故事,我渐渐明白了,这本书和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也是它最大的亮点,在于,每一个短篇都是一个独立而温暖的小故事,每一个家庭因为一桩命案的发生而产生了千丝万缕而又微妙的关系。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放在了加贺用他聪明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为这些家庭解决了亲人之间的误会,消除了朋友之间的隔阂。有几个情节让我差点没忍住眼泪。每一个故事的主角们都跟死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个善良的妇女被杀害,牵扯出这条有着浓郁江户川风情、日本传统文化气息的街道上几家人的烦恼。加贺用他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不凡的推理,一一为这些善良的人们化解他们心中的误解。越来越喜欢加贺了,这个聪明、敏锐、温柔、富有人情味、牙齿洁白、棱角分明的刑警。之前看汤川系列,完全被那位穿阿玛尼的帅气天才教授折服,看加贺系列就会觉得加贺未免太弱了。加贺系列看多了,也开始被加贺迷倒《新参者》读后感(二):查案以外的人性关怀
当你身为一个外人,走进一条陌生街道,如何获得你想要的信息?《新参者》读后感(三):加贺的柔情
开始看这本小说,只是出于工作疲惫,随手买一本找点乐子。 读起来确跟此前所读的阿加莎和福尔摩斯不同,没有血腥,没有残忍,反而是充满了浓郁的柔情。揭露杀手只是作者的轻手一点,完成对读者交清楚的责任而已。 故事会这样发展或许跟书中描述的日本社会有关。传统而保守的家庭和男性文化,新时代带来的追求自我,两者融合到一起共同创造了书中的世界。 翻开每一页文字,细读字里行间,九段故事细说了九个真情故事。人形町仙贝店的儿子不愿母亲知道得了癌症,会同保险公司职员掩母亲病情;料亭老板娘恶作剧人性烧,只为敲打有婚外情的老公;陶瓷店儿子难断婆媳之事,而婆媳之间自有解决之道;钟表店的老父亲口口声声跟私奔的女儿断绝关系,但心中仍为将出生的孙辈祈福;西饼店误认女店员为媳妇,三井峰子痴痴不忘离家出走的儿子的;翻译家朋友友情相助,峰子难舍少时梦想,遇到难关,仍深深祝福朋友幸福;保洁公司社长不忘当年之情,不顾闲言闲语照顾女儿;民间艺术品成为凶器,却也是父亲对奢侈生活的儿子的溺爱;日本桥的老刑警也有当年切身之痛,对叛逆儿子的溺爱造成死亡的恶果。当然,这一切的柔情都要由有着如同波罗和福尔摩斯的侦探能力的加贺提供。
这部凶杀案情真是超凡脱俗,不嗜血,不暴力,没有对杀人的批判,让人感触的只是日本社会的柔和情。
《新参者》读后感(四):感动与治愈——东野圭吾《新参者》书评兼谈加贺
东野圭吾的作品读的不是很多,但《新参者》却仍可列我向朋友推荐的书单。作为一部小说《新参者》读毕让人感动与温馨,尽管作为一部推理《新参者》非常诡异。《新参者》读后感(五):加贺恭一郎的真正绽放
《新参者》的宣传词上,赫然印着这样一句话:“加贺恭一郎系列迄今最高杰作”,也许有些读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出版商一如既往的夸大其词而已,然而作为一个加贺系列的忠实读者,当我特意补完系列前作后再翻开此书,却由衷发现这句话绝非虚言。甚至可以说,《新参者》是加贺系列的一个分水岭。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本作曾荣获日本两大推理榜年度冠军,也不仅是因为由阿部宽主演的同名日剧人气爆棚,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于本作真正确立了加贺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内涵,令其在东野的诸多角色,乃至日本众多名侦探之中脱颖而出。那么,问题便是,为何直到第八部作品中,加贺的形象才得以真正确立?在东野塑造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和波折?在此,就让我们沿着加贺系列的脉络,做一番回溯吧。 加贺的初次登场,是在《毕业前杀人游戏》中,彼时的东野,尚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推理作家,他笔下的加贺,也同样给人一种青涩之感。当然,作为未来的警探,他身上已经体现了过人的冷静和理性,但哪个侦探不是如此呢?至于日后常常提到的“剑道冠军”头衔,虽可以树立一个“智勇双全”的警探形象,但对于“侦探的本质所在”并无多大帮助。可以说,初出道的加贺就如同《毕业前杀人游戏》这部作品一样,中规中矩,并没有留给人太深刻 的印象。本作也只是勾勒出这个人物的基本性格和轮廓而已。 再次登场,便是《沉睡的森林》了。这对加贺系列来说应该是一部相当重要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加贺的性格逐渐成形,通过他在芭蕾舞团一案中的活跃,以及与浅岗未绪的情感纠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加贺,一个不被感情蒙蔽理性,但也绝不会因为理性而扼杀感情的真汉子。这为加贺日后的风格定下了基调。然而,在“情义”和“探案”两者的衔接和结合上,本作还是留下了一定的上升空间。 在东野的故事设定中,加贺因为芭蕾舞团一案作为辩方证人出席而被“下放”到基层警局。之后的一段时间,可以认为是加贺在练马警察局的“蛰伏期”。与之相对应的,东野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故事的构建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的瓶颈期。这一时期的对应作品就是《谁杀了她》、《恶意》和《我杀了他》。平心而论,这三部作品并非庸作,甚至可称佳作。其中《谁杀了她》的开放式结局,《我杀了他》的多人犯罪模式,以及《恶意》中别具一格的罪犯警探双视角叙述,都可谓匠心独具,体现了东野在诡计设计和叙述手法上的探索与进步。然而问题在于,这几部作品并没有鲜明的“加贺特色”。换言之,如果把探案的主角改成随便哪一个名侦探,恐怕故事本身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对于人物塑造来说,这恐怕只能算是一种失败。而这种情况,要到系列第七作《红手指》中才有改观。 《红手指》是系列的转折之作,这一作中,加贺不再仅仅是以理性和技术流的手法破案,而是将一个“情”字深深融入到案件的侦破过程中。正是因为“有情”,才让加贺在一个眼神之中窥破了破案的关键,而最后犯罪者所留下的悔恨泪水,更是表明东野已经体悟到推理小说并不是说出答案就可以结束的。从此以后,加贺终于从一个略显模糊的背影,转变为一个拥有自己特色的侦探。不过,《红手指》毕竟过于短小,他的真正绽放,留给了这部《新参者》。 在本作中,加贺如书名一般,以一个“新参者”的身份,登上了日本桥这座属于他的舞台。他看似不经意地穿行于当地市井生活之中,去探究一个个不起眼的平凡线索。没有惊世骇俗的推理,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有的是细致绵长的水磨工夫,见微知著的洞彻眼光,以及堪称加贺最重要的一个“情”字。 是的,“有情”便是加贺式探案的神髓。为何探案需要有情,用书中加贺的话来说,就是因为一个案件的破获,并不仅仅是找出真相那么简单,而是要让因为案件而变得混乱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轨,让各个当事人走出案件的阴影和创伤,找回属于自己的人生。这,才真正是一个合格的“侦探”应该做的。因此,我们看到加贺在本作中如同春风化雨,将与案件有关的一件件琐碎线索整理出来,找出背后隐情:父女争吵,婆媳矛盾……看似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没有这些,又如何抽丝剥茧,发现背后的真相?案件侦破的过程,也是抚慰人心,疗愈创伤的过程。论探案手段,可称出众的名侦探数不胜数,但能将“推理”和“情义”这两者结合地如此水乳交融的,唯加贺一人而已!无怪乎本作之后,加贺“人情警探”的外号不胫而走。 也正由此,加贺恭一郎的形象才真正丰满挺立,深入人心,成为东野笔下继汤川之后又一个经典侦探。也许多年以后,我们回想自己曾读过的侦探小说时,固然会为不少的奇诡骗局而赞叹,会为许多故事的结局而唏嘘,然而却可能已记不清这到底是哪个侦探的事迹。但是,若说到哪个推理故事,会让你读完之后热泪盈眶,让你感受到那一份案件背后的脉脉温情,那时你也许就会立即反应过来:“这一定是加贺恭一郎的故事!”
《新参者》读后感(六):新参者
《新参者》,一个案件,九个章节,风格延续《红手指》的人性关怀,却更加清新淡雅,字里行间满是脉脉温情。《新参者》读后感(七):破案还是治愈?
两个晚上便把这本书读完,不多不说,东野圭吾讲故事的手法很吸引人。 若是奔着推理小说这个主题去读,案件很平淡,起码跟我前段时间所读的《恶意》相比,它是平淡的。一直读到最后,整个破案的逻辑并没有引发我思考。跟封面所说的一样,一个靠逻辑破不了的案子,情才可以。
“有人会因案件而留下心灵创伤,他们也是受害者。”加贺说过这样一句话,比起调查案件,这位一点都不“典型”的刑警,做得更多的是真正去了解每个与案件相关的家庭,甚至在我们看来的琐事。也通过他这样的心思细腻,作者给我们展开了很多关于家庭的温馨故事,从母子、夫妻、婆媳到父女,用“善于发现案件”来形容加贺我觉得更为合适。
案情并不离奇,推理也仿佛都在情理之中,通过一个十分有人情味的刑警不耐其烦的走访,作者讲述了了一个又一个温馨的小故事,最后将破案线索与这些家庭故事巧妙地切合一起。跟许多推理小说所揭示的人性黑暗之面不同,也许这本书最想展现给读者的是——人性本“善”。
最后分享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的一段话“所谓的孩子,终究只是这样的生物,他们误以为自己是凭一己之力长大的,很快便会忘记父母曾给予的保护。”
《新参者》读后感(八):情字当头
之前有一段时间疯狂地读东野的书,后来不知怎地,慢慢淡了下来。偶尔读一本,也不再有之前读的那种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冲动和对故事的沉迷。《新参者》读后感(九):东野式的老娘舅
叔的第三十五本,总觉得这样的书看一本就少一本了,表示此书地位在叔书的地位目前来说应该算是前三吧,一开始以为是个短篇集,后来才发现是一个凶杀案连成的八个家长里短老娘舅的故事,案件本身并不是重点,沿袭加贺案本身的特点抽丝剥茧中的温情才是大本命ヽ(○´∀`)ノ♪。《新参者》读后感(十):一个温暖的警部补——加贺恭一郎
读东野圭吾的书,这是第七本;读加贺探案集,这是第三本。之前看过《恶意》和《祈祷落幕时》,读这本《新参者》完全是冲着东野圭吾和加贺恭一郎去的,并且据说评价很高。我是个诡异的读书洁癖,看书一定要看正版纸质书,所以对于一个死穷宅又经常买书的我而言,若是不经挑选随意买书来读,简直是巨额无法负担,也因此,暂时只读了加贺恭一郎探案集里评价较高的几本。我平日里书评写的很少,也写的简陋,全是当做个人的读书笔记来写的,想着等过些日子再回头来看,由此才记下读完后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