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5-13 16:53: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读后感10篇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是一本由王千马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3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读后感(一):历史的小区舞台

      王千马选取的上海社区,是一个精心捕捉的社区。这个叫做“天平”的社区,如同作家王安忆笔下《长恨歌》中的那位曾风光无限的“上海小姐”,不动声色地终老在寻常巷陌,而其所承载的历史,却大的惊人。原因是这个社区的居民都非等闲之辈,他们大多数人拿这块沪上的社区作为托身之寓所,而却把社区之外偌大的中国作为他们的舞台。
   在这篇小小的社区里曾经生活过诸如盛宣怀、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张澜、宋庆龄、汪精卫、席正甫、周宗良、董浩云、上官云珠、萧红萧军、黄郛、夏衍、地下中共江苏省委全套人马、陈毅……光看这份名单,我们就知道这篇为法国梧桐深深覆盖的高档社区,是多么地自负了得。
   倘若有幸生活在这样的社区,该是多好啊!
   
  可恨上海的房价!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读后感(三):好!!!!

本书的字里行间反映出存真求实、全面客观、严谨朴实、简洁流畅的文风。寥寥几笔,或将一段历史概括其中,或让一段典故跃然纸上,细细读来,仿佛是一幅历史截断面的全息图像,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让人如临其境,刹那间犹如时光倒流,尽情徜徉在历史长河之中。
本书再现了天平社区前身的百年历史。租界的设置是上海的耻辱,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渠道,法国殖民者在这里建造高级住宅区,选址上既考虑靠近商业区,又避免繁华街道的喧哗,与之又有高等级道路相连接;既地处僻静,又交通方便,闹中取静。建筑形式有西班牙式、英国乡村别墅式、法国别墅式、意大利别墅式……名目繁多的花园洋房,都是内庭宽广、设备齐全、装饰豪华、绿化别致。除了花园洋房外,还有高级公寓,内有高标准套房和齐全设备。它们都先后成为外国殖民者、著名历史人物、社会名流的宅邸。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读后感(四):书本无言

《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一书反映出天平社区接触西方文明早、吸纳快,把握也较全面,不仅有西方的知识与思想,还有制度、法规、行为、习俗、技艺乃至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它们都渗透在居民生活之中,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习惯。天平人具有开放的胸襟和宏伟的气魄,在上海发展史上,以不断汲取外来文化养料,充实、完善自身文明的新颖气质著称,创造出多姿多彩、活力四射的新时代风貌,影响和扩散至整个上海的方方面面。
本书将散落的历史遗迹、人文传统、古今传说等加工提炼融汇在一起,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穿越了时空、穿越了时代,打破了距离、连接了古今,把社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地域人文传统联系在一起,对徐汇区乃至上海的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重新发现上海 1843-1949》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