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3 20:36: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读后感10篇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是一本由[美] 塞缪尔·P·亨廷顿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0元,页数:53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后感(二):人间政治学

政治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今天问问稍有常识的人会告诉你,天赋自然权利、自由生命财产、公民社会契约、政府基于同意等等术语,然后和你细细讨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政府可以侵犯公民的天赋权利,在什么时候即使为了公众利益也不能做,诸如此类。没错,我说的就是曾经被大众热捧的公开课,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
无论这种倾向被归为保守派、左派、自由派还是少年派,它们的出发点都大体相同——个人拥有天赋的权利,政府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这些权利而产生的。这种天赋权利的政治学,我称之为“天堂政治学”。
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就是“人间政治学”,这本《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就可归为此类。严格地来说,这是一本政治科学著作,不能和上述的政治哲学混为一谈,但是这本书所研究的核心议题——政治稳定,本身就有政治哲学的诉求。
政治稳定意味着什么?人民不用担心日常生活受到扰乱,政府能够行使其职能。看起来这和天赋权利、基于同意也没什么区别,但再仔细想一想,政治稳定对于人民来说,不是一种天赋权利,而是一种欲望。这种“人间政治学”就是从人的普遍欲望出发探讨政治学的研究方式。作者抛开了天赋权利观,抓住了这种政治学的本质,“最重要的政治分野在于政府的有效程度,苏联和美国是有效的、良好的政治体制,而亚非拉很多国家则为政治无效或政治衰朽所苦。这是因为政治参与和动员超过政治体制所致。”抽象的自由、生命、财产都只是一种权利,有足够稳定的政治环境保障人的安全和财产,才是人内心最直接的欲望。用作者的话说,“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不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不秩序。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
政治稳定是一种政治结果,作者把它视为了政治参与和政治体制向适应程度的结果。在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出现面临着巨大难题,随着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体制无法容纳新势力的政治参与,官僚政治很快退化为街头政治、抗争政治、暴力政治,政治稳定荡然无存。作者分别分析了城市和农村产生混乱的原因,农村会产生革命的原因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土地分配极度不均,传统价值观被打碎,只要能够耕者有其田、传统的生活方式能够保持,农村就会变成动荡的反对者;而城市的混乱既有新生中产阶级,也有知识分子或者青年学生,他们是城市街头政治中的生力军,他们最具革命性和战斗性,正是“天堂政治学”的代言人。
他们对官僚组织运行模式几乎一窍不通,但是从原本狭隘的视野中突然从西方传媒中了解到了那个“天堂”般的西方世界图景,发现自己开不上豪车,住不起别墅,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还要处理人际关系的种种琐事,对当前生活的不满瞬间爆发了开来;如果仅此而已,那么只是社会的一种积怨状态,但是学生与知识分子参与了进来,他们代表的是民族的良心,呼唤的是天赋的权利,搬出西方先哲们为自己开路,要求他们所珍视的民主和自由。对于后者,只要政府存在一天,就是对他们自由的压制,他们所要求的就是反对一切政府,同时不会进入政府当中承担起这份责任,而永远是批评和反对的中心。作者对此洞若观火:“不管政府的性质如何,也不管政府所遵循的政策性质如何,学生总是反政府的。”
平心而论,对权利的追求合情合理且正当,“天堂政治学”所追求的正是人世间一种理想的乌托邦社会。但这种追求一旦脱离了人间,脱离了人民最根本的对稳定、对安全的追求,以自己崇高的目的作为一切行为的理由,其结果只能将人间变为地狱。在这一点上,没有作者所坚持的人间政治,就不可能有追求更好社会的实现。
据说作者曾应邀为巴西和南非两个当时的集权政府提供了改革的建议,道路仍可争议,但两国的政治改革进程基本保持了稳定,实现了权力的平稳交接,本书或许就是作者建议的重要思想背景。
最后引用作者书中的一段话,以表作者对这种“人间政治学”的深刻理解和长远之见。
“迎合激进中产阶级要求的改革计划只会增强这个阶级的力量及其激进思潮,而不会减弱它的革命倾向。对于意在维护政治稳定的政府来说,对付中产阶级激进主义的最恰当办法乃是镇压而非革命。凡是能够削弱这些激进分子的数量、力量和内聚力的措施,皆有助于政治秩序的稳定。着眼于限制大学发展的政治措施,也会相当程度地减少革命的影响,而给学生提供福利不会减弱他们的革命倾向,反而只会增强身处中上阶级的学生经常的潜在负罪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反对倾向。”
应时而发,别无他意。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后感(四):笑掉大牙啊(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亨廷顿这本1968年写的书可真是把我惊呆了。。。(福山最近的几本书继承的就是老师亨廷顿的路子,政治秩序,政治衰败,blabla的概念,来源就是这本《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正文第一章第一段如下,大家好好欣赏:
“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集中营是一种很有效的国家机器呢!)。
有的国家政通人和,具有合法性、组织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另一些国家在政治上则缺乏这些素质;这两类国家之间的差异比民主国家和独裁国家之间的差异更大。共产主义集权国家和西方自由国家一般都可归入有效能的国家的范畴(美国国父们表示这个锅我不背。。。),而不属于衰微的政治体制。
美国、英国和苏联各具不同的政府形式。但这三种体制的政府皆能安邦定国;每个国家自成一个政治共同体,人民对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有举国一致的共识(are you kidding me?)。
每个国家的公民及其领导人对社会公益和他们的政治共同体赖以立足的那些传统和原则,观点是相同的。三个国家都具备强大的、能适应的、有内聚力的政治体制:有效的政府机构、组织完善的政党、民众对公共事务的高度参与(秦皇征用百姓修皇陵然后再把他们给埋了也是一种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方式呢,对不对?!!)、文官控制军队的有效系统、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广泛活动、控制领导人更替和约束政治冲突的一套合理而行之有效的程序(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确实很有程序;赫鲁晓夫被赶下台也是很有程序的,嗯嗯嗯嗯嗯)。
这三家政府享有公民的忠诚(公民都是演员,懂不懂?),从而有能力去开发资源,征用民力,创制并贯彻政策。大凡苏共政治局、英国内阁或美国总统作出某项决定,通过国家机器来付诸实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奥巴马要哭了,特朗普要哭了)。”
所以呢,纳粹政府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政府呢!!!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后感(五):一些该书书评的整理集合

充满智慧与洞见之作 来自Yak_老土
国家间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统治形式而是统治的有效程度。这与“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有异曲同工之妙。
社会问题来源于政治制度与社会参政需求的不匹配,而传统国家实现现代化需要经历:集权、扩权、分权。
该书存在的不足是:学术分析不严谨,缺乏内外部力量干预的关注。
政治改革非一劳永逸,是个持续的动态进程。
良好的政治秩序有赖于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化,同时也应具有司法公正,广泛的公民组织,及普遍道德意识。
良好政治秩序是长期正向积累的过程。对于注重“民生”的社会共识,政治改良与社会改良并行,个人善意与良知的觉醒及对丑恶的抵制产生的作用虽然微小,却能在未来汇聚成合力,实现目标。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