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政治学》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1-07 01:35: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政治学》读后感1000字

  《政治学》是一本由[美] 哈罗德·D.拉斯韦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页数:1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政治学》精选点评:

  ●我对行为主义实在没好感……

  ●喜欢它回归到人的性格来实证分析政治,很实在的感觉

  ●课题引人入胜。但是分析得一般。 关于人格和态度,非常棒。

  ●写于走出危机不久、战争威胁渐生的年代,可以说是非常特定范围内的“政治学”,有些写得更近乎权术。这书挺适合作为高中历史的课外辅导书,拿来对读,一定别有风味。

  ●大师之大手笔

  ●传播学先驱拉同学另一本重要论述,实际上体现了他的传播观念从哪里而来。

  ●没错这就是高一在看的那本拉斯韦尔(我为什么没学ppe?)

  ●who,what,how,when

  ●杨光斌荐

  ●书本身是很好的,但是这翻译看起来真的有点费劲,长句经常要反复阅读几遍才能完全消化,当然或许是我理解能力有限!

  《政治学》读后感(一):很好的一本书

  是本年度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好的书。书很薄内容却很丰富,我不是用一个专业视角去看的,纯属个人偶然性的爱好。书中对政治学的解读算是比较深刻的,尤其喜欢他的分析逻辑,可以将当今世事看的更加透彻,对政府、人民有了另外一种理解。一直以为政治是精英们的游戏,虽然生活中和政治完全不搭边,但是可以在政治的智慧用于生活,这本书值得借鉴的地方较多。

  《政治学》读后感(二):实际上等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本身是普遍的(经验+先验),不是纯粹的(先验的)。

  研究方法论的目的是想要得出一个能够用于未来的方法论。但是,未来是普遍的(由未来的经验+先验构成的),所以未来的方法论也必定是也普遍的(由未来的经验+先验构成)。作者现在推理出来的方法论是带有“现在的”经验+先验的,所以推理出来的方法论不可能适用于未来。“现在的”经验不可能等于未来”的经验,除非停止进步。 因此我觉得政治行为主义没什么意义,倒是另一个变种:传播学,能够学到一些资本家欺骗(或者改为“迎合”)消费者的各种手段。

  《政治学》读后感(三):需要顶层设计还是避免群众的自我背叛?

  不怎么懂政治学,翻过这本书,不知道是否可以说是一本关于精英优越论的书,或者说,作者默认了历史是精英主导的。想起当年坐在教室里背诵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的时候,或许仅有莫名的一种满足感,也没有想过在马克思心里是否觉得自己在历史的天平上比群众更重一些。按照此书的逻辑,马克思在其反对者的心里几乎是犯了分裂人民罪,比如波普或者哈耶克。

  由于此书在讲政治时撇开了一般公民的生活不讲,我反倒对一个问题深深的犹豫,那些没有得到大把金钱,无数赞誉,权倾朝野的普通人,那些终日为了票子房子车子忙碌的人们,到底如何影响了历史?是精英利用了你我还是人民选择了自我背叛?

  我曾经去过德国,参观过魏玛附近的集中营,这个集中营离魏玛城不远,在一个并不太偏僻的地方。有些犯人会偷偷越狱,结果被当地的居民抓住重新送回集中营去。而且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在集中营里发生的事情。纳粹体制的形成真的只是希特勒的个人鼓吹?文革也只是某几个人的错误?如果答案是“是的”,那么如今我们还是挺需要顶层设计的嘛。

  反过来看人民本身似乎也并不太靠谱。我的老家在农村,我由于学经济学所以时常关注他们对土地私有化的看法,几乎所有村民的第一反应是反对的,为什么?我问。他们便会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因为那样就会有地主,有的人就会有良田千倾,有的就会没有立足之地。孟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说的大概就是农民兄弟的这个意思。可现实不过是我们从来没有保护产权的传统,以至于大家对财产权利也投了不信任票,于是,群众就这样自我背离了。

  如果公民只是促成了民主幻觉,而并没有为之付出些许的思考和努力,也不必期待怎么样好的顶层设计了。因为精英也并不会真正的做一个公正的公共品提供者,他们最后要什么,不给,也不行了。

  《政治学》读后感(四):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说明?何时和如何得到?》读书笔记

  1. 写作意图

  拉斯韦尔在序言开头即指出,“本书对政治的解释构成政治活动家实际工作态度的基础。政治活动家的技能之一就是对权势及权势人物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估计”。【1】这种方法所针对的即如下现象,“大部分关于比较政府、比较法律和比较行政学的文献都致力于研究实际制度的分类,而很少涉及因使用这种方法而受到损害或得到帮助的那些现存的形式。政治分析的火光在充满政治无为主义的文献中变得黯然失色了。”【2】

  2. 研究对象

  拉斯韦尔认为,政治研究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其任务在于阐明情况而非为政治选择提供辩护。而权势人物某种程度上是指可以取得的价值中获取最多的人们(或精英)。这些价值包括尊重、收入、安全等。【3】决定权势的基础是那些为了分析目的而选用的价值中所占的份额,有代表性的价值是尊重、安全和收入。单一指标并不能够完全令人满意,但通过连续应用特定标准则可能使情况得到澄清。【17】

  拉斯韦尔指出,“政治学把研究对象集中在权势人物身上并不意味着对整个社会中各种价值的全面分配忽视不管。不考虑多数人,就不可能确定少数人。着重研究少数人取得多数东西的可能性并不表示多数人从政治变化中得不到好处。”【16】

  3. 研究方法

  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事件有两类方法:一种是应用法,其目的是为了发现达到某些目标的手段;另一种是思考法,目的是在过去以及将来的事件的前后原委中正确看清自我,通过事件来为一系列技能、阶级、人格和态度形象指明方向。【14】

  (1)方法。精英集团的支配地位部分依靠于它对环境的成功操纵,操纵的方法包括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这四种。其中,拉斯韦尔首先讨论了象征。所谓象征是指现行制度的“意识形态”,精英利用各种约定俗成的言词和姿态从群众中骗取血汗、劳动、租金、赞扬。【21】它是不花钱的,又是难于捉摸的,保护一种对象征的垄断权比保护一种对物资和暴力的垄断权要困难。【154-155】而宣传则是通过一些被精英和反对派精英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的象征来进行的。【36】这一思路与拉氏对宣传的研究大概不无关系。

  (2)结果。对精英不同特点作出分析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拉斯韦尔论及技能群、阶级群、人格群和态度群,并且讨论了社会变化对这些群体结构的相对优势所具有的意义。拉斯韦尔所说的阶级是指具有类似的职能、地位与观点的重要社会集团,他反对马克思主义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阶级上的政治分析法,强调“在宏伟壮丽的阶级门面后边存在着个人技能、人格类型、个人态度这些附加的、也许更为微妙的对立因素。”并主张“政治学的研究是不能作出一劳永逸的成就和令人满意的肯定性结论的;它能为人们对社会不安全的多变轮廓不断进行的再估价提供某种方向性的尺度。”【163】

  《政治学》读后感(五):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说明?何时和如何得到?》读书笔记

  1. 写作意图

  拉斯韦尔在序言开头即指出,“本书对政治的解释构成政治活动家实际工作态度的基础。政治活动家的技能之一就是对权势及权势人物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估计”。【1】这种方法所针对的即如下现象,“大部分关于比较政府、比较法律和比较行政学的文献都致力于研究实际制度的分类,而很少涉及因使用这种方法而受到损害或得到帮助的那些现存的形式。政治分析的火光在充满政治无为主义的文献中变得黯然失色了。”【2】

  2. 研究对象

  拉斯韦尔认为,政治研究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其任务在于阐明情况而非为政治选择提供辩护。而权势人物某种程度上是指可以取得的价值中获取最多的人们(或精英)。这些价值包括尊重、收入、安全等。【3】决定权势的基础是那些为了分析目的而选用的价值中所占的份额,有代表性的价值是尊重、安全和收入。单一指标并不能够完全令人满意,但通过连续应用特定标准则可能使情况得到澄清。【17】

  拉斯韦尔指出,“政治学把研究对象集中在权势人物身上并不意味着对整个社会中各种价值的全面分配忽视不管。不考虑多数人,就不可能确定少数人。着重研究少数人取得多数东西的可能性并不表示多数人从政治变化中得不到好处。”【16】

  3. 研究方法

  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事件有两类方法:一种是应用法,其目的是为了发现达到某些目标的手段;另一种是思考法,目的是在过去以及将来的事件的前后原委中正确看清自我,通过事件来为一系列技能、阶级、人格和态度形象指明方向。【14】

  (1)方法。精英集团的支配地位部分依靠于它对环境的成功操纵,操纵的方法包括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这四种。其中,拉斯韦尔首先讨论了象征。所谓象征是指现行制度的“意识形态”,精英利用各种约定俗成的言词和姿态从群众中骗取血汗、劳动、租金、赞扬。【21】它是不花钱的,又是难于捉摸的,保护一种对象征的垄断权比保护一种对物资和暴力的垄断权要困难。【154-155】而宣传则是通过一些被精英和反对派精英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的象征来进行的。【36】这一思路与拉氏对宣传的研究大概不无关系。

  (2)结果。对精英不同特点作出分析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拉斯韦尔论及技能群、阶级群、人格群和态度群,并且讨论了社会变化对这些群体结构的相对优势所具有的意义。拉斯韦尔所说的阶级是指具有类似的职能、地位与观点的重要社会集团,他反对马克思主义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阶级上的政治分析法,强调“在宏伟壮丽的阶级门面后边存在着个人技能、人格类型、个人态度这些附加的、也许更为微妙的对立因素。”并主张“政治学的研究是不能作出一劳永逸的成就和令人满意的肯定性结论的;它能为人们对社会不安全的多变轮廓不断进行的再估价提供某种方向性的尺度。”【163】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政治学》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