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食堂 01》是一本由[日] 安倍夜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夜食堂 01》读后感(一):深夜食堂——看海棠花未眠
凌晨三点,依旧未眠,凌晨四点,我想也没逸致去川端康成一番,因为没有未眠海棠花与我作伴。
辗转反侧,枕边那一小堆破书里翻出安培夜郎的《深夜食堂》,想来闲来无事,便翻翻书页以解闷,耳边单曲循环《Can't Cry Hard Enough》,漫漫悠然跌入吉他曲melody和《深夜食堂》里一帧帧
温馨画面,
千回百转,一个小时,我居然把深夜食堂第一册又看了一遍,幸好明早没课,不然又得当一回国宝。
就像绘本中老板所说的, “可能因为我
自己也比较单细胞的缘故,所以
更喜欢简单和直接的人。”
我喜欢这句话, 因为我清楚知道,即便是
爱情,也无法让人达到酒醉饭饱的
满足感。
进食作为人类的本能,真是太重要了。
因此,深夜存在食堂,存在像绘本的食堂,对于一个吃货+夜猫来说,太重要了。
说到这一点,说到深夜食堂,或者通俗点说,夜市,我最为热切盼望的就是台湾夜市了,因为那是个最接近岛国的另一个圣地。说到台湾,不能不提的还有我的台湾环岛,我知道能让人
随心所欲的事情愈渐稀罕,但,我想,像绘本老板说的,我想我也是比较单细胞,所以我认定的事儿,会执拗去完成,也许很傻,也许很傻。
当然,在大陆,南方比北方的夜市小吃热闹多了,就北上广这三个拌水饺的城市里,最让我欢喜还是广州和上海了,就因为夜市小吃。
说到我的地儿广州的话,不能不说当然是万华的小吃街,最馋嘴的便是鱿鱼羹了,现在想想,都让我垂涎,,再往前一点,我记得还有有著名的华西街还有梧州街夜市,还有街角的爱玉冰,那里快有50年的历史了,特别是那个神秘的老板,更是不能
错过,吃过一次真的会让人怀念。
不想
娓娓道来,这样会让尘封
记忆泛起涟漪。
就像,最美的
风景不是下一站,而是记忆里。最美的食物,我想,也该存放于我的小脑瓜里。
PS:看完深夜食堂,真让我又开始嘴馋了,特别是绘本里说到过的,老板在第二天清晨把热腾腾的隔夜咖喱倒入一碗小白米饭,然后和着弥漫不散的咖喱香气,一粒粒小米饭像是活过来那样,跳进你的嘴巴,那样的
感觉,我也好想尝试一下回。
《深夜食堂 01》读后感(二):美食的慰籍
每个人大概都有好多和吃有关的记忆,那些好吃的东西,串连着过往许多的
快乐时光。小时候在农村
奶奶家吃的刚出锅的大馒头,
热气腾腾的拿在手里,咬一口柔软又劲道。奶奶行走不方便以后就再也没尝过那么甜的麦芽香。这么多年过去,饿的时候还是能想起记忆里的味道。还有
妈妈做的蒸苹果,山楂酱。上
大学离开家,偶尔
孤单或者生病嘴里没滋没味的时候总会想吃。熟悉的味道让心里变暖,让
时间变得容易度过,好像家就在身边。
马年春节回家前,我们列了一长串回家要吃的东西的清单。转眼间假期过去,新的一年开始。再回到自己
生活的城市,心里还没放下
那份温暖、惦念和不舍,五味陈杂,又看到年前还没看完的«深夜食堂»,突然觉得
安慰好多。一个巷子里的小店,客人们各有
故事,各有心里的期许和惦念,用美食安慰自己,吃好了,又是一天。
有的书情节紧凑故事
跌宕起伏,拿起来就放不下。有的书看看停停,每过
一段时间却总想重温。«深夜食堂»于我而言是后一种,像记忆里的麦芽甜味,淡淡的很长久;是忙了一天
疲惫时候的枕边书;是
阴雨连绵想家时候
温暖的慰籍。
《深夜食堂 01》读后感(三):一切的不合理,在深夜食堂都是合理
先看了深夜食堂的电视版,偶然看到有人
推荐漫画版
下了看了5集,学校网太差,最近又捡起来继续看。
深夜食堂是很治愈的,这是我看电视版唯一的感受。
可能是我看漫画比较少吧。一开始看漫画的时候,被这略显奇怪的画风给雷到了
深藏不漏的老板眼睛上有个刀疤,漫画中的人长得
大同小异到让我很难分辨。帅哥
美女长得甚至也
比不上别的漫画的路人好看。
这就是这部治愈漫画给我的最开始的感觉
但我还是
喜欢上了这部漫画
我没有那么多的
情怀,我也没有特别的带
有意义的喜欢的食物,喜欢
单纯是因为喜欢吃。
但我却喜欢上了深夜食堂那向大海一样的包容性
黑
社会,酒家女,脱衣女郎,白领,老板,美食家。各种职业
gay,trans,老牛吃嫩草,A和比自己
女儿还小的B
谈恋爱,
自己的女儿和B的舅舅谈
恋爱,第三者。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无论你是
成功还是
失败在深夜食堂,只要你坐下你就是平等的,就会有人听你的故事,就会有人记住你。
这些普通社会不能
理解的行为,职业,性向,爱情,在这里都是被所有人理解,赞同,倾听,分析。
这或许就是深夜食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吃饭,喝酒。无论是当红的影星作家,还是连工作都没有的loser,都会点上一道菜,说起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深夜食堂 01》读后感(四):食物慰藉的不仅仅是胃
对于吃货来说,有好吃的就可以
很开心。除了吃,衍生出来的爱好还有爱逛菜市场和超市的进口食品的调料区、看关于美食的书籍电影等、外出吃饭研究美食料理的做法与配料……围绕着吃,简直可以衍生出一套生态系统来。
最近出差较多,太费脑子的书看起来很
痛苦,于是又理所应当地捡起了这套《深夜食堂》。这套漫画一共十册,每册十几个围绕着食物展开的
小故事,我先看过了电影,现在又拿起书一一看过。无论是日剧还是书,气氛都是淡淡的,却又让人觉得很
舒服。
这套书里的食物也不能称做严格
意义上的美食,有些只能称做为小食。但是胜在,这些都是顾客想吃的。吃饭的时候食物唤醒的不仅仅是我们对美食的渴望还有
曾经的温暖记忆,同样的,某种让人
念念不忘的食物里也深埋着一段往事。吃一餐简单的饭,也足以让头脑
经历一次时空之旅。
研究表明,人体中除了脑,神经元最多的器官是小肠,或许消化美食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反刍昔日的
回忆呢。
《深夜食堂 01》读后感(五):隔夜咖喱分外香
在日本某地,有一个小餐馆。由于营业时间在每天午夜0点到早晨7点左右,于是得名“深夜食堂”。
在小餐馆里,每天的菜单只有一种套餐,但是老板可以根据客人的特殊要求,利用现有食材做出各种料理,而且他还会和客人一起带出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
来小餐馆的有
各式各样的客人,比如黑社会份子、同志酒吧老板、AV男优、脱衣舞女、入室惯偷、女摔跤手……等等。他们的
悲欢离合,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世间百态。
这本书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进行任何评判,只是通过一道道
不同寻常的美食,让人们在品尝和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治愈。
在《深夜食堂 01》里,我最喜欢的菜是“隔夜咖喱”。由于隔夜导致不新鲜,加之在冰箱冷藏一夜后造成的口感变化,主流的日本餐馆都不会上这道菜。但是深夜食堂不走寻常路,经常推出这种非主流的食物。在一碗热饭上淋上冰冷的隔夜咖喱,想想就让人食指大动。
在《深夜食堂 01》里,我印象最深的有3位食客,分别是:因女儿离家出走而颓废的
父亲、AV男优、女摔跤手。
颓废的父亲在丧偶之后,由于不善于向女儿表达
感情,用严厉的管教激发了女儿的叛逆,十几岁就离家出走,与
男人同居并怀孕。倍感
失落的父亲在深夜食堂慢慢接受
现实,委托老板做了鳗鱼饭团,挂在女儿房间的门把上,然后偷偷地
离开。被
感动的女儿,终于与父亲
重归于好。而添了孙子之后的父亲,终于开始
享受天伦之乐,四处炫耀孙子的照片。看了这个故事,是否能让我们对“刀子嘴、豆腐心”的老
父母们多
一份理解?
AV男优出生在一个教师
家庭,他的职业让家族蒙羞,因而被赶出家门。当看到徒弟也要抛弃家庭加入这一行,他劝阻徒弟不要割断
亲情。在阻止徒弟
重蹈覆辙之后,他不顾颜面地回到
故乡探望老母,却发现老母早已老年痴呆。她对儿子的记忆,依然是那个“在东京奋力拼搏的
好孩子”,不禁泪湿沾巾。
女摔跤手跟自己亲手救下的男人
结婚。为了照顾
丈夫的
尊严,她退役回家当全职太太,违心地过自己不想过的生活。当发现丈夫出轨之后,她出手痛打男人,但没有
离婚,只是选择复出,一边喂奶一边参加摔跤比赛,展示真正的自己。这是一个爱恨分明、不离不弃的日本
女人。当她选择“做
真实的自己”之后,
老公不但接受这个现实,还在擂台边为
妻子加油助威。
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和几个不寻常的人。品菜识人,不亦快哉!
《深夜食堂 01》读后感(六):深夜——你饿了吗
营业时间是午夜十二点到早上七点左右,人称“深夜食堂”。
您问有客人光顾吗?
客人还挺多的。
菜单很简单。
客人可以随意点菜。
只要是我会做的就做。
书的开头,老板这样说道。
这便是了。巷口一家深夜才营业的店,老板脸上有刀疤,不多话,
并不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身世
情感,但分明也不拒绝和他们发生略微深刻点的联系,
善于聆听,有时也参与,偶然也撮合一两件美事。
每晚光临的食客脸孔更迭,常客总有着稳定的饮食
习惯。
饭桌上总不缺乏故事,神奇的是,竟也建立了新的关系。
挚友,恋爱,寻亲,分离,似乎在那小小的食碟里盛着的不仅是鱼子或拉面,尽是
满满的人生。
迟来的
倾诉,与聆听。
我也有一家这样深夜食堂,在离学校不远的小区深处。
是一间并不大的咖啡馆,有暖黄色的灯光和软到可以陷进去的沙发座。
开始时是
和朋友一起去赶作业,点一大壶冰柚子茶,咕咚咕咚地把糖浆倒进去,搅匀。
写到一半就停下来说些有的没的,通常是自叹废柴但还要
垂死挣扎的共鸣结束。
独立游荡的年月里,也一个人过来找个角落的双人座位看看书。点一个日式小火锅,或者一壶花茶。
午夜时分这里就像百鬼夜行时的点灯大庙,
形形色色的人聚集于此,聊着房子,
孩子,票子,破碎的
理想和不死心的挂念。
打牌喝酒,烟雾缭绕,大声地嬉笑或者哭泣。好像拨了人皮的
灵魂都浮在半空,这样真实。
店老板是一个身材微胖总是笑眯眯的大叔和一个相貌端正的中年男子,好像是
兄弟的关系。
他们会亲自调酒,端菜。问问菜的味道如何,也会在后半夜过来问要不要毯子,叮嘱把暖茶的火灭了再睡。
有一段时间我不来,也没人问起,但下次再去,熟悉的
小男孩店员一进门就来招呼我,好久没来了啊。
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把身心都放下来,放进胃里,全意享受眼前美味。
也顺带听故事,感慨一下
人生。
有时会觉得,懂得享受美食的人总不会活的太凄凉。
你了解每一味配料对整道菜的重要,即使琐碎如蒜末,清淡如蘑菇,娇嫩如豆腐,
亦渺小如我。
总是要站到对的位置,就会碰到对的味道。
温暖与踏实都来自细节,舌尖的满足感高过一切。
谁让人人都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呢。
----------------------
原作已出到第十本 引进到第四本
焦急坐等。
20130511 写在游乐园
==================
20131004 搬过来备份
原来今年六月出到第八本拉!!
去买去买去买~
《深夜食堂 01》读后感(七):104字的卷尾语非常喜欢
成天加班
疲惫不堪的人,
失恋痛哭的人,
梦想受挫
意志消沉的人,
忘却日常乐趣的人,
被沉重的工作
压得
透不过气的人,
因上司
蛮不讲理满腹牢骚的人,
置身
幸福之中
欢欣雀跃的人——
让大家吃饱喝足、
心满意足,
满面笑容回家的治愈天堂。
**************************************************************************************
<简单的料理,温暖的故事,总看得人
热泪盈眶——>
红香肠
隔夜的咖喱
猫饭
酱油与辣酱油
白萝卜炖牛筋加蛋
纳豆
烤海苔
鳕鱼子
猪排盖浇饭
那不勒斯意大利面
土豆沙拉
米糠酱腌黄瓜
西瓜
拉面
炸猪排咖喱饭
(题外话,从右往左翻书的时候想到了小时候看蜡笔小新的感觉,好喜欢看漫画的悠哉悠哉感)
《深夜食堂 01》读后感(八):食物温暖人心
上高中之前一直过着走读的生活,每天晚上六点下课回家后,奶奶就已经把晚餐做好了,我们家很少吃面食,基本上一天三餐都是米饭,后来在妈妈的“抗议”下,晚饭改成了稀饭馒头。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根本就没有吃夜宵这个观念,一天的终结就在晚餐这顿。我们家对吃零食这种事情管的很严,每天给我的零用钱也很少,大人们总是觉得外面摊位上的食物不干净,每次我的馋虫一冒出来,大人们总会说,家里都做好饭了,好好地不吃正餐吃什么零食。所以那时候我非常羡慕那些父母很忙中午没空回来做饭的同学们,他们一下课就拿着午餐钱跑到路边的小吃摊,干脆面、果丹皮、冰糖葫芦……课间吃不完就都塞到抽屉里,弄得教室里香喷喷的。
高中住校后,我终于摆脱掉了那些单调乏味的食物,同样是豆浆、油条、花卷、面条,却总觉得外面的食物比家里的好吃,中午两块钱一份的盒饭,里面的菜品十分丰富,炒茄子、炸丸子、红烧小排 还有炒面炒米。9点晚自习结束后,同寝室的人会约着一起去夜宵,门口有五毛钱一个的烤饼,孜然味很浓,烤好后用刀子划开夹些烤肉青菜,那个味道,真真的好。如果想吃点素的还有四川的麻辣烫,一个大锅,里面满满的都是用辣椒花椒麻椒熬成的汤汁,选好餐品后放到大锅里,几分钟后,一掀开锅盖,那个香啊。高一下学期时门口的报刊亭新开了一家奶茶店,现在还记得那家叫做“台湾奶茶”,一元一杯,没有大小杯之分,浓浓的,可以放珍珠和椰果的。还有煎饼卷串,两块钱,就可以挑上还多的菜,师傅放在油锅里给炸了,在预先准备好的卷饼里抹上酱,把菜包进去,拿在手里,热乎乎的,吃着香喷喷的,蘑菇、土豆、火腿还可以再加上木耳啥的,现在想来,都让人垂涎欲滴,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和老板就熟识了,好几次去的时候老板都会随手给我奉送一些小菜。高二时因为寝室要熄灯没法看书就搬出来在外面租了间房子,从家里拿了个电饭锅过来,没事焖个米饭下个挂面什么的,一到周末我就回家搜刮家里的半成品,没事还能给
朋友们露一手,现在想想,吃货的本性就是从那时候培养起来的吧。
大二暑假时专门去母校走一趟,晚上9点多,结束晚自习的学生们一涌而出,挤在各个摊位前,感觉整条街都沸腾了,我走到以前经常光顾的煎饼卷串那里,看着挤在摊位前挑选食物的学生们,老板和老板娘,一个把学生挑选好的食物放下锅炸,一个在一旁收钱打包。半个小时后,学生们都散去了,整条街道又安静下来,等我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老板突然叫住我了了,我扭头一看,老板笑着问我:“这么久没来了,要不要再尝个火腿卷饼,加番茄酱咋样”。我的鼻子突然一酸,在深夜里,来到固定的摊位前,吃着钟爱的食物,那是最最幸福美好的事情。
深夜食堂绘本中,夜幕降临后,形形色色的人们聚集到这里,品尝着美食,在深夜里,可以吃上自己中意的食物,那是多么温暖人心的事情,在深夜面对美食时,人们可以摘下白天疲惫不堪的面具,冬夜里的一碗热气腾腾的排骨面,夏日里冰凉爽口的西瓜,心情不好可以用美食治愈,
开心时更是要大吃一顿。就像《孤独美食家》里面说的: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的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谁打扰。毫不费神的吃东西这种孤高的行为,这种行为正是平等地赋予现代人的---最高的治愈!
《深夜食堂 01》读后感(九):在深夜食堂里,温暖的绝不仅仅是肚子
深夜食堂,是一间开在半夜三更的小饭店。
不是夜游族很难理解深夜饮食的温暖。万籁俱寂,鲜有人烟,孤独冷清,唯有一处亮着灯,有三三两两的人出入,有忙碌的声音,有交谈,有饭香,那是何等的温暖。唯有一次,半夜一人路过711,亮着的灯,满眼的货架,煮熟的食物,叮咚的门铃,和走来走去的陌生人,像是疲惫旅途中的一个温暖的驿站。
当喧嚣沉寂,繁华消逝,浓重的夜幕遮住了白昼时 每个人脸上的面具,无论是四海为家的浪子,凶狠霸道的黑道大哥,妖娆妩媚的变性女郎,还是红不起来的歌手,每个人带着孤独的心,顶着疲惫的身体,以最本真的一面示人。大家卸去了成功和失败,光彩和不堪,将自己的心放在一碟食物中,端详品味。因为明知大家不会与白天的世界有交集,所以人们才更容易卸下防备,敞开心扉。正因如此,当得知黑道大哥遭遇意外时,与他每晚一起分享食物的小寿寿先生,才会含着泪,由衷的企盼“阿龙不要死”,这一刻,阿龙白天的身份早已被淡忘,他仅仅是深夜食堂中一个温柔可爱的成员。这一刻,深夜食堂是一个纽带,连接了两颗茫茫天地间漂泊的心。
一次饭后,继续坐在餐馆休息,看人来人往,出出进进。有开车途经这里的司机,有放学后的学生,有大腹便便的老板,有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妇……餐馆外,他们每个人都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人生,但是餐馆内,坐在食物前,慢慢用餐的时候,那一刻,每个人都是柔软而又温柔的。
深夜食堂的客人可以随意点餐,只要店主大叔会做的都可以。
“在我店里,只要是客人想吃的东西,又能用当天店里的食材做出来的,我就会给他们做,这就是我的营业方针。”深夜食堂老板的经营方式,就是让顾客们通过食物审视自己的内心吧。当你面对琳琅满目的菜单时,你往往会被丰富的选择迷惑,不知道想要什么。但是,让你自己选择你想吃的东西,才会唤醒你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当每个人卸下伪装和防备的时候,每个人点的菜肴,对他们来说都是有灵魂的,都藏着过往和回忆。
酷酷的黑道大哥喜欢吃红香肠,是因为年少时期朦胧的情事。小寿寿爱吃甜玉子烧,是因为那是他年轻时曾爱过的阿幸给他做的食物,是关于幸福的味道。土豆沙拉是大木先生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熊田先生的盐渍鲑鱼是故乡的食物。还有冬至要吃南瓜才能让一年都不感冒,下雪天的夜晚要和家人聚在一起吃奶油炖菜……
在孤冷的黑夜里,有那么一家店,有个温柔的老板,愿意尽力满足每一个客人偶然而生的口腹欲,倾听每一个客人的故事。一道道平凡普通的料理,却维系着往日的回忆,在深夜食堂里,温暖的绝不仅仅是肚子。
《深夜食堂 01》读后感(十):再也吃不下一整碗冒着热气的刀削面
很喜欢拱北附近的一家小馆,叫玉梅小食,名字听起来就特别的温暖,让我想起在那种大冬天呼着白气在平房里屋里屋外忙前忙后的北方劳动妇女,脸上带着健康的红润。
最初识得这间小馆是因为满大街的找面馆。作为面食的忠实拥趸,对有嚼劲的各种面都没有任何抵抗力,却是澳门此处的粉面店子一水的细细的虾子面或者味如嚼蜡的米粉面线什么的加上都能让北方姑娘舌尖上粗线条的味蕾觉得怪异的味道,每天都无比的想念大学时代西门菜市场居民楼道里开张的山西面馆。
昨天中午在学校餐厅吃过主食是米饭的双拼之后,胃里又是闹了一下午的情绪的节奏,混完了组会之后想着赶紧回去睡个踏实觉好跟胃口再接再厉的奋战,出门左转却临时起意想去吃碗面吧。
店子是北方口味,我最爱的油泼面十两银子就可以搞定,缺点是无汤汁,干拌的。跟豆豆一起来的时候,还可以点两个凉菜啊喝个热汤啊什么的,自己一个人对着那么多分量的吃食,浪费不说,胃口也不够。问来下单的姑娘说,羊肉汤可以要小份的不呢。姑娘豪放的冲着后厨问了一句,居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所有饭菜有小份的店家都是业界良心,虽然餐单上没有标注。
等着油泼面跟羊肉汤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喜欢这家店子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油泼面。有个阿婆纠结来纠结去到底吃什么,最后决定要麻婆豆腐,然后叮嘱了好几遍,不要辣椒。是的,你没听错,不要辣椒的麻婆豆腐,最重要的是后厨那边也应允了。之后有个大叔貌似是刚刚赶路过来,点了份西红柿鸡蛋面,然后跟那个下单姑娘说,加两个蛋,做汤面。听的时候我就愣住了,然后听到姑娘开心的答应之后照例对着后厨喊着要求,我就忍不住的跟着一起乐了。
菜单这种东西,是长大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这东西的存在的,小时候跟老爹他们一帮人下馆子,从来都是被领进厨房,指着洗好的各种食材,想吃什么想怎么做想怎么搭配,不加什么有什么禁忌,直接点名就好。想起来大二那年太雷实践小组在蒙阴的时候,他们一帮人对着盆子里的青菜一个个傻愣的表情,还有最后一餐终于遇到一家有餐单的饭馆时候,所有人都似乎等到中国解放一般的轻松。
没有什么比食物味道这种东西更加私人化了吧?什么西红柿炒蛋搁盐还是搁糖,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粽子里搁肉还是蜜枣,其实不就是想吃什么就怎么吃了么?咖喱到底是吃新鲜的还是隔夜的,米糠小黄瓜到底是整根吃还是切成片吃,荷包蛋加酱油还是调味酱,这些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对芝士嗤之以鼻了那么久,见到焗饭就反胃的那个自己,现在看来,也不过就是段小小的黑历史。在漆黑的巷弄里看到点着明灯的食肆,有碗热汤,有个会做饭的老板,才是暖胃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