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一本由张嘉佳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3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一):太矫情了,忒矫情了这书
我就随着看随着
自己记录一下了。
导航仪,猪头,校花和姜微的1500块钱,河面下的张萍,酒吧,开车和毛毛,生鲜小龙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你
不喜欢,只能说明不是为你准备的。你可以不接受,这是一种
自由。但不屑与抨击,翻到另一个
世界观,只能说明你的
无知和武断。大家都要尊重别人对各自精彩
生命的表达。
告白与谎话,
欲望和瘾,
责任与辜负,
旅行的
意义, 美食和
风景的意义,不是
逃避,不是躲藏,不是获取,不是记录,而是在想象之外的环境里,去
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从此慢慢改变心中真正觉得重要的东西。 就算过几天就得回去,依旧上班,依旧吵闹,依旧心烦,可是我对世界有了新的看法。
就算什么改变都没有发生,至少,
人生就像一本书,我的这本也比别人多了几张彩页。
满世界都是陷阱,
愤怒会带你走进最坏的结果。
一堆矫情的
只言片语一遍遍重复逼的你不得不看到,还那么押韵,要不要这么矫情。无意于别
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人儿的经过怎么这么多干你屁事儿啊!调节也好怎么着也好,只跟自己和
时间有关系。跟任何人都
没关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二):青春就是使劲作的武器
最近这本书很流行啊,看起来不费劲,就随便看了看。
青春就是使劲作的武器,
故事里的人要么打架斗殴泡姑娘,要么喝酒泡吧哭情殇。
感觉里面的人物都是江湖中人啊,要么净身出户,要么经年痴恋。文科生世界跟我们理工科的真是
天壤之别。俺们都不知道酒吧门朝哪开。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都特仗义,感觉不是
真实生活。果然是故事。拍电影还是可以深挖点素材的。
要是没事随便翻翻还是可以解闷的,要是当真就有点扯了。
总之离“叫好”有点远,继续
努力吧。。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三):我是个很少买书的人
我是个很少买书的人。
这是真话,原因有很多,不细说,生活拮据也罢、其实并未那么爱书也罢、图书馆和同学那里能借书也罢等等
光怪陆离的借口都可以来套一套,虽然看得书不算多不算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其实真正属于我的书,却没有几本。
现在还静静躺在我书柜里的,也不过是本当初爱得要死的一个人的村庄和当初哭得稀里哗啦的
万水千山走遍。
不过也
无所谓,有些书,
不用说名字,不用在手边,就在我心里。
但,在我坐在通往回家之路的地铁上,翻开这本书,看到三分之一时,我深刻地陷入一种沉思——
我怎么就买了这本书呢?
时间倒回到前几个月,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
信息来自于南京先锋书店的微博,内容不太记得了,大概讲的是本书作者来到先锋书店签售,不得不承认,书名起得很文艺,至少很吸引我这样的装逼青年,再略略看一下微博上的介绍,又是文艺而抒情得不行,顿时就在心中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这就好比有个姑娘,你知道了她的名字,看到了她的相貌,也从别人口中听到了这个姑娘的一些为人。你虽然没有见过她,也没有说过话,可就是因为这样
简单的接触,你就对她有了一个相对朦胧而
美好的印象。
如果,你就只是停留在这一步,我
相信,无论这个姑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无论后来有多少人告诉你这个姑娘哪哪儿不好,你都
永远只记得她的朦胧美好。
非常可惜的就是,我偏偏就和这个姑娘来了个不经意的邂逅。
七月初的时候,有个
朋友问我去不去南京的先锋书店,那个时候其实事情很多,期末考刚结束,好不容易喘口气,还要忙着另一个考试。然而,
这个朋友很特殊,我可以拒绝,但良心上过不去,所以想了想还是答应了。
先锋书店确实是仰慕很久,尤其是五台山店,进去一看,果然有一番风情。原本是要呆上
一段时间,奈何临时有事没办法久待,我就想着逛一逛,挑一本书,也不枉我坐了近一个小时的地铁来瞻仰尊店。原定计划是想买东野圭吾的新书《解忧杂货店》,随手一逛,就看到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基于对这位姑娘的美好印象,我义无返顾地打开了这本书。
不得不承认,目录排版文艺,第
一个故事,前半段逗比,后半段
感人的模式相当戳中我的肋骨。
所以,算是
义无反顾吧,遇到也是
缘分,再加上东野圭吾的新书居然还没有到,
伤心之余,我就立刻掏出腰包付账。
第二天,一个人前往明孝陵,我就开始同这个姑娘来了个深入交流。然而,不交流还好,一交流我就觉得不对劲。
我原本以为,这本书应该是和青春有关,
亲情、
友情、
爱情起码也应该都沾点边,但后来我发现,怎么全是各种
匪夷所思的爱情?其中有一两个故事我甚至不太明白为什么主人公要这么做。
坐在地铁上,我开始自我检讨了一下,第一,虽然我是个女汉子,但归根结底还是不明白男同胞的爱情观和世界观,虽然我能接受稍微不太好听的词汇,但这么多篇幅的不好听词汇还是就只能呵呵两声。第二,我没谈过什么
恋爱,这点是硬伤,所以也没办法明白为啥故事里面有那么多不能在一起的桥段,那些
内心的
挣扎说句实话我不是很懂。是作也罢真实也罢,反正不明白。
所以我想了想,有些人之所以
喜欢这本书,大概也就是能找到共鸣吧,这种
情感色彩浓厚的故事,共鸣是王道。
不过很可惜,我非但一点共鸣没找到,反而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太
无聊了。第一个故事是很精彩,可是后面的故事偏偏就都那么相似。好好的一个大
男人,怎么通篇都是爱情,其实要是全写爱情也
无可厚非,本来爱情就是人类
追求的
永恒话题,可全部都是一个套路,看得我好累,还要靠着
为数不多的
情商来揣测为何主角们要这么做。我看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期待着他或许能写些和自己
兄弟哥们之间的逗比感人往事,但是看到三分之一,还是各种情伤,真是累觉不爱。
哦,
对了,还有穿差在其中的一些
随笔,说句实话,我在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写这种伤春悲秋的
日记,直到现在看了,还觉得
不可思议,想那个时候的自己怎么能这么矫情。
每个人都会有情感上的
孤独寂寞,有时写下来,就当是排解,可是这么大大方方地放进书里,未免就有些过了。
于是,当快要到目的地的时候,看着地铁上低头玩手机的人们,我终于
受不了,把书合上了。
然后我就开始
思考这个问题——
我怎么就买了这本书呢?
无解,买都买了,你还能退回去不成?
那看下去?
似乎就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恩,真是无解。
我是个很少买书的人。
所以对我来说,买了一本书,就像带回来一个心仪的姑娘,就算看完,都得在心里放一个位置给她,记着她的好。偶尔和人说起来,一脸
幸福的模样。
很可惜,这本书,我原本以为她是个能让我觉得朦胧美好的姑娘,现在却变成了一个相完亲之后不知道要不要再打电话过去的烫手山芋。
我有预感,大概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太敢买这类书了。说到底,还是以前的姑娘水灵新鲜美好,现在的,或许化过妆、或许整过容,总是,很可惜不是我的菜。
唉,到底要不要看下去呢?
ps:虽然还没看完就来写书评,确实是有些不尊重作者,但以上也是内心实感吧,仅供消遣o(╯□╰)o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四):期望每个故事都有温暖的结局
这本书差几十页还没看完,叙述故事的方式让我想起来早前看蔡康永的《那些男孩教我的事》,里面有类似于教会我吐口水的男孩的年少的记忆。有时候我们对身边人的经历和故事充满温暖和记忆,我想是因为来往于我们生活里的他们构成了很多我们生活的内容和故事。 书里面的管军、班长、姐姐,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确有其人,他们的故事是不是确有其事。除了书里面那些真挚爱情故事不禁让我感叹臣妾真是没遇到啊,其他的故事仿佛很多也在我周围的生活里出现过。 书里面作者和他哥们的故事,大概像从小到大的一群“南京小哥",有相互陪伴哭过笑过的青春。我想我和我伙伴们,大概像身边所有最普通的年轻人,奔向了大学和工作的不一样地方,一线二线或家里,大家分别做着各自生活的选择。 在联系和不再联系的朋友里面,第一次知道谁发生了变故,隔着手机和电脑屏幕感受到难以置信和心痛。第一次知道谁翻越了成绩成了人生赢家,当年怎样努力都没有提高的成绩,现在终于在其他地方为她弥补回来。也见证了谁霸气侧漏,从来不委屈自己,退学和重读都没有被困住,见证了谁同样真心,痛哭分手,终于没有放弃工作,见证了谁的恋爱谈了一火车皮,见证谁一毕业就领证,迅速做了爸爸妈妈,也记得班级里默默喜欢的男生,去了其他城市,没有再见过他....... 在我不算长的经历里,再过一些年,我和经过我身边的人会怎样,如果每个人的故事都要继续下去,我希望每个故事都有温暖的结局。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五):四月再见,谢谢你。
前段时间又重新看了一遍这本书,正好是得知艳香生病的那段时间。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大三,20岁,每晚宿舍熄灯后打开手机看几篇然后沉沉睡去,同学问我怎么样,我说,就是扯淡,想怎么扯怎么扯。但是却把“如果你要提前下车,请别推醒装睡的我,这样我可以沉睡到终点,假装不知道你已经离开。”这句话截下来,抄到了日记本里。
第二次看这本书,是工作了一个月,21岁,每天下班后随便翻一翻,接着洗澡,洗头,洗衣服,泡脚,睡觉。大学同学问我,怎么这么垃圾的书你也看?我说我还年轻,看《全世界》都能把自己看哭。
艳香是我身边一个成功逆袭的女孩子。中考过后已经跑到职业学院去要交学费了,偏偏我们高中那一届生源不好,一个电话叫艳香进了理科重点班。
我自认为自己语文非常好,高三的每一次模拟考语文都是年纪第一也似乎印证了我的想法。然而,15岁的艳香却能在课堂作文上写出“执青衣,傍红灯,红颜老去,留余温”这种让我惊为天人的句子。16岁的艳香在考场作文上能写出“献给我最喜欢的你,你,你,你,你还有,你。”这种让我记到21岁的句子。
而在17岁最后一天的我,高考作文里,写的却是“我认为,这个例子体现的是…,首先…,其次…,接着…,最后…。综上可得…。”如果估计得没错,我的高考作文得分应该是46分。
高一的艳香虽然内心温柔,文笔丰富,但成绩太差,外在也不修边幅,经常跟男孩子打闹,成为了讲台旁边的常驻。艳香再一次萌发了去读职校的想法。偏偏这个时候班主任说,你这么高,去跳舞吧。于是艳香在高二成为了文科重点班的一名舞蹈生。
高考过后,我和艳香都考上了普本。我去医院看艳香时,她说她一直以为我的学校是211,她自卑了好久。我说没有,反而是你,学了舞蹈之后,背也不驼了,身材也变好了,每天打扮得很好看,还参加过春晚(虽然是伴舞,但对我来说,就是很厉害的事情),又会弹吉他,自卑的人应该是我。
艳香从一个类似于小混混的不良初中生变成了大学里的女神,我是开心大于嫉妒的。这个人,笔下一定还会写出让我连连惊叹的句子。我在她面前背了她高中时写的东西,艳香很吃惊,没想到我暗恋她这么久。。。不过,艳香17岁生日时,我送她的陶瓷碎片,她也一直留着的。
离开的时候艳香让我跟她合影,她想记住每一个来看她的人。我拒绝了,我不想记住你丑丑的样子,你会一直漂亮下去的。
2017.05.01 艳香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广播。四月再见,谢谢你。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六):(月亮,备胎,?)
每次买书,都是小说最先看完,真是死性难改啊。看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通篇不见月光和六便士,却给我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
震撼,好的书给你的感觉大概就是突然推开了一扇窗,窗外
阳光明媚,
春暖花开。
我想写写的是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就这本而言觉得文笔一般(这么说,估计会被打死),里面在《摆渡人》这个
小故事里有句话“月亮升起,挂在小玉身后的夜空,像一轮巨大的备胎”,觉得很妙,因为我一直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备胎,她不像酒,不会一打一打的上,因为热闹的时候是想不起的;她也不似咖啡,是不会小口小口的去品,因为有伴的时候是不在的;甚至不似麻辣烫,因为那个时候还有食欲。真是
忧伤啊!
大概
从古至今,除去八月十五,人们只有在
空虚寂寞冷、失意惆怅的时候才会抬头看看天上的那团、那轮、那弯、那抹月亮。传颂至今的很多诗词流露出的也是这种心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故乡不在身边而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友人不在身边而作;“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恋人不在身边而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江山不在手里而作,试想如果这时候琵琶美酒夜光杯,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丝竹绕耳,美女在怀,我们的陈后主大概是无心赏月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汝墙来”、“至今唯有江西月,照着吴王宫里人”……这是山河故国不在而作,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月亮冷眼旁观,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月亮大多时候会在我们思朋想友、伤春悲秋的时候挂在天上,如备胎一样,听着人们的倾诉。这点也很像影子,觥筹交错、歌舞飞扬的时候影子都不在。不管是月亮,还是备胎,如果像马克.李维笔下一样影子会被偷走,人们心里应该都是很不爽的。这倒不是因为舍不得,而是似乎说明自己的魅力被岁月消减了。唉~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七):原来,青春里那么多兵荒马乱,爱情里那么多颠沛流离
这是我第一次看张嘉佳的书。
我忘了我是怎么知道这个人的,难道是女儿推荐我的?忘了,也可能不是。然后我就知道,有个人叫张嘉佳,然后,知道,张嘉佳有只金毛叫梅茜,然后,就知道了有本书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作者是张嘉佳,所以,我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这里,包含的是张嘉佳所有的睡前故事,这里包含的应该是关于张嘉佳和梅茜的动人故事。
打开书之后,我发现,原来,我想的一切都错了。
打开书,才知道。这里是青春的故事。
原来,青春里那么多兵荒马乱,爱情里那么多颠沛流离。
这本书,是一个个故事组成的,我记得,里面有管春,有猪头,有小玉,有张力,有刘大黑,有刘欣欣,有梅茜,有姐姐,有张嘉佳自己,还有好多好多人,好多好多事,都上演着看似很荒唐的青春,实则是我们每个人青春里也上演过的一幕幕。
印象深的,好像每一个爱情故事里,最后的结局都不是那么好,最后的结局都是,深爱的都是单爱着,我想,这悲伤的结局,或许不是为了去渲染美丽与多情,不是为了去讨好读者,不是瞎编胡造,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地在故事里,体会到,在我们当年年少时,是不是也为了某个
女孩或是某个男孩,不顾一切的付出,最后什么都没有,不顾伤痛的追求,最后遍体鳞伤,不顾一切的去爱恋,最后看那个人和别人相拥。我们也曾青春过,我们的青春故事也曾让我们哭笑不得。
我记得,小玉为了张力,平时未见过她喝酒,但是为了张力,她喝了八家酒吧,拼过了张力的老婆,张力呢,即使他的老婆出轨了还是依旧爱着他,爱情,太折磨人,这世界所有的爱情,都是不讲道理,无法开庭审判的。
我记得,在张嘉佳描写姐姐那一段的时候,真的想哭,因为,姐姐临走前,在张嘉佳的手上敲了留下,用键盘打出来是iloveu,敲得数字是123456,我看完这段故事之后,打开我手机上的26字母键盘,和电脑上的一样,我想,这六个字母是怎么敲出来 的,我试了好几次,始终没有敲出来我爱你,我那时,好像给他写封信,问张嘉佳,123456,到底是怎么敲出iloveu的。
我记得,何木子爱的那个人不爱他,出轨之后,婆婆打来电话,安慰何木子,何木子说,她退出,让阿姨以后好好待自己的儿媳妇。何木子,一个暴走萝莉版的女人,那么轻易的
放弃,后来,她告诉朋友,至少这样的结果,有一个可以幸福,原来她还是爱着他的。即使他背叛了她。
看书,断断续续的,刚开始,我读的都算是喜剧式的故事,比如猪头的故事,我记得,我当时把这个故事讲给了我的俩个朋友,一个,说,不好笑,叫我好好学习,一个,好像和我不知怎么的叉开了话题,然后,就没有了然后了。
那个故事是猪头的故事,猪头大学的时候喜欢一个学姐,于是,他天天踩点去偷学姐的水瓶,一个月下来,偷了学姐19个水瓶,都放在他们宿舍,他们宿舍都可以卖水瓶了,猪头说,他要到毕业攒够520个,向学姐表白,寓意我爱你。还没到520个,那个学姐叫崔敏,出事了,被同学举报偷室友2000块钱,猪头不淡定了,那时,只有他一个人坚信,崔敏没有投钱,从哪之后,猪头开始做各种兼职,赚钱,还那2000,来让那女生证明,崔敏没偷钱。等钱攒够时,那女生转学了,崔敏大哭,因为她永远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了。
瘦小的崔敏依偎在猪头身边,看起来那么美好的画面,他们后来在一起了。
后来,后面的故事,总是给人一种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好像,青春好像就是这个样子,只有过程,最后美好的留在了记忆里了。
青春都是兵荒马乱的,张嘉佳的,还有他那群朋友的,爱情总是颠沛流离的,小玉的,姜薇的,何木子的,深爱一个人,连所有的伤痛都可以忍。我们都曾想去拥有一个人的全世界, 可是却是路过。
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的没有好的结局,可是,我却没有惆怅。
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每一个故事,看似那么荒谬,我却没有怀疑。
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那么平静的读完了所有爱情的悲欢离合,没有为谁遗憾,没有为谁庆幸。
我想,爱情里,能够遇见一位两情相悦的人,该是多难的事情啊,茫茫人海,我遇到你,喜欢上你,刚好,你也爱我,这是多么难得的幸福啊,多么难得巧合,多么难得的幸运啊。如果,你遇到了,那就好好珍惜吧。就像张张嘉佳说的那样,分母那么大,分子那么小。
后记:
我记得,闺女也在看这本书,她有天来我们学校看我,在路上,我们讨论到这本书,她突然问我,说,张嘉佳书里的故事,都是真的嘛?我笑了笑说,其实无论是真,是假,他的创作,一定来源于生活,而最后形成的故事,让我们看的故事,或许有一定粉饰,也或许,就是青春里认真上演的那一幕吧。闺女不再说话。
每一个人的青春,或许都曾兵荒马乱过,每个人爱情,或许都颠沛流离过。青春,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你不用,看着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眼泪,你不用默默感伤与惆怅,我们都是青春的沉淀者,沉淀后,才能成长,成长成现在的自己。
现在,我们所要的做的就是,努力,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青春,在路上,乐观的微笑,勇敢的前行,爱,与成长并行。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八):没有人,我们依然可以爱自己
先见其书,后观其影。即使从一开始这本书就饱受质疑,即使他的本质就是一碗鸡汤,即使其中充满了颓废荒唐张扬任性,但我依然喜欢这本书。
网友笑谈这就是深夜鸡汤,可是有什么不好吗,在空荡的漫漫寂寞夜里,至少还有这么一碗技巧独到,精致加工,新鲜配味的鸡汤可以带给你点点暖意。每个故事的缩影其实所见略同,不同人物的性格也相得益彰,各种回忆杀,咆哮哭,隐忍泪目。只是因为相似,曾经的我们,后来的他们,还有,现在的你们。
沉默,陈末。你的爱一再沉默,终于不堪回首。故事的开始很喜欢青春的无怨无悔,走到了最后,也就不怨世事的难料,很感谢这一路有你陪我走过,不到最后也是无妨的。骄傲,冷清,疏离,这就是全部了。
所有的女孩都有追求幸福和品质的权利,我爱你,但我也要对未来的生活负责,我想你,但最终也只能埋于这漫漫长夜。每个女孩也只有这一次的青春,疯狂,妥协,不堪,所有所有关于你的小情绪就这么不知所以的被轻易挑起,无从释怀。在这之后,我不再想妥协,我的生命不在于妥协,我要的从来都是婉转以达目的。
在你之后,心里,眼里,梦里,再无完人。但至少,我还可以恨,可以笑,可以哭,可以闹,可以用曾今失去的部分,好好的爱自己。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九):我对这本书最感兴趣的 求科普
4.那个愤怒的少年
他还徜徉在一条马路上,瘦瘦的少年 满脸泪水,踩着梧桐叶和自己的抽泣声, 被无数匆忙的行人超过。
1 总有一段路,你是会一边哭一边走完 的。 我的大学同学毛军,大三站在女生八 号楼下,呆呆看着四楼的陽台。然后那里 落下一个本子。他捡起来,是自己为她做 的笔记,规整的字迹,用红笔描好重点, 密密麻麻。 上面写着:我想了很久,以后别再找 我了。 毛军一边哭,一边从鼓楼校区走到北 京东路。 脚下踩着梧桐叶和自己的抽泣声,被 无数匆忙的行人超过。 这座城市正在降温,十一月的太陽脆 弱得如同扉页,署名被时间染黄,打开就 是秋天,从陽台一路坠落,成为全书的最 后一篇。 毛军在出租屋里闭门不出几个月,从 此变得脾气暴躁,容易愤怒。
2 我工作后四五年,和毛军在北京相逢 。 两人找了家饭馆,由于没提前订座, 结果排队等了半个小时。我看毛军眉头紧 皱,几乎就快控制不住,幸好服务员过来 喊我们的号,总算有张两人桌。 点了五个菜,一瓶白酒。 我刚吃几口,毛军拍桌子了。 “服务员,过来过来,他妈的忘记放 盐了吧?” “服务员,你们还要不要做生意?这 个鱼鳞都没刮干净!” “服务员!算了,老板呢,经理呢? 靠,我呸,呸,呸!沙子!” 服务员的腰都快鞠躬鞠断了,最后他 同意回锅去炒,五个菜重炒了三个。 我愣了一下,几次也没拦住他,因为 他爆发得太快,我只能对服务员微笑说: “不好意思,这菜其实还好,麻烦你了。” 毛军余怒未消,说:“有啥不好意思 的,他妈的。” 我差点儿也怒了:“你脾气好点儿会 死啊。” 他挠挠头:“会死的。” 我说:“满世界都是陷阱,愤怒会带 你走进最坏的结果。” 他说:“擦。” 我叹口气,说:“跟你讲个故事吧。 以前我在电视台工作,被一个做新闻的哥 们儿拉着去做餐饮业的幕后专题。”毛军 说:“脏呗,各种脏呗。谁他妈不知道。 我一个哥们儿在日本料理店,结果他自己 也受不了那么脏,辞职了。” 我说:“嗯,是脏。不过我要说的是 ,烹饪业有个规矩,客人要求回锅重炒的 ,厨师炒好必须得往里吐一口口水。炒完 菜,厨师说:‘去你妈逼。’啪,一口痰, 搅拌进你的莴笋烧肉。服务员
心情不好, 去你妈逼,啪,又一口。” 毛军不屑地说:“谁他妈信,那我跟 服务员磕个响头,大爷这菜真的很淡,求 求您帮我重新炒一份,孙子我口重您见谅 哪!” 我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么说吧, 你什么态度跟厨师没关系。传达消息的是 服务员,他只会跟厨房说,鱼香肉丝重炒 一份!吐口水的规矩是厨师的,我客客气 气是指望碰到个好心的服务员,能和厨师 打好招呼,当然希望不大。据说这是行规 。以前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知道了,总 觉得别扭。” 毛军说:“难道老子要掏钱再买?” 我说:“不好吃直接走人,或者这次 算了,下次别来。” 毛军嘿嘿冷笑:“凭什么便宜他,老 子就不走,吃点儿口水怎么了,又不是大 便,反正吃不出来。” 菜上来后,我没动筷子,只夹之前的 那两道菜。 毛军毫无顾忌,依旧在骂骂咧咧,说 着这几年所有碰到的令他愤怒的事情。我 附和几声,没多久两人都醉了。 我还记得自己在对他不厌其烦地嘟囔 :“满世界都是陷阱,愤怒会带你走进最 坏的结果。” 他不会听进去的。 因为他还徜徉在一条马路上,瘦瘦的 少年满脸泪水,踩着梧桐叶和自己的抽泣 声,被无数匆忙的行人超过。
3 一年后,毛军死于肝癌。 戊型病毒性肝炎,通过唾液传染,转 为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的癌。 4 “六子,过来,帮大叔往里吐口口水 。” “好嘞。” “六子,你妈呢?今儿你不上课?” “我妈跟老板请假去了,一会儿带我 去医院检查。”
以上书中内容
====================
百度百科—— 戊型病毒性肝炎
百科名片
本病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 展中国家。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 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自1980 年后中国新疆地区曾有数次流行,其他 各地均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报告,约占 急性散发性肝炎10%,至少已有6个省 市自治区曾报告发生戊型肝炎暴发流 行。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 途径传播。以水型流行最常见,少数为 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具有 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 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 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无家庭聚集现 象。
====================
我特想知道这段是真事么
这个病真的这么吓人么
真有这样的规矩么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十):加着眼泪和烈酒的鸡汤你要不要?
没想到进了2015年看完的第一本书竟然是这个睡前故事集。
当初在网易云阅读买了本电子版,这书去年实在太火,是改编电影最多的小说。一开始还不认识他,因为我妈看非诚勿扰问我,谁是张嘉佳,我搜索了半天,才发现我真的不知道那是谁。
然后我在微博上看到了《老情书》
这故事是我看这本书的终极原因吧,这个故事实在让我每一次看都飙一次泪。
每一次。
故事中间有很多爱情与无奈,友谊和放弃,有些小希望小沮丧,小感伤小鸡汤。睡前故事,在喧闹的生存过后,在夜幕下能够给人平静的安眠。
他的故事里,有一直努力生活、爱、坚持的二百五,有放弃了回乡了死去了的倒霉蛋。他没有歌颂谁,贬低谁,他像是已经喝醉了的,抱着酒瓶子的话唠,跟你一直嘟嘟囔囔地讲述我有一个朋友,blabla……
然后你也晕晕乎乎地听着,有时候笑两声,骂两句,然后默默地掉两滴泪,也就昏昏睡去。
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天,继续去迎接新的生活。
他有治愈的微小作用,却显然不像纯鸡汤或是打鸡血一样让你充满干劲。他在舒缓你的精神时,也在告诉你,世界上有这么多人的生活,他们都在生存或是死亡。爱或者错过。
然后你会更平静地接受这个世界。
我们已经砍掉了不适宜生存的枝枝丫丫,藤藤蔓蔓,然后在夜里,我们发现他们仍然在默默生长。
像这样治愈系的小故事,能够长久地存在在我的手机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