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樊登读书”
ID:readingclub_btfx
作者: 樊登读书 · 重明
南怀瑾先生说:
我们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
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
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这就是失意忘形。
先生说:
小的时候老辈子人就告诉我们,年轻人出门,像大学毕业后两三年找不到工作,那个倒霉相,皮鞋也破了,西装牛仔裤已经发白了,头发留得长长的,然后履历表到处送,一看到就晓得是个倒霉的青年。
碰到这样倒霉时,怎么办啊?
勤理发,理得干干净净的;勤洗衣服,哪怕只有一件,晚上烫得笔挺,早晨出来还神气,把裤带可以缩紧一点,神气十足,工作才容易找到。
是呀,南怀瑾先生是传达给我们,倒霉的时候,不要失意忘形,才能实现人生的逆转。
失意忘形的状态,就像佛教里说所的“我执”,太看重自己所受的挑战和伤害的时候,这件事就会被放大。
不放大焦虑
失意忘形,是一种要命的状态,失意忘形就是拒绝一切信息。
“我失恋了,别跟我说话”
“我不听你说话,我家里孩子生病了”
“我不开心,现在什么事也干不了。”
……
王阳明的一个学生,有一天因为儿子病了,整个人陷入焦虑状态。
这个时候,王明阳提醒他的学生说:
“此时正是修炼时,如果你此时不用功,你平时下的那些功夫有什么用呢?
在你心乱如麻的时候,最考验的就是你日常的修炼是否有效,这时候你应该好好把日常的修炼拿出来,看一看你的内心能不能安定自得?”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孩子难过是可以的,但等我们有了过分的难过,就会想我们怎么这么倒霉,孩子怎么会生病?痛苦和焦虑就会放大。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把痛苦不断地延伸,最后被自己的心态打败。
在遇到让你心乱如麻的事情时,我们更应该告诉自己,要沉住气,切勿失意忘形。
不放大困难
听过一个关于过桥的小故事:
有一处地势险峻的峡谷,谷底是湍急的水流,而想要过桥,只能依靠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的几根铁索。
一行四人,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以及两个耳聪目明的正常人,他们来到峡谷前准备过桥。
他们过桥,需要依次抓住铁索,凌空前进。
你猜,结果如何呢?
盲人过去了,聋子过去了,一个耳聪目明的正常人也过去了,而另一个则掉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一个正常人还比不过盲人和聋子吗?
虽然结果很出人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盲人说:“我看不见陡峭的悬崖,所以我能心平气和的过桥。”
聋子说:“我听不见底下奔腾的水流,所以我能不带恐惧的过桥。”
正常人说:“我过我的桥,悬崖陡峭,河流湍急,又与我何干?我只要脚踏实地稳稳地前进就可以了。”
而那个掉下悬崖的人临死前还在想:“悬崖这么陡,水流这么急,我掉下去一定会死的。”
有的时候,我们不是被困难打败,而是被自己吓死的。
遭遇困境,别总是无限放大它原有的难度。
埋头过坎,历事练心,反而更容易抵达成功。
不放大天赋
提到曾国藩,没有人不佩服的,很多人一生都在读曾国藩,而实际上,他是一个缺乏天赋的人。
有这么一个故事,曾国藩的家里曾经进过贼,贼藏在曾国藩书房的房梁上,准备等曾国藩睡着了,再下来偷东西。
可是,曾国藩当时在背一篇很短的文章,一直念一直背,怎么都背不会。
后来,就连房梁上的贼都会背了,曾国藩还在一遍又一遍地背,就是不肯睡觉。
于是,贼气急败坏地从房梁上跳下来,对曾国藩说:“你这般笨,还读什么书啊!”说完扬长而去。
这可能是个段子,但曾国藩缺乏天赋是公认的。
他留下的诗文水平都一般,缺乏灵性。他在带兵打仗的早期,也经常失败。
但是他能够结硬寨,打呆仗。军队上阵总是先挖壕沟,在壕沟里坚守,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硬生生把进攻战打成了防御战。
他用这种笨办法,最后消灭了太平天国。
后来,倡议向西方学习,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
如果他过分纠结天赋,在被贼冷嘲热讽以后,可能会在失意中不断纠结,不断折磨自己。
若缺乏天赋,那就索性苦练本领,最后也是殊途同归的,曾国藩自己就是最好的范例,他的故事激励和影响了很多人。
李笑来老师说:“所谓‘普通人’并不是因为起步时普通,而是因为他们‘永远普通地活着’才成了所谓的‘普通人’……”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要放大天赋的影响力,而应该打破天赋不足的失意漩涡,乘风破浪,逆风翻盘。
不放大挫折
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玻璃心这个词,困扰了很多人,遇到了挫折,便在失意中爬不起来了。
在求学时受挫:
柳永科举考试失利后,写下:“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说,即使是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主也会漏掉贤能之士。既然没有考中,何不随心所欲游乐呢?
当事情已经成定局的时候,一味地失望、焦虑,只是失意伤己,不如把聚焦在挫折上的点挪开,才能争取更好的人生。
在职场中受挫:
当年,苏轼的好友王定国受苏轼的牵连,被贬到岭南蛮荒之地,王定国的妾侍寓娘随行。
归来后,苏轼问寓娘:岭南的生活应该不好过吧?寓娘说: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故乡。
后来,苏轼写下:“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生总会面对突如其来的坎坷,挫折会让我们焦虑,可是,人生,本就是常变的,没有永远的稳定。
当你因人生变故而焦虑时,只有如寓娘一般心境淡定、平和,不惧怕变化,人生才能更多可能。
在生活中受挫:
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中写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说自己是一颗铜豌豆,这是一种诙谐、昂扬的情调。
人生于世,我们需要这样的昂扬斗志。不断尝试,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
当你因屡遭挫折而焦虑时,不要一味沉溺于自怨自艾,不如昂起头,告诉自己,我有能力让自己过得更好。
人生是一场与失意的永恒对抗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一旦陷入失意的漩涡,一手再好的牌也会打的稀烂。
我们常常见到一个人在焦虑中白白耗费时间,一直耗费到截止时间来临。继而终于崩溃,双手一摊说:我算是全完了。
要知道,它只是一种情绪,你不能被绑架,你随时随地可以把主导权拿回到自己的手里。
不过分在意,不将其放大,是一种成熟的体现。
失意有形,是我们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