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儒风君 · 闻清
《小窗幽记》中有一句话,是谓:
拙之一字,免了无千罪过;闲之一字,讨了无万便宜。
意思就是说:“拙”这个字,只要好好运用,就能免去千万次罪过;“闲”这个字,只要好好运用,就能获得千万次的方便。
其实,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原本没有那么复杂。
很多结果,也并不见得要过分用力。
好比美人妙目莹莹泪,远胜于嚎啕乃至声嘶力竭。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罗马的路未必有捷径,但一定有一些简单的方法。
但是恰恰这些简单的方法,常常最为人所“不齿”,最容易被人忽视。
1
“拙”避千般祸
人们都习惯将聪明、智巧看作是一个人莫大的优点。
但很多时候,优点未必能够带来好结果。
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所以,曾国藩也提倡:“天道技巧,去伪而守拙。”
在他看来,做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抱朴守拙”。
曾国藩将时常说自己是愚钝之人,自己的成功归于勤勉。
为了证明自己愚钝,常常不惜自揭短处,将自己屡次科考不中的“丑事”拿出来说。
说起来,曾国藩也的确并非天资过人,但也绝非像他自己说的那般平庸。
曾国藩在27岁中进士,此后极短的时间内连升九级。
这显然不是单纯靠的勤勉就能办得到的。
但他深知,人最容易在自己擅长和有把握的事情上栽跟头。
收敛锋芒,将自己的愚拙展现给他人,才能安稳立世。
所以他说:“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菜根谭》有言;“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意思是说,做人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
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大智若愚之人往往最具智慧,他们通于世故,洞悉人性。
其实,做人不必太用力,不必太算计。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不漏锋芒的人才更受人欢迎,更容易收获人心。
2
“闲”享百般福
现代人常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但太多人还是碌碌于眼前的苟且,浮生难得半日闲。
因为太累、太难,所以不免发出感慨:人间,不值得。
所以,人生若得一个“闲”字,确实是莫大的福气。
正如南宋无门会开禅师的一首禅语所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个“闲”字,就连苏东坡也无限地心向往之。
他在《行香子》中写到: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却屡屡怀才不遇。
因与王安石的激进改革之举意见相左,于是被贬黄州,如同流放。
此时的他,终于成了一介“闲人”。
虽仍无限苦闷,却可以和好友夜游承天寺,共赏明月竹柏。
而他也终于体会到了一个“闲人”的幸福,于是提笔写出了这样的词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黑夜没有明月?哪里没有竹柏?
为何却体会不到像今夜这样的意趣呢?
就是因为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太少了。
不光邀朋友夜游赏月,成了“闲人”的苏东坡,也有“闲工夫”研究起了美食。
他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猪肉,文火慢煮,加上佐料,做成了名扬四海的“东坡肉”。
被贬惠州之后,在这个岭南的不毛之地,竟也找到了新乐趣,那便是荔枝。
于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
“闲”下来的苏轼,虽然无处施展一腔抱负,却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无限情趣,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苏东坡是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
自称“闲人”的他,闲得有趣,闲得有境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世间的“名利”二字,让多少“忙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人生苦短,转眼半生。
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名言:一生只愿做闲人。
与其终日汲汲于功名利禄还未必得偿所愿,不若把有限的时间忙里偷闲,做点喜欢的事儿。
说点闲话,交点闲人,读点闲书,写点闲文,过点闲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