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恩而欲要名结好
孟子说:人之善,犹水之就下。
帮助别人,同样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而不应该成为一种交换。
古人说: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
2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
做善事,却是想着抬高自己的名望而去取胜别人,这样的人就是虚伪。
《菜根谭》有言: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
太喜欢名声的人,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或者提高自己的名声而去欺骗别人。
这样的人,沽名钓誉,以善博名,必是伪君子无疑。
3
植节而欲标异见奇
很多士大夫在朝堂上标榜清高,满口仁义道德,对风气败坏表现得痛心疾首。
虚伪不是操守,而是一种沽名卖直的表演。
4
修业而欲惊世骇俗
虚伪的人追求的事业,只是为了一鸣惊人,让别人佩服,让世界惊叹。
它出自一个人对未来的独立判断,这是一条孤独的路,其中必然没有多少掌声,甚至可能会有很多的不理解。
如果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不是事业本身,而是别人的喝彩,那么从出发的那一刻,结局就已经注定。
曾国藩曾说:眼高手低、不讲事理和标新立异,这三种人不能共事。
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一旦做起事来,总是希望博眼球,渴望别人的认可和关注。
这样的人活在别人眼里,活在重重伪装之中,很难展现出真实的自己。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