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见好就收,他们善于在相处中洞察人性,一路走得顺风顺水。
一句话,他们能够把握分寸。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坛,胡适无疑是一位登高一呼、应者云从的风云人物。
胡适的太太江冬秀喜欢打麻将,他们在研究院的宿舍居住时,江冬秀为了打麻将,经常违反宿舍规定。
胡适屡劝不止,只好带着她搬了出去。
很多人不解,问胡适说:“院长是你的学生,打个麻将也不是什么大事,你至于跟他客气吗?”
其实胡适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明白,人情牌很珍贵,随便乱用会显得对别人不尊重,也会打破友情交往的平衡。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这种区别,觉得不过是“一点小事而已”,将麻烦别人当成了一种习惯。
真正将你放在心上的朋友,永远不会仗着关系密切,就失了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的分寸。
有分寸感的人的就不同,他们说话有善意,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马云与黄渤第一次见面时,马云夸奖黄渤说:“我们俩颜值差不多,但你穿衣服好看。”
黄渤马上回答道:“因为世界上不仅仅有我一个人先天条件这么好的人在奋斗。”
黄渤的回答,既表示自己收到了马云的赞美,同时还回敬了马云一个赞美,而且,这个赞美真实不浮夸,恰到好处。
黄渤善于从他人的表达中获得讯息,并很好地给予反馈,让他人感受到善意、尊重与快乐。
而他本人,则因为这种良性互动,收获了人际交往中非常难得的信任感。
可谓是,一举几得。
作家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写道:“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有分寸感的人,对他人的挫折、磨难和软弱,就算不能感同身受,也不会刨根究底,再次加以伤害。
她说,奶奶过世时,她失魂落魄,连弟弟的婚礼都没有参加,就远避国外隔离伤痛。
“地上死了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这句话,让徐静蕾在现场眼泪决堤。
那时那刻,如果主持人趁机深挖,引导徐静蕾说出更多的故事,那么收视数据会非常好看。
所谓的“分寸感”,其实就是懂得用心里的尺子,去猜出旁人心中到底需要什么,并努力配合。
能给出这种满足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有同理心的人。
他尊重人体贴人,说话有善意;
他尽最大同理心,对人不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