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人,难免有穷有富。
其实贫穷与富贵,是流动的。
除非贫困而不知自救,富贵而知自守。
贫穷不知自救,就会永远贫困;富贵而会自守,便会富贵长存。
一句话:贫穷时,要有富贵时的尊严;富贵时,要有贫穷时的谦卑。
01
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早年间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时,哥嫂弟妹都讥笑他。
苏秦在家受辱,便闭门不出,把书都拿出,发愤阅读。
我们常说的“头悬梁锥刺股”中,“锥刺股”的就是他。
几年后,苏秦成功游说六国,促成六国联盟,被任命为“从约长”,佩六国相印。
苏秦在一身贫瘠且终日受辱时,并不放下尊严,兀自发愤,才有了后来的“并相六国”。
所谓贫穷时要有的“富贵时的尊严”,就是不自甘下流,不妄自菲薄;是虽暂身居贫苦,却自有凌云之志。
《红楼梦》中贾雨村在还是穷困书生时,尚且作诗道: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曾国藩曾说,人生莫俱少年贫。
所谓少年贫,只不过是富贵时的谈资罢了。
因为,人要成才,要富贵,除“志气”二字外,最难得的,还有“坚毅”二字。
而出生在富贵乡的,大多养得娇贵,风一吹、雨一打就散了。
再者说,也并非独独贫穷时不可失去尊严,人的尊严,任何时候都不可失去。
若连尊严也无,还成个什么“人”了?
02
若身处贫穷时,却没有尊严,又会如何?
首当其冲的,是必受人欺。
若此时自身不保持尊严,自然受人欺。
而且,一个人若身在贫穷时没有尊严,一般来说,心里,也是没有志气的。
但贫时没有尊严的,舍弃尊严去委曲求全,去迎合外界,以求得生存。
这样便很辛苦。
也很危险。
人,是不能让自己受太多委屈的。
若太过委屈,太过压抑,如果一朝富贵了,也许会性情大变,也许会豪奢纵欲,也许会发泄怨恨。
即使有了富贵,也很难真正喜乐。
所以,无论贫时如何艰难,也万万不可把那尊严放下了。
03
曾国藩在家书中曾说:“巨室之败,非傲即惰。”
求富贵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守富贵。
一是对人谦卑,二是对天谦卑。
《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说,“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这是世态。
所以富人富贵得势的时候,不能被势力迷惑,一旦失势,过去来攀附讨好的都会对你弃如敝屣。
若是平时就谦卑自守,即使有失势的一天,众人也会念着你平时的好,也不至于太受这般炎凉世态。
何况,富贵本就易遭人妒,若还不想着谦卑,旁人暗地里就更盼着你倾颓。
这是对人谦卑。
富贵了,还应想着对天谦卑。
虽富贵了,却仍保持着贫时的节俭,不豪奢,不挥霍,不暴殄天物,便是对天谦卑了。
战国时,宣曲有个任氏富族。
在富人都争相过奢侈的生活时,任氏却没那富人的派头,崇尚节俭,甚至自家亲自耕种、畜牧。
这便是守富之道,守福之道。
04
富了,也不一定就是“富贵”。
富而好礼,才是富贵。
否则,就是有再多钱,也只是个土豪,当不得一个“贵”字。
富而好礼,便“能以富贵下贫贱”,对贫贱者有着谦卑,有着爱护,有着仁义。
真正的富贵中的谦卑,往往会外显为仁义。
《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曾说:“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人一旦富了,即使你还没来得及想着仁义,你的富贵也会自动将你抬高到“仁义”的位置上。
这便是长久的富贵者。
《格言联璧》中说,“天非私富一人,托以众贫者之命;天非私贵一身,托以众贱者之身。”
天不会单单富哪一个人,而是将许多才干不如你、禀赋不如你的人都托付给你了。
天也不会独独贵哪一个人,而是把那些人微力微、仍在苦苦挣扎的贫贱者,都一并托付给你了。
富贵时,便想着谦卑,想着仁义,想着尊重、爱护、庇护那不如你的人,天便会愈加地助你富贵。
因为你是可以托付之人。
贫时有富时的尊严,富时有贫时的谦卑,这样的人,便不怕生来贫穷或是一朝落难。富贵了,也守得住,享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