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格局》是一本由黄静洁(妈咪Jane)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的格局》读后感(一):很实用的一本书
内容浅显易懂,但也不只有表面的内容,把底层逻辑也以轻松易读的方式展现给大家,是一本很好读的书。
章节划分清晰,每章每节的目录,更像是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看完目录,忍不住的想要去对应的章节看里边的具体内容。
这本书虽然讲的是给0-18岁孩子的父母读的,但是我觉得给任何年龄段的父母读都是很适合的,只要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只要在亲子关系上有焦虑和困惑,都可以去读,如果改变亲子关系有些困难,那么至少可以缓解自己的焦虑,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
《时间的格局》读后感(二):《时间的格局》:为人父母是一场逆心的旅程,因为父母很容易掉入时间错位的陷阱
刚拿到黄静洁老师的这本《时间的格局》,光看书名,不太理解是什么意思,看完上面这段话,顿悟了。 ⚠️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经常遇到各种问题:
《时间的格局》读后感(三):因为爱,所以教育。因为教育,所以爱。
我最近参加了《时间的格局》的共读活动,很幸运还听到了黄老师的分享。在分享的结尾,黄老师的一席话,让我非常的感动和羡慕。她说她很幸福,她可以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嘻嘻闹闹,可以在一起共度10天,可以听孩子叫妈妈。这些温馨的画面,在我的同龄人以及我自己,这样的画面都很少见。所以我在想,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要的是好的亲子关系,我希望他长大以后,可以无论何时,只要他想,只要他愿意,这里还有一个地方,他可以回来。
我的孩子很小,我会因为他写作业发火。每次看到他无助自责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我多希望那个时候,我可以不被指责,可以看到我的努力。一代又一代,我似乎一样只看到了孩子不听话,不主动学习,三分钟热度,我一样不懂孩子,不懂教育,不懂爱。
我特别喜欢黄老师在《时间的格局》中分享的,她和她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让我看到一位智慧妈妈如何在孩子不同阶段应对孩子不同的“问题”。
书中“时间的陷阱”,让我知道孩子的大脑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就像我想让孩子早点睡,睡晚了影响长身高,而孩子只想和妈妈多呆一会。
“时间的钥匙”让我了解到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就像我孩子写作业,7岁的孩子特比需要有成就感,那我就需要多去看到孩子做到的部分,给与积极正反馈。
“时间的考验”我认识到情绪力,交友能力和心智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这三项能力紧紧是对于孩子,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时间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不擅长时间管理的我需要和孩子一起重新学习管理起来。
我把《时间的格局》作为我的育儿教科书,遇到问题的时候,翻开它,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我也特别喜欢黄老师的分享的一段话,特别能够让人安定:用脚落地,小步前行,用双臂,左手爱,右手科学养育方法,用眼睛看,向前看,向远看,拓宽自己的视角,轻松愉悦的过桥。
《时间的格局》读后感(四):生命的“脐带”
知道当了父母后最痛苦的是什么吗?面对小神兽层出不穷的状况,新手爸妈不知所措。忍不住问天、问大地,怎么工作都有岗前培训,而承担抚育一个人成长这么重要的责任岗位竟然没有任何培训呢。那你知道当了父母后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吗?是市面上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育儿书、育儿理念学习了一大堆,依然搞不定面前这个小屁孩儿。
人是属于大自然的,因此一个的成长,就像四季轮回,该在哪个季节做什么事,都是有规律的。打个比方,你不可能在土地几乎被冻住的冬天播种,却指望在春天或夏天就收获吧。同理,如果“孩子发育的目标与家长养育的需求在生命时间轴上发生错位”,恐怕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遇到大麻烦了。而这也正是《时间的格局》的作者——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黄静洁老师提出的观点,也是通过此书,作者“用时间的格局“,帮助我们用正确的方式“打开”孩子十八年的成长地图。
成长地图正确打开的步骤一:纠正四大养育迷思
这个部分可以说是直戳家长的痛处:1、父母说破喉咙,孩子就是“不听话” 2、父母大把花钱,孩子“三分钟热度” 3、父母“逼学”,孩子“厌学”4、父母“焦虑未来”,孩子“不顾未来”。说到这,真是不得不感叹天下之大,父母之“痛”却如此惊人的相似,而痛苦的规律正是家长们深陷养育的时间陷阱。
就拿第3点,父母“逼学”,孩子“厌学”来举例,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相信每个家长无所不用其极,孩子们的空闲时间几乎被补课、刷题填满。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父母搭上了所有的时间、情感、家庭和睦甚至健康,到头来却发现我们控制得了孩子的时间和肉身,却控制不了他的大脑,因为只要孩子停止转动他的大脑,我们一切的威逼、利诱、唠叨和冷暴力都会无济于事。”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书中也给出了答案——一个“省心”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不随意拉长学习时间,但求提升学习效率。那么如何提升学习效率呢?通过脑科学分段用好“记忆的结构:”“进入小学后发展知识记忆;到了初中阶段为孩子的学习拓维,增强学习理解力和应用力;进入高中后,为孩子提供大量的社会实践和校外体验的机会,丰富孩子输入和输出的学习机会。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拥有幸福感,这样孩子才会主动驱动大脑学习。”
成长地图正确打开的步骤二:解锁孩子四大阶段的成长动力
孩子四大成长阶段分别是:0-3岁,3-6岁、6-12岁、12-18岁,虽然对于父母来说,每一个阶段都有莫大的挑战,但12-18岁的青春期无疑是最难的课题,甚至“青春期”已经成了“早恋”和“叛逆”的代名词。其实,“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早在0-6岁阶段就已埋下了种子;而这颗种子在6-12岁会继续生长,直到青春期时问题猛烈爆发。”所以青春期的问题不是一朝形成的,如果我们不了解0-18岁期间孩子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真正需求,就很难了解应该在什么时候做好什么事情。而书中为我们提供了解锁孩子四个生命阶段的四把钥匙,它们就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给刘备准备的锦囊,教家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十八年的成长,造就时间格局养育观。
成长地图正确打开的步骤三:见证孩子自然改变和成长
当下的社会对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难道对孩子的要求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但要学习好,还要有稳定的情绪和强大的社交能力,不只有高智商还要有高情商。这让我不禁扪心自问,如果当初我的父母也这样要求我,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会想要回到这样的童年吗?这太可怕了,答案不言而喻。但无法逃避的是,这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有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情绪力、学习力和社交力呢?
在《时间的格局》这本书中,作者同样给出了答案,以社交力举例,首先作者为我们纠正了一个错误的认知,人们通常会把孩子的社交能力跟孩子的性格混淆。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害羞孤僻就给孩子贴上内向的标签。而“家长们总是看着内向和外向的孩子对外部世界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却很少关注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同。”简单来讲,这两个性格获得精神力量的方式:一个是向内寻,一个是向外求。那要如何把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培养成人气王呢?作者提供两个值得父母关注的重点:1、为不同性格的孩子,建立不同的学习和社交场景:比如家有内向型孩子,父母可以邀请孩子的几个小伙伴来家里,营造熟悉舒适的氛围,让孩子放心的交友,在交友中促进学习。对于外向型的孩子,可以鼓励孩子们去图书馆、博物馆,拓宽学习场景。2、为不同性格的孩子,建立不同的学习方式:给性格外向的孩子拓宽学习的广度,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深挖学习的深度。我们要清楚,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有各自的优势,而且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家里,都需要不同性格特质的人共同合作。“作为父母,要先接纳孩子与生俱来的那部分性格,然后去影响孩子能够被影响的那部分。”
成长地图正确打开的步骤四:让孩子学会自主掌控时间
这是一个家长逐步放手,孩子逐步走向自律的过程;这是一个从看见时间到认识和使用时间,最后掌控时间的十八年成长的过程。“时间管理这个主题很大,大到我们要用一生来学习、试错、改变和驾驭。与其他技能相比,这是一个需要从小在家庭的环境里被启蒙、滋养和壮大的一项重要能力。”在这个部分里,作者用了更切合实际的场景,给家长提供的实操指导,这三个场景分别是:为上小学做准备,为小升初做准备、为升学做准备,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符合孩子成长阶段的指导方案,让孩子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
这个部分最有趣的是,在孩子的时间观念尚未成熟的时候,作者教孩子用时间饼的方式规划时间,通过图片中这张大饼中每个部分的占比,孩子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一天中,哪部分花费的时间长,哪部分花费的时间短,通过画图,把抽象的时间具象化,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涂鸦),帮助孩子养成自主规划时间的好习惯。
写在最后
读完全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除了学习到科学带娃的理念和方法,更多的是带我走进自己成长过程中,那一幕幕的回忆里,让我想起儿时的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没错,我们都是曾经的小孩,只有当我们与儿时自己的感受重合,才能真切的体会到我们的孩子在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怎样的支撑和帮助,而不是以爱之名的要求和指责。
从0岁到18岁,正像作者黄静洁在《时间的格局》中写到的,“18年的时间就像一条生命的“脐带”,我们今天不顾一切想要给他们的东西,其实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早已经赋予他们了。”而我们赋予了孩子什么,取决于我们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每一天里,学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