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们学了一篇童话故事叫《去年的树》,在学习这篇童话故事时我是这么做的,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上课之前,我想到这一单元有一个单元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绘声绘色讲故事,但班里的孩子普遍读书都比较平淡,又总是一个调子,大部分同学读起书来很没有感染力,何不借这一课引导学生学会绘声绘色讲故事呢?
上课伊始,导入、学习了生字之后,我让同学们先自由读准备了几分钟,为后面的讲故事做准备,同学们一听说要讲故事,读书的积极性可高了,大家参与的热情很值得表扬。该讲故事了,我就随机找了几个人,接龙讲故事,在这六、七个同学当中有两个同学语气读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但这个故事当中最重要的四段对话,味道完全没读出来,读的人和故事中的人物完全是分家的,没有丝毫的交融,听几个同学读完之后,我请同学们评价,同学们以发现大家的优点为主,提的建议也主要是字词语句上的,添字漏字了,语句不通顺了,当然读准确、读流利这是绘声绘色读故事的基础,可是我得让孩子们知道让故事深入人心的方法。同学们说完,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想绘声绘色地讲这个童话故事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想。”“这可是需要方法的,这也是我们学习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怎么样绘声绘色讲这个故事。”我随即把方法板书到了黑板上,同学们都带着神采奕奕的求知的目光看着我,大家都想知道方法到底是什么。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刚刚宇航在读小鸟的那句话时,就是小鸟发现树不见了问树根的那句话,‘我的朋友树去哪儿了?’貌似很简单的一句话,想要把它读好并不简单,宇航读这句话语气特别平淡,只听他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说:‘我的朋友树去哪儿了?’可他没有注意到前文有一个词、有一句话。”我引导到。有很多同学举了手,我请了一名同学来回答,“鸟和树是一对好朋友,而且我觉得他们不仅是朋友更是亲人。”体会得真好,“所以当小鸟不分昼夜地赶回来却发现她的好朋友树不见了,她的内心会怎么样?”很多双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有说着急的,有说失望的,有说伤心难过的,语文课堂一个最大的魅力就是它有很多的空白你可以去填补去想象,它是活的,是灵动的。“那么,宇航,你能不能再读读这句话,我们听听你会怎么读?”这次宇航读得很动情,他一读完教室里就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这就是课堂上的进步。你们知道为什么宇航这次读得这么好吗?”下面有不少同学说:“因为他有了方法。”“哈哈”我在心里笑了,偏不让你们猜着,“因为这一次他有了感情,”我把感情板书到了黑板上,“绘声绘色讲故事需要感情。”我接着说。这四次对话,带着感情你再来练一练读一读。
学生练读完后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室里遗憾声一片,没关系,孩子们,我们下节课再来读,带着对课堂的期待再来文字中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