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时,乡村的夜,静了下来,除了风,除了蟋蟀,和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
夜晚的风很大,很凉爽。一个人坐在楼顶,听蛐蛐儿低唱,看繁星铺满天,心很静,也很纯,一如小时候懵懂的自己,最初的样子。
或许因为一直是个爱做梦的人吧,偏爱夜晚。尤其像这样星辰满天,凉风习习的夜晚。
我可以毫无顾忌,毫无保留的放牧自己的野心,情怀,与梦想,然后,一颗星,一个梦的做下去。
而这广袤无垠的世界,终究能不能挂起我一帘帘清梦呢?不得而知。
只是,在长大的故乡,在和小时候一样的天空下,我依然是那个爱着夜晚,数着星星,等待着人。
即使没有开挂的人生,依然要过好每九晚五的寻常生活。
喝清淡茶水,说真实诚恳的话,挣足以养活自己的小钱。
一张平静,疏离,淡泊的脸,要习惯在肝肠寸断之前允许自己止损,对心喊停。
要以爱的柔韧和被爱的慈悲,泅渡偶尔跌进深渊的无奈,要以不动声色的温柔,安暖所遇见的意重情深。
一路走来,没有错过夏花的绚丽,当然,亦不会错过秋水长天,秋云之娴静,秋叶之静美。
上弦月升起来了,躲在薄薄的云后面,散发朦朦胧胧的清辉。
想起一首老歌《月朦胧,鸟朦胧》。多少年过去了,唯美的意境,还是让人流连忘返,念念不忘。
蝉的聒噪和蛐蛐的轻鸣,同时响彻窗外,不和谐的音符,却奏出了同样和谐的夜晚。
喜欢这样,举头有明月,低头是万家灯火的温馨时刻,似乎所有的疲惫都可以被安放,所有的沧桑,也都可以被原谅。
少时离家,喜欢月明,总感觉它是一种寄托,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惆怅。
如今,喜欢月明,是喜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空旷,是喜欢“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安定与恬静。
秋起,凉意生。
如常的日月,如常的沉默,依窗独对,看月,看夜。发发呆,翻几页书。
夜晚的时间,恰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