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我们一行从哈尔滨乘机,飞往河南郑州新郑机场。我走下飞机悬梯,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三个小时前的黑龙江已是寒凉的秋天,郑州九月中午时分依然温暖如春。我们乘车前往郑州市区,入住在一家宾馆,只记得有黄河二字,是宾馆、饭店,还是叫酒店,已不记得了。
我们在郑州去了黄河风景名胜区。我们驱车向市区西北方向行至约三十公里,便到达了黄河风景名胜区。景区主要由塑像、广场和纪念坛组成。
我在黄河风景区游览,记得当时黄河水不宽,河床露出大片湿湿的沙滩。我们座上气垫船,瞬间到达河床中的沙滩。第一次座气垫船,感觉很惬意。我们光脚在沙滩上行走,凉凉的,感觉很爽。
我记得在黄河风景区不远处的东北侧,有一座跨越黄河的铁路桥,这是京广铁路线上重要桥梁之一。这里修建过三次跨河铁路桥,最早是清光绪年间修建,1906年通车,全长约三千米,据说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桥。1960年,在原桥下游旁,一座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大桥建成通车。我们当时在景区看到的,就应该是解放后新中国建造的铁路桥。2014年,一座红色钢梁为骨架的黄河铁路大桥在这是建成通。
我记忆最深的,是在景区黄河南岸向阳山上,这山叫始祖山,山上耸立着一座巨型塑像,这就是郑州著名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始祖山应该是因炎黄二帝塑像而得名。在景区的始祖山上,高高地屹立着炎帝和黄帝的巨大塑像,塑像整体高度达100米以上。炎黄二帝巨塑背依邙山,面向黄河,雕塑中高者为炎帝,矮者为黄帝。一个威武刚强、凤目龙隼、气宇轩昂,一个广额纯朴、智慧慈爱。据说塑像上部头胸部分由钢筋砼框架支撑外壳、外壳采用花岗岩条石雕砌,塑像下部是以山体为像身。塑像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整体占地近3000平方米。2007年建成,历时二十年,由海内外华人捐款和政府投资及招商引资共1.8亿元。巨塑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融黄河、黄土、黄帝为一体,体现与大地共生,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气势磅礴、雄浑、博大的艺术效果。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大气概。
我们没有登上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的山体,只在黄河滩上就可以看清塑像面容。我在黄河滩上以塑像为背景拍照,塑像的比例就大于我的形象,可见塑像之巨大。
我们在黄河滩里,就可以远远地看到塑像前,沿山坡延伸到黄河滩边,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按地形分为三个台级,一级广场摆放着炎黄大鼎,二级广场两边对称放置着大钟与大鼓,三级广场两侧分别放置着铜铸的八鼎,与炎黄大鼎合成九鼎之数。九鼎象征九州",寓意九州统一。炎帝是中国五千年以前,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他懂得用火得到王位,故称炎帝。他亲尝百草,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教民垦荒种粮,也称我国的农业神。黄帝是中国四千多年以前,古代部落联盟首领,率民播种百谷,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在位期间,始制衣冠、发明木轮车,也称轩辕黄帝,最早统一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