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动含灵,无一不好生而恶死。
故自古以来,救命之恩为最重。
问君何求,
不是买卖,非关交易,皆由一念不忍。
因果不虚,种下的善因,终究会结出善的果实。
《左传》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的魏武子在生病之时,曾嘱咐过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把一个没有生过孩子的妾嫁出去。
但是,后来这个魏武子的病情加重后,又转而告诉魏颗说:在自己死后,要让他这个妾来陪葬。
等武子死了以后,魏颗觉得父亲病危时的语言,可能是神志不清状态下的胡言乱语,不足为凭。所以,就依照其父最开始的吩咐,把武子的爱妾给嫁出去了。
后来,在魏颗领兵和秦国打仗时,看见战场上有个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结儿,缠住了秦军的战马,使得秦军兵将纷纷坠马,魏颗因此大获全胜,并俘虏了秦将杜回。
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在战场上结草的老人自称,是那位他曾经按照父亲的嘱咐嫁出去的妾的父亲,此番前来,是为了报答魏颗不把自家女儿拿来陪葬的厚恩。
这是“结草”典故的由来。
“衔环”的故事也是出于答谢救命之恩。说的是在东汉时期,杨宝9岁时,从华阴山北捉到了一只受伤的黄雀,然后就把它带回家中饲养,等伤好之后就把黄雀放了。不久之后,杨宝就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这只黄雀自称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衔4枚白环相赠,说杨宝的子孙将来都会像白环一样珍贵。
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和玄孙杨彪果然都富贵显达。
还有一个佛教经典里的故事:有个罗汉收了一个小沙弥为徒,他观察到这个徒弟只有七天的寿命,就让他回家去,告诉他七天之后再回来。
小沙弥很听师父的话,辞别了师父就往家走。但赶在路上时,他看到很多蚂蚁,被困在水流中,非常地无助。眼看它们都要被淹死,小沙弥感到于心不忍。于是想办法把小蚂蚁们转移到高处干燥的地方,使它们获得生还。
七天之后,小沙弥如约而归。师父见到他回来却感到非常惊讶:明明只有七天的寿命,怎么会好端端地回来了?马上入定用天眼观察:原来,是因为小沙弥的慈悲爱命之心救了蚂蚁,从而使得自己的寿命得以延长。
以此,足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有心之人,必是见贤思齐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