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Ⅺ》是一本由王元 / 氦五 / 辛维木 / 鲁般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1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云Ⅺ》读后感(一):【须叔试读】虚无时空里的星光
《星云Ⅺ:见字如面》收录了三篇第九届“未来科幻大师奖”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是王元的《见字如面》、二等奖是氦五的《卡西米尔之墓》和辛维木的《明天就出发》;此外,本辑还选入了一篇科幻新星鲁般的新作《新贵》。对于以前星云系列的虽然没有看过,但一直都很感兴趣,对于这次书中的四篇作品,读来都各有特色,每一个故事的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作者对于未来世界的畅享与思考。
在我看来书中的四个故事《见字如面》最是文艺,作者的语言和故事构想都是偏重情感的,故事后面还有一段对作者的采访,让人对这个故事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故事从一场葬礼开始,讲述了在未来世界里看似毫无感情的婚姻下蕴含的克制情感。见字如面,在一封封书信里,诗人和数学家慢慢走近了,作者努力的描绘了一段让人感叹的感情。对于量子力学虽然不是很懂,但却不妨碍我们在作者虚拟的世界里感受“质数的孤独”和“稻草人的浪漫”,尤其是当最后,化为虚无的史婧选择了诗人时,不禁让人感叹,无论何时爱情都将是人类情感最深处的羁绊。
书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新贵》了,当未来一个人命能够被待价而沽的时候,是进步还是倒退?故事描述了未来世界,人们可以用缩短自身的寿命来换取金钱,美其名曰是为了控制人口存量而做出示范的先锋公民,而实际上都是一些社会底层人用生命换取几年衣食无忧的挥霍时光,但却依然没有尊严和希望。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人为了骗取剩余的金钱而编造各种骗局,在这个骗局里故事的主人k却真真实实感受到了一丝活着的意义,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留给人们的思考会更多一些,除了科幻的色彩,在未来人类对于人性、漫长的生命的追求和对于等级的对待都有着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个故事只是刚刚揭开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小角落,在充满各种科幻的虚无未来里,什么人类到底会变成什么模样,永远是喜忧参半的存在,但好像只要还有感情,就还会存有一丝希望的星光。
这本书里的其他两个故事氦五的《卡西米尔之墓》和辛维木的《明天就出发》也都很有特点,前者都学术味道更弄一些,各种专有名词、科学术语看起来很厉害,但也有点乏味;后者对于时空旅行的设定很有意思,却也有些细思极恐。总之,在科幻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可能,在星云的每一个短篇里,也带给读者更多的新奇阅读体验。
《星云Ⅺ》读后感(二):当人向死而生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生命离开,也有生命降临。而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面临种种生离死别。
那么,我们是否真的思考过死亡?我们正值当年,那么,当我们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长睡不起的结局?
四川科技出版社“星云”系列的最新作品集《星云XI:见字如面》所收录的四篇作品,有三篇是与“死亡”有关的主题。
《见字如面》很明显是致敬电工刘的《球状闪电》,神秘的组织“质数的孤独”成员、主角的爱人,为了实现组织的事业不惜献身自己,变成了既死又活、无处不在的量子态,生前两人如同质数一般毫无交集,直到男主追查真相之下,才逐渐明白,两人一直深爱着对方。
也许,越是亲近的人,越是互相被不理解,不知道当我们经历了生与死的诀别之后,会不会心中明悟?
《卡西米尔之墓》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自救的残酷真相。主角出任务一觉醒来没到目的地其实并不是重点,为了拯救人类,被蒙骗进入列星者计划的初代列星者的遭遇才是核心。
人类资源缺乏,唯一的办法是去卡西米尔把星云搬过来,但是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初代列星者在自身并不愿意的情况下被欺骗,当任务完成时,飞船就成了他们的坟墓。
如果我们面对这种情景会如何选择?是完成任务,拯救人类,还是放弃任务,让人类与我们一起毁灭?当列星者们死后许多年,地球上的人们将心安理得享受着他们发送回来的资源,这,或许就是人心。
《新贵》讲了一个“离谱”的故事,在故事里,人的寿命可以出售换钱,35年起步,到日子就要去接受死亡。故事唯一掉价的地方,是结局竟然反转,来了个这是场骗局的把戏。
那么,即使这不是骗局,你愿意用寿命换钱吗?平常都说生命无价,它又如何用金钱衡量?
鲁般作品的特点,是文学性很强,不仅文笔好,引经据典更是信手拈来。但是遗憾的是,在之前读《未来症》《忒弥斯》等作品的时候,并没get到属于科幻的爽点,作品更像是商业化写作。
但是《新贵》却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鲁般为自己的这部作品写了个书评,里边讲了自己经历父亲去世的场景。而去年我经历了很多场生离死别,当我自己离开之前,是在世间苟延残喘,还是体面得接受死亡?这是个问题。
除了这三篇关于“死亡”的话题以外,还有一篇《明天就出发》,是关于时空旅行的,有人到过去观光,有人到过去考古,也有人密谋破坏历史,相对应有时空特工粉碎阴谋。这篇故事和《逆时侦察组》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借鉴过。
《星云Ⅺ》读后感(三):【须叔试读】未来科幻的现实想象,今日科技的未来投影
未来科幻的现实想象,今日科技的未来投影
提到科幻作品,我想中国的科幻作品无法避开的必然是《三体》,刘慈欣必然榜上有名,除此之外,诸如《上海堡垒》《北京折叠》《流浪地球》等早已成名的佳作,一些新锐作家丰富的想象力,对国际国内科技前沿的敏锐关注,其实也引人注目。像《星云Ⅺ:见字如面》里面,收录的作品是年轻作家的新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其中有王元的《见字如面》,氦五的《卡西米尔之墓》,辛维木的《明天就出发》,除此之外,还选择了最近颇受关注的鲁般的新作《新贵》。如果你关心科幻写作的话,这些名字你必然是熟悉的。而让人惊喜的还有里面附录了几篇专访,《“把石头还给石头”——王元专访》《一朵只属于科幻的火花——氦五专访》,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了作家以及创作的过程,让人惊喜不已。
提到王元的《见字如面》,就不得不提未来科幻大师奖,历届评委的水平代表了中国当代作家中的最高水准,像刘慈欣,星云奖、雨果奖的得主刘宇坤昆,再像茅盾文学奖得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这些评委都曾经是这里最有代表性的人。而《见字如面》正好就是未来科幻大师奖一等奖的作品,其创办于2012年,是国内在续最早的原创科幻征文奖项,同时也是投稿数量(中短篇)最多的奖项。很明显,得奖的作品非常具有说服力。而里面选择的这几篇,无疑也是奖项中精华的撷取。
我们应该从这里看看,中国科幻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见字如面》的构思是别致的,世界上有着一个神秘组织“质数的孤独”,这是一个诗人与一个天才数学家之间的故事,从风格中来看,以悬念开端,用词相当典雅。情节构思也很出色,主角的爱人为了实现“质数的孤独”的伟大理想,于是将自己献祭,进入了一个量子态的生命状态,即是生命,同时又游离于生命之外,从此以后两个人就如同质数一般永远没有交集,直到爱情的力量打破了虚空,男主人不断追寻真相,才明白,原来,他们一直以来都深深地爱着对方。诗歌和科幻结合的方式真的非常新颖,而且将人体量子化,其实是为了解开如果人们的生命密码,如果可以以超大质数来做的密码,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得到?这群科学家的恐怖想法又是否是正义的?这个思想相当之深刻。当然,从情节上来说,构思奇特,但是篇幅所限,一些内容也许就值得更多的拓展,才能说服更多的读者了。
相对而言,《卡西米尔之墓》《明天就出发》两篇作品则在主题上更为鲜明一点,一篇以反战为主题,一篇则从保护环境和人类资源的思考角度出发,从故事设定来说,《明天就出发》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想法,时间旅行的常态化,在这样的一种打破时空格局的流荡中,也许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一个历史的割裂了,比如这个二战时期的德国女军官的逃亡,和时空旅行之间的联结,虽然还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但是总觉得有点怪怪,毕竟从一个时空跳跃到另一个时空,二者之间始终还是需要过渡一下才更合理一些。当然,瑕不掩瑜,从时空跳跃和穿梭的角度来讲,让深刻的主题放置到科幻的外壳里,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创意。《卡西米尔之墓》则是在科幻概念上再次提升的一个思维了,提出了“超分子”的想法,在这个科幻的世界里,“超分子”的利用可让人们使用负能量,从而让负能量实现了人类能量的新出现,从刻画的作品里,让人类生命体来组成一个社会和概念,这样的设定还是相当新奇的,值得读读。最后一篇《新贵》则让人有些惊喜,确实,悬念的设计和科幻概念的设定都是不错的,但是在真相揭示的时候却推翻了前部分的所有设定,也许,读这样的故事,才更真实吧。剧透就不必了的,但是读者不妨自己读一下,《新贵》反而是剧情设定上最值得推究的一篇呢。
《星云Ⅺ》读后感(四):诗歌和科幻的结合,科幻新秀的一次汇演
“未来科幻大师奖”,一个从2012年才开始的科幻文学奖项。它的前身是由全国55家高校科幻社团联合主办,涉及科幻、奇幻两大类别的“全国高校幻想类社团联合征文”,直到2016年,第五届联合征文正式更名为“未来科幻大师奖”。从这个文学奖项的设置来看,本来就是一个面向高等学校科幻社团的小规模征文,也是基于这个原因,这个奖项中出来的作品更多的还是体现出了青年学子的科幻文学素养。这个奖项更名为“未来科幻大师”的用意,更多的是希望给年轻人以鼓励,以期能够获得更好的创作。
而第九届未来科幻大师奖自2020年7月21日正式启动以来,在征稿期内共收到有效稿件720篇,2021年6月4日颁奖,选出了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两篇。这三部作品正是《星云XI见字如面》这本科幻小说作品集的主要构成。可以说,《科幻世界》出版这本集子的初衷就是为了把三部获奖作推出来,而如果只有三部作品又显得有点单薄,才又加了另外一部作品。
本体和广告纸
阅毕全书之后,给我的感觉是这本集子里的作品真的是太年轻了,无论是从文本结构还是叙事或者文字都给人差了一点的感觉。从这里我又感觉到科幻世界出品的“星云”MOOK系列在选题上发生的变化,从一开始的专注于高质量的新人作品到现在纯粹为了推出新人,整个系列的选题质量是有所下降的。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在“星云”MOOK刚创刊的时候,原创科幻的平台还只有《科幻世界》一家,好的作品也就全部集中到了他那里。但20年过去之后,整个科幻创作向互联网转移,国内也有了更多的发表平台,科幻奖项也越来越多,导致了好作品的分流。
还是回到本书中吧,来谈谈三部获奖作的情况。一等奖是王元的《见字如面》,二等奖分别是辛维木的《明天就出发》和氦五的《卡西米尔之墓》。仅仅从这三篇作品来比较的话,确实《见字如面》在文本和结构以及故事上都胜出另两部作品太多。在这三篇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一篇。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王元把诗歌和科幻结合在一起的概念想法非常好。整篇作品中一直有一种文学性缠绕着,而诗歌中常见的矛盾的形容、异想天开的措辞、有些无序的文字排列,又恰恰和本作的科幻概念——人体量子化呈现出来的生物处于不生不死无处不在的状态相匹配。从这个观赏角度来说,整部作品在科幻概念和文字形式的统一上下足了功夫。而另一方面,诗歌和本作的爱情主题又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联系,好的诗人至少在情感上是充沛的,作为作者化身的男主角也把作者的诗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读这篇作品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被文中那些优美的语句所打动。
但是这篇作品的缺点也很明显,作者虽然塑造了警察和巨大的量子危机,但是那个反派组织“质数的孤独”的形象还是太普通了,一大群科学家为什么要制造恐怖袭击,最终他们想获得什么,把人体量子化就是为了解开以超大质数做的密码?还有没有进一步的计划,这些全都是空白的,或者说仅仅是当成了一个故事的背景。虽然作者王元也说会把这部作品扩展成长篇小说,但单以现在的成文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缺点。
而二等奖的两篇作品,不管是《明天就出发》中想表达的反战的主题还是《卡西米尔之墓》中关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主题,都太隐晦了,当然这两个主题都是我自己解读的,也许作者根本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而除了主题之外,两部作品的叙事方式和科幻概念也并不讨喜。
《明天就出发》中关于时间旅行常态化的科幻设定,和最终想讲述的关于那个二战期间的德国女军官的逃亡故事有什么必然联系吗?我从故事中完全看不出来,这样的就造成了科幻概念和文本的脱离,至少在我这里的观感就不好了。而整个作品开头的那些类似于一本杂志上的报道文学的写法,到后来也不了了之,变成了普通的小说写法,这种前后不一也令我喜欢不起来。
《明天就出发》的插图
《卡西米尔之墓》则是在科幻概念上提出了超分子的概念,然后利用超分子导出负能量,再利用负能量进行宇宙航行。但其中对于超分子的说明部分中提出了“涌现性”这个概念,里面说到了物体构成的尺度越大,其功能会越来越复杂。例如分子组成细胞,细胞组成器官,器官组成生命体,到这一步我都能接受。但接下来作者直接让生命体组成社会和国家,来表达越来越复杂的功能。这里我就不能接受了。社会和国家是哲学的概念,并不是物理层面的东西,怎么能和器官、生命体等物理概念比较呢?这已经是科幻概念的混淆,直接让我对这篇作品的创作原点不信任了,非常可惜。
而整本书中最好的作品反而是非参赛作品,鲁般的《新贵》,这篇作品至少在前面4/5都给人以阅读的欲望,整个悬念的设计和科幻概念的设计都很不错,而且在真相揭示之前的情感表达也很到位。但一切都被最后的真相给毁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知道其他读者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这里我点到为止,毕竟阅读感受是个人的事情,不是吗?
《新贵》的插图
也许接下去《科幻世界》仍旧会继续出版“星云”丛书,希望他能够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