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的“杠精”朋友,你过得还好吗?
日期:2022-01-28 14:14:41 作者:佐伯俊 来源:佐伯俊推荐 阅读:

我的“杠精”朋友,你过得还好吗?

  大家好,我是羊小暖。

  女性之间的情感,一直不是人类情感话题的主旋律。它像街角的酸枣,不扎眼却酸酸甜甜,让人回味无穷。这份情愫,可能掺杂着怜悯、欣赏、羡慕,甚至嫉妒。

  有时候,你忘记它了,远远看到又欲罢不能地伸手去够,却被扎出了血。你决定再也不要联系那个人了,但一刹那听闻一件小事,又把你们的共情点燃,相拥而泣,瞬间亲密无间。那些介乎友情和亲情之间的情感,往往伴随女人一生,旁人不懂。

  图片

  配图:《我的天才女友》

  刷朋友圈看到朋友小果晒老公送的生日礼物——一串行星石的手链,9颗不同色泽花纹的石头代表9个行星。配文:“不知道磨了老板多久才给凑齐的珠子,怪好看。”我心里酸酸的,有点羡慕,但还是顺手点了个赞。

  忽然意识到,太阳系的行星不是早就变为8颗了吗?这手链不会是假的吧?我将手链照片放到购物网站搜了一下,价格都不超20元——果然不是找老板凑齐的珠子,是连珠子都算不上的塑料制品。我内心的酸味忽然变成了同情,但是我没有告诉她。

  图片

  小果是我二十多年的“好”朋友,从上学开始就特别喜欢跟我抬杠。每次我生气了,她就说,不是跟你熟嘛!但是,每次我都很不舒服。

  小果生长在一个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完美主义者,管教十分严格。

  或许是因为过早地体会了严苛的教育,她的叛逆期也来得格外早。说一不二的父亲对她的叛逆十分反感,教育中掺杂了体罚。而伴随着父亲的暴戾,她自己的性格也愈发不羁。

  有时候会看到她带伤来学校,听说有次被母亲连同小提琴一起推下了楼梯。

  我对她的情感,开始于怜悯。

  上学时,她的成绩不如我,但总是对我的分数嗤之以鼻。

  我喜欢哪个男生,偷偷告诉了她,她会一盆冷水泼下来,告诉我他哪里长得并不好看,他还同时喜欢着哪些女生。当我真的看到那个男生跟其他女生走在一起时,我心里会突然默默感激她:嗯,亏了我的好朋友提醒,我确实不该喜欢他。

  有时候我也会受不了她的暴脾气。

  我会悄悄远离她,跟性格更温和的玩伴一起上下学。她敏感地发现了我的“心计”,主动找话题跟那个女生聊天,甚至会展露出我没见过的一面,找那个女生撒娇示好,抢在我前头去成为她的“闺蜜”,把我排挤在外。

  中考前,她突然对我极度冷漠,最后发展成一句话不讲。

  我莫名地焦躁起来,想跟她和好。

  无论我如何主动去找她讲话,给她家里打电话,她始终没有再跟我讲一句话。

  直至中考、暑假,彻底把我们分开。

  图片

  中考后,我考入了重点高中。

  听说,她分数不够,走了特长生途径,家里还给学校出了一笔不菲的赞助费。

  报到那天,我走在新学校的操场上,远远看到她坐在跑道旁边,身边依偎着另一个女孩。我的心里突然一阵紧张,没想到自己还是如此地在乎她。

  我走过去,她扬起头冲我一笑。

  夕阳打在她小麦色的脸庞上,使那个笑容格外灿烂。傍晚的操场带着特有的不真实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类似身处电影剧情中的百感交集。我很想哭。

  女孩子间隔三个月的冷战,被一个笑容打破了。它来得莫名其妙,散得依然莫名其妙。我一直没敢问起当年的冷战原因,怕再次陷入尴尬的关系。

  现在回想起来,或许因为中考前的升学压力,或许因为她的父母经常拿我来对比,这种对比在考前到达了顶峰。她对我的情感里嫉妒占了大半,正向的较劲儿输给了攀比。青春期的孩子无法排解这种喜欢和厌恶的交集,同时又知道我对她的在乎,选择用冷漠来“惩罚”我。

  省重点高中强调素质教育,张扬个性,我们没有体会到来自高考的过多压力,反而开始追求“注重自我”的人生观。高中生活中,她一直很开朗快乐。

  我们被分到不同的班级,分别有了新的朋友。她在放学时遇到我,会塞我一张她自己创作的“漫画”:故事里,我发现她有了新的朋友,然后偷偷绑架了她,并把她残忍地绑到了树林里。

  当然,对于她的这种作品,我们只是一笑而过。我们已经可以正面地谈论彼此的朋友,也可以坦然地表达“我吃醋了”。

  这种开朗,或许源自短暂的生活顺遂,也或许因为我们都长大了。

  图片

  大学我考上了重点本科,而她去了一所专科学校。

  我隐约预感到,我们的关系,又要进入新一波冷战了。

  果然,我们很久没有联系。

  有一天她突然联系我,说想买摩托,考驾照,向我借钱。

  她知道我从小就喜欢存零花钱,加上大学期间勤工俭学,我确实有点“积蓄”。

  对于她的突然联系,我还是有些惊喜的,立马去银行取了一千五百块钱装到了信封里。

  我们约见在我的学校门口。

  直到走到面前,我才认出她:一头金黄色的短发,短到头顶处几乎竖了起来;带着金属配饰的皮夹克,看起来皮质有一点劣质;鞋子是大牌,但是看起来有些发黄,或许是故意做旧的款式;最扎眼的是她的耳朵,一只耳朵上打满了耳洞,塞着各式各样的耳钉。

  她看穿了我的眼神,主动说:“不用数了,七个耳洞。”

  她乐哈哈地跟我聊了很多。她说自己离开爸妈了,很久不回家一次,说跟现在宿舍的人玩得很好,还说“7”是她喜欢男生的生日。

  她用那种熟悉的语气,嫌弃着我打扮土气,嫌弃我总是困在校园里没有走出来。

  她的叛逆在20岁的年纪彻底爆发了出来。

  我没敢问她是不是真的交了男朋友,我内心甚至有点害怕她已经跟男友住在了一起。因为对于那个年代、那个年龄的我来说,“同居”还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这代表着堕落,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成熟的“了不起”。

  我发现自己内心,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我有点羡慕她。我羡慕她彻底地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我羡慕她敢完全地做自己,勇敢地做自己。

  图片

  毕业后,她去了上海,因为打网游认识了一个“男友”。

  男友告诉她,他在上海跟朋友合伙开发游戏。她奔赴上海,在亲戚的照顾下找了一份票据公司的工作,开启了大城市的生活。

  “上海人”的标签,让她跟我的联系紧密起来。她不停劝我来大城市,说着那里的各种好。

  微信降低了人与人的沟通成本。她不停地给我发美食、美景的照片,时不时晒出她的男友。这些内容,也成了她朋友圈的日常。

  我工作后遇到了各种职场压力,晋升遇到瓶颈时,向她倾诉。她笑话我眼界窄,抱着所谓的铁饭碗当回事,劝我早些跳出圈子跟她来大城市闯。我每次关于职场的困扰和吐槽,都会被她用嘲笑的语气堵回来,好像我没有听从她的建议,就是做了对她不尊重的事情。

  在她去上海的第二年,她的母亲突然来到我单位找我帮忙。老人见了我就开始哭泣,我站在单位大厅里不知所措。

  她母亲说,小果毕业后跟父亲大吵了一架,父亲拿起手边的茶杯砸向她的眼睛,她对父亲也还了手。

  她是赌气跑到上海的。她的父母非常反对这个男友,知道自己的女儿在上海这种大城市交不到什么正经朋友,还去上海找过她。

  她的男友根本没有正经工作,所谓的游戏开发合伙人,根本是跟着几个不靠谱的朋友天天在混日子,给人家打打游戏打打杂,日常开销全靠小果。

  老人委托我帮忙劝小果回家,父母不会再跟她动手了,回家来,做点什么工作都好,只要能离开那个男人。

  我恍惚看到了当年在学校,跟小果第一次交朋友的样子。她脸上带着若隐若现的伤痕,小麦色的脸庞配着她假小子般的发型,透着不服输的倔强。然而就是这种过度自我保护的倔强,让我心生怜悯。

  我没敢告诉小果她母亲来找过我,那样只会让她跟我彻底绝交把自己陷入孤岛。

  我试着打探她与男友的关系,但是我听到了一个更令我震惊的消息。

  图片

  小果告诉我,她怀孕了。

  她问我该怎么办。二十来岁的年纪,对这样的“人生大事”,我也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来指导她。想到她父母对我的嘱托,我劝她,打掉吧。

  一周后,她再次联系我,告诉我自己做了药流。在她轻松的语气中,好像她失去的,只是一个遭人嫌弃的囊肿,并不是一个孩子。

  我向她隐瞒了父母的托付,同时向她父母隐瞒了她与男友的“深度”交往。我夹在中间,两面都无法做人,只好选择沉默。

  转眼我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我跟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了。过程中她就各种不看好他,说他花心,说我总是看上这种人。所以,我没法再向她倾诉我的伤心。

  三年后,我认识了现在的男友准备结婚。担心她仍然不认可我的选择不想告诉她,但毕竟我们是相识十几年的朋友,还是趁她回老家时约她见面了。

  我们在一个韩式小餐馆见面。她当着老板的面把我点的菜吐槽了一遍,滔滔不绝地讲在韩国旅游时吃的料理多么好吃,并不是这个味道。我面露尴尬地望向老板,给人家一个“抱歉”的微笑。

  我说:“我要结婚了。”

  她显然很吃惊。

  我拿出手机找出未婚夫的照片给她看。她想说什么,好像努力让自己咽了回去。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她没有脱口而出的样子。

  她说:“人,真的是看缘分啊!看照片真想不到你能跟这样的人在一起。”

  我想,这大概已经是她能想到的,最委婉的评价了。

  从那以后,我们真的很少再见面了。我的婚礼也没有邀请她参加,但是她还是给我寄来了小礼物,还有一千五百块钱的红包。随着当年这笔不大不小的债务的清偿,我们之间的交往好像真的要划上句号了。

  图片

  那一刻,我回想我们认识的十几年时间里,好像她一直没有赞许过我的什么观点。从课间吃什么,哪个明星帅,一起逛街选衣服,学文科还是学理科,到谈朋友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争论最激烈的,是生病了吃中药好还是西药好的一件小事。她为了“吵”赢我,居然回家查了很多家里的资料书做佐证。我第一次感到,我是永远赢不过她的胜负欲的,以后就很少再与她争吵了,大部分时间都是默默咽下了自己的不同观点。

  小果最终还是昧着老人与男友结了婚,但是靠她自己的能力在上海买了房。老公一直没有找工作,还是保持着打打游戏会会朋友的生活。

  父母年纪大了,不再与她争执,默许了这段关系。听说最近老人生病去上海看病,小果的老公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每天煲汤做饭伺候老人。或许婚姻里的冷暖得失,只有当事人自己掂量得清。

  小果一直没有要上孩子。我有时候会觉得当年自己帮她做的决定,导致了她人生的改变。我所谓的理智,只是胆小怕事,她本该用自己的勇敢来改变我,而不是我去影响她。毕竟,她曾经是一个敢说敢做的女孩。如果是她自己,或许会大胆地选择做个年轻的妈妈。

  每年快到她生日的时候,我还是习惯性地去看她喜欢的东西,在生日那天,给她寄去一份小礼物,从来没有错过。她会一如既往地吐槽我买的东西不实用或者不好看,但是吐槽里,明显带着玩笑的语气。

  我生日的时候,她会微信发来一个红包,霸气地说一句:“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了,自己买吧。”像极了年轻时的她。

  图片

  当我看到她在朋友圈晒出了男友给她买的廉价手链,却被她视为珍宝时,我默默地点了个赞。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评论:“这么体贴的老公去哪里找呀,为什么我家的学不会。”她信以为真,谦虚了一句:“体贴啥,只会这些事情。”

  而我的朋友圈,已经悄悄拉黑了她。因为我怕自己不经意地晒孩子,会刺痛到她。我想小心翼翼地保护起,她在我面前仅剩的一点倔强。

  我们大概已经过了,“你一定要幸福,但是不能比我更幸福”的“塑料姐妹花”年纪。

  我已经很久没有向她倾诉过什么了,好像收到她时不时的文字或图片时,也只是客套地回复一句。毕竟我们的人生经历,已经渐行渐远,注定没有共同话题了。

  你问我这样的朋友为什么还会在一起,或许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这么一个或几个让你欲罢不能的缘分吧。

  有时候我说不清究竟是喜欢她这个朋友,还是在女孩子喜欢结伴而行的年纪,只是需要一段看起来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而已。

  我理解她小时候原生家庭的不开心,父母强制她做很多她不喜欢的事情,她一直在努力抗争这种被支配。我理解她从小被拿来与我做比较,加之后来考学时的失误,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一直不甘心。我理解她因为自己一心逃离原生家庭,而执意跟当时的网友交往并结婚,成了远嫁的姑娘而无人倾诉。我更理解,小果因为父亲的强硬,更需要一个在生活上温柔体贴的男人,哪怕这个男人,是靠她的“钱”拴住的。

  小时候的我争不过她,长大了的我不忍心争。

  成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孤独。快四十岁的她,不知道是已经学会平和地与人相处,还是继续地心似少年。或许,她真的是因为“跟我熟”,才总是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我吧。

  成长路上,我们用叛逆、与众不同来宣告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对体制的不满,甚至对社会主流三观的不满,但这些并不代表我们找到了自我。我们一路摸索,一路跌倒,再爬起,才逐渐找到那个能让自己内心真正平静的自己。

  那些儿时的焦躁、攀比、嫉妒,在这份被岁月磨平的平静中,反而显得那么熠熠生辉,年轻而富有活力。

  当我们疲于戴着面具,甚至换着面具扮演角色,熟络地与人客套时,还挺想念那个能肆无忌惮吵架的年纪,还挺想念那个“杠精”朋友的。

  图片

  图片

  时常觉得,人的情感划分,仅有“亲情”“友情”“爱情”是不够的,偶尔会有那样一种人存在,ta很重要,却又扮演着不那么确切的角色。

  我也曾有一个朋友,她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虽然亲近的时间不过两年,可十多年后再想起,我还是格外愿意把她放在一个特别的位置。

  我们很短暂地亲近,因为过往的无交集反而筑起了厚厚的安全感,彼此陪伴着走过了一段敏感又茫然的岁月。

  说是朋友,却失联得不动声色,说是路人,我却清晰看到自己因为她而发生的变化。

  时过境迁,回想往事竟完美得只剩下贴心的陪伴和照顾,那些猜忌、嫉妒之类的小插曲一点都没有。让人只想感慨一句:

  “能认识你,真的是太好了。”

  你的过往里有这样的人存在吗?

  Ta现在如何了?

  配图 | @casandrabanuelos

  投稿邮箱 | xiaonuangushi@163.com

  版权声明 | 本文系“晚安,羊小暖”独家首发,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期待您的点赞?+在看?+留言?,

  帮增加公号权重,避免因误删断更。

  小暖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的“杠精”朋友,你过得还好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