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和生日是最快乐的事。
生日时有着所有人的关注和祝福,有着满满当当的期待。
过年时有着各种“免死金牌”,那句最为经典的“大过年的”能消弭掉几乎所有的家庭矛盾。
长大后,过年成了甜蜜的负担。
一边抱有期待,一边又苦恼着各种逃无可逃的压力。
说是要“反击”,其实,也不过是学会和这种压力和解而已。
谁不想好好过个年呢?
接什么球?打回去!
-#01-
每次看到朋友跟我吐槽他们回家过年的种种糟心事,我都只有一个念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过个年有那么难吗?不乐意听的话不愿意见的人直接怼回去啊,还真就“留着过年”?
因为从小放养,我爸妈对我管得挺松,习惯了让我自己拿主意。所以从小家里亲戚也不太敢拿捏我,因为他们开玩笑我不高兴了会直接说出来,跳出问题直接攻击他们说话的逻辑。
小学我当过几年班长,初中后没当任何班干部,有个亲戚就调侃我,怎么不继续当班长,我正常回复了几句以后,发觉他还在问题上绕,就直接问他:“你到底想问什么?就是想让我自己说我是个差生么?”
虽然后来好多年都被他们家说我没礼貌,但换了近十年的清净,我觉得值得。
后来上了大学,以爷爷奶奶辈为首的催找对象开始了,我就直接拜托爷爷奶奶没事帮我去庙里求姻缘,在家早晚上香帮我求个合适的媳妇。
坚持了不到一年吧,每次见面我先催他们,后来他们就不催我了。
七大姑八大姨跑来问八卦我也就直接拜托他们帮我找对象,相亲来者不拒,来了就相,相了就黄,黄了就催他们。
当你能掌握主动权的时候,也就轻松了。
我在意的是我爹妈的清净和我自己内心的平和舒适,所以别的亲戚背后怎么议论我、别人口中的我是不是一个正面形象我都不在意。
我又不跟他们过日子,我管那么多干什么?
我就想过个好年,每年过年能和和美美地和我爸妈待在一起,别的,都一边儿去。
——徐然
来啊,互相伤害啊
-#02-
自从去年带男朋友回家见父母后,亲戚见面总是会问,什么时候结婚呀?
我每次内心os:什么时候我不知道?我爸妈都没说话,用得着你来问?
表面笑嘻嘻:我们还年轻,早着呢!
接下来就各种反击了:
哎呀,你儿子/女儿要结婚了没?有对象了吗?还单身狗吗?不会吧,还不谈恋爱结婚?这你要多老才能抱上孙子啊!
你家房子装修了吗?彩礼多少啊?陪嫁多少啊?现在年轻人都喜欢买房,打算买多大房子啊?要我说,怎么也得三居室一百平吧,别贷款吧,那利息多高啊,你有钱全款吗?你家那么有钱,彩礼得几十万吧,陪嫁得陪个宝马奔驰吧?
酒店有提前看好吗?五星级的总要吧,家里摆多磕碜人家,酒店有面子啊!
对方要是想自家比,就多谦虚点:
我家穷,哪比得上你们,你家多厉害啊。那说到底,房子、彩礼、陪嫁啥的准备了没啊,你看你这么着急我们年轻人结婚,不得催催你家的?怎么这么不疼自己娃啊,房子得准备,钱不得准备吗?你看你年纪也差不多了,你不着急我都替你着急啊,没谈恋爱不得赶紧找吗,多谈几年了解一下,不然教坏了你家娃,等你老了虐待你怎么办,你怎么还不抓紧。
人家要是急了再来句:哎呀,我这不是关心你吗,你看你这么关心我,都是亲戚啊,怎么不说了呀?哎呀,你还没说你娃咋样呢。
——我的猫咪叫呐呐
逃避不可耻,还很有用
-#03-
催婚好像是现阶段全国青年必经历的新年头疼问题。我家也催,但是这个催婚和普遍的催婚不一样。
长辈希望我结婚,和本地人结婚:要本县,同市勉强接受,同省不行,外省免谈。
这算不上无理要求,我甚至还很能理解:子女在身边对父母的晚年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家里有个姐姐嫁到了省内偏北的位置,企业假期短,过年回娘家过年就两天,长辈们觉得远嫁的女儿和丢了一样。
但是理解不代表我言听计从,我的对象就是同省不同市的。
长辈知道后,对我疯狂洗脑,2019-2020又碰上疫情,被迫洗脑一个月。
2020-2021,我的公司假期不算短,算下来有近半个月,对此我的解决方法很懦弱,但是十分有效:逃避。
大年二十九我才踏上回家旅程,年初六就有了返程计划,缩短见面时间,让长辈明白相处不易,降低废话次数;邀请好友来我家吃年夜饭,利用外人在场长辈顾及颜面的心理从而减免这个话题;安排行程与同学朋友见面、积极融入同辈活动,减少与长辈之间的接触。
亲测有效!这个年过得还算舒心,虽然自己内心也对未能陪伴长辈而生愧疚,但是,自己快乐更重要,毕竟笑脸总比哭丧脸更讨喜。
我谈对象这件事最终还是得到了解决:他来我家了,父母见完后虽然对地域还是不甚满意,态度却都变了:不同意不反对。
今年回家形式还未清晰,如果长辈还在坚持,那我就继续逃避吧。
——吕三穗
好像反击了,但好像又没有
-#04-
老家长辈们把春节这一段时间成为“年关”,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叫“年关”,现在长大了渐渐明白了为什么叫“年关”。因为过年就如同过一个关口一样,每年都会有新的关卡等着你。
回老家的第一年:你工作了吗?多少钱一个月?
我回答:上班了,工资只能混口饭吃。
第二年:你谈恋爱了吗?
我回答:没有。
到了该谈恋爱的时候了……
我就在他们吧啦吧啦中沉默不语。
第三年:你们谈恋爱多久了,什么时候结婚,有车有房有存款,彩礼多少?
我回答:这些都不是问题,以后自己两个人挣。
第四年,五年,六年:你们都结婚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要个宝宝呀?
如今的我微微笑着说:看缘分呗,我又做不了主。
马上春节了,想想还是头疼,七大姑八大姨估计不会放弃“催生大法”,继续追着问。
如果生了一胎会不会追催二胎?反正现在还早,第一胎都没过不管下面的关卡了。
我已经想好了应付的话语了:快了快了,就这几年中就能完成这个关卡了。
在过关卡中不忘了祝愿自己能尽快完成关卡的任务,接着进入下个关卡,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更进一步,日子更上一层楼。
——唐艺嘉
不管是温柔一击还是跳起来猛怼,最终的目的都是让那些越界的亲戚们明白,我们的那根线在哪儿,大家礼貌和谐地过个好年。
这些征集到的“反击”,与其说是给年轻人们学习,不如说是给老人们提醒。
长辈关爱有加是晚辈的福气,但也该行止有度。
点到为止的问候,尊重本人意见而给与的支持,适可而止的说教,都能让过年的氛围好很多。
我们啊,
也都只是想好好过个年而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