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要说奇谈怪论了。
我认识很多女孩子,年轻时候都“不好意思”谈钱,有些结婚、生了小孩、甚至离婚之后,渐渐开始能够,大大方方谈钱了。
我的观察就是:她们最开始不好意思向人家要钱,因为也没什么人向她们要钱。
到后来,是在生活中,天天有人向她们要钱,跟她们谈钱,习惯了,也就放下了对钱的洁癖。
小姑娘与小姑娘是不同的。
我有些朋友是多子女家庭出身,父母对她们较疏忽。
她们大学毕业去大城市,租房子找工作,就已经需要不断谈钱。
家人不太体谅她们,动不动就开口要钱。
逢年过节,拎去长辈家的礼物稍微薄了一点,都会被说。
她们真的是在家庭中就学会了“被要钱”,所以,很早就打破了这件事——你爸你妈都好意思和你谈钱,外面的陌生人、上司、客户、合作伙伴,你不好意思谈钱?
但八十代之后的小姑娘,往往是独生子女,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
她们缺钱,家人自然会给。
甚至,她们从来没缺过钱。
有些在大城市生活,房子也是父母预先备下的,完全不愁。
她觉得穷,主要是“奶茶不自由”。
但是:没人向她们要钱,或者,她们背后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父母。
经常是,结了婚,突然间,处处都有人向她们要钱了。
物业隔一段时间来催物业费、暖气费、中水费;
逢年过节,老公商量:两边老人各给多少;
原来就还自己的花呗,现在突然间,有可能要还老公的。
甚至父母还可能信了骗子的话,炒什么黄金暴雷,都得填空子。
带小孩去个游乐场,一问价格,心惊肉跳——而且这对小孩来说是刚需,没办法去掉;
小孩要上小学,不知道哪个班比较好,随口和同事聊起。过几天同事说有路子,但要给中间人钱——喂,不是这个意思呀,就是随便聊天。但人家红口白牙谈到了钱,是同事,给不给?给了像被骗,不给以后相处多尴尬?
有些就给了,有些一想:咋?同事都不觉得尴尬,为什么我要尴尬。
——OK,成长了,走出来了。
这也就是我以前说过的:女子的家庭成熟,往往要在生了二胎之后或第一胎六岁之后,才来到。这时,大部分女子已经三十多岁了。
而社会成熟,往往是在工作十年后来到,所以也是三十多岁。
三十多,女子有了社会经验,家庭经验,确实懂得“钱”是什么了,能谈钱了——这时她再回头来看自己第一份工作被骗得多惨、被同事如何PUA、与男友吃饭AA、不要彩礼,可能会苦笑,可能会知道一切症结无非就在于“不好意思谈钱”,但……娃都六岁了还说什么呀。
我始终认为,钱是一种重新资源,那么围绕钱的各种能力都需要学习。
赚钱,需要学习;
花钱,也一样。
谈合作就是谈钱;
感情生活中,谈钱就是谈感情。
但是呢,人是先学会走再学会跑,而且至今没学会飞。
年轻时候欠缺的能力,就是很难在年轻时候拥有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单身的无忧无虑,有时候是要将来买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