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共分十二章,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和统筹协调,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指明方向,也为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其中,《纲要》第十一章“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明确提出了推动成渝两地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这为破除成渝两地卫生健康事业协调发展的制度性壁垒和障碍提出明确要求、提供科学指引。以此为指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卫生健康协调发展需要抓住六个重点持续发力。
坚持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原则。成渝两地应以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促进两地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健康产业等方面的联动协作,从而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卫生人才、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优化配置、良性流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增强成渝卫生健康发展协同性、联动性,共同提升成渝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此外,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合作机制。联合成立推动成渝两地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领导小组,建立两地卫生健康协调发展的联席会议机制;联合谋划促进两地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建立责任清单、工作督导和评估机制,推动两地卫生健康各项合作事项落地。首先,在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方面,应建立完善成渝两地联防联控的常态化机制,建设成渝两地互联互通、安全有效的数据共享平台,增强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其次,共建辐射西南地区的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公共卫生临床研究中心,加强两地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协作攻关,增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再者,需进一步推进成渝两地卫生应急协同运行机制,尤其是在两地跨界毗邻地区开展应急救援协作,增强急救一体化服务;同时,成渝两地应相互对接,特别是在区域卫生应急联合演练与卫生应急处置中应做到支援互助。
共同促进以医疗服务协同为导向的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转变观念。将以往成渝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步转变为协作关系。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充分依托区域内的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国家医学中心,提升成渝两地医疗救治综合实力。同时,在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共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继续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打造医疗高原,不断推动两地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再者,深化推进成渝临床专科协作,建设跨区域专科联盟,加快优质医疗机构跨区域办医,推动两地毗邻地区医疗协作。
二是持续发挥信息化支撑保障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破除两地群众就医壁垒,实现成渝两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和就诊信息等互联互通,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信息等有效互认,不断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更好提升群众获得感。此外,借用信息技术,发挥远程医疗服务优势,推动成渝两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下沉,深化“互联网+医疗服务”合作,推动便民惠民服务在两地不断落地。
推动成渝两地的中医药服务合作,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成渝两地均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两地应协作推动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共建道地药材产业联盟。成渝两地可联合举办中医药大会,共同制定发布道地药材关键标准,联合开展种植技术攻关。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和骨干人才的联合培养,实施常态化人才培养项目,共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立中医药人才互派互访交流机制。此外,以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以推动特色山地智慧农业发展为依托,以共建助推乡村振兴为重点,促进两地共建共享具有区域特色、全国影响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为成渝两地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推进成渝两地养老服务体系共建共享。首先,探索成渝两地养老服务协调发展之路。成渝两地老龄化程度均在全国靠前,为推动两地健康老龄化事业,需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普惠养老联动专项行动,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构建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其次,要以满足成渝两地群众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两地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与养老服务共商共议机制,强化两地统筹引领作用,加强两地养老服务规划统一布局,推动养老资源均衡分布、合理配置,推动实现两地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此外,还应逐步实现成渝两地养老服务政策衔接、标准共享、监管协同、资质互通互认。建立完善成渝两地开放互融的养老市场环境,逐步深化在养老服务产业、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示范合作项目。
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合作的经验和做法。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是公共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合作先进经验,能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一是要加强成渝两地健康产业发展交流,积极搭建健康产业博览会、产业论坛等交流平台,打造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休闲养生、医养结合、度假养老等产业,加强两地投资政策开放,建设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国际医疗城、生物城、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实现区域共赢发展。
二是优先推动在成渝两地的毗邻地区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示范区,围绕公共卫生协作、医疗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深挖两地合作场景,持续探索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逐步破除政策壁垒,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合作先进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