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爪果飘香。
符老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又挥起了镰刀。顺着稻脚,“嘶”的一声,就割了一把稻谷,一转身就放在了田埂上。
近段时间,天气很好。天气预报说了要晴几天,为此各村的稻谷收割到了高潮期。但近几年到外地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里多是一些“三六八一九九”(儿童妇女老人)部队在家里。好多缺劳力的农户抢收稻谷就成了一大难题。
县上了解这一问题后,几年前就搞起了“万名员工下基层活动”,一到农忙时节,就号召各机构组织员工到村里帮助抢收。
昨天,符老二和伙伴们接到朱老汉家需要抢收的情况后。今天早上6点鈡就召集了事情不多的9个伙伴从城里安排车下到村里来抢收。8点钟下到田里的时候,朱老汉已经割了近半亩稻子。
一共2亩多田,活儿不多。符老二看着放在话田埂上的稻子,自言自语道。拿起地上的镰刀就下了田。小时候也是在农村干了多年的农活的人,这点劳动倒是不难。
一会儿功夫,就割倒了一大片稻子。符老二有点洋洋得意的看着身边的伙伴跟不上他的步伐,“不急,慢慢搞。苦了大家了!”朱老汉走到田埂上对着大家说。“呆会儿,请大家吃早饭。”
放眼望去,这片山坡上有几家农户都在收稻子。天气好,大伙儿都在抢收成。因为,还要就着这好天气把稻谷的露水晒干,才可方便储藏。如果,天气不好了,就先收起来。等哪天要要“打成”米的时候,再晒几天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天气好,直接晒成可以“打米”的状态就更好了。但据朱老汉讲,这样的机会不多,往往是刚“拖干”露水,就下雨了。如果,没有“拖干”露水就下雨或是连续下好多天的雨,那么稻谷就会重新长出芽儿来,那就悲剧了。
虽然,符老二出发前,吃了早餐的。但终究抵不住朱老汉的热情,大家又吃了一次早餐,哪怕你不饿都要端一下碗。
饭后,符老二来到“打谷机”边上,对伙伴们说:“咱们开打吧,没多少割的了。”现在的打谷机不要人踩了,都装上了小的柴油机作为动力,人只要把稻子拿上去让转轮把稻子脱干净即可。
活儿看起来不难,但是“接、甩、脱、仍”,几轮下来,手臂膀有点僵硬了,腰就开始发酸了。不到30分钟,符老二坚持不住了。
“我看看,稻子割的进度去。”甩下一句话,符老二就逃到田里去了。伙伴们倒还好,没有说他什么。
符老二又拿起镰刀开始割稻子。这活儿相对轻松些,可以自由控制速度。打谷子是多人合作,有递谷子的,有钩草根的,有装谷子的,有运送的,有打谷子的。一运转,那就好一阵子不会停,就象生产线上的工序,不能停。
割稻子是单兵作战。速度可以灵活掌握,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不会影响多大的进度。
一个女伙伴走了过来,“老二,休息下,喝口水。”声音刚停,符老二就感觉到手指一热。翻开手来,血从指头上涌了出来。
“真是的,手指割到了。”符老二叹息到。丢人啊,打谷子不行,割稻子把手指也割了。
“呀,出血了。挺多的。”女伙伴的声音老大。“别那么大声。”符老二说道,说完就向朱老汉家走去。
女伙伴匆忙跟来,找出创可贴,边用水冲洗边说:“是不是我影响你了。”“没事”符老二说道,止血后,符老二来到堂屋里,坐了下来。
“你想休息,也不要把手指割破啊。”一个小伙伴开起了玩笑。一会儿功夫,大家都知道了。真是惭愧,符老二心里气得发毛。
太阳,越来越大。符老二也没有休息,拿起茶壶给大家送水。割的稻子,快“打完”了,因为,少了一个劳力割稻子,整个节奏有点慢了。
“不行,这样把整个任务拖住了。”符老二又跑下田去,割起了稻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下行4点左右。所有的稻子收完了。现在只要晒干就成了,朱老汉自己可以完成。
“快看,田里的鱼好多。”小伙伴们又喊起来。
“那是稻花鱼,每年都抓不完的。”朱老汉的声音响起来。“给你一个工具,去抓吧。”
有两个伙伴就兴高采烈的去了。但鱼儿在田里倒是灵活多了,搞了半天,一条也抓不到。这时,一个村里的中年人过来帮忙抓了几条,顺便教小伙伴们抓稻花鱼的技巧。
中年人走后,小伙伴又开始运用新技巧行动起来。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30多分钟后,终于抓到了一条,高兴的跳起来。但也没有多少力气了。
华灯初上时,符老二和伙伴们回到了城里。这一天虽然累,但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