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1-10-15 08:42: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观后感摘抄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是一部由庵野秀明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观后感(一):给再也没看过eva tv版结局的ta和你和我

  很感谢这部纪录片,让我知道evatv版的结局不是经费不足,而就是痞子按自己意愿创作的。作为一个严重强迫症心理的人,evatv版的结局我只看过一遍,其实当时看完,觉得挺圆满的(当时年龄很小,思考的也局限)但是,后来在网上看到消息说,tv的结局是因为经费不足才做成那样的,当时就意难平起来,觉得这么好的动画怎么可以因为如此理由而这样结局,从此,无论重复看多少次eva,我都没有再看过tv版的结局,也渐渐忘记了,最初看tv版结局时边笑边哭边跟着一起鼓掌的心情。我要回去再看一遍了,eva~永不说再见!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观后感(二):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

  看到纪录片中痞子和各位staff们辛勤努力的工作,还有绪方姐姐的那一句「さよなら,すべてのエヴァンゲリオン」时,差点绷不住。直到一切都尘埃落定时,痞子走进工作室,各位制作人员就仿佛tv版大结局一样对着他鼓掌(dna动了,这也是对结局一堆人围着shinji鼓掌的响应吧),配合耳边响起的tv版op残酷な天使のテーゼ。一瞬间我的眼泪直接流下来了。当我看到结尾痞子在家乡的车站奔跑时,又想起了剧场版终结尾时真希波拉着真嗣的手在车站的楼梯上奔跑,也真正意识到eva真的完结了。感谢,剧场版终的所有制作人员和声优,感谢庵野秀明。让我的青春真正的迎来一次完结。

  再见了,所有的evangelion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观后感(三):无题

  1995年TV版结束以后,庵野秀明看到网上讨论怎么才能杀死庵野秀明,两次尝试自杀。Q上映后,2013年更是陷入巨大的抑郁。

  “人类是孤独的个体。人类是会害怕死亡的不安的存在。当忘记这些时,人们随波逐流,放弃了自己的意志。这是被赋予巨大力量的少年的充满勇气的「决断」的故事。”——暂定 人造人 《福音战士》

  参与制作的人员并不是想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是在过程中极力“压榨”别人,不希望完结以后再发现“啊——原来这里可以做得更好”,锵锵8年,看到最后试映会自己也快流泪了…谢谢你,庵野秀明!再见了,所有的Evangelion!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观后感(四):再见,

  一部让人动容的纪录片,(如同jump流一般)向我们揭示了这些日本艺术家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故事。 其中包含了庵野秀明在制作eva时的偏执(艺术家共有特质),热爱(这是基础,只不过内化衍生为别的东西),态度(认真到严苛的地步,也是偏执的表现之一),他(艺术家)眼中的美,表达欲,野心(抱负)…超越了困顿,疲劳,低迷,绝望(自杀),迈向eva的终了。 那种追逐艺术,追逐完美的艺术家特质让人倍感美好和希望。也是对那种在自身领域(艺术家)取得大成功的向往 1.他果然喜欢电线杆直线塔,只不过程度到了痴迷的地步(看剧中特写可见) 2.乡间景象让我很喜欢,如同对新剧场版里的取景,特写的喜欢 3.音乐好听 4.失落:出众的艺术家往往有鲜明又坚定的个性,些许悲哀 PS:以上仅为个人观后感,个人能力所限,远没到达影评的水平还望见谅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观后感(五):奔跑起来吧,60岁的少年

  第一次看EVA是1998年,跟几个高中同学一起。

  今年看了终,时隔23年,跟胸部很大的老婆一起。

  看完感觉并没有很激动,只是很开心,当年那个阴郁恶心的男孩,终于开朗地跑入阳光……

  啊,结束了

  但,后来,看到这部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于我而言,才是真正的完结。

  在片尾,视角跟着60多岁的庵野一路跑出宇部新川站时,止不住的泪水淌流下来

  恭喜你,真嗣

  谢谢你,庵野秀明

  再见了,所有的Evangelion

  奔跑起来吧,少年……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观后感(六):普通是与自己的和解

  这部纪录片的转折点是庵野决定普通结局的时刻

  这样结束eva不仅是作品的结束,也是庵野在20多年以后对自己人生和作品的和解。

  庵野作为一个导演艺术家,或者说被奉为天才的艺术家也有我们普通人的烦恼。

  这种烦恼成为了庵野对作品较真,想要做更有趣作品的燃料。只是这种燃料对于一个60岁的人来说,在理解了世界之后,很难再像30岁一样可以突破。

  30岁的突破是逐渐认知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过往与新鲜融为一体。就像我们在儿童时期创作出一个莫名所以的绘画,这会让我们感到快乐。

  60岁的人生我想应该很难再有这种快乐了。越是见的多,越难以创作出认知以外的事物。

  庵野选择的普通结局我认为这恰好是庵野对生活的最好总结。EVA经历了青春期(tv),经历了壮年期(前几部剧场版),最后以一种“平静”的方式结局。

  这种结局不是结束,恰恰是一个开始。

  只有当一个人对自我有了认知,与自己和解之后,这种平静的感觉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谢谢庵野愿意把工作的一切记录下来,让同样进入30岁的我来说有了新的人生体验。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观后感(七):那一天,监督君变成了光

  相较于为了制造话题点、以及充斥着拍摄组苦不堪言吐槽的精简版,加长版的料显然要更丰富、更扎实(这个电线杆狂魔)。痞子真是个善良的老实人,为了作品可以不要命的【作品至上主义】,让他必须要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以及做好背锅的觉悟。痞子的上限太高了,如果不给自己设定deadline,EVA永远无法完结,好在痞子出于责任感,也有着一定要有始有终的觉悟。相对的,在痞子手下工作,也得做好不要命的觉悟。看看鹤卷全程的苦瓜脸,大抵就明白这种痛苦是何等扭曲了。(A part推翻重来这种操作,我直接心肺停止) EVA的故事,就是痞子人生的特写。 旧EVA是痞子极度扭曲心态下创作出的产物,亲生父亲因残疾而将对世界的憎恶发泄在自己身上,从而有了对【残缺美】追求的癖好;“社会父亲”宫崎骏的紧逼,有了“要么开EVA,要么滚”的冷血抉择;寄刀片、死亡警告等网友暴力,让他数次尝试自杀的同时,也在动画中做出了反击,比如真嗣手冲、分尸香香…… 而到了新EVA,痞子的心态也转变了,EVA也从纯粹的作者作品,发展成更为工业化的团队作品。并在难能可贵维系初心的同时,尝试植入了更多有趣想法和创意,让其成为日本动画产业的制作标杆,更成为制作者们梦想的集合体。正如痞子的自述:“因为我把所有有趣的东西都放到了EVA中,以至于后面的新企划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EVA的影子。与其这样,还不如重新制作EVA。” 前田真宏也说了,《终》的结局会很普通,但这份普通是非常有份量的,意味着庵野突破了个体的烦恼与众多的顾虑。换句话来说,普通是对于观众的,而份量是对于庵野的。这个60岁还没有长大的“万年青年”,终于完结了执念,摆脱了“EVA的诅咒”,可以兴高采烈地去做《新奥特曼》和《新假面骑士》了(挠头 (最后多说一点,痞子简直工作狂……EVA停更的八年里,他去给宫崎骏的《起风了》做主角配音、策划了日本动画人博览会、拍了《新·哥斯拉》、担当《龙的牙医》的音响监督、担任《新·奥特曼》制作人和编剧、策划《新·假面骑士》……为了对抗抑郁症,痞子太拼了。创作果然是最好的解药啊)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观后感(八):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

  今天,我穿了10年的凡客T恤破掉了,当年的29元经过了10年不知道能变成多少钱,但这件衣服确确实实伴随我很久了。 昨天,我看完纪录片《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才发现,庵野秀明也是61岁的老人了。 前天,我决定不要去看福音战士的新剧场版。因为,最好的结局我早就在95年的TV版里看到了。

  我对庵野秀明的了解只限于EVA,而EVA仿佛就是他生命中的全部。之前看了很多文字资料关于这位“痞子监督”的描述,可只有这部纪录片,才把庵野秀明的真面目展现在大家面前吧。他,就是一个天才。 在片中,庵野秀明展现出他艺术家的一面,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对于细节的把控简直到了变态的程度,可同时他又很在意旁人的感受,会希望得到理解。他拥有艺术家该有的一切特质,同时也在意着观众市场的反应。他有着奇特的审美,对电线杆的执着迷恋;对于食物的挑剔,不吃肉爱喝酒以及曾经对于心中梦想的过分追逐,让他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动画人。 我一边看庵野秀明,一边想着EVA世界中的真嗣,他俩或许现在已经不能够互为映射了。但庵野秀明,一个十足的御宅族OTAKU,也只有他能创造出EVA了。 纪录片聊了很多庵野秀明的事情,我觉得,在看新剧场版之前,都应该去看看这部片子。对庵野秀明了解的越多,对EVA也就体会的更深。 我已经忘记了最后一次看新世纪福音战士在什么时候了?或许我也早已经不在意这部作品最终的结局了,结局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彼此都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完成补完……

  我在喜马拉雅也录了期节目,欢迎来听。 http://m.ximalaya.com/sound/448856585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