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为了迎接考试,大部分人都在费尽心思学习,目标只是取得一个足以超越他人的分数。现实一点,就放下矜持,怎样对分数有利,就怎样来。
只是,这样读书的人,除了感到压力和责任,很难感受到价值和成就。即便总是金字塔尖的名字,又有多少真的感到荣耀,或是学有所获而发自内心那种满意的骄傲?工作的时候,为了谋得更好的生存,人们昼夜颠倒、四处奔波,过关斩将、不断创新,目标就是取得更好的报酬,或者谋得更高的职位。现实一点,就放下情义,怎样利益最大化,就怎样来。
于是,这样工作的人,从温饱到了小康再到了富裕,生活改观后圈层也变了,总觉得幸福或许就不远了。然而,这些备尝辛苦才够到的日子,有多少人敢安然享受?不进则退的理念,横亘在他们面前,谁敢放松哪怕一点点?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读书和工作都一样。为了某些目标去做一些事,做成了事才是成就,看重的是结果。而因为热爱或者喜欢去做一些事,有没有做成事,过程都会是难得的体验——知识学来应用,并非只是应付考试;工作除了谋生,还可以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同样是读书,有人的确擅长并且成绩优异,却人云亦云毫无新意;有人不太擅长且成绩平平,却可以见解深刻、言辞犀利;这就是区别。
同样是工作,有人干脆利索,做起来得心应手,做成了最熟练的操作工;有人动作迟缓,做起来力不从心,却可以不断进步,成为精通技艺的工程师;这就是不同。
而这区别和不同,其实最开始就注定了。为何而学,为何而做?每个人都在忠于自己的初衷。
所以,如果有人败给现实而放弃了理想,只能说这理想还不够理想,或者过于理想化:没能立足自身的真实情况,任何的理想都虚无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