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虎态度冰冷:“于主任,组织要对你调查,您要坦诚交代。 ”
于伟中打个寒颤:“从哪里谈?”
单虎坐下:“从你离开孔庙小学起。”
于伟中点头,皱眉沉思。他虽然胆战心惊,但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1938年冬,日寇犯我中原,孔庙面临沦陷。接镇国民政府指令,孔庙小学要解散,决定由孔庙小学校长艾丁率10位老师和10名13岁以上的精英少年,南迁汉镇,结果到汉镇——”他脑际浮现昔日的情景——
汉镇长江,波浪滚滚……江南岸黄鹤楼摇摇欲坠……
滚滚烟云,慢慢飘散,汉正街渐渐平静。陈国清、杨秀峰被于伟中护着从倒塌的瓦砾中挣扎出来,脸上蒙灰。于伟中鼻里流着血……
于伟中带活下的人乱扒喊叫,但再无人生还……远处又传来日本飞机轰鸣……
江上游轮。暮色苍茫,江水滔滔。邮轮上下层,人们横七竖八枕着行囊躺着,于伟中盯着黑魆魆的夜空,迷茫惆怅。
一个1.80米的高个老师有35岁左右,凑到于伟中跟前,“您也是老师吗?”
“是的。你们从哪里来?”于伟中和善问。
“我们是南京来的。是南京中学体育老师,同事称我‘老赵’”。他望着滚滚的江水,沉痛地,“学校被日本飞机炸了,我的家人都被日本人杀了…… ”他回头问,“老师贵姓,从哪里来?”
“我家在东北,31年被日本人占领,父母惨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下。我高中毕业随张学良的部队到西北军,分配到华西华西县孔庙小学教中国史地课;现在日本人进犯郑州,中原即将沦陷,国民政府让我们学校南迁汉镇,”于伟中望着迷茫的江面,泪流满面,“结果,师生到汉镇遇到日寇飞机疯狂轰炸,师生伤亡一半。汉镇留不下,只有漂泊到渝都!”
老赵眼含泪水:“国破家亡了,我们的希望在哪里?”
于伟中沉默。船声呜呜,江水哗哗,三峡雾幔升腾,不一会儿,赤霞东升。于伟忠吟道:“晓风残月江雾散,冉冉红日升韶山。”
老赵惊问:“您是说毛泽东是我们的希望?”
于伟中点头:“是的。
渝都码头。敌机轰响,不见踪影。达官显贵涌至,商家名门云集,教师学生喊叫……
老赵抢上前,走到戴眼镜的老师身边,“我们是南京中学的。”渝都中学老师上前迎接。
于伟中走上前:“我们是华西师生,跟你们走,行吗?”
戴眼镜的老师问:“多少人?”
戴眼镜的老师说:“好,跟我们走吧!”于伟忠迟疑,戴眼镜的老师悟出原因,自我介绍,“我叫文一周,是渝都中学校长。”他又指指引领南京孩子的留胡须的老师,“他叫周修齐,学校美术老师。”
于伟忠点点头:“好好,多谢关照。”
文一周带领众师生沿江岸向北奔去。于伟中一路注意观察。烟雾锁江,楼房隐约;山路盘桓,不知西东。抬头看天,似云非云,日昏朦胧……突然,江岸一声爆炸,于伟中回头看,日寇飞机也对渝都轰炸,不远处山上一座洋楼倒下,随之栽入江中……
文一周,周修齐带师生快速冲进校园。敌机在头顶呼啸,但见嘉陵江水柱冲天,嘉陵江大桥顷刻两断,一辆吉普车随之跌入江心……
单虎问,“你和陈国清被捕了吗?”
于伟中心中一惊,而后镇静道:“没,没有。”
于伟中不安起来,鼻头冒汗:“这,这是因为我们学校也在附近。”
单虎微微点头,他乜斜着眼看着于伟中,心想:“看表情,于伟中有隐情。”
(提示:于伟忠在江中邮轮上遇到的“老赵”,是现在孔庙小学体育老师“老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