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森林》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德国主演的一部2017-05-28(德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森林》观后感(一):森林之爱
说到森林,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光合作用、世外桃源?又或者带些许神秘、甚至有几分未知的惊悚?毕竟在我们小时候大都熟知的童话故事里,“森林”和不怀好意的狼外婆、追杀白雪公主的恶猎人总有那么些牵扯。
人们对于那些不了解的事物,通常都会刻意保持距离,也会从内心深处感到惶恐和抗拒;虽然如今再提到森林,本能上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属于有利于身心的绿色海洋,但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已经了解了森林、所以由衷地热爱着这片地球上的奇迹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也许应该同我一样,看看这部由德国二套电视台ZDF在2017年推出的系列纪录片《我们的森林》。
印象中理应严谨、内敛、甚至不苟言笑的德意志民族,却用一个浪漫的诗意故事拉开了纪录片的序幕:二战结束,生活在一片废墟上的柏林人民,欢天喜地迎来的,不是日益紧缺的食物,而是美国人装满运输机的树苗。在当时柏林市长的带领下,全城民众扛起铁锹热烈种树——这不是作秀,更不是迎合,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森林的向往与热爱。
短短三集纪录片,却有着几乎每一帧都能拿来做桌面、美到令人屏息的画面;有着鲜活灵动、妙趣横生却绝不掉书袋的旁白;有着充满想象力、感染力,又真实生动的科技还原。虽然纪录的主体是森林,但镜头对准的,却远非那一株株树木,而是投向了与森林息息相关的一切生命。
这之中,有担当着传输作用的菌类,有平添出无限活力的动物,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群。所有这些人与物的联结,都力透屏幕,在传递着这样一种深情:没有只言片语,却早已化为日常的举止、言行的关切、执拗的信念。
他们热爱森林,因为每种下一棵树苗,便孕育着一份希望。从战争后的疮痍破败,到数十年之后的生机蓬勃,这些了不起的树木陪伴着他们度过寂寥与艰辛,守护着大地的安宁与希冀,更和他们共同见证着民族与国家的涅磐;经历过一无所有,因此更能珍惜当下的拥有。
他们热爱森林,因为从不放弃思考,并诚心接纳着万物与人的共生。在进入森林的那一刻,人类就已然接收到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入眼,是苍翠郁郁;入耳,是虫鸣鸟唤;入鼻,是花香四溢;入肺,是大气清新;入心,是平和安稳。这一切远超人们的预期与理解,而意外之下的收获,无疑会带来更长远的思虑和信念,并不断滋生出去探索森林、解密自然、了解规律的愿望和行动。
他们热爱森林,因为了解树木,所以赞美生命,继而敬畏自然。自然界的竞争,并不比人世间的友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森林在形成的过程中所要接受的考验、经历的严酷,其实远超我们的想象,在这种轮回之中,人是选择插手干预、还是顺其自然?德国人在大自然给出的难题面前,也有过迷惘,却最终还是选择了放手。尊重了自然的规律,就会赢得自然的尊重;理解了万物生长的法则,也就会懂得,人类不过是地球上千万种生命体中的一部分,领略了自身的渺小,就会心怀敬畏,并报以谦卑和自律。
虽然纪录片的名字叫“我们的森林”,但看完之后,你一定会和我怀有同感:这何止是对森林的热爱与亲昵,分明就是德意志民族写给大自然的一封情书啊。
《我们的森林》观后感(二):我们的森林 Unsere Wälder
作者 [德国]B. Prinz
日 期 2017年5月28日
观看日期 2021.3.22 – 2021.3.23
评 分 ★★☆☆☆
2017年德国二套电视台ZDF推出最新系列纪录片《我们的森林》。森林对德意志民族到底有多重要呢?在二战刚结束,柏林人民都吃不饱肚子的时候,英美运来的不是粮食,而是一整机一整机的树苗。本系列共三集,详细介绍了德国森林,探索林中奥秘。画面唯美,特效令人惊叹。
1)菌类能在地下织出长达千米的巨网。
网完美覆盖树根,两者各取所需的营养。画面中亮着光的脉络正是它们在交流。
2)树的身体各部位24小时都在“说话”。
比如,树根感觉缺水有点渴,它立马传信给总指挥树冠;树冠收到报告,马上让叶子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发。甚至不同树种间也能传信,树感受到危险来临,群发消息给森林所有树注意安全,害虫还没靠近,很多树就会提前分泌树脂来防御了。闪着光的脉络正是它们的对话。
3)一棵500多岁的“橡树王”。
它的树冠有超过60万枚叶子,曾经历拿破仑时代、工业化扩张、一战二战……躯体上满是岁月的痕迹。在柏林还是村落时,它就扎根于此。碧绿的林海因为工业扩张不断出现黑色的空洞。德国人对森林的狂热便是这样产生。
4)对柏林人来说,森林就意味着生命。
看腻了都市的钢筋混凝土,柏林人会漫步森林,开启一场净化之旅。在林间小跑,躺在树上私语……让抑郁的气味从毛孔蒸发,让憔悴的心得以净化。
5)冬日的森林开启了白绿的小清新模式。
森林的绿衣被白雪遮掩,厚厚的白雪下,是大自然蓬勃的生机。百万繁花在森林深处绽放,勾勒一幅美丽的画卷,满屏都是治愈的清新气息。萌萌的小野猪在啃着树皮,马鹿在森林平地间竞跑,睡鼠在枝头做着早操。他们都是森林的一份子,让整片森林保持微妙的自然平衡。就像松鼠,很多树的种子都是它喜欢的小零食,它喜欢藏食物,但偏偏记性又差,所以它们遗忘的种子,便会在森林各处生根发芽。而最有趣的是甲虫们,它们先得找到一棵虚弱的树,然后用气味吸引伴侣来共筑爱巢,洞房花烛夜后,它们将一夜的结晶——卵留在洞中,出生的幼虫也正好能从树的内部打劫树的养分,而虫爸虫妈们会给这树打上标记,让亲戚朋友们都来,这样土匪式的掠夺往往会导致大批林木死亡。
当地人讨论是否要灭绝害虫,最终他们没有,他们认为森林也有轮回和循环,人们不应该打破自然戒律,违反它的意志。当然对于大部分害虫,啄木鸟这个排毒小能手都能解决。它们天天用长嘴磕碰树干,速度可达25km/h。如此高速地戳击,啄木鸟竟然能精确地闭眼躲避木屑的飞溅。每天近万次撞击并不让它们头疼或者得颈椎病,它们的长嘴有自动收缩功能,有弹性的颅骨也能吸收部分力道。
6)格林童话原产德国。
幽暗的森林王国充满神秘,里面生活着邪恶的巫婆和狡猾的怪兽。而格林童话的出现,是因为德国人对森林不只有爱还有崇敬,他们将森林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正如这位老人所说的:我们种树,意味着我们思考未来!
印象中德意志民族是严谨而内敛的,但是对于森林而言,德国是发自肺腑的向往与热爱。在二战结束时,生活在废墟上的柏林人民,念念不忘的不是日益紧缺的食物,而是美国人装满运输机的树苗。在当时柏林市长的带领下,全城民众扛起铁锹热烈种树——一切只源于对森林的热爱。
他们热爱森林,因为每种下一棵树苗,意味着孕育着一份希望;
他们热爱森林,因为从不放弃思考,并诚心接纳着万物与人的共生;
他们热爱森林,因为了解树木,所以赞美生命,继而敬畏自然。
人类不过是地球上千万种生命体中的一部分,领略了自身的渺小,就会心怀敬畏,并报以谦卑和自律。
《我们的森林》观后感(三):摄影师一定是个可爱的人,才把小动物们拍成这样
因为《锵锵行天下》最后一集聊到植物之间互相的交流,窦文涛说刚看了一部纪录片就讲了这个,被网友们侦破,是纪录片《我们的森林》,于是我找来看了好几天,太喜欢了。虽然只有三集(树木和菌类&树木和动物&树木和水),加一起不过一部电影的时长,但我最近实在对森林太着迷了,一点点摘抄了字幕,所以看的好慢啊。
这部纪录片是德国出产,德国虽然森林面积在全世界排不上前十,但相比其他国家的城市与森林天各一方,德国可以说是被森林包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家,森林面积占了国土三分之一。所以说它是真正的森林之国一点不为过。
小时候常看的格林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小红帽》《蛙王子》都是以德国森林为背景展开的,迪士尼那些城堡也都是以德国城堡为版本设计的,德国最出名的甜品是黑森林蛋糕,也可见德国人对森林有多执迷。有网友说,在德国外派期间,最常参加的社交活动就是森林徒步。
真·黑森林
森林的好处太多了,从大了说,充满生机的森林能够调节气候,是地球最大的淡水存储器。往小了看,死了的树木是万物寄生。“ 1377种甲虫以幼虫或者成虫的形式生活在已经死去的树木中。”自私了看,木材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1、懂得自我保护,也能抱团取暖
树皮甲虫啃食树皮,树木为了保护自己,会产生一种防卫用的化学物质,酚类或者鞣酸,会扰乱这些动物体内消化系统的活性,它们耗费精力用这种化学方法,来保护自己不被啃食。
生物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去模拟虫害啃食的状况,他们对树木造成一些伤害,例如剪掉一些叶片之后发现,不仅仅是受损的树木分泌出了一些防御型物质,而且与它相邻的未受损的树木也分泌这些物质。这就说明,树木一定有这样彼此交换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原始森林的树木品种是多样的,这有利于它们抱团取暖。“每一棵树都抢占着沐浴阳光的最好位置,但如果汲取的太多,就会威胁到旁边树木的生存,遮蔽其他树木,甚至造成系统崩溃。”所以它们是有在照顾其他树种的生长,从而达到群体共同生长的。这多像人类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法则啊。
但现在德国已经几乎没有原始森林了,取而代之的是经济林,树木被人为地整齐排列,如同士兵一样,站得过于紧密,一棵树倒下,就会接二连三地砸倒其他同伴。
树木生来就懂得如何应对干旱天气,当它们在这一年感受到了干旱,它们就会试着在下一年进行自我保护,并且提前开始减少消耗水分。看,多神奇!
2、有自己的系统来抚养小树苗
窦文涛印象深刻的树木和树木之间可以通过某种物质交流指的正是菌类。大树往小树输送营养靠的就是它——
“小树苗们正在发芽,它们体内含有很高的糖分,对森林里的动物来说十分美味可口,通过地底下的根茎和菌网,小树苗可以接收到父母给予的营养,研究者们认为,大树同时也会给自己的幼苗们提供抗体,直到它们自己能够长出坚硬的树皮为止。”
3、巧用大自然其他生物来运送营养或繁殖
树木界内卷也十分严重,数据统计,几千株幼苗才能有一株代替母树的位置,所以它们必须拼命往上长,以获得更多阳光的照射。它们还可以依靠像睡鼠这样的小动物,把果实带到有足够阳光的地方进行光合作用,离开母树枝繁叶茂的遮盖,会更有机会出头。而睡鼠带着果实跑了很远,藏起来的果实又常常忘记在哪,只要果实不被吃掉,就有机会生长。
和睡鼠一样,能当运输工的还有松鸦,叼着果实飞着飞着,可能就不慎掉落一个,这枚果实也有了生长的可能。
而杉树则完全佛系生长,种子靠风传播,吹到哪算哪。
1、 工业废气与车辆尾气的排放使土地酸化,树木大量死亡。 现在,人们只能靠着用直升机投放石灰对抗酸碱值下降的问题。
2、气候变暖,本应在4月多变天气里大量死亡的毛虫,能存活到7月树叶新发时节了,在这个季节里羽化成蛾,进而泛滥,吞噬树木。
3、以前,莱茵河畔有很多河谷森林,但是自从人类开始沿河而居,利用河流运输货物,几乎所有河流都被改直了,德国三分之二的河谷森林已经被毁掉。
其实,森林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如果人类全部搬走,什么痕迹都不留下,那么在100年内,森林就可以重新夺回本属于它们的土地。
这部纪录片非常好看,摄影师功不可没。他捕捉到了小动物又蠢又萌的瞬间。
哎呀,我在这部纪录片里吃到了睡鼠的颜,真的太可爱了。她有松鼠的外形特点,又有仓鼠毛茸茸的浅色小短毛,比松鼠毛发更软更亲肤似的。
团成一团在窝里真的太萌了。
吃果实的时候,双手捧着在手里翻转,像滚绣球的狮子。
我上辈子可能是只睡鼠,跟它一样爱吃树莓。
榛睡鼠
还有长尾林鸮(一种猫头鹰),淋湿的长尾林鸮又傻又天真,再也没有了捕食时的锐气。
没淋湿前威风凛凛——
淋湿后……
噗……
委屈巴巴
还有这只猫科动物猞猁,怎么这么呆萌!!!长了猫的脸,豹子的身形,配在一起像金刚芭比一样。
颤颤巍巍下不来树(捂脸)
我不要面子的吗
金刚芭比本比
马鹿也不大聪明的样子——
啄木鸟啄木头时也是傻傻的,对不起我词穷了。
还知道闭上眼睛,防止木屑扎眼睛。没搞到动图,看视频真的非常好笑。
河狸,喜欢营养丰富的树皮。
然而由于不会爬树,它只好把一整棵树都咬下来了。森林里到处都是它的战利品(捂脸)
看到最后,我觉得人类真的要向大自然学习。 比如学习睡鼠——
“如果是一个小年,山毛榉花很少,睡鼠就会迅速对此作出反馈,它们会在这年彻底放弃繁殖,到那时,这些小家伙们也就不再发育自己的生殖器官了。”
出去溜达一圈,发现没什么吃的,干脆回到窝里冬眠,一睡能睡一年,繁育什么的根本不想。
资源匮乏时就少生或者不生,这是大自然的自然规律,真的大可不必违背这个规律了。
总之,非常推荐观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