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兄弟俩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7-09 00:06: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兄弟俩读后感精选

  《兄弟俩》是一本由肖复兴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兄弟俩》读后感(一):遥想20年前,你还在哪些难忘的记忆

  今天用了几个小时看完《兄弟俩》,作者文笔细腻但不矫情,感情丰富不显多余,看到深处也不免留下眼泪。 这本书的作者肖复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曾获中国好书奖、 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等。近著有《我们的老院 儿》《咫尺天涯》《消失的老北京》 《天坛六十记 》。 书中写的是作者真实的童年经历,相信总有几件也发生在你我的童年里。作者的父母为了他们从乡下搬到北京,一家四口只靠爸爸在工地挣得一点微薄收入,虽然拮据,但在学习上从不亏待他们,长身体的时候为了能让他们多吃一点,爸爸妈妈总是会克扣自己,相信这些事情家境一般的人都有经历过。 没有上过学的爸爸妈妈总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学习,还好弟弟从小成绩优异,而哥哥在运动上更擅长,没有上过学的妈妈觉得那都是玩,没有学习重要,好在爸爸理解也支持哥哥。 上年纪的人心地也更软更善良,欧阳太打心底里喜欢弟弟,给他们家帮了不上忙。 上学时总有几个老师让你感激不尽,及时毕业工作很多年,仍然会出现在你的脑海,浮现在你的记忆里,不管是挨训也好,表扬也罢,这都是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盼与教导,人生几许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多么的幸运。 命运总是会不合时宜的和你开玩笑,眼看弟弟要考上最好的中学,哥哥也打破了国家记录要去青岛集训,爸爸却因为意外摔断了腿,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哥俩措手不及,也因为这个变故做了错事。 不知道你在小时候有没有偷偷拿过别人家的东西,有没有体会过这种惊慌、内疚、好怕的感觉,面对犯错的孩子你又会怎样去教育,狠狠地打一顿,骂一顿,还是...... 这本书虽说是一本记录自己的童年的书,到里面也包含了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孩子内心最真切的想法与变化,不论你是大人还是孩子,我都希望你可以看看这本书,也希望你和我一样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兄弟俩》读后感(二):远去的年代

  一日和00后的小孩聊天。问:“你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什么事情?”答:“作业,课外班,兴趣班…”回想我们那个年代虽然没有《兄弟俩》那么有趣,却也能说出几件来,比如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没有手机的童年过得也不错!

  《兄弟俩》描写的是上个世纪(是不是感觉好遥远)五六十年代,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子产品的年代,北京四合院里两个外地来的小哥俩的童年故事…哈哈哈是不是念完这个长句子,感觉有点喘不上来气。

  那个年代真好!现在想成为北京户口不容易,那个年代是这样的“只要有住的地方,很容易就上上户口,到派出所登个记就行了。”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等电子产品,可是小孩子一样玩的欢,五月上树摘桑葚,夏天下河去游泳摸鱼,冬天更是有自制的冰刀(其实,不过是用两根粗铁丝绑在木板上)载着孩子在冰上飞翔!

  《兄弟俩》中的父母也是注重教育的,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从乡下搬到城里务工。“那怎么行?小河学习这么好,马上就能上汇文了,回老家?老家有汇文吗?这不是耽误孩子的前程吗?”

  邻居也很友善。有有帮助小河解答各种问题,给比赛获胜的大河献花的小鱼姐姐。“别看他们两人相差七八岁,却投脾气,一般大人不爱和小孩玩,但是小鱼姐姐爱和小河玩,她觉得小河爱学习,爱问问题,像个小大人,特别可爱。”

  有把他们家当成自己家人的欧阳太,免收房租,帮小河开家长会、教育宽容犯错的孩子,更是在临终前留下遗言,给小河留足了上学的钱!“我走了,总得有点儿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魂儿,还留在这个世上才好吧。这个东西,这个魂儿,能留在一个人身上,就是替我留在世上了啊!”

  那时的老师也是很严厉的“徐老师手里拿着一摞卷子走进教室,很生气的样子,一把将卷子往讲台桌上一摔,哗啦啦,那一张张散开的卷子,像突然闪出的一把利剑,一下子把空气劈开成一绺一绺的,嗖嗖的带声儿,把教室窗外树枝上的小鸟都吓得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那时的孩子也很勤奋。“大街上有路灯,他就借着路灯的灯光,趴在椅子上写作业。”

  《兄弟俩》相爱相杀,从跟屁虫到抓阄儿体现的淋漓尽致。“反正是浅水池,大河心里有数,他只是想惩罚小河一下,让他尝尝水的厉害,也尝尝自己的厉害。不过,从那一天下午起,小河学会了游泳。”“不过,大河不知道,这一次抓阄儿,小河在纸上做了个小小的的几号,是故意让大河抓到那个‘有’字的纸球。,好几个星期天,大河一个人到力生体育用品商店看回力鞋,小河一直悄悄地跟着他。大概是看鞋太专心,大河都没有发现这个跟屁虫。”

  《兄弟俩》故事有点遥远,可是里面的亲情,友情,邻里情,师生情都不遥远!

  《兄弟俩》读后感(三):那些成长中的温暖

  不管你是什么年代出生,你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成长经历。即使你们是同一个年代出生,也有属于你自己的童年经历。在你的成长记忆中,有哪些温暖的记忆呢? 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肖复兴主编,他的新创作少年成长小说《兄弟俩》,就真实记录了他童年与弟弟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好玩的趣事以及得到的来自老师、房东、邻居的帮助。 真实的记录最能打动人心。在老北京四合院的环境里,摘桑葚的好玩,房东欧阳太的和善、跟屁虫的顽皮、小鱼姐姐的鼓励、爸爸的勤劳等等小故事,小情节。本书一共30个小故事,但它们的是联系在一起的,是有连贯性的。 作者肖复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过中、长篇、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及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曾获得“中国好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等等。他的著作有《我们的老院》、《咫尺天涯:消失的老北京》、《天坛六十记》,儿童小说《和欢》、《红脸儿》。 图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k2xAIpz0KDcZUE4s.jpg 该书让我想起美国教科书一样存在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书,都是写儿童成长一类的书,但是这本书更容易被我们中国文化所接受。通俗易懂而不失经典。 “各行各业都能出状元,将来大禾念出来了,成了运动健将和学习好的将来,成了科学家是一样的光荣”; “越是紧张的学习气氛,越是激烈的竞争场面,它越是来情绪像一匹听见号角声,而正蹄扬鬃的小驹,恨不得立马脱缰飞奔而去。” “不是看得见的东西,像鲜花什么的才是美的,看不见的抽象的东西,像数学一样,也是美的”;其实看不见的“善良、正直、等待”等等,也是美的。 “在一个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爱好是重要的一项。每一个孩子的性格,性情不一样,爱好也是不一样的,而且爱好是多变的,在成长过程中爱好的多变中抓住自己真心喜欢的,并能持之以恒的遗憾,爱好很重要,这样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就会走得更顺畅”。 这些语句,不失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的家长语录。本书和《杀死一只知更鸟》一样,都是教育孩子的成长的好书。也是我们童年时光的美好记忆。也是还原当时北京四合院人们的生活场景的一笔珍贵记录。 善良的欧阳太虽然一生没什么成就,但是她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小河一家,还在去世之前留了一笔教育基金给小河,在大河人生关键最需要帮助时,帮他教集训费。当小河在混安的灯光下写作业时,帮助他寻找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当小河偷了她的传家之宝~神佛珠的时候,而没有揭露他,确是在为他保密,维护他小小的自尊。欧阳太给小河的温暖就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也唤起我童年中哪些温暖的记忆。

  我小时候家里也很穷,妹妹、童年的小伙伴,她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新衣服给我穿,邻居家阿公也经常给我生活费、买手表等等。还有堂妹经常在我放假回家的时候,来车站接我,帮我背重重的行李。 书中的小鱼姐姐也在大河跑步比赛的时候,去加油助威,还送了一束花给大河。平时也经常给小河答疑解惑。这些人间温暖,总是会让在成长的孩子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也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最后,希望我们人人都伸出温暖之手,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身边的孩子。给他们成长中一个温暖的大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长得更茂盛!

  《兄弟俩》读后感(四):那些成长中的温暖

  不管你是什么年代出生,你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成长经历。即使你们是同一个年代出生,也有属于你自己的童年经历。在你的成长记忆中,有哪些温暖的记忆呢? 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肖复兴主编,他的新创作少年成长小说《兄弟俩》,就真实记录了他童年与弟弟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好玩的趣事以及得到的来自老师、房东、邻居的帮助。 真实的记录最能打动人心。在老北京四合院的环境里,摘桑葚的好玩,房东欧阳太的和善、跟屁虫的顽皮、小鱼姐姐的鼓励、爸爸的勤劳等等小故事,小情节。本书一共30个小故事,但它们的是联系在一起的,是有连贯性的。 作者肖复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过中、长篇、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及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曾获得“中国好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等等。他的著作有《我们的老院》、《咫尺天涯:消失的老北京》、《天坛六十记》,儿童小说《和欢》、《红脸儿》。 图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k2xAIpz0KDcZUE4s.jpg 该书让我想起美国教科书一样存在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书,都是写儿童成长一类的书,但是这本书更容易被我们中国文化所接受。通俗易懂而不失经典。 “各行各业都能出状元,将来大禾念出来了,成了运动健将和学习好的将来,成了科学家是一样的光荣”; “越是紧张的学习气氛,越是激烈的竞争场面,它越是来情绪像一匹听见号角声,而正蹄扬鬃的小驹,恨不得立马脱缰飞奔而去。” “不是看得见的东西,像鲜花什么的才是美的,看不见的抽象的东西,像数学一样,也是美的”;其实看不见的“善良、正直、等待”等等,也是美的。 “在一个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爱好是重要的一项。每一个孩子的性格,性情不一样,爱好也是不一样的,而且爱好是多变的,在成长过程中爱好的多变中抓住自己真心喜欢的,并能持之以恒的遗憾,爱好很重要,这样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就会走得更顺畅”。 这些语句,不失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的家长语录。本书和《杀死一只知更鸟》一样,都是教育孩子的成长的好书。也是我们童年时光的美好记忆。也是还原当时北京四合院人们的生活场景的一笔珍贵记录。 善良的欧阳太虽然一生没什么成就,但是她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小河一家,还在去世之前留了一笔教育基金给小河,在大河人生关键最需要帮助时,帮他教集训费。当小河在混安的灯光下写作业时,帮助他寻找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当小河偷了她的传家之宝~神佛珠的时候,而没有揭露他,确是在为他保密,维护他小小的自尊。欧阳太给小河的温暖就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也唤起我童年中哪些温暖的记忆。

  我小时候家里也很穷,妹妹、童年的小伙伴,她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新衣服给我穿,邻居家阿公也经常给我生活费、买手表等等。还有堂妹经常在我放假回家的时候,来车站接我,帮我背重重的行李。 书中的小鱼姐姐也在大河跑步比赛的时候,去加油助威,还送了一束花给大河。平时也经常给小河答疑解惑。这些人间温暖,总是会让在成长的孩子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也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最后,希望我们人人都伸出温暖之手,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身边的孩子。给他们成长中一个温暖的大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长得更茂盛!

  《兄弟俩》读后感(五):那些成长中的温暖

  不管你是什么年代出生,你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成长经历。即使你们是同一个年代出生,也有属于你自己的童年经历。在你的成长记忆中,有哪些温暖的记忆呢? 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肖复兴主编,他的新创作少年成长小说《兄弟俩》,就真实记录了他童年与弟弟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好玩的趣事以及得到的来自老师、房东、邻居的帮助。 真实的记录最能打动人心。在老北京四合院的环境里,摘桑葚的好玩,房东欧阳太的和善、跟屁虫的顽皮、小鱼姐姐的鼓励、爸爸的勤劳等等小故事,小情节。本书一共30个小故事,但它们的是联系在一起的,是有连贯性的。 作者肖复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过中、长篇、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及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曾获得“中国好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等等。他的著作有《我们的老院》、《咫尺天涯:消失的老北京》、《天坛六十记》,儿童小说《和欢》、《红脸儿》。 图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k2xAIpz0KDcZUE4s.jpg 该书让我想起美国教科书一样存在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书,都是写儿童成长一类的书,但是这本书更容易被我们中国文化所接受。通俗易懂而不失经典。 “各行各业都能出状元,将来大禾念出来了,成了运动健将和学习好的将来,成了科学家是一样的光荣”; “越是紧张的学习气氛,越是激烈的竞争场面,它越是来情绪像一匹听见号角声,而正蹄扬鬃的小驹,恨不得立马脱缰飞奔而去。” “不是看得见的东西,像鲜花什么的才是美的,看不见的抽象的东西,像数学一样,也是美的”;其实看不见的“善良、正直、等待”等等,也是美的。 “在一个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爱好是重要的一项。每一个孩子的性格,性情不一样,爱好也是不一样的,而且爱好是多变的,在成长过程中爱好的多变中抓住自己真心喜欢的,并能持之以恒的遗憾,爱好很重要,这样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就会走得更顺畅”。 这些语句,不失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的家长语录。本书和《杀死一只知更鸟》一样,都是教育孩子的成长的好书。也是我们童年时光的美好记忆。也是还原当时北京四合院人们的生活场景的一笔珍贵记录。 善良的欧阳太虽然一生没什么成就,但是她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小河一家,还在去世之前留了一笔教育基金给小河,在大河人生关键最需要帮助时,帮他教集训费。当小河在混安的灯光下写作业时,帮助他寻找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当小河偷了她的传家之宝~神佛珠的时候,而没有揭露他,确是在为他保密,维护他小小的自尊。欧阳太给小河的温暖就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也唤起我童年中哪些温暖的记忆。

  我小时候家里也很穷,妹妹、童年的小伙伴,她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新衣服给我穿,邻居家阿公也经常给我生活费、买手表等等。还有堂妹经常在我放假回家的时候,来车站接我,帮我背重重的行李。 书中的小鱼姐姐也在大河跑步比赛的时候,去加油助威,还送了一束花给大河。平时也经常给小河答疑解惑。这些人间温暖,总是会让在成长的孩子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也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最后,希望我们人人都伸出温暖之手,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身边的孩子。给他们成长中一个温暖的大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长得更茂盛!

  《兄弟俩》读后感(六):《兄弟俩》:儿时两个字,已足够美好了。

  很喜欢《兄弟俩》这本书,读来满满的回忆感,被勾起了许多的童年时光。我有时候读着读着,会抱着书抬头看看天空,心里会幻想:儿时的伙伴们,啥时候还会来到我身边呢?

  儿时。这两个字,已足够美好。感谢《兄弟俩》这本书,让我在东奔西突混乱的生活中,寻得片刻安宁,想起了许多的美好过往。谁不曾是个本性纯良,天真可爱的少年呢?

  书中的大河小河兄弟俩,在儿时的记忆中有很多,往往就是我们自己或者邻居。他们一起长大,哥哥比弟弟大两到三岁,然后弟弟总爱跟着哥哥到处跑,哥哥烦弟弟了就不想带着他玩,但是又看不了弟弟的委屈样,两个人打打闹闹,玩各种游戏,也闹各种矛盾,但哭哭笑笑谁也离不开谁,那种一起长大的亲情和时光,是无比珍贵的记忆。

  我小时的村子里,像大河小河这样的兄弟俩也很多。我记得一对儿很特别的,哥哥憨厚老实些,弟弟猴精猴精的,虽然哥哥要大三岁,但是感觉一起玩的时候,弟弟欺负哥哥的时候要多一些。也许,哥哥更懂事些吧,总是让着这弟弟。我记得应该是哥哥读四年级了,弟弟才刚入读一年级,然后就是个跟屁虫,一天到晚跟在这哥哥身后,四处跑。田野的风,也总是追着这哥俩,到处追蝴蝶,摘野果,挖甜根吃。乡村野外一年四季都给野孩子们提供各种“零食”,也算是一种额外补偿一样,孩子们在田野里的时光,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人们都说,老二通常比老大人精些,现在仔细想想,真的大抵如此。

  我上面是个姐姐,小时候也想做跟屁虫,但是女孩子们的游戏,我往往不好参加。真不如有个哥哥,那年童年的趣事会更多些。

  跟《兄弟俩》的故事一样,童年时光中总有一些慈祥的爷爷奶奶,容忍着我们的各种捣乱,还给我们各种好吃好玩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惹到父母要挨打的时候,及时出现,护着我们,反正说着父母们的各种不是。像极了《兄弟俩》中的那个胖阿婆。

  大河小河兄弟二人,哥哥体育好,弟弟学习好,一武一文,纯真善良,他们既相亲相爱又互不服气,闹出一连串矛盾百出又充满童趣的故事。作者的文字娓娓道来,像一种亲切又温暖的讲述,充满着人情味儿,却一点也不矫情。往往这种简单质朴的故事叙述,读起来特别舒服。像温暖又清凉的春风,很容易就钻到了心里面。就是那种感觉吧,总惦记着翻一翻,想象中字里行间灵动跳跃的兄弟俩,也遥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我其实反复读过好几遍了,一直把这本书放在客厅里,时不时的又拿起来读几页。它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就是往往读几页,心情就舒缓很多,会想起一些很纯朴的往事,一些美好的想法,觉得自己又回到孩童一般,简单又快乐。

  虽然后来大河小河的故事发生了大翻转,父亲意外受伤致残失去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了窘境。但是少年们坚强的面对了这切,生活中仍然充满着爱和希望的力量。

  《兄弟俩》读后感(七):我们一路捡拾《兄弟俩》遗落童年的光影

  我们一路捡拾《兄弟俩》遗落童年的光影

  童年是纯真与美好的代言词,我们一路走来,一路遗落,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开始回顾那些走过的时光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最美的时光其实一直都隐藏在记忆里。北京胡同里的童年故事,一路走过来的的所见所闻和所忆,都是我们没有采撷的那些美好时光呢。以前读过肖复兴的《天坛六十记》,在那些典型的北京人的回忆里,总是可以展现一个让人莞尔一笑的温馨画面。读《兄弟俩》的时候,那种温馨的感觉也随之涌现,像“得了你嘞”“能耐!”“酸枣刺子一样,关乎一个小孩子勇敢不勇敢的脸面”,那些熟悉的生活语言,让我们真的看到一个如此真切又如此亲切的童年。

  大河和小河他们不是本地居民,是外来的人口来迁的,那时候刚到北京城的时候第一个遇到的大好人就是欧阳太,四处奔忙无奈,在欧阳太的大杂院时仍然找不到落脚之处,那种满怀希望但是一下又无依无靠地落魄一下打动了欧阳太,她腾出了一间仓库房,总算让他们一家子有了落脚的地方。故事就在这里开始,一个6岁,一个9岁,都是在四处奔跑的时间里开始进入。在肖复兴的散文里,我们很少看到那些可以雕琢的句子,看到的多是真实感情的表述,即使是叙述与抒情也不例外,肖复兴对语言的掌控力就在于叙述中总是张合有度,像故事里的大河和小河,像被人家称为“丁叔”“丁婶”的爸爸和妈妈,再如欧阳太,在这小说里,最喜欢的无疑就是欧阳太了,温和,慈蔼,家境富裕,生活讲究,在和女佣玲嫂的故事里,始终保持着一种上等人的规矩和典雅,即使是生活中琐事不断,边上都是小孩四处奔忙,她老人家依然波澜不惊,始终稳妥。这样的故事,读来就是缓缓的河流,浸润心灵的时候总是那么悄无声息,但是就在阅读的时候一下子就刻入了你的心里。

  其实,读故事不应该仅仅只是看情节,很多时候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在作者讲故事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之间被他打动的。比如拿到书的那一瞬间,你看到封面上的那幅图画,典型的北京胡同,大河在田径场上用他的飞奔换来了红色的运动衣,快乐地回家的时候又时不时扭着头回头看,因为小河总是悄悄地跟着。而边上小一点的人儿就是小河,小背心,捂着嘴,躲着在这里跟着。单纯看这画面都让人不由莞尔,家里如果有兄弟的话,对这样的场景我想肯定再熟悉不过了,哥哥已经长大,对于玩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更愿意和他的同学和年龄相仿的人一起玩耍,已经不愿意再带着那个“跟屁虫”一样的弟弟一起在外面了。只是,一起长大的弟弟又怎么会一下子就改变想法呢?于是,追踪、跟踪、反跟踪、无奈、妥协……这种种的一幕就总会在现实中不断上映,直到兄弟俩都长大。

  其实读书,很多时候我们读的都是自己的。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但是肖复兴的很多文字的确打动了我,没有刻意的技巧的,但是他所观察的那些都是生活里最寻常的光景,我们看不到孩子究竟是怎么长大的,但是可以在这本书里看到自己的童年,以及随着城市化逐渐普及而渐次被新一代孩童忘却的那小巷子。小河的成绩好,读书很棒,但是出自于对哥哥的追逐,因为哥哥比他高,跑得比他快,爬树比他灵活,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学习上超过哥哥。大河虽然读书成绩不理想,但是运动天赋高,爬墙上瓦都难不倒他,田径场上奔跑也难不倒他,只是对学习真心没兴趣。一文一武的两兄弟,在生活里闹出了不少的趣事。比如两兄弟在比身高的时候,一会儿吵着说对方垫脚尖了,一会儿吵着说对方被自己划矮了,然后又开始赛着力吃饭,晚上等着伸腿长高,这些,活生生就是当年的你和我呢。肖复兴在对往昔的回忆的时候充满了深情,比如后来东单体育场跑步打球,大河竭尽全力总算赢下了比赛,那种趾高气昂的少年气,和叶教练那时候的“孺子可教”的饶有兴趣,这些,都是他自己真切回忆。再如小饭馆吃盖浇饭那一幕,拮据的家境让小河从来没能去饭馆吃过盖浇饭,那种美味让他向往又不敢随意浪费钱,而大河在玻璃窗外的突然出现,又让小河一下觉得不知所措,心里五味杂陈。故事在我们的叙述和内容的表述里,总有自己的感受和不同,也有自己的思量。

  真希望你也读读这样的故事,如果你还少年,那么这些熟悉的场景必然是不久之前的你所熟悉的,如果你已成长,那么,回忆的美好一定会在《兄弟俩》的故事里得以再次展现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兄弟俩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