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西班牙披肩之谜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5-07 02:53: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西班牙披肩之谜读后感精选

  《西班牙披肩之谜》是一本由[美] 埃勒里·奎因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班牙披肩之谜》精选点评:

  ●确定假设唯一性

  ●又解锁了一本国别系列 凶手不太难猜 甚至有点套路 就是手法有点emmm

  ●非常经典的一部推理小说!我猜到了凶手,但是奎因的书最大的优点就逻辑分析,即使你猜对了凶手,看到他严密的推理之后,你仍然觉得非常过瘾,非常佩服!你会由衷的赞叹逻辑之美!

  ●台版已经读过,奎因卷土重来,强迫症患者表示还是要收一本纸质的。

  ●我很喜欢奎因的书,就是埃勒里奎因这个人物本身很有魅力,这本书相比其他国名会,确实有点平庸,不会也还行,尤其是核心轨迹很有意思

  ●只是国名系列最后一部吧,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水准,太棒的推理,不断的逆转的精彩,完美收官!

  ●凶手猜到了,细节差一些,ps:奎因的书里警察和法医的脾气为什么都那么暴躁呢,从来不好好说话

  ●国名系列收官之作,文章不论是剧情的跌宕起伏,还是人物的刻画和冲突,都描写的纯熟而自然!加上我从一开始就怀疑对了凶手并不断收集关于他的证据!以上这些,我本该直接默认就给五星的了。无奈这次奎因给的解释实在是太瞎扯了!虽然一早就怀疑对了人,但是一直到最后都没能找到可以排除剩下另外一个人的证据。因此对于真相非常期待!没想到奎因就给了这?拿走了衣服说明没穿衣服?(还穿上内衣是变态吗?)没穿衣服所以是从海上来的?所以…?明明完全可以另外找个地方登陆然后从小路走过去好吧! 哎,虽然除了推理以外的其他方面都很好,但是谁让国名系列的盛名难副呢。还是只能给三星了。

  ●我只想知道凶手为什么要裸泳

  ●猜中凶手又如何,你又猜不中手法

  《西班牙披肩之谜》读后感(一):奎因国名系列收官之作

  这本《西班牙披肩之谜》大概买了三年才第一次翻开,真是惭愧惭愧。 奎因有几个特别牛的地方:1、开创了合作撰写推理小说的先例。没错,“埃勒里·奎因”其实是两个人,一个人负责构思诡计,一个人负责妙笔生花。2、1941年创办杂志,大力推动了推理小说的发展,并培养了一大批世界级推理小说家。3、创作的“悲剧系列”,是世界推理小说界水平最高的作品之一。 《西班牙披肩之谜》是奎因另一个著名的系列(国名系列)的收官之作。在本书中,奎因既是作者,也是作为主角的侦探。侦探奎因是我读过的推理小说里最正常的主角——热爱生活、交友广泛、智商情商均在线,是个温和礼貌的人。在推理小说中,许多侦探被刻意塑造成脾气古怪、傲慢无礼或自闭死宅的样子,读多了也审美疲劳。《西班牙披肩之谜》在情节上还是很吸引人的,但还没有到让人拍案叫绝的程度。待我再去看看奎因的代表作吧。

  《西班牙披肩之谜》读后感(二):孤独女人们的悲歌

  这是我看的埃勒里•奎因的第三本小说,奎因侦探本来要和马克林法官来一次悠闲快乐的海滨小屋度假。可是确卷入了西班牙岬角的一场谋杀、勒索案件。 以下涉及剧透 其实当第一幕戴维被所谓的基德船长绑架的时候,我就把他作为凶手了,因为刻意制造的不在场证明太明显了。但是鉴于书成名较早,这种诡计的设计也被后世多次模仿。当“万人迷”马尔科全身赤裸只披着一个西班牙披肩沉尸阳台的时候,我想这次的谋杀案的动机应该就是一种复仇。整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于西班牙岬角以及沃尔特•戈弗雷庄园的描写。我看书的时候就一直就对那个涨潮时可以连接海洋的阳台充满羡慕。在自己家的私人海滩,充满了阳光、细沙、和蔚蓝的海水,这是多么的惬意啊。 造成谋杀的原因是马尔科对那些有钱的孤独女人们无尽的勒索。在30年代,就有人设计仙人跳用视频照片和证词进行勒索,这无疑是非常邪恶的。当微胖康斯坦布尔太太绝望的跳崖身亡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这个孤独可怜女人的深深的绝望。面对勒索,有人选择自杀,芒恩夫妇恶语相向、戈弗雷夫妇选择冰释前嫌共同面对,对相同问题的不同选择使人们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我发现埃勒里小说的影视化比较少,我只找到了一部1935年的电影。为了能够看看那个我想象中的海滩和庄园,我看了一个小时,但是拍的真的差强人意。

  《西班牙披肩之谜》读后感(三):记录,关于内衣之谜解读(泄底)

  网友评论泄底警戒线——————————————————————————————————————————————————————————————————————————————————————————————————————————————————————————————————————————————————————————————————————————————————————————————

  看完小说之后,发现好多大同小异的类似评论,即凶手为何要脱去死者内衣?刚读完其实我也有过这种疑虑,一时以为是奎因在创作之后的一丝小bug,但细想了一下我觉得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接下来我要记录一下我的想法。

  问题:杀人后为了从大街逃跑的凶手为什么要连内衣一起脱掉。

  首先,看过小说的读者都知道,【披肩,手杖,帽子】是女佣皮兹发现尸体之后再添加上去的【杂质的线索】,即意外,巧合出来的假线索,这不在凶手的计划之中,凶手也不知道,所以在说以下解答之前先自动把这三样假线索排除,这是前提。

  有了上述这个前提之后,我们再以凶手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在凶手的脑袋里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众人再发现尸体的时候,尸体会不带一丝衣物光溜溜的被发现,再来说说内衣,马尔科(死者)是个男人,男人的内衣→【一条内裤】。也就是说,凶手如果不把内裤扒下带走,在凶手的视角第二天的情况会变成这样【全身上下只穿着内裤的马尔科被勒死在露台上。】,在这种情况下,大可不必请我们的名侦探奎因出马,榆木脑袋的莫利警官都能想到死者衣服消失之谜。

  凶手仅仅把尸体的外衣扒走,留下一条内裤?也就是说凶手仅仅是要那一身“皮”,死者衣服消失之谜就迎刃而解了,只要一身“皮”能干什么?

  这个时候正常人都会想到衣服那最原始最本质的用处了,除了遮蔽一具赤裸的身体别无他用了,估计奎因到现场看第一眼,赤裸凶手的身份立马就会暴露了。而凶手当然不会把如此明显的线索留在现场,只要把内裤带走,警察们就会多出几个新的猜想,这对凶手是相当的有利,然而事实确实也是如此。大聪明莫利警官和麦克林法官连续得出“凶手是个女人”“凶手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凶手是个有特殊癖好的人”等等猜想。

  所以从凶手的角度来看,这个内裤是必须得带走的,几秒钟的时间就能消除警察的一个有利线索和制造一个新的谜团,非常的值当!

  警察这边从尸体留有内裤再进一步可以推论出两个结论①:凶手在杀人前身上有内裤②:凶手没有拿走死者的内裤,事后没有内裤。

  利用奎因的推理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排除第一点,凶手必须是光着身子的,因为西班牙岬角的大街是只要穿了泳装就可以正常走路的,所以凶手要是有内裤就不用扒下死者的衣服了就可以跑走了。凶手要是没有拿走内裤只能是第二点【凶手没有拿走死者的内裤,事后没有内裤】。凶手并没有事后获得内裤的途径,去购买内裤?不行,又会留下十分重要的线索,回去找伪共犯基德船长借?不行,在绑架之后杀人之前已经和基德分道扬镳了,而且凶手和基德船长并不是坦诚相待的共犯关系。回去拿自己本身的内裤?这也是不行的,凶手的衣物是在出海之后脱掉的,也就是说并不会在西班牙岬角这片“陆地”上,基德船长开着游艇已经和凶手分道扬镳了,凶手没有办法再拿回自己的衣服了。也就是说,凶手如果不带走死者的内裤,下半身会一直真空到他回西班牙岬角,这又是一个硬核线索,【凶手是一个案发后没有内裤的人】,我想到这里自己提了个问题【如果凶手拿走死者的内裤,警察发现凶手穿着死者的内裤是不是对凶手更加不利呢?】让我把两种情况对比一下吧。

  ①马尔科没有拿走内裤,一直真空到假装遇难被救起,救起后进入医院,遭探望,遭询问,遭医生护士的照顾,没有内裤是不合常理的一件事,只要有一个人,不经意的情况下发现凶手没有穿内裤,凶手就无药可救了。

  ②凶手拿走了死者的内裤,并且穿了,只需要提防一个人,那就是管家蒂勒,只有他可以分辨马尔科的内裤,也就说只要不让他一个人看到内裤并且还要仔细的端详就不会暴露。

  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哪种风险更大。

  想到这里,我觉得已经差不多了,可以得出结论:聪明的凶手把死者内衣带走是极其必要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内衣完全可以像用打火机点燃新年爆竹一样,噼里啪啦的把凶手炸到幕前,而凶手只需要仅仅几秒就可以避其锋芒……

  《西班牙披肩之谜》读后感(四):令人欣慰的国名收官作——这里有最好的埃勒里·奎因(泄底)

  

《西班牙披肩》是奎因兄弟国名系列的最后一部,作为收官作,对比首部作品《罗马帽子》,无论逻辑、剧情还是叙述表达,都能看出明显的进步。一向爱讲废话不重阅读体验的奎因兄弟,终于在这本书里,用更加生动的描述,讲了一个把普通读者也照顾进来的好故事,让人欣慰。

《西班牙披肩》的谜面是非常吸引人的,浪漫的西班牙岬角,只披着披肩的裸体男尸,身份是大帅比&渣男,乍一看就很有多角风流韵事和情杀内味儿。而随着案件展开,读者会发现所有女当事人都和他有情人关系,这就让每个人都有了动机,而且不同女人对他的态度、不同女人的丈夫的态度,都是瞬息万变,可谓看点十足。

剧情外的另一个亮点是,这次的侦探组合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稳如老狗的奎因父子,而是一连加了三个新角色:奎因干爹般的麦克林法官,怼起奎因来真是狠人对狠人,毒舌效果加倍;新出现的暴躁憨批莫利探长,为故事加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他不懂得和奎因打配合,其莽撞操作更成为逼死康斯特布尔太太的主要因素之一;侦探潜力股蒂勒,绝对的线索提供者,拥有超凡的观察力天赋,在收官作出现,一度让我以为他会是奎因的接班人。总之,三个侦探团成员都非常新鲜,且个性鲜明。

所以,从基本配置上来说,《西班牙披肩》就不是一个乏味的故事。然而在此基础上,诡计是有些让人失望的。造成这种效果的因素有两个,第一,一些陷阱确实有些套路;第二,奎因这次给的提示太明显了。最初的绑架,从套路上讲,一看就是故意而为之,而且奎因一直在提示这是一场安排周密的谋杀,可能出现小失误(后面证实是马尔科迟到了,凶手不得不光着身子苦等),但不可能出现绑错人这种大bug。而且,以奎因小说中(我总结出来的)美好的女孩子总是无辜总是得到特别关爱之定律,排除故意设定的绑架案里的洛萨,库莫尔是凶手基本就没啥大问题了。

另一个犯人女仆皮兹,一开始就没影了,基本等于自曝。加上同一个车站线索、女仆实名举报线索多次出现,马尔科死后打勒索电话的人各种憨(又是着急、又是解释、又是直接说自己从哪个报纸上看到芒恩太太的绯闻报道直接暴露自己位置),想到后期勒索犯是皮兹,并且她是马尔科同伙也就很明显了(但没想到二人是夫妻)。

然而,奎因的厉害之处在于,即便告诉你凶手,你也说不清杀人手法并理顺所有逻辑。这一定理在《西班牙披肩》同样成立。核心谜团——马尔科的裸体和披肩,披肩皮兹帮忙解释了,剩下的就是裸体。奎因给出的解释还是十分合理的,纸条上1点其实是12点的错误判断、凶手从海上来所以没穿衣服、潮汐涨起前就来到了露台所以必须把马尔科的衣服扒走,真是很大胆的想法。最后阐释时,当地允许游客穿泳衣外出等微不足道的小线索也都收回来了,整套解释让人忍不住感叹:专业。

至于整本书中最奎因的元素,应该是最后的凶手六要素。要从海上来、游泳好、会打字、熟悉家里人员的习惯等等,其中随便一条就排除了屋内的全部人,简单有力,真的厉害。奎因好喜欢用这种小线索排除一大票人,《荷兰鞋》《美国枪》包括后面的《X的悲剧》都是,如果说前面是专业,这种操作就可以称得上炫技了。

好看、专业、炫技之上,体现奎因是大师的地方,就是最后对法官的排除。这也是我爱奎因的原因。在我心中,他被称为“逻辑之王”,不仅因为每次都走硬核证据说话的路子、推理严丝合缝,更是因为埃勒里那种誓要排除0.00001%可能性的侦探精神。很多我们约定俗成的事,他要证实;很多明显不可能的事,他要说明。这种严谨,是侦探小说这么多年来一直疯狂吸引我的魅力之一。

所以,在我看到他连亲人般的法官都怀疑,后又因为他不会游泳,不符合凶手六要素之一排除他时,我确信我喜欢奎因的书没有错。那句“怀疑你纯粹是为了逻辑训练”(大致是这个意思),更体现了埃勒里的可爱之处。

可见,到了《西班牙披肩》,奎因兄弟的写法已经相当成熟,埃勒里这个角色也终于成熟了。

他不再是《希腊棺材》里会犯错的愣头青,不再是《荷兰鞋》里的装逼犯,在《西班牙披肩》里,他已经小有名气,他沉稳、有谋划,保留着知识分子的酸劲儿作为侦探的必备怪癖因素,却不再让人为此反感。他对逻辑的坚持,也从之前带点杠精和故弄玄虚的令人讨厌,被找到尺度的奎因兄弟给柔化成了令人尊敬和感动的地方。

也正因为埃勒里这个角色的成熟,我们才能在《西班牙披肩》里看到他的各种金句(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讲,这是国名系列中埃勒里输出有用金句最多的一次):自己靠符号而不是人性推演工作、犯罪是社会之癌但模式必然存在、完美犯罪其实是街头随便杀个人的最简单犯罪……还有一点点直击福尔摩斯名言的这一句——

“但结论得经过证明才能说是结论,它并非是不证自明的,没什么是不证自明的。除非它能通过逻辑的严格检验,否则二选一的答案里没有一个可说是不证自明的。”

(当然啦,奎因其实很喜欢柯南·道尔,书中还特别写了他对福尔摩斯演绎法的阐释和应用。)

所以,我个人观点,《西班牙披肩》应该是国名系列中除了《希腊棺材》最值得读的一本。这里有最好的瘦削侦探埃勒里·奎因。我爱这样的埃勒里·奎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西班牙披肩之谜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