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是一本由约翰 P. 科特 (John P. Kotter) / 罗恩 A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元,页数:1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认同》精选点评:
●有新意。拉反对者引起关注。
●遇到反对意见在所难免,不要去试图让反对者闭嘴,反而要借此机会引起讨论,大胆表达你的意见。
●很有用的工具书
●是我已经总结到的东西。读过之后可以使之更准确和系统。
●注重情感,获得共鸣。获得认同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获取群众支持的情况,在这种时刻,不要去想着让那些不同意你观点的人闭嘴,反而要让他们说话,告诉他们你的意见。
●简短的小册子,应用场景是向群体争取对自己想法的支持时。很快就能看完,可要实践和练习才能掌握。至于有没有作用,还不知道,毕竟社会科学的结论并不是那么solid,算是兵器库里又多了一把兵器,遇事可以多试试,说不定有用呢,who knows
●因为樊登的解读找来看的,虚构了一个案例:怎么争取他人的认同,以通过图书馆添置计算机的提案。感觉我工作中能用的部分挺少,因为我的工作基本不需要做方案以及争取别人认同方案。以后如果接触到了相关工作,会再找来看,如果有用,那时再修改评价。
●初涉社会的工具书
●如何在需求澄清会上合理撕逼
《认同》读后感(一):执矛提盾闯社会
这是本纯粹讨论术的工具书,虽然第一作者是约翰•柯特,但貌似主要部分并不是他写的,只是一种背书而已。而且关键相关的术貌似不太适合中国国情,完全不同的文化对于认同本身的理解就不一致。人都有寻求认同的需求,但其实怎么看待这种需求本身,或者是这种需求的基础和底线是什么。也许这是我期望看到的。但是在一本纯工具书中,你能索取的只是一种机械的应对方式而已。
其实本身内容也不是很多,翻几下就没了,也许更适合刚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了解些不同的思考角度。
2016-2-25
《认同》读后感(二):您完全可以Say NO 但。 请从这次开始 把no的理由也顺道捎上
您完全可以习惯性否定我Say NO
大大的
但。
——致敬家庭意见领袖大男子主义的:或许省略附带我情感色彩的定语更客观 不改了 懒嗯)父亲
一切都是刚刚好 恰逢其时的安排
于我而言 很好的一份方法论
——致敬偶然拾得的John P.Kotter
《认同》读后感(三):核心
在战略层面,你要争取第三方的支持。 在战术层面,你需要小心反对派的四种抨击手法。 ①制造恐慌 点破没有因果关系 借力打力,按照他们的思维模式举出一个明显荒谬的例子 ②无限拖延, 问题不重要-问题上增强人们的紧迫感 方案不深入-方案上指出他们街道处的不是自己条件不成熟-条件上引导人们看到积极的方面。他跟你讲咱们不具备什么条件所以行不通,你要能举出来咱们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而且还有什么什么条件我们已经在筹备中,或者有了针对性的措施。 ③混淆视听AB对立 你可以这么解释A和B的关系:“我们不是单单着手做一件事,等完成了再去做其他的,不是。我们的做法是两件事同时推进,做一点A,这时候B就能前进一步,等B前进之后,A又可以做得更多。” ④人身攻击 保持风度 表达对第三方的诚意和重视 “如果我们让各位感觉到有任何指责图书馆工作的意思,我们愿意道歉。这不是我们的本意。事实上,我们的计划只是为了给图书馆员工配备必要的工作环境。他们在现有的条件下已经做得足够好了。而如果有了计算机的帮助,他们的辛勤劳动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借助权威,从而赢得人们情感上的支持。
《认同》读后感(四):术业专攻
这本书的阅读时间非常快,1个小时内完全可以完完整整的读完。
不过,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一个很简单的沟通解决方法——如何获取别人认同。
说到底,我之前曾经很无畏的召集过一次类似的决策会议,但实在是发挥的烂,基本上书里面提到的反面,我都犯了,并且执拗不改。
我看到有人已经把书里面的一些核心方法都一一写出来了,如果觉得书很贵(确实觉得贵),或者不太想看的话,完全可以透过这些评论看完书中内核。
我只是想谈谈里面对我启发比较大的东西。
1、不要妄图说服所有人同意自己的观点,对我而言,这个意思是说,破除自己当英雄的渴望,这个可能受到大多数的影视片的影响,而实际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平易近人,多理解,多沟通,英雄什么的还是呆在他应该呆的地方。
2、实际上是1的补充,对我个人尤为重要。千万千万,不要妄图用一堆科学数据,道理去征服对方,这个是很多高学历,自负的人,爱上知乎的人的通病,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就可以大杀四方,最终落得曲高和寡,也就是洗去身上的学术气,这个要谨记谨记。
所有的回击和反馈,简单有力,避免缠斗。
3、最最重要的,一定要提前准备,没有哪件事情不做准备就能办好的。
《认同》读后感(五):防守兼备,会议上针锋相对的分析思路大全
《认同:赢得支持的艺术》如何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方案
在试图说服别人或者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时,首先在准备阶段要避免四个误区:
1、 不重视说服。不仅要重视方案的完善性,还要重视别人的意见。并不是方案只要完美就能取得别人的支持
2、 不重视第三方。尽管反对者的观点很重要,但是在说服过程中最需要拉拢的是第三方,这与辩论中一样,关注观众才会让自己赢得最后的胜利。
3、 故意排除反对者。有时为了促进方案的通过而故意排除反对者,这显然是错误的,会让中立人群不重视且产生不适。
4、 言简意赅。回答反对者的意见时,要注意不要长篇大论,要言简意赅。
在认同过程中,要谨防反对者的四种攻击,并化解反对者的攻击:
1、 恐惧效应,将方案可能引发的后果严重化,让人产生恐惧。
2、 拖延效应,主张当前的方案不完善(将方案简单化来攻击、攻击稻草人战术)、细节不深入、条件不成熟。这时我们要增强方案的紧迫感
3、 混淆视听:将逻辑关系混乱。
4、 人身攻击:要保持风度,不能和对方互相对攻,也可以找到权威人士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