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二钱铜币》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4-30 02:26: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二钱铜币》读后感锦集

  《二钱铜币》是一本由[日] 江户川乱步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钱铜币》读后感(一):大师不是用来消耗的。是用来做标尺的。

  大师的作品不管经历多久的时间还是那么的优秀,给与现在的我们很多参考。只是这个版本的丛书我要吐槽。

  16开的大部头太沉重了,在上班的路上(坐地铁)很不方便拿在手里太大太重。32开的两三百页的文库本不好吗?!

  译者的水平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某些词汇表达方式跟不上时代。当下的世代有网路有手机,本来适合的书就少。把这么优秀的作品介绍给他们是件好事。可好事一定要多磨嘛!!

  《二钱铜币》读后感(二):膜拜大神系列1

  包含各种主观感受和剧透的书评,慎慎慎入!

  虽然热爱侦探小说已久,但是特意没过多触碰几位侦探开山大事的作品,比如江户川乱步还有横沟正史,那位大神爱伦坡也是!原因都一样,我胆子太小,小时候看他们的作品名就吓到了,多年来居然就不敢下决心去看!哎,谁让少女虽然热爱悬疑侦探,但又对浓郁的恐怖惊悚怕的要死呢!

  终于做好准备要开刷了!给我震撼吧!大师们!

《二钱铜币》4.5

  《二钱铜币》读后感(三):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

  乱步的作品读过一些,二钱铜币是乱步的处女作,但不清楚这个作品是不是有修订或者有多个版本,这套江户川乱步推理探案集收录作品与新星所出版的那一套相比,有很大出入,首先译文有很大不同,并不简简单单是译者不同,而内容上也有些许出入,二钱铜币,新星的译作二分铜币,该作在这套作品中是以明智小五郎为主角来叙述故事,而新星版则是以第一人称来叙事,其它的如魔术师等也是这样的现像,由此可见,该译文和新星的译文所翻译的原著文本是不同的,故事的大体走向和主要情节虽然没有改变,但文字,许多细节都有很大的不同,至于哪个版本更好,就看读者的喜好了,都各有风格,个人感觉以这个版本比新星的更有带入感,所以喜欢乱步的,这个版本和新星版本都可以收藏哦!

  《二钱铜币》读后感(四):日本本格推理的蜜汁诱惑

  当年曾被江户川柯南的动漫迷得七荤八素,他的那句“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也成了我对那个推理时代的符号记忆。成年后,方才得知当初令我着迷的利用逻辑推理解谜的形式为“本格推理”。

  “本格”是日语流入中国的倒灌词,在日语中有“正统的,真正的”之意。“本格推理”是指推理者通过从案件中搜寻到的蛛丝马迹,经过一番严密的,逻辑合理的推论,解开迷案疑点,找出真凶,带领读者拨云见日的过程。所以在“本格推理”的世界有两个要素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一是难解的迷案(例如,密室杀人,荒野无名尸之类的),二是逻辑严密的合理推理。这二者缺一而不成“本格推理”。

  提到日本的“本格推理”,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就是本格派推理大师——江户川乱步。他塑造的大侦探明智小五郎堪称日本的福尔摩斯,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小说中案件设置和逻辑解谜增色太多。小说中,明智小五郎总能在案件侦破山穷水尽之际找出常人难以发现的线索,从而顺藤摸瓜,一举攻破疑案。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日本的推理小说初现,正是由于江户川乱步作品的问世引领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创作风潮,现如今炙手可热的日系推理畅销作者东野圭吾也是因为获得“江户川乱步奖”才得以出道,可见,江户川乱步及其推理作品对日本推理小说发展的影响力。

  有人疑问本格推理多简单啊,不就是破案么,有什么新奇。其实不然,创作“本格推理”需要作者既具有宏观的对情节发展的逻辑把控,又需要拥有对微观的对犯罪细节的创新能力;既要有扰乱读者视线,分散嫌疑目标的写作创意,又要有能自圆其说的解谜策略,否则,故事千篇一律,初读即知结局,那还有什么魅力可言。

  但是这些蜜汁动人的推理元素都和谐的并存于江户川乱步创造的日本“本格推理”的迷幻世界里,说读之废寝忘食也不为过,难道你看每集《名侦探柯南》的时候会不想听柯南在最后的那段精彩的推理独白吗?

  想来这就是日本“本格推理”的迷人之处吧。

  《二钱铜币》读后感(五):这就是所谓经典?

  室友买的江户川乱步的小说集今天邮到了,我对这位日本推理小说界的宗师级人物也算略有耳闻,所以借了一本来,以一种膜拜大师的心情翻开书页,打算虔诚品读。

  结果看到第二篇的开头几章便放下了,因为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我真的很想问一句,这他妈是什么鸟玩意?

  来我慢慢婊,第一篇,前半部分虽然漏洞尿点也有不少,但瑕不掩瑜,还算说得过去,直到最后一章,作者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自作聪明,什么叫画蛇添足。

  神神叨叨讲了一通,最后谜底揭晓,原来从头到尾全是主角为了耍自己的朋友自导自演出来的恶作剧?

  Excuse me?

  是主角神经病还是作者神经病抑或两者皆是?

  请告诉我主角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与朋友起了莫名其妙的争执?所以莫名其妙的想证明自己比朋友聪明?而证明的方式就是莫名其妙的把朋友耍一顿?

  确定这脑回路没问题么?

  再者,按作者所言,两人生活拮据到只剩20元生活费,为此朋友为施行计划时,不得已非常愧疚且歉意地向主角要了10块钱,殊不知主角为了耍自己,可是在印刷店豪迈地买了不少礼品纸币。

  哦,用的当然是两人共同的生活费。

  我真想问主角一句,当他“大方”地给朋友给钱时,自己心里真的没有出现一丁点名为“羞耻”的情绪?

  再说第二篇。

  我只能说我被主角的三观震惊到了。

  先不说主角酷爱专门穿一套黑衣服躲在角落偷听别人谈话,分明就是一个有偷窥癖的变态,主角可是侦探,侦探的窃听能叫窃听么?

  主角因为主观觉得某人“可疑”,于是便一路跟踪,怀疑对方手提包里有“可疑”的东西,于是便伺机窃取到自己手里,观察到对方察觉东西丢失而发狂时,便更加坚定的肯定对方有不可为人告知的秘密,看见对方烧钱便立刻认定对方是制造假钞的,正在销毁证据,甚至有一刻犹豫自己要不要报警。

  接着对方自杀了,我们的大侦探主角才一边惊讶起对方的行为,一边不慌不忙地报警,还不忘藏起来,免得自己惹上麻烦。

  令我难以置信的是,主角从头到尾都没有觉得一个无辜路人的自杀与自己有丝毫关系,我们的大侦探没有为此产生一丝愧疚和后悔,反而是坚信自己的怀疑没有错,对方果真和自己判断的一样,是个“可疑”的人。

  恕我直言,作者你确定自己笔下的主角是个刚大学毕业,有着崇高目标的热血年轻人,而不是偷偷从神经病医院溜出来不但愚蠢而且中二还三观不正的神经病?

  来我换个更形象的说法阐述一下。

  我半夜发现一个抱着一只行李包的路人,我认为他很可疑,什么你问我为什么认为他可疑?废话我是侦探是主角,主角的直觉需要理由么?

  于是我一路跟踪他,和他住进同一家旅馆,就住在他隔壁,以方便自己继续观察他,什么你说我这叫偷窥?放屁,主角的偷窥能叫偷窥吗?我是出于正义和神圣的好奇心驱使而观察可疑人员!

  接着我趁他外出时潜入对方的房间中,拿走了对方的行李包。什么你又说我这叫投射?还问我怎么潜入对方房间的?你管我?!我想进去就进去想出来就出来有作者给我开挂就是这么任性!再者,侦探的偷窃能叫偷窃吗?这叫提前搜集作案证据!

  我肆意翻找了一番对方的行李包后,并没有找到什么奇特的东西,恰好对方也回到房间了,于是我丝毫没有产生物归原主的想法,而是饶有兴趣的观察对方发现自己遭窃后的反应。

  嗯对方的反应没有让我失望,不但歇斯底里的大哭大笑,还烧了厚厚一沓钞票,哼,看他烧的那么不在乎,一定是一沓假钞!我果然没有辜负身为国家公民的责任,发现了一个制造假钞的可恶罪犯,等我顺藤摸瓜找到你们的窝点就报警。

  可惜的是对方居然自杀了,我宽宏大量的没有责怪对方的冲动行为,且富有责任的报了警,还不忘回旅馆拿走从对方的行李包。

  至于那个人的死,哼和我有什么关系,他那么可疑,我可是在以侦探的身份进行必要的调查!

  ——

  我看这一篇时的心情变化是从惊讶到震惊再到愤怒,最后我只觉得好笑了,毕竟这样鬼扯的蹩脚玩意不必认真,它就和国产恐怖片一样,只是侮辱智商的笑话而已。

  另外有一点不得不提,译者的文风和用词实在有点过时,动不动冒出来的歇后语和一连串形容词看得我嘴角尴尬地直抽抽,但说回来,这样的文章内容与这样的翻译,倒也算般配。

  《二钱铜币》读后感(六):明智小五郎的人格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脑中并没有关于江户川乱步的任何知识,也不了解他笔下的大侦探明智小五郎。夏洛克·福尔摩斯比他的作者,柯南·道尔,更加家喻户晓,而相反地,江户川乱步则比他笔下的名侦探明智小五郎更为有名,以至于很多人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明智小五郎的鲜明的形象,也不了解他的性格,只知道他是一个有名的侦探。我也是一样,最开始,一切对“小五郎”的印象都来源于《名侦探柯南》。于是,我买了这个系列的全套六本书,打算领略一下日本侦探推理文学的先行者,这本《二钱铜币》是这套书的第一部。

这本书中一共有六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二钱铜币”,是江户川乱步的处女作,刊登在日本当时专门发表外国侦探推理小说的杂志《新青年》(1922年四月号)上。我个人认为,相比推理元素,这个故事更多的表现了明智小五郎的个人性格——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严肃侦探,而是非常调皮的,喜欢恶作剧,不贪钱财,心地正直,单纯地对推理充满热爱。这篇故事讲的是明智小五郎还在大学的时代,报纸上刊登了一桩特大盗窃案,小五郎的同学松村武投入巨大的热情,发现了两分钱硬币中的暗号并且破解了藏匿贼款的地点。不仅如此,松村武用了各种方法来掩盖自己的身份,防止别人发现他找到并私吞了巨款。正如文中所说:“五万日元,竟有这么大的魅力!其产生的动力,竟然使一个正直的人自觉地脱胎换骨,彻底改变自我。”不过,这一切都是小五郎的计谋,小五郎早就发现了巨款的所在处并上交了警方,并且留下假线索给松村武,戏耍了松村武一番。当然,松村武贪财的邪念得到了教训,他在推理与正义的心的较量中也彻底失败了。

第二个故事,“幽鬼之塔”,在情节设计方面,更加引人入胜了。这个故事全程围绕着一个可怕的秘密,奇怪地接连在五重塔上吊自杀,牵涉出十几年前被掩埋的真相。而明智小五郎这时依然很年轻,刚刚走出大学校门,他一直以身犯险,跟踪各种危险人物,好几次被发现,并且陷入丧命的危险——被推入河里、被黑衣人追杀等等。不过,这个故事发展到最后,与其说是小五郎自己推理出了真相,不如说是嫌疑人为了摆脱心里的阴影而主动坦白了。这件事再揭发给警方,已经毫无意义,小五郎也没有这样做。他或许对于是非对错有着自己的标准,并不拘泥于死板的社会规则,而且他在这个故事中表现出的冒险精神,甚至在冒险过程中涌出的喜悦,再次丰富了他的性格。

第三个故事,“白色羽毛之谜”,情景塑造让人回忆起早期的《名侦探柯南》——富豪的古建筑、与世隔绝的古堡。这时的明智小五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大侦探了,文中对他风格的描述是:瘦高个、思路敏捷、洞察力强、推理逻辑性强,爱憎分明,看上去与年轻人一样,穿着打扮很讲究也很时髦,纯粹的美国绅士风格。更重要的风格是:他的脸上常带微笑,可那笑容有点让人后怕,仿佛在告诉对方,他可以火眼金睛洞察一切,任何做坏事的家伙都不能蒙混过关。这段描写很贴切地将明智小五郎的聪颖智慧的形象定格。白色羽毛就好像死者的死亡预告一样,死亡的时间、地点、目击证人、不在场证明,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接二连三,还有其他死者出现,被枪杀、被溺水等,其中还穿插了密室的诡计。真正的凶手甚至留下了非常完美的推理,让嫌疑落在了另一人的身上。当然一切都被明智小五郎识破。明智小五郎在揭穿真相的时候,不仅非常平静、温文尔雅,而且还自恋地说出“我可是日本第一大侦探”这样的语句。这让人感到,他真的非常喜欢在推理出真相时那种“获胜”的感觉,他依然充沛着无限的精力与热情,来与隐藏在黑暗中的罪犯们进行无穷无尽的斗争。

第四个故事,“黄金假面”,是和法国大盗鲁判的较量。(我从来没看过鲁邦的故事,所以我也不清楚文中出现的鲁判、大岛不二子、法国侦探艾佩鲁而“鲁邦”系列有没有什么关联……)总之,这个故事相比推理,更重要的是很惊险,趋向于动作片。中间的舞会的装饰借用了爱伦·坡的“红死病”的设定,并牵涉出大型机关,明智小五郎更是表现出柔道高手、身手十分了得的一面,而且还有很多“化妆”之类的技能,明智小五郎、鲁判都化妆成各种不同的身份,还有后面驾驶直升机等。小五郎面对警方的固执时,那种敷衍的态度也很可爱。总之,一切情节都非常经典。

第五个故事,“心理测试”,这个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站在罪犯的角度,完完全全模拟了罪犯的心理,动机、设计、转变、心情、策略,都以罪犯的思想来叙述。比如,一开始想要金钱的欲望,以罪犯的观点来看,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意志不坚定的人在阅读这段文字时,甚至可能被罪犯的想法说服。当然,文中指出,“世上的歹徒如出一辙,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编造出适合自己的歪理,为自己的恶劣行径诡辩”,对这种想法当头棒喝。当然,文中的罪犯是完全相信自己的观念,付诸行动,逃避制裁,对他人的性命毫无同情心的人,他制定出非常完美的计划来摆脱嫌疑,甚至设计自己的语言的每一个细节。当然,明智小五郎指出,罪犯经过设计的语言反应,虽然不会像有嫌疑的人一样反应迟钝、遮遮掩掩,但是相反,甚至比正常的回应还要快零点几秒——准备过于充分有时适得其反。最后,罪犯还是落网了。

本书的最后一个故事,“黑手”,是一个富家小姐被绑架的案子。明智小五郎通过对交易现场脚印的分析,以及对明信片上密码的分析,找出了最后的真相。罪犯获得了救赎,情侣也终成眷属。这一切都是明智小五郎温柔促成的结果。文末那段——“瞧,人生多有趣啊!”明智小五郎说完,发自内心地笑了——让人体会到他充沛的感情和善意,那么温柔,那么善良,再次让人沦陷在明智小五郎的人格魅力中。

由于作品的年代确实久远,或许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要求会更加苛刻,但我依然读得津津有味,每读到一个故事就会盼着什么时候明智小五郎会出场,然后用以或帅气、或调皮、或严肃的态度来解决案件,这个过程中我已经成为了明智小五郎的死忠粉。我还尚未阅读这套丛书系列的第二部《死亡十字路》,期待它能带给我更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更加让人着迷的明智小五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二钱铜币》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