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来信勿拆》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4-25 02:48: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来信勿拆》经典读后感有感

  《来信勿拆》是一本由[日] 浜尾四郎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信勿拆》读后感(一):水军这么多?

  刚刚看这本书的介绍时被吸引,觉得是我想要看的那种类型。看了开头觉得还不错,越往后看越失望,语言啰嗦。竟然最后一个竟然是被吓死,吓死的理由也真是牵强。最坑的就是凶手。评论中竟然这么多人评五星,知道吗,侦探是凶手是犯规了好吗。而且侦探是罪犯还不算,还找了好几个共犯。这哪有公平性可言,完全是愚弄读者。人物的刻画也毫无特点,每个人都一样。总之就是非常失望,对他的高评价言过其实。

  《来信勿拆》读后感(二):不如想象中好看

  看了这些介绍,很是期待。

  然而从中间部分开始就觉得无聊,推理占了书的绝大部分,感觉像是不那么复杂的案件被作者分析的很是复杂,可以三言两语带过的介绍被作者分析的很是深奥。对比东野圭吾来说,东野的小说剧情更加突出,而这部小说剧情比较弱,最后的反转真相感觉得匆忙结尾,怎么就靠分析和一次外地调查就能分析出来这上一辈的恩怨?

  人物方面宽子小姐塑造的最为成功。

  《来信勿拆》读后感(三):想到什么写什么

  7分

  读之前了解到这是二战前的作品,还以为以我的年纪读来会感觉和现在有很大割裂感,结果我还是低估了日本的发达程度,咖啡厅、酒吧、出租车…让我一度忘记了这本书的年代从而代入二十一世纪。直到读到杀机——只是因为被绿了就世世代代诅咒小三,还杀光小三子子孙孙——才让我又意识到,这果真还是二战前写的,真是匪夷所思的杀机。

  不知道早期的本格派是不是都这么絮叨,可能是为了让读者看得懂,一定要在聪明侦探旁边插一个笨蛋不断提出笨问题,好让侦探娓娓道来解释给他听。可是有些问题实在太笨了,用很多页来解释观众看一眼就明白的事,而且这个笨蛋还有点色眯眯的真受不了。

  受一些影视影响,先入为主的觉得另一个侦探是跟主角相爱相杀互相竞争推剧情的了,把这俩都当成选手了,根本没考虑进嫌疑人了,大意了,确实到最后揭晓的时候才知道真凶。

  有一个收获是知道了一种叫“浴缸里的新娘”的杀人手法,好奇脚被拿住了真的挣扎不起来吗。

  《来信勿拆》读后感(四):大写的天黑请闭眼

  提起日本的影视剧和小说,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贞子》,大学的时候犯怂,但又好奇到底多恐怖,于是在某天下课后,班群里喊了一声,谁想看贞子?留下来我们用大屏幕放!

  结果是那天下午我们全班拉着窗帘,女生躲在男生后面看完了整部剧,当天晚上还有一对男女宣布在一起了,后来我们都感叹是这部剧帮了他们。太可怕了!

  从小就胆小的我,从那以后再也没看过恐怖剧情的电影和书。甚至连《催眠大师》这样的悬疑剧都看了一半就跑出电影院,拿到这本书纯属意外,当时看到题目《来信勿拆》以为是普通小说,结果定睛一看才看到小字《杀人鬼》。

  《来信勿拆》读后感(五):对恶的宽容便是对善的残忍

  人的执念或许会让人走向成功的顶峰,或许会让人生跌入罪恶的深渊。执念若用于善行便是人类和社会的福音。倘用于违反道德与文明规则,便必不可避免的成为悲剧的根源。

  浜尾四郎的《杀人鬼 来信勿拆》三代的恩怨纠缠,使身处其间的无辜者成为执念的牺牲品。浜尾四郎在书中所描绘的林田英三若能抛开上辈人仇怨,必定会让自己的生活很舒适,靠着缜密的思维和坚韧的品质,在林田英三这辈人身上,精美的体面生活唾手可午。仅仅是控制不了那复仇的执念,生命、尊严、地位全被恶念所诱惑,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无辜的德子夫人,骏太郎,初江都成了林田英三制造的冤魂,从前素不相识的人无论是女 性还是少年少女,只因毫不知情的家族恩怨便成了牺牲品,做这样一切的林田英三毁灭了他人生命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灵魂完全交付给了恶魔。

  浜尾四郎的《杀人鬼 来信勿拆》在书中塑造了睿智的代表善良与正义的私家侦探藤枝真太郎,若没有藤枝真太郎这样个性鲜明,是非分明,阳光勇气的形象出现,传递给读者的必然是对现实生活邪恶黑暗不能申张的绝望情愫。

  一个无论多么显赫的家族,金钱与地位都保证不了家族的平安,危难时刻是爱与温暖,信任与理解避免了个人的灭亡和家族的毁灭。浜尾四郎没有让秋川骏三的所有子女都死于非命,留了大女儿宽子和二女儿贞子,作者浜尾四郎这样安排也许是出于对生命希望之光的渴望:只有冷静和富有勇气的人才能在这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生活里生存下来。

  全书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塑造个性独特,与现实生活有很大契合性,不会让普通读者觉得遥不可及,正是这样的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案例塑造,才会让这部《杀人鬼 来信勿拆》富有蓬勃的生命活力。对恶的宽容便是对善的残忍,人人心中都有魔鬼,如何不被心中的魔鬼控制是每个想活出自己精彩人生的读者必须要面临的挑战。此书值得细读。

  《来信勿拆》读后感(六):《来信勿拆》:一部经典小说成就了一个检察官

  《来信勿拆》是一部典型的法律型侦探小说,读完后惊叹之余叫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不会写推理的作家不是一个好检察官,一个不会分析案情的检察官不是一个好律师,一个不懂得犯罪心理学的律师不是一个好侦探。这就是日本作家浜尾四郎,他是检察官,是律师,是一个作家,更是他笔下的推理名侦探。

  浜尾四郎,1896年生于东京。出身名门,祖父是封为男爵,身兼文学博士及法学博士的加藤弘之,父亲为医学博士加藤照磨,并为一等勋位子爵枢密院议长浜尾新的养子。浜尾四郎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律系,曾经担任检察官及律师,期间投身写作。出身名门的浜尾四郎曾做过检察官和律师,有着较高的受人尊重的地位,然而让他在当年轰动一时的却是他的文学作品。

  作品早期收录在《日本推理名作选》

  日本推理文学发展之初,大体承接了欧美短篇全盛时期所累积的成果,并开始尝试本土化的融合。自江户川乱步以《两枚铜钱》(1923)轰动文坛起,加上横沟正史、甲贺三郎、大下宇陀儿、角田喜久雄、水谷准、梦野久作等新秀陆续崭露头角,以《新青年》杂志为核心,展开了日本推理的第一黄金时期,一直延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

  在这段成果丰硕的黎明期,出现了两位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推理作家。一是与江户川乱步齐名,以《受诅之家》(1925)出道,风格诡谲怪奇的医学博士小酒井不木,他于1929年去世,享年仅39岁;另外一位,则是在不木去世那年出道,同样享年仅39岁的法律专家浜尾四郎。

  对法学有深刻领悟的浜尾,最擅长的是处理法律与人情的纠葛,将专业知识应用在推理创作上。作为日本本各派小说的第一人 江户川乱步在《日本的侦探小说》(1935)中提到,浜尾四郎、甲贺三郎或山本禾太郎的作品都并称为“法律型侦探小说”。尤其是浜尾四郎,“甚至还会提出对法律的质疑,或是在文中随处可见对法律的批判,而这些作品的产生,也多半源于作者本身的经历。”

  《来信勿拆》读后感(七):推理中

  《来信勿拆》是一本日本推理侦破小说。写推理小说,首先作者本身要具有非常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要具有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事件的精密安排能力。

  《来信勿拆》从一家庭谋杀事件开始写起,由一个叫小川的人进行介绍,他是私人侦探藤枝的朋友,于是被藤枝带进案件的审理中。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出来。

  一封带有三角号标志的信,让一个家庭陷入恐慌之中。秋川俊三是一位有名的企业家,家境殷实,倒插门成为有钱人家的女婿,可他却受到了一封恐吓信,于是辞职在家,让家人都要小心,可是,即使如此小心,他的夫人,小女儿、小儿子、女仆还是被杀了。两个私人侦探——藤枝和林田,还有警察,和他的家人就这样有机组合在一起。首先是夫人德子被杀,案件开始进入调查推理中,接着小儿子,仆人死亡,再接着小女儿被杀死浴缸中。案件扑所迷离,秋川家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

  藤枝和小川努力在保护他们,林田也在调查中。书读到最后,凶手放浮出水面,竟然是林田。怎么能是他?藤枝开始讲述他的推理。说实话,对于这类小说我不太感兴趣,藤枝的推理,作者写得入丝入扣,每一处疑问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不过即使再合理,我也不感兴趣,原因假。

  生活中是否会有这类案件,是否能如此错综复杂或者扑所迷离。很多人能不能如凶手林田那样镇定自若?看了这样的小说,是不是会成为一种反面教材?另外推理小说,显示的是作者的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把一个侦破案件写得合情合理,需要伪造多少条件?写这样的小说,心理承受力得多大啊!一是残忍,所有死者都极惨,或者都痛心。另外百密一疏,即使心思再缜密,也有漏洞。都会让读者有不可思议之处。比如这本书中,二女儿贞子为什么出身都不做想尽的安排,那么多年的恩怨,难道还会成为杀人的原因。有很多不符合常理之处。也许这是人本人的逻辑吧。

  《来信勿拆》读后感(八):不到最后一刻,你不会知道谁是凶手

  ---------------读《来信勿拆》文:纪汐

  “此时最明智的举动,应当是立刻回到家里,你家可能会有极为恐怖 的事情发生,不应该待在这种地方。”就连宽子出来找侦探, 在侦探的工作室里居然也能收到她刚刚在跟侦探提及的标有红色三角形印记的书信,而且也是用书信打印的。而正当宽子决定委托藤枝侦探作为调查他们家-秋川家接二连三收到恐怖书信的调查者的同一天,秋川家家主秋川骏三也委托了另外一位名侦探,林田来调查该事件,这个据称是号称侦探界的“龙”, 可见名声之响亮,然而以为有了侦探,应该会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可惜恰恰相反,因为请了侦探,反而从单纯的恐吓信变成了命案。

  从当家主母当天死于自己的密闭房间,按照信件的提示,以为到5月1日才会再次发生,却在4月19日主母的葬礼上,作为最有继承权的小儿子和去拿药给主母吃的嫌疑人,女仆同时被杀害于后院,谜团进一步升级,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幕后杀人犯?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同时杀害两个人?连藤枝和林田也都毫无头绪。每个人都有犯罪的嫌疑。伊达?贞子?宽子?抑或是家主秋川骏三?

  命案不断升级,藤枝也终于抓住了一些蛛丝马迹,顺藤摸瓜……

  原来是上一代的恩怨情仇让这一代来承受,看似毫无瓜葛的人,却是在背后捅大刀的人。三角形记号,一开始就暗含了所有关系的复杂。

  正如《亲密伴侣》里的家族族谱图所提到的,很多时候上一辈的模式或恩怨总是会在无意识中渐渐融入这一辈的行为中。

  《来信勿拆》是浜尾四郎最具代表性的本格派推理小说,该作品甚至让他与江户川乱步一起成为了本格派的代表作家。作为一部经典的本格派侦探小说,同时也因浜尾四郎曾经的工作经验,加入了不少法律推理因素。而这点在《来信勿拆》就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同时本作品更是让喜欢本格推理小说的读者们再次体会到了解谜的乐趣,它让读者和藤枝侦探站在同一个平面上,至于能不能得到谜底,猜到杀人犯,那就各凭本事咯。无论是宽子的表现,还是贞子的反应,抑或是小川的描述。如果你的逻辑比不上书中的侦探,你真的只能像我一样,直到最后才会知道原来凶手竟然是他啊!

  本文均属原创,转载请豆油确认授权。20160413

  《来信勿拆》读后感(九):令人错愕的仇恨

  《来信勿拆》是由日本作家滨尾四郎所著的法律型推理小说,当然忽略掉“法律型”这三个字儿,它就是一本推理小说,是一个非常好看且有点吓人的推理小说。 《来信勿拆》讲述的是发生在秋川造纸董事长秋川骏三家接二连三的凶杀案,而这一切皆因秋川先生收到的信封上盖有三角形印戳的信而起。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之一是一位名叫小川雅夫的早年丧偶的中年男性(还不到四十啦),因家中有父亲留下的企业,不用为生计发愁,所以就在和自己兴趣有关的杂志社工作,和母亲一起生活。按理说,小川雅夫应该和凶杀案扯不上什么关系,一个工作清闲、手中有钱的单身汉,他能成为秋川家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凶杀案的亲历者是因为他在去喝咖啡的路上无意撞到了他的高中同届——曾任检查官的私家侦探特藤枝真太郎,而他俩一起喝完咖啡之后就一起去见了藤枝的委托人秋川宽子。刚才为什么要提小川的单身身份呢,因为小川在见到宽子小姐后就心生向往,而这样的感情存在,使这本小说的情节更为丰富。 宽子之所以找到藤枝,是因为她发觉出他父亲的异样:年富力强却辞去董事长一职、因接到信封上带有三角印戳的信而心神不宁、为二女儿秋田贞子结婚的彩礼问题与从未发生争执过的妻子吵架……而就在藤枝和小川和宽子小姐了解情况的同时,藤枝也收到了信封上盖有三角印章的信。而后秋川家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凶杀案:秋川骏三的夫人遇害、十五岁的儿子秋田骏太郎和仆人佐田康子几乎同一时间遇害、三女儿秋田初江离奇死在浴室,而就在马上向藤枝吐露实情的关键时刻秋川骏三先生居然在取东西的几分钟内离奇死亡…… 接二连三的凶杀事件,除了警方和藤枝协力办案之外,还有一位知名的私家侦探林田英三也参与其中,林田和藤枝之间的龙虎斗不仅使小说更加好看,也应了中国“同行是冤家”的老话。 随着案情的发展,秋田骏三的入赘身份、秋田贞子与秋田先生其他三个孩子是同父异母的关系、秋田先生早年间与人通奸的丑闻、宽子小姐对推理小说的喜爱、作为秋田贞子男友的伊达正男的真实身份都使事态的发展让人无法预料,抓住凶杀好像也是遥遥无期。 《来信勿拆》是一本推理小说,其实中间有一部分让我看了又怕但却忍不住想看案情的发展,我想这就是推理小说的魅力吧,而在经历了一系列浩劫之后,秋川家能恢复往日的平静吗?宽子和贞子能解开心结吗?小川先生能抱得美人归吗?我想只有这本书才能给你答案。

  《来信勿拆》读后感(十):因为校对工作不力,扣一星。

  关于这本在1931年就开始连载,到2016年才第一次在大陆出版的小说,我先说说它的缺点。

  第一,这本书泄了范·达因《格林家杀人事件》的底。在自己的故事里泄别人的底,无论有什么理由都是不应该的。好在《格林家杀人事件》的简体中文版极其难买,也没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执着到去买台版,所以这次泄底和《少年包青天》对《占星术杀人魔法》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第二,校对工作有待加强。一般的四五处错别字我就不说什么了,217页第竟然有这样的句子——这起案件被称为”浴室里的新娘事件“而在英国引起轰动,在二战期间更是在欧洲到处传扬,当时日本的很多报刊也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在二战期间!

  一个1935年就去世了的作家竟然提到了二战期间!

  校对不仔细以至于活见鬼了啊。

  (后来该书的编辑联系我说——”已经核对原资料,那是类似于解释说明的文字,是注释,我们漏了那段话的括号。实在汗颜。 “)

  再说说优点。

  第一,作为推理小说作家中极其少见的贵族,浜尾四郎的视角是很新鲜的。必须承认贵族制度虽然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有着种种弊端,但在文学和艺术上,有钱有闲的人当然有更好的条件来搞创作。

  第二,作者的文笔和译者的翻译水准都很不错。当然,像日语这样有一小半都是汉字的语言要是还翻译不好那就真是说不过去了。

  第三、核心诡计有新意,侦探对付凶手的办法尤其有创意。作为推理小说迷,最大的乐趣可能就是收集尽可能多的诡计吧。

  第四,贴近现实,虽然这本书是本格派作品,但已经有了社会派的痕迹。说这本书影响了松本清张和东野圭吾,我是相信的。但是出版商说作者影响了岛田庄司,我保留意见。

  第五,这本书提到了很多国内几乎搜不到资料的案件和杀人狂。国内推理小说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关于杀人案的新闻和报道太少了。这几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消息多了一些,但这种破土而出的话语权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要收藏书的话最没有价值的就是经典和现象级畅销书(古董版另说),因为这些书你什么时候想看都能买到。要收藏的话,还是那种首印数量少,而且几乎不可能加印的作品比较好呢。

  但愿《来信勿拆》不在过了这一阵儿就再也买不着的行列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来信勿拆》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