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是一本由斯蒂文·谢尔弗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页数:8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精选点评:
●救命之书
●工具书
●没得说,绝对是必备工具书。有空就会翻翻,从各个年龄段孩子入手,同时也有各种日常小贴士
●科学育儿,和妈妈婆婆发生争执时,搬出书来说服她们(虽然她们内心可能依然不认同)
●这是一本神书!!!一定要好好研究。
●每次有什么新问题的时候,我就拿出这本书对照着看。
●学习
●主要是学习观念,具体的措施不一定好用
●写的非常好,这本书涵盖了大部分护理方法,推荐,新手妈妈必备
●书是好书,不过很多地方不适用于中国国情。比如动不动就建议找儿科医生。中国的儿科医生哪来那么多时间听你叨逼叨。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读后感(一):现实残酷无需屠龙之技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斯蒂文•谢尔弗主编,权威大部头,享誉海内外。起初,要在本就残破不堪的学科体系里加入科学育儿,内心是忐忑不安的。生身粗鄙之人亦有文治教化自觉,惯于穷尽思维追索“为意识而存在的超现象存在本身是自在的”等诸道理。此番掩卷,治学观之狭隘大为修正,励志将科学育儿塑成文化人类学之基础学科孜孜以求——残酷现实无需屠龙之技,即插即用贵在信手拈来。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读后感(二):我的育儿第一本
作为新手准妈妈,从知道怀孕没多久,首先想到的就是我需要一本系统的工具书,而不是那些口口相传的经验之谈。翻遍了豆瓣的推荐,买了这本评分最高的育儿百科。总的说来 本书很适合新手妈妈学习,内容很全面,也很注重细节。不仅是新手妈妈的实操书也是注意与新生儿心理沟通交流的一本好书。
目前孕期和月子期的学习已完成,已经读到1-4个月的养育,打算先暂时放下。等迎接到宝宝的到来之后,按照提前2-3个月的进度来学习,以免学习太早又忘了!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读后感(三):爸爸的杂想
我之前看过部分日本的《育儿定本》,前文就极大的吸引了我,令我感动。
那是一本有些历史的书,或许不是最新、当下也未必是最有效的,但我认为其功能类似《证券分析》,并没有告诉你“一定”要怎么做?而是通过介绍怎么做以及案例,帮助家长培养多角度观察自己孩子来形成适合自己孩子的独特的思维框架,而非“统一标准”。
由于一些其他原因,目前我手上使用的是这本美版的《育儿百科》。
但我相信对待孩子的思维是基本共通的,也就是模糊的正确。
也许是《育儿定本》的导读部分我阅读、思考的相较多一些,所以在真正面对女儿之前,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给自己做育儿心理的思维搭建。
1,即培养自己把孩子当做一个人,去理解她,再而谈教育。
继续细化,就是通过观察和感受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或是无动机),然后我们一起试着“商量”看看,如何一起如何如何。
我觉得我们一起做比单纯要求她做什么来的轻松,如此也能避免我要求她做一些我自己都做不了的事,避免让自己陷入盲目教育中。
同时自孩子的出生从法律上便赋予了她平等为人的权利(当然暂时还没有义务),因此我们面对自己可爱孩子的同时也要清楚他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她得到父母爱的同时也理当得到父母的尊重。
2,没有必要一口气把整本书看完
这两本经典都从0岁开始到4-5岁提供育儿方法和案例,如《育儿定本》中所说,我们大可不必在孩子0岁的时候焦虑她3岁5岁的事,也没必要在孩子3岁还记得0岁时候该怎么带孩子。(除非是相关职业需要)
因此我一直把这两本书当做字典一般的读物,遇到困难直接翻目录寻求知识支援。
同样的,这种学习应用方法能够在,从获取知识到应用再到总结,快速掌握知识的应用刻意练习,能极大的避免许多第一次带孩子而产生的无意义焦虑。
3,不可依样画葫芦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受千千万万不可控的因素影响而导致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独特的,但却又常常期望自己的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参考别人家孩子系列)
因此难免会忽略孩子的感受去刻意模仿他人的育儿方式,但最终承受结果的是自己的孩子,因此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很重要,即便是模仿他人的方法,也需要通过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对模仿的方法进行适应性调教,以让自己的孩子能更好的接受。
4,育儿的核心是爱,其他东西靠边站
我们花大量的精力、财力,牺牲自己的生命(时间)投入进儿童的世界,我很难找到非常合理的动机和理由。
唯一能够说得通的动机和理由只有:我爱我的孩子。
因此,不要忘记这一条唯一的原则:爱。
就如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因此唯一的原则便是:不亏钱。
都是很简单的事,难点在于人生路上的事太多,环境变化因素太复杂,人越来越聪明,成就今日创造未来,却经常忘记了最简单的道理,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失去了最原始最本能的爱。
所以我理解的育儿原则就两条:
第一条:爱;
第二条:记住第一条。
小结:
其实带孩子的过程,回头看痛苦的时光还是极小部分,有了孩子以后我控制了自己暴躁的情绪,因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性格暴躁,因此育儿的同时我也受益其中;
因为带孩子会占据我的时间,所以只要不带孩子的时候我会把时间看得更重要,抓紧时间工作学习等等。结果发现原来没有孩子的时候,我的时间也并没有用在什么重要的事情上,多浪费啊;
有了孩子我觉得自己才真正学会尊重一个人、一个新的生命,甚至,懂得尊重弱势(需要帮助的人);
有了孩子后幸福从索取、获取转变为付出而感到快乐,这在家庭中很重要,特别男性,经常在家里做家务陪孩子,对家人而言一定是魅力无限的。也通过付出,对自己的父母、对方的父母、夫妻双方、孩子、朋友们有了更多的理解。
生活有时候并不像是想象的那样单纯的幸福或是痛苦,都是要通过付出和体会过才知道是什么样的。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是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