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海洋文明史》是一本由[英] 菲利普·德·索萨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海洋文明史》读后感(一):一些笔记
GPS以前,只能凭借自己定位船所在的地方,水手们必须掌握的经验,如气象、地理、生物、天文,如今都不再重要。他们那个年代应该对这些更为敏感。
季风的不可控催生了发现新大陆的可能性。
古代中国比地中海的船更依赖、更早就定下帆而非船桨作为主动力源的原因是因为区域多风;技术和气候环境论外,管理也能影响到生产的船只种类,例如出港税。
殖民掠夺(奴隶贩卖)产业得到发展。
《极简海洋文明史》读后感(二):读记
书中海洋贸易的变化主要分别从工具、参与者、交换物这三个方面来讲述。 工具篇的亮点是船只的发展、季风的了解、定位手段的发展。船只使人类可在水面以省力的形式生存。帆船、蒸汽船使人们走得更远、更快。季风在船只发展初期主要起到增速作用。季风的增速作用在保质期较短的货物运输起到今天特快快递的作用。因此,一部分的船只贸易受到季风的时间限制。定位的作用是使船员了解所处地区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整合过去收集到的海底信息(暗礁、鱼群即可获得的食物补充)和沿途补给点、交易点。
参与者篇里各方发展,唯有一个道理一家独大的局面是不会永恒维持的。
交换物篇提现了人们不同时代随技术发展的不同需求。早期的香料主要起防腐作用。随着养殖和种植技术的发展 它们的价格也随之下降。
《极简海洋文明史》读后感(三):航海探索与人类发展速观
本书展现了海洋与人类发展的渊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艺复兴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快速发展,推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一方面是有限的资源倒逼,另一方面是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欧洲国家开始从海洋向更远的地方展开探索,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新大陆的发现使人类实现了第一次真正联系在了一起,进而使贸易获得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葡西荷英等几大海洋帝国相继崛起,文化与宗教得到更加广泛和深远的传播。当然,本书对航海大发现的描述也没有避讳负面效应,一是殖民统治和奴隶贸易,二是疫病传播。
印象最深的是在讲航海助力宗教传播时,本书谈到佛教南海观音的形象也起源于航海,印度洋的水手们赋予了观音拯救船员于大风大浪的能力,以祈求出海平安,只不过佛教的传播对航海并没有太多依赖。这一点此前从未得知,很是新鲜。
另外,本书插图非常精美,可供赏鉴。
《极简海洋文明史》读后感(四):重新认识海洋
在《极简海洋文明史》开头部分,就发现有些细节已在儿子的书中了解到。沙克尔顿的南极探险船被浮冰围困,并最终沉入海底。但因翻译原因,本书和《极地重生》对船只名字的叫法并不一致;本书和《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1》都提到了古埃及缺乏木材,所以木头船较少。
虽然本书号称青少版科普书,但感觉大部分高中生都读不下去。本书分六章,依次介绍了航海工具、航海贸易交流、海洋帝国扩张、航海发展与宗教传播、海航带来的食物物种跨域繁衍与疾病大面积蔓延以及提供进一步阅读的节目。
比较有印象的是航海推进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广袤范围的传播;疾病随着海航路线蔓延极其可怕;海洋帝国为经济扩张而逐渐军事控制,对当地原住民进行掠夺与迫害,同时贩卖黑奴增加劳动力。
看来,海洋不仅意味着更多领土面积、贸易往来的通道,而且还意味着与外面世界的交流。
《极简海洋文明史》读后感(五):从海洋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1.结构:真的是极简海洋文明史,全书200页,依次为航海→贸易→帝国→宗教→食物与健康→结论6个章节。每个板块都是从古至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书有配彩色插图,这对阅读世界史来说必不可少,不过缺点就是很多都是古地图,对于非专业研究人士来说利用率也不高,权当看画儿。 2.自古以来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我们平时学的历史也更多的是站在这一角度的记录。而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和海洋密不可分,诸多因素影响之下,西方的海洋文明最终冲破地域限制,天然的冒险精神使他们锲而不舍地扬帆远航,直到开启了世界的近代史,改变了世界格局并且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的世界格局。 3.然而这并非对西方海洋文明的全面讴歌。历史需要的是客观记录。航海的另一面也有着非人道的残酷现实,黑暗的奴隶贸易,殖民地征服和暴力剥削,世界大战的爆发,海洋如何影响世界三大宗教以及背后的发展和演变,还有可怕的世界性疾病共享传播等等。
4.这本书的五大板块其实都可单拎出来扩展成书,那将是非常庞大的一部世界史,当然作者并没有这样做,这本书的特点就在于精简,站在宏观的角度来阐述,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阅读储备发散思维,去联想以前了解的历史。博古思今,最后还是要回到现实,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也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浩瀚的海洋面积。
《极简海洋文明史》读后感(六):《极简海洋文明史》
第一章 航海。只32页,其中还包括15页的插图。就32页而言,也是六个章节中篇幅最小的。后面的贸易、帝国、宗教、食物与健康、结论五个章节所述可以说与海洋文明没关系。如果非扯上关系不可也只能说:“他们是坐船(航海)去的”。
为了贸易(掠夺)帝国的航海家、商人们扬帆过海探索新大陆,建立新领地与殖民地......。大批移民必然导致与原住民之间的宗教(信仰)、食物(物种)、健康(瘟疫)的传播、抗衡、免疫、进步过程。当然,这个进步的过程也是文明的过程。
这是微信公众号推荐的极简系列,共四部:《极简海洋文明史》 《极简人类史》 《极简科学史》 《哈佛极简中国史》。天花乱坠的宣传是我误入歧途——不假思索地订购了。
仅看了《极简海洋文明史》就顿感失望。不明白为什么网上没有吐槽的?真那么好吗?网上所言也都是推荐,同出一辙的语言(明摆着抄袭)。怎么有这么多人喜欢复制别人粘贴自己那?怪事!!!
我以无知者无畏的态度说:本书近乎于垃圾!
《极简海洋文明史》读后感(七):《极简海洋文明史》
第一章 航海。只32页,其中还包括15页的插图。就32页而言,也是六个章节中篇幅最小的。后面的贸易、帝国、宗教、食物与健康、结论五个章节所述可以说与海洋文明没关系。如果非扯上关系不可也只能说:“他们是坐船(航海)去的”。
为了贸易(掠夺)帝国的航海家、商人们扬帆过海探索新大陆,建立新领地与殖民地......。大批移民必然导致与原住民之间的宗教(信仰)、食物(物种)、健康(瘟疫)的传播、抗衡、免疫、进步过程。当然,这个进步的过程也是文明的过程。
这是微信公众号推荐的极简系列,共四部:《极简海洋文明史》 《极简人类史》 《极简科学史》 《哈佛极简中国史》。天花乱坠的宣传是我误入歧途——不假思索地订购了。
仅看了《极简海洋文明史》就顿感失望。不明白为什么网上没有吐槽的?真那么好吗?网上所言也都是推荐,同出一辙的语言(明摆着抄袭)。怎么有这么多人喜欢复制别人粘贴自己那?怪事!!!
我以无知者无畏的态度说:本书近乎于垃圾!
《极简海洋文明史》读后感(八):海洋文明史之要点梳理
从长篇累牍的文字中极简上千年的人类海洋文明史,用航海、贸易、帝国、宗教、食物五大章节多角度论述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海洋文明,总体上说写西方比写东方合理且详实的多,也从不同角度让读者重新认识了一些历史事件,例如十字军东征的一部分原因是是威尼斯商会与阿拉伯商人控制航海路之争;13世纪的汉萨同盟是全球贸易网的起源,但其限制对手的原因是经济非政治,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虽然这些国家在发展中曾得益于汉萨同盟,汉萨同盟最终瓦解,人类,或者说欧洲对全世界的地理大发现,正式拉开帷幕。接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占据航海舞台,哥伦布对美洲的发现让西班牙王室攫取大量白银,资源的充沛也让西班牙的大航海之路充满血腥暴力,例如臭名昭著的皮萨罗利用印加帝国的内部混乱,加之天花的传播,最终这一曾经繁盛文明不复存在。相比之下,葡萄牙的大航海之路似乎文明许多,得益于恩里克王子对航海事业的支持,但也囿于缺乏足够的资源控制,葡萄牙的征服之路更多的采用合作而非暴力,如向已经占领的港口征税、发放许可证等方式获取利润。随后,荷兰、英国占据大航海的历史舞台,作为认为主要由于该等国家的人口增长以及德雷克等海盗们的财富积累,东印度公司的成立和对世界航线的控制,让英国逐步成为“海上寄生的帝国”。至此,世界上曾相互孤立的地区都陷入这张广泛的政治、经济网络中,在其中发生的任何危机均会影响所有个体,并造成世界性的战争和经济萧条。
书中一些观点颇为有趣:比如在食物章节,东方人爱吃米饭的原因竟然是稻米不易变质;马铃薯最初是观赏花被带到欧洲,会烹饪的法国人才让它变得可食用。在宗教章节,作者认为宗教与海洋有关系,船象征着通往来世之旅,鱼象征着死亡和来世,许多海员在船上祈祷。佛教是印度教的支派,佛陀拒绝了自己文化中重要的社会和哲学信条而追求最终的顿悟来消除欲望。
《极简海洋文明史》读后感(九):不远不近的海洋文明
不远不近的海洋文明
评《极简海洋文明史》
海洋文明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部分,但对于很少接触海洋文明的人来说(比如我),那部分历史显得有些遥远,很难去理解海洋上的人类组织发展以及宗教仪式,很难猜测历史上的先人们如何在落后生产力条件下完成对于海洋的征服。可是一开始阅读就会发现自己的偏见多么严重,事实上海洋文明的发展也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一个方面,和陆上文明的生成与发展一样,人类的足迹从踏上海洋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发展之路。随着人类到达某一块海域,和人类相关的贸易交流、文化交流、战争与奴役、宗教与自由等一样地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中散开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洋文明又是很贴近我们的,很多与海洋文明相关的东西也会从水手的嘴里、货轮的商品中到达我们的生活。
和人类文明一样,《极简海洋文明史》中叙述了人类认知海洋的过程,随着科技和工艺的不断发展,航海图越来越明确,海船越来越禁得住波涛骇浪,航海技术让海船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开发海洋、征服海洋甚至在海洋中竞争等事件越来越频繁。通过海洋进行的商品交换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幸福感,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大大促进了文明的提升、人类战斗力的加强,等等。同样的文明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帝国之间为了争夺资源相互仇杀的丑恶嘴脸,带着国家和经济利益进行宗教传播的虚伪面孔,以及在航海过程中利用病菌和武器滥杀无辜的惨绝人寰,和人类文明一样不文明。
因为是极简海洋文明史,所以一些历史事件还是一笔带过,读起来自然不会觉得很过瘾,但了解一下海洋的文明,对比一下人类发展的历程,这本书应该是足够的了。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地区之间贸易往来、国家之间互相争斗、宗教之间相互倾轧的历史细节,相对珍贵的其中很多图片,见证了海洋文明的发展及盛况,在其他媒介中很难看到。因为阅读,所以对海洋文明多了几分认识,显得更亲近一些了;放下书本,慢慢遗忘了那些文明和不文明的故事,文明的身影有一天会慢慢淡忘,逐渐远去。就像人类历史一样。
2017-2-7
《极简海洋文明史》读后感(十):【拾光书屋(书评)】经济的命脉
首先我是一个理科生,对于地理与历史可以说一窍不通,所以当我问一个人某个地方时,他们如果让我自己去查,或者给我一本书,我肯定会放弃这个问题。但是这本书不同,书中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最关键的原因使我看下去这本书是因为它是一本简史,也就意味着新手完全可以看得懂。
航海对于人类的进化与经济的发展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地球的表面被海洋分割成许许多多多个版块,使领土的分化更鲜明。海洋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m。虽然如今科技这么发达,但是面对海洋,人们还是存在着很多未知。
海洋代表着财富,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发现,沿海的城市一般都是发达城市,经济的发展遥遥领先于内陆城市。航海促进了很多发明,比如说指南针、造船、航海图,都是对现今社会的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其实人类的许多活动都与航海没有关系,所以这类知识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是这些知识却对历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航海虽然与文明发展的本身没有直接影响,却是连接各个文明的必经之路。古代没有飞机,人们想要传达信息或者想要认识世界,就必须要想办法跨过一片片海洋。进步是互相的,就连科研团队都是许多人组成的,既然想要了解世界,就必须出去外面的世界。郑和下西洋是我们中学时必学的一段历史,这段旅行不论是对于中国,甚至对于全世界都是很重要的。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这段时间是世界航海文明史上的分水岭,几个欧洲国家开始把足迹遍布到他们从没接触过的地区,实现了版图的扩张,并且途径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本书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航海概述的是航海技术的一些重大历史演变,如军舰和商船的发展;第二章贸易论述公元1500年前世界重要地区与与航海网络的互助;第三章帝国关注欧洲急剧扩张前后的政治网络和航海帝国;第四章宗教讨论了有关航海网络的互助发展;第五章食物与健康从人类饮食和疾病方面入手,讨论航海与文明史的一些重要趋势;第六章做了一些总结。
书中还有许多精美的插图,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还有航海的路线图等,十分明确地让我们深度了解了有关海洋文明史的相关知识,是一本专业的科普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