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是一本由世界图书广东有限出版公司著作,39.80元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1-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读后感(一):西藏:一半是天堂,一般是深渊
刚开始接触有关穷游西藏的信息,是在大三的时候。每天一入夜,便早早上床,拉起床帘,开始进入另一个世界。那时候,我最常去的是西藏吧。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读后感(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
还记得几年前的时候,我刚刚从原单位辞职,生活有种困顿感,但是闲暇时间也多起来,那个时候户外方兴未艾,骑行也是如火如荼,骑一趟西藏,是许多骑友梦寐以求的愿望,我也混迹于8264等户外论坛,看攻略,看骑友的实况转播,心中总是热血沸腾。仿佛我的川藏线,我的青藏线,我的新藏线就在眼前。倏忽之间就过了好几年,在现在的单位一晃也五六年了。仍然念念不忘骑行一趟西藏,可又有诸多爹事妈事在那等着,好不容易有个假期,走不开身,资金紧张,找不到同伴,总之一而再,再而三地搁浅。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读后感(三):西藏,无缘由的向往
全世界最让人激动的地方是西藏。对于痴迷于骑行运动的人们来说,不骑车走一趟新藏线,等于白活了。每年的7月和8月,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跨上单车,弯腰骑行,沿着新藏线向着同一个目的地进发。
中国人爱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对全世界的骑车进藏信徒来说,的确如此。全长2700公里的新藏线,不仅仅是一条路那么简单。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途中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其中最高的红土达坂海拔高达5380米,是几条进藏路线中最危险的。但这里是世界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这里时时刻刻吸引着朝圣者。《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便是这样一本书,讲述了踩着单车去西藏是种什么行为,会遇到什么困难,会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没有做过的人无法想像。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读后感(四):骑行,用灵魂接近西藏
去西藏一直是我的梦想,我是非常喜欢旅行的人,去西藏已经成为时尚。现在流行骑单车去西藏,有很多骑单车一族去西藏,用这种方式去亲近神秘壮丽的西藏,令人佩服不已。去西藏旅行,或者是选择骑行去西藏,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梦想,大多数也可能只是停留在梦想,也许没有更多的条件去实现它。我很好奇,一个人骑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去西藏,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才能够到西藏,因为毕竟这样的旅行条件对来说,做这个决定是比较艰难一些的。
西藏,有许多壮丽美景,雄伟的布达拉宫,宏伟的大昭寺,植物繁多的罗布林卡等等,曾经我的朋友从西藏寄给我一张明信片,上面印着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措,这是坐落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上,那里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深蓝深蓝的天空,连绵不断的青山和翡翠般的羊湖,湖水散发着迷人的色彩,蓝色的水面,像蓝宝石一样,周围笼罩着迷漫的山雾,梦幻般的美轮美奂,甚称人间佳境。除了大自然,恐怕任何一位出色的画家都无法调出这样多的蓝色。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读后感(五):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
走过最远的路,爬过最高的山,才能看见最壮美的风景。终点最美的风景固然好看,但旅途中的自己才是旅行的最美风景线,人生难得一次浩浩荡荡,若能有十足的勇气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便是有意义的。爱一个人的意义是让你走进他人的内心,感受最美好的自己;旅行的意义便是看到更大的世界,寻找更真实的自己。在人生的三万多天里,想做的事都勇敢去做,不要到了人生终点时,感叹着年轻时候的梦想都最终成了老来时的遗憾。 人活一辈子,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要看很多很多的书,走很多很多的路,爱很多很多的人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灵魂饱满的人,而现实生活中,却少有人能真正的去完成这些事,大多数的女人都围绕在锅碗瓢盆中度过了最美好的年纪,而锅碗瓢盆是喂不饱你的灵魂的。许多男人都穿梭在酒肉聚会中度过了最宝贵的时光,而酒肉聚会是修不出你的魅力的。最宝贵的时光应该花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每一本书都是升华,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成长,从山水中寻找自己,在枷锁中寻找自由,走出没意义的锅碗瓢盆,走出没意义的酒肉聚会,走出那个捆着你的枷锁,去寻找自由的天堂。 如果旅途注定是一个人的,那我们就应该用来好好看风景,好的风景如同行的伴一样,你需要用眼睛注视着她,才能和她进行对视,你需要把心倾注于她,才能获得她的芳心,当你和景融为一体,你又何尝不是一道景。如果旅途有人同行,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何其幸运遇见你,才能和你一路为伴。旅途本就劳顿,却和能和你相伴前行,一路互助互帮,虽然短暂,日后也不一定再相见,但你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若能有一天,能抛开杂念,抛开一切去西藏来一场旅行,那该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不怕晒黑,不怕变丑,不畏生死,不惧未知,只要行动就好。可是终究还是怕的,所以这一个梦想又该如何去完成呢!虽然看着别人的故事,身临其境时也会激情澎湃,但终究还是幻想而已。若人生一定要有遗憾,那么就尽量少留遗憾吧,尽量去拼搏你能够付得起代价的东西,希望年轻时的努力,都成为老来时的故事!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读后感(六):骑行西藏
你想去西藏吗?你想怎么去?好像很多人对西藏都比较感兴趣,好像许多人也去过西藏,但是真正骑着自行车到西藏的人就没有多少了,能够成功骑到的就更是百里挑一。这种方式让我想起了那些苦行僧,三步一扣五步一拜,虔诚的朝着自己心中的圣地一步步走去。虽然骑行的方式看起来没有苦行僧们虔诚,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同样了不起,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些沿着川藏线骑行的人在半路选择放弃的时候的那种伤心哭泣的样子,好像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梦想。如果你是选择乘坐交通工具去西藏观光,虽然风景同样能够震撼到你,不论是布达拉宫还是大昭寺,更或者是喜马拉雅山,都能让你一睹世界屋脊的风采。也许是乘坐交通工具的旅程太过安逸,在体会大好风景的时候,好像总少了点什么,少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所以,假如你想身心同时体会这个过程,骑行是普通人可以选择的最好的一种方式。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骑行,哭着也要坚持下去。最开始几页里面有些话就已经说到我心里了: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我骑完全程?作呗。又是一种什么力量保护着我的单车全程不爆胎?很简单,人品。人生充满了尴尬,当你苦苦追寻,却突然发现,原来有些东西不过如此,恰似风吹过肩,再吹来的,已不如原来的温暖、柔和。唯有风吹愈蓝者,才值得你一次次素履往之。西藏属于后者,许多人对她迷恋,迷恋她的纯净、高迥、神秘、温柔和无可名状。西藏是有毒的,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一入西藏催人老,最好不相见,不相见就不会相恋。
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是自作自受?放着好日子不够,偏偏自己找罪受,哭着喊着要坚持,却又坚持不下去,只有真正坚持下去,才能更加看清楚自己的真实面目,正视自己吧,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还是半途而废。不论能否真正成功骑行,该做的准备还是一点都不能少,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是选好路线,尽量收集各条主要路线的详尽信息,其次,吃喝拉撒睡,行停坐卧走,每一项都要做响应的准备,尤其重点是自己单车的各种配件还有各种常见疾病的备用药物。剩下的,究竟能否真正实现自己的骑行西藏的决定还是哭着半路上放弃,就交给你自己吧。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读后感(七):旅行,是另一种修行
以前常听到骑车环游世界的新闻,直到身边朋友骑行穷游,才知道:世界这么大,我们真的需要出去走走。
骑行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能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行,简单又环保。驶过颠簸的路途,穿越黑暗的隧道,越过高低不平的山丘,宽阔平躺的大路。在不断而来的困难当中体验挑战,在遥远的旅途中享受骑行带来的快乐,在旅途的终点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有一个高中朋友,他是属于那种爱冒险的男生。去年暑假,他告诉我们:他要骑车穷游西藏了,当时我们都不放心他,可他却甩甩头,毅然奔向西藏。几个星期后,他发来照片,是一片宽阔的草原,站着脸蛋通红的他和他的驴友。他给我们每个人都寄来了一张照片,还写到: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
外面的世界其实真的很精彩。如果我们一直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那我们活得未免有些失败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这样说。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我也喜欢旅行,也想过一个人去到陌生的城市,去到陌生的地方。但是由于自己是个路痴,去过的地方太少太少。但心还是有的,自己在微博上关注了好多旅游的博主,看他们每天发的图片,看他们每天走过的地方,看他们每天的心里路程。
他们常说: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背上行囊去远方,那个梦寐以求的目的地。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喜爱丽江的博主,她每天都会发自己的照片,写自己的心里路程。她写到:喜欢一个人的旅行,喜欢一个人、一个包,踏上远去的旅程。走在乡间的小路,靠在古镇的拱桥边,看着岸边女子衣袂飘飘,惹我阵阵遐想,思绪飘渺。想象她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安逸祥和,那样的宁静,那样的令人向往,与此刻的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尽是羡慕。看着桥下的涓涓流水,那也许就是净化我心灵的解药,也或许是我突然一个人旅行的落脚地。
一个人走在路上,路上有未知的惊喜,有未知的惊险,还有未知的朋友。有人说,旅行,是另一种修行。当我们踏过千山万水,走过灯红酒绿,尝过食不知味,试过夜不能寐,最后,我们又回到最初的出发点,开始认真仔细的生活,我们会比以前更懂得生活的美好。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旅行,不断地修行。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过的路,走过的地方,而在于我们在旅行路上的沿途风景。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读后感(八):去西藏,找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西藏成了无数文艺青年们心中的圣地,不可胜数的人背起自己的背包,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向西藏驶去。以前我也经常会想西藏到底有什么魅力,仿佛到了西藏,一个人就可以获得新生,它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也许是这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在城镇化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自己出生成长的小乡村,投身到大城市里寻找自己新的归宿。但是随着在城市中生活时间越来越长,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城市病,他们怀念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成长环境,甚至是迫切的想要逃离城市。选择确实是最难的,一方面人们不喜欢城市生活中的快节奏高压力,另一方面人们又无法放弃城市中的各种发现机会。所以短暂的假期当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行这种方式放松自己。一般来说,选择骑行虽然可行性比较高,但是一般都是短途的,假如说骑行与西藏联系起来,又会遇见怎样的风景? 有过骑行去西藏这个念头的人也许有很多,真正能够付之实践的人确没有多少,也许更多的人会选择更舒适的方法,只是与坚持骑行到达的旅程少了许多滋味。也许大多数人选择骑行这种方式的时候想到的是想锻炼身体,有的是想欣赏路途上的风景,有时候我们都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忘记了一点小小的困难都会让我们寸步难行。我们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位大学老师,离开了工作的讲台,骑行到西藏,并且把自己写作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西藏的教育事业。可以说他不仅遇到了西藏,更加认识清楚了自己,不仅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了锻炼,也使自己的骑行更加有意义。 对有骑行去西藏这个计划的人,在行动之前必须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比如说选择路线、需要准备的装备、有可能用到的证件,相约定的伙伴以及准备的全程预算。真要仔细考虑一下,需要准备的东西真的还挺多,不管哪一项都是必不可少,万事开头难啊,还没启程就有着畏难了。有些装备应该重点准备,修车装备、自行车配件、电筒、货架、背包、绑带、衣服、睡袋、帐篷、打火机、组合刀具、手机、药品、个人用品……真的是不考虑不知道,也许考虑的稍不留神,少带了一两件东西,就会让你的雄心壮志不得不半途而废。如果到达西藏以后还想要一睹珠峰的魅力,还要准备各种防寒以及药物,真的是吃喝拉撒睡行,每一步都需要充分准备,当然还应该了解清楚的就是西藏当地的禁忌事项。准备的过程很麻烦,一路的骑行很长很累,但是每个人的一生还是应该去一次西藏,换一种活法你会发现原来的生活不再是你继续得过且过的借口,生活也会让你更加认识清楚自己。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读后感(九):人生苦短,何妨一试
这么一想,我终于大笑出声,和在被窝里拖拖拉拉时相比,心情宛如云泥!景色流逝,确实感到自己正向前迈进,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快感。没错,想东想西都没用,去做就对了。行动一展开,自然会产生力量,我怎么一到这里就忘了呢?我在心里低语:“好!走吧,不断走下去?”看着路边的小河,河水急速流过,和自行车前进的速度差不多呢!——石田裕辅《不去会死》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坐在不足十平米的空间里,看着书里九万五千公里的绚丽。又或是和我一样,拥有一颗比九万五千公里还辽阔的心,却坐在不足一平米的的椅子上。”这句话也是石田裕辅在《不去会死》的书中说的,石田裕辅骑着他的单车经历重重磨难,成功完成了环球旅行。是石田裕辅的经历,让我独自一人带上背包开始独自旅行的。我是一名业余的背包客,一次去西北旅游的途中,认识了一位独自一人骑行新藏线的年轻人。机缘巧合下,看到这本《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也是独自一人骑行新藏线,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作者梅里,大学老师,骑行爱好者,继第一次出版《西藏是毒也是解药》,又换了一条路线,开始了骑行入藏,这次出版的《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从新藏线出发,最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所得稿费与第一本书一样,全部捐赠于西藏教育事业,若是对西藏骑行很感兴趣的驴友,一定不要错过此书,也可以为西藏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若不能仗剑走天涯,那就四海为家吧。作者梅里独自一人从喀什出发,新藏线被众多资深的驴友认为是最艰苦,最为困难重重,环境最为恶劣,但也是风景最为秀丽,最为恢宏的一条线路。许多驴友选择这条线路,而不是选择川藏线是因为若是能经历磨难,再去看旖旎的风景,你的精神的满足感,不再是停留于眼睛,而是一种灵魂的升华。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跨过万水千山,克服艰难险阻,就犹如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所经历的“三打白骨精,狮驼岭降魔,三借芭蕉扇”如出一辙。路途中热情的藏族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骑行几天几夜后看到大好风光后的欣喜感,以及路途中认识的一个又一个骑行西藏线的驴友,路途中所发生的故事侃侃而谈三天三夜也不会觉得疲倦。
高山巍巍的麻扎,狂风呼啸的黑卡,如姑娘般秀丽的甜水海,水波荡漾的班公湖,无比虔诚的转山,芳草萋萋的霍尔……作者所看到的风景,所经历的故事,使我们这些桎梏于办公室,疲于奔命,被生活打垮了所有的激情的人们所羡慕不已的。
“书豪吾弟,我又活了。戴着六根钢钉,我又上路了。医生说我找死,我说我不想死,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去。”这段话是电影《转山》中最振奋人心的一句话,希望未来的有一天我也能和作者一样,抛下一切繁琐,行走在路上,生活在路上!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读后感(十):西藏,一个人的向往
说起西藏,令人遐想的起的是那布达拉宫,还有许多骑行者喜欢的路线,还有那令人莫名变得虔诚的朝圣。西藏,是所有旅游者向往的天堂,不到西藏不旅行。
作者梅里是位大学老师,亦是骑行爱好者,作为骑行爱好者,西藏的几条主要的骑行线路是此生不容错过的,本书是作者出版的骑行系列的第二本书。对于我们这些向往西藏而又还未到达西藏的人来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为日后的旅行做最好的准备,也为现在未实现的梦想有一定的遐想空间。
本书有个题记:成熟时什么?成熟就是,原来想证明给世界看,后来想证明给一个人看,再后来,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这段话十分的熟悉,总觉得在哪里见到过或者听过,但是又想不起来,好句子好哲理不问出去,姑且算是作者自己写的。我们所有人都是从一无所知慢慢的成熟起来的,成熟是什么,只能自己去体会,不断的超越自己就是成熟最好的体现,世界是全人类的,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超越自己,就是成熟。作者骑行去西藏,新藏线2600公里,花费30天时间骑行完毕,这就是不断超越的表现,西藏,一个人的向往,不断努力,朝着向往的方向不断前行,超越自己。
对于骑行们来说,骑行新藏线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骑行就完事了,整个骑行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终点不是最终的目的,过程才是终点。旅行的意义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为了开阔眼界,有的人为了放松自我,有的人为了发泄心情,有的人为了旅途中的点点滴滴。。。。。。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答案都在各自的心中。最初我们开始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许我们早就忘却了,后来渐渐的喜欢上的旅行,甚至不需要理由的,一有时间就会在旅行的路上,这一路,我们忘记了工作,忘记了悲伤,忘记了那些在生活中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包袱,这一路,我们是最最自由自在的,这一路,我们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想就这样一直下去。。。。。。
骑行,可以去很多地方,可是似乎大多数的骑友们,甚至是大多数的旅游爱好者,都把中国拉萨当做必走之地,向往之处,为什么呢?想来也是,说起西藏,想到拉萨,说起拉萨,想到布达拉宫,想起那虔诚的朝圣者们,一步一跪拜,内心单纯的在祈祷,祈祷心中美好愿望的实现。西藏,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大多数人心中向往的一个终点。梅里和骑友们通过骑行新藏线寻找他们内心的信仰,寻找内心最真实的自己,不断突破,不断超越。骑友说,一辆单车,一台单反,一个坚强的屁股,一颗自由的心,一条属于自己心中的路,时有界,心无界。人生不过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做自己喜欢的事,朝着心中的向往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