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抓住大海的男孩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3-28 00:25: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抓住大海的男孩的读后感大全

  《抓住大海的男孩》是一本由[新加坡] 李文良(Josef Lee)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抓住大海的男孩》读后感(一):爱是什么?是牢牢抓住还是放手自由?家,就是孩子自由成长的地方

  前段时间,网曝某考生参加完高考后跳河自杀,在QQ空间里留下数千字的“遗书”。 他在遗书中控诉:自己从小经常遭到父亲无端的打骂,父亲随心所欲的标准,就是他挨打的理由。导致他自杀的导火索是父亲的又一次责骂,他跟随父亲的中巴车一起售票,问父亲给不给他发工资,父亲非但没有给予肯定的答复,反而又一次严厉地谩骂。 这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孩子的心理太脆弱,还是这个家庭一步步把他推向绝望的深渊?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似乎成了父母的免罪金牌。 真的是这样吗?

  《抓住大海的男孩》读后感(二):大海,一个男孩成长的人生学校

  我非常喜欢的女演员周迅,曾经唱过一首歌,叫做《看海》,歌词里有这样一句话:上岸后贝壳的孤单,让我快乐的不自然,离开海底的恬淡,也就懂得了心酸。其实想法很简单,就是和你看海。

  作为一个没有在海边长大的人,对海总是有万般期待。向往那里的人们常常所说的吹吹海风,看着落霞在海边走走,聊聊天,谈谈心。

  那么,在海边的人们,有很多的故事或许可以将给我们听。如果你是水手,可能向往陆地的自由;如果你是捕鱼人,就很期待每一天的顺利丰收;如果你是农夫,也许你期待一位海螺姑娘;那如果你是一位小男孩呢?会有怎么样的期待?

  《抓住大海的男孩》读后感(三):在这个世界相遇,让我守护你

  人生有幸得识 你是否已化作风雨 穿越时光来到这里 生命旅程 往复不息 每一个梦 都会有你 一、守 护 去年7月份上映的《大鱼海棠》,讲述了掌管海棠花生长的少女椿,在青梅竹马湫的帮助下,复活自己的恩人——人类少年鲲,守护他的魂魄成长并助其成功返回人类世界的故事。当时看电影时,不少人认为湫很可怜,为椿付出了那么多,甚至是生命和自由,最后还只是一个“备胎”。 然而,湫真的那么可怜吗? 我不敢苟同。 恰恰相反,我觉得湫很伟大,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懂得了我们很多人或许穷尽一生都不曾懂得的道理——爱是守护,是忍耐而有恩慈,是不求回报,而不是占有。

  《抓住大海的男孩》读后感(四):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几年前,我买过五条金鱼,三只红色的,两只黑色的。它们甩着美丽的大尾巴游来游去真好看。卖鱼的对我说特别好养,结果一周之内,它们陆陆续续离开了我。后来我再也没养过鱼,我知道我买了它就害了它,我不忍心它们死在我手里。

  昨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抓住大海的男孩》,是新加坡的新锐作家兼画家李文良的新书。这是一本无字的绘本书,故事短短的,思考长长的。

  海边住着一个孤单的小男孩,他每天都望着大海,像是在等什么。有一天他忽然看到海上有个漂流瓶,里面有一条美丽的鱼。从此他和鱼成了好朋友,对于男孩来说,这条鱼就是他的快乐。

  但是有一天鱼忽然死了。男孩伤心地哭了,他无法面对没有鱼的日子。蓦地他想起跟鱼的初初相遇。他尝试着往大海里扔了很多玻璃瓶,果然玻璃瓶里都带回了很多条鱼。于是他又往大海里扔了更多的玻璃瓶,又收获了更多的鱼,各式各样的鱼,五颜六色的鱼。

  当然,陆陆续续又有一些鱼死了,男孩有些伤心,但是不哭了,毕竟他还有那么多的鱼。他还想要更多的鱼,于是又扔了更多更多的瓶子,但是他发现瓶子几乎覆盖了整片大海,却再也没有一条鱼自投罗网。他甚至深入海底也看不到鱼。

  一个美丽的梦让他明白了,他束缚了他的朋友,于是他释放了他的朋友。

  《抓住大海的男孩》读后感(五):爱是守护,不是占有

  有了孩子以后才知道,很多简单的道理,成人却需要孩子去唤醒。

  ——读书感悟

  爱,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充满能量。因为爱,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也是因为爱,有时候让我们疲惫不堪。每个人都在追寻爱与被爱的道路上努力着,情人会为了爱奋不顾身,甚至不惜遍体鳞伤。母亲会为了爱,倾其所有,甚至不惜失去原则。对于爱,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爱是守护,不是占有。

  这个认识来源于绘本《抓住大海的男孩》,这是新加坡作家李文良创作的无字绘本,也是我读的第一本无字绘本。

李文良(Josef Lee),热爱短篇小说和寓言故事,自2008年起创作适合成人阅读的童话故事,并且创立了个人故事品牌Josef Lee's Bedtime Stories for Adults,通过网络与数万读者分享自己独创的绘本故事。Josef的画风及题材多元,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创作中总是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充满着细腻的人生观察。

  《抓住大海的男孩》颠覆了我对绘本的认识, 之前总觉得绘本就是给孩子看的,通过形象有趣的画面,教会孩子一些道理。读了这本绘本,我才知道:优秀的绘本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人阅读。而且,优秀的绘本即便没有一个汉字,也能带给成人深深的思考。慢慢地懂得,很多简单的道理,我们还需要孩子去唤醒。

  这本绘本的色彩很柔和,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画面那么夸张,但也很美。

  《抓住大海的男孩》读后感(六):爱的诠释,解读自由---评《抓住大海的男孩》

  这是画,这是书,这是一个与爱的约定?寓言绘本读物《抓住大海的男孩》用着极其独特的方式展开了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解读。

  我从最初被这本题《抓住大海的男孩》的艳丽封面吸引,到随后层层翻页中的一探故事情节,到再然后的跟随着画面去揣摩想象,到最终翻看岁数附赠的精美玻璃瓶状别册理解故事内容----如此别致的阅读形式,如此新颖的阅读方式,如此充斥联想的解读,如此给予无穷空间却又意犹未尽的寓意深远。我觉得这便是本书最大的亮点和神奇之处。相较于我以往看到的众多其他绘本类读物,本书这般跳出传统形式下的绘本分享展现了不拘一格的特色。

  唯美的画面下是一个围绕着大海环境下的男孩与鱼儿的故事。孤独的他的生活在一个随海漂流而来玻璃瓶中的鱼儿发生了传记。生活从此充满了乐趣。但是鱼儿的死亡却让他的心情陷入谷底-----男孩渴求着摆脱寂寞而去捕捉更多的鱼儿。然而随后的正反对比则潜移默化地告诉着男孩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真正的快乐和爱意不是肉眼看得见地抓在手中。一如本书封尾唯一的一段文字:“爱是守护,不是占有。只有恐惧失去的人,才会想从天空中摘下群星。他们不懂得:所谓天空,正是群星所在之处,正是星光闪耀的地方。”看似言简意赅,实则寓意深远无穷。

  翻看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我觉得自己早已经沉醉期间。与其说是本书给予了我无尽的想象空间,倒更不如说是抛砖引玉地给予读者更多感悟和触动。于本书之中,我们一睹唯美画面下关于男孩,鱼儿和大海的故事。于本书之中,我们更可以由此及彼地触发着对人生真谛的升华。对于世间美好的事物,我们人人都是渴求和向往的。但是我们究竟该用何种态度去对待这些美的东西呢?《抓住大海的男孩》绘本中男孩将鱼儿放归大海,却更是迎来了鱼儿真心诚意地陪伴和嬉戏。那么身为读者的我们则完全可以借助着本书的愉悦之旅去斟酌自己追求事物的态度了。

  记得就在前不久的一篇新闻报道上,一个留学海归男子因为求爱不成而将心仪的女子从26楼的阳台推下了楼。女孩的生命就此终结,而这个男子这辈子除了承担法律的制裁外更应该背负的是自己爱的思想枷锁。求爱不成反生恨,宁愿玉石俱焚,害人又害己。事实上,这样的极端态度未尝不是让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假若这个男子可以放下原本的自私,敞开内心去拥抱着世界,善待人世间的美好,所谓的结局又何尝会是如此的令人悲叹呢!

  什么是正确的爱?与其紧拽手中,倒不如真正给予自由----一读《抓住大海的男孩》,我们已通过深入感受关于爱的深层解读吧!

  《抓住大海的男孩》读后感(七):想拥有更多,原本没有错

  《抓住大海的男孩》来自新加坡李文良,这是一本无字绘本。海蓝色的主色调,画风唯美,书的装帧设计也很巧妙,抓孩子的心。

  孤独的男孩身处蓝色大海的背景里,怎么都能看得到他的忧郁,他偶尔捡到了一只漂流瓶,瓶子里有一只漂亮的小鱼,这只小鱼让他有了朋友的陪伴,但是很快他看到小鱼孤零零地就像是他自己,他又伤心的哭了。他为此闷闷不乐,但毕竟他想到了办法,他找来了更多的瓶子扔向大海,希望有更多小鱼游进瓶子里,而且他还真的是如愿做到了,他的房间里摆着不同的瓶子,每个瓶子里都有一条鱼,他从此陷入想拥有更多鱼的循环中去。收集瓶子,抛向大海,摇船去捡已经游进小鱼的瓶子。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再没有鱼游进瓶子里了。

  小男孩收集瓶子扔向大海的举动,让我想起小时候采野花的心态,每到春天,上学或放学路上都会看到不同颜色的野花,真得是很美,每个女同学都会忍不住去采,家里和学校书桌上每天都会有新鲜的花朵,然而采花的过程里,确实惊喜不断,尽管已经采到自己认为已经是天下最漂亮的花朵,却总还能发现更漂亮的花朵在眼前。常常欲罢不能到不得不黯然离开。但是每天都会发现,路上的野花总是比我们自己采到的花更漂亮,那时候还不懂什么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心理。只知道是贪心在作怪,好像是花的美让我们陷入不断去采到它的万劫不复中去。然而花就在那里,每到春天都会在。长大的我们渐渐把采花的兴趣挪移到其他项目上去,但也会体会到这种循环。

  现在想来,这种想要拥有更多的状态,也一直没离开过,比如现在正困于某件事情,总是解决起来不得要领,倘若状态进入佳境,豁然开朗,便会倍加珍惜这个状态,束紧自己在好的状态里去解决更多事情,使自己漠视了休息。借口梦想毁掉了健康。再比如现在想有自己的一套房子的人不止一个,心存这样的梦想,总是被高额房价阻隔,虽不得要领却又难以舍弃,坎坷挫折之后,磕磕绊绊达到了,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内心需要更大的房子,实际行动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

  现在大家都很忙碌,不管努力的方向是否一致,但每个人似乎都逃离不了想要更多的宿命。想要更多从另一个方面说是上进,是有思想进而有拼搏精神和行动力的人生优秀特质。但总不免在这个想要更多的过程里,我们有可能像书中小男孩一样迷失自己,把自己陷入想要更多的妄自尊大或机械空洞的行为循环中去。不只是孩子,成人也常常困于这些方面迷失了自己。

  小男孩迷失在自己不断向大海抛漂流瓶的循环中,直到再也看不到有鱼的瓶子。他在绝望中看到一个玻璃房,房子里有个漂亮女孩,他把船划向女孩,他们只能隔着玻璃问候,聊天,他们为对方讲述自己的生活,他们很开心。看到男孩在女孩面前耍酷的画面时,男孩扬起船桨,我以为他是要打破玻璃房,救小女孩出来,当时就被孩子嘲笑,孩子说男孩是在耍酷,他们在刚见面,还不太了解对方,怎么会先救他出来,翻开后面,果然是这样。这再次证明孩子的读图能力真的是不可小觑哦。男孩打破玻璃房要就女孩出来的那个画面是残酷的,悲伤的,惨烈的,也是毁灭性的。因为与小女孩的相遇只是一场梦。

  梦醒之后,小男孩很难过,惆怅,困惑,他一定会想为什么会有那样一场梦。直到他看到地上破碎的玻璃瓶,瓶子里的小鱼躺在地上,没有水,它的生命就快到尽头了。小男孩把鱼捧在手心他做了这样的决定。放生小鱼回大海去。这幅放生图有种壮烈气势,浓烈的深蓝色有一种力量的感觉,男孩手中的海水清澈湛蓝,一切那样和谐美丽,宽阔壮观。

  放生完所有漂流瓶中的小鱼,把瓶子收集起来,还沙滩原本的洁净。男孩坐在海边看日出。把脚丫放进水中,他惊喜地发现,小鱼如约而至,甚至看到梦中的漂亮女孩也如约而至。他此刻拥有的不只是小鱼和伙伴,而是整个大海。他真的是《抓住大海的男孩》。

  放手是艰难的,这是小男孩的选择。但放手后他真正赢得了大海的美好。读《抓住大海的男孩》这本书,我建议先读书,在读漂流瓶上的导读内容,读图解意,思考内涵,不用太介意孩子读书时是否达到了你所要求的认真,读无字书,对孩子而言就是吃一道不曾吃过的菜,他是能够品出味道的,读完书跟孩子讨论一下故事内容和读后感受,不但总结了书,更探求到孩子的内心想法。

  《抓住大海的男孩》这个故事情节很完整,也很熟悉,导读策很详细地讲述了故事情节,补充到孩子忽略的细节。联想起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整本书除了书名,只有书封底的文字了,寥寥数语,便能引导孩子。这是爱的故事,得失的故事,大海上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讲的我们内心的故事,反而大人要细琢磨哦!你能否做到男孩那样呢?

  《抓住大海的男孩》读后感(八):爱,的港湾

  我们都是期待爱的玫瑰花,在爱中,我们渐渐成了小王子。

  好像,爱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依赖母亲的怀抱、父亲的臂膀,因为那里最为温暖;稍微长大的时候,我们依赖恋人的蜜语、欢笑与亲吻,因为那里最为甜蜜;待到老去的时候,我们依赖孩子的关心、照看与陪伴,因为那里最为希望。

  我们都在爱中成长,又在爱中学会去爱。我们深爱着他人。他人也深爱着我们。爱,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

  但是学会去爱,却是每个人必经的旅途。就像图片中的那个男孩,他在大海中遨游,深爱着这片海洋。而其中的鱼儿是大海的珍宝。他在大海中穿梭,发现了她们。他开始收集她们,用小的瓶子、小的袋子,装点海水,将她们束缚在身边。她们原本是那么美丽,在他将她们收藏后,她们渐渐褪去了色泽。她们变得那么一般。他觉得有点不对,可是鱼儿是美好的事物啊。他舍不得放开她们。

学会爱,学会自由

  直到他遇到她——那千千万万中对他来说最为特殊的一条鱼儿。他喜欢和她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她也亦然。她能听懂他的话,他能明白她的音。这一切都是那么得美好。真是幸福极了。他想去触摸她——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之间有着无形的屏障。他触摸不到她,他感受不到她。

  他们都渴求彼此的触及,但越着急,越是触摸不到。终于,他知道了她的身份,她是他捕来的小鱼中的一条。她也在他的瓶中。

  他的爱是她的束缚。他想突破这界限,却又被瓶子所牵引。他发现,原来自己在无形中收集了那么多的鱼儿。那些瓶子在他家中各个角落。他难以下步,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渐渐明白。他所谓的爱,在无形之中成为了一种负担。一种苛求。他不是真正地爱着这些鱼儿,包括那个对他来说独一无二的人。他真正爱的一直只有自己。

  他爱自己,甚于爱她们。

包容爱,包容自由

  于是,他变了,他把那些鱼儿放回了大海。爱一个人,就是要爱她的一切。爱一个人,就是要给予她自由。如果爱的本能是束缚,那么一切都会变得艰难。爱也难以发展。只有充满自由的爱,才是爱的本质,才是爱的源泉。

  我们给予的,应是一片大海,而不是杯瓶的束缚。

  就像很小很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爱,温暖而又包容;就像稍微长大的时候,恋人对我们的爱,甜蜜而又温馨;就像渐渐老去的时候,孩子对我们的爱,纯真而又灿烂。

  这些爱,都是在如同海洋般浩瀚的爱中成长起来的爱。爱,不是束缚,而是前行的港湾。

  爱的温暖,源自爱的港湾。

  《抓住大海的男孩》读后感(九):无言胜有言——爱是守护,不是占有

  《抓住大海的男孩》是一本无言的书,全书没有一个文字,只有在附带的小册子里有不到500字的导读文字。这书无言之处的力量在于它的无言胜于千万语言,绚丽的色彩和细腻的绘画手绘表达出一个男孩儿从渴望得到更多的金鱼让金鱼失去自由,到人鱼公主的梦让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和鱼走近是因为玻璃,到最后放生所有的金鱼从而实现和人鱼公主在一起的故事。正如对作者的介绍那样,李文良自2008年起创作适合成人阅读的童话故事,他的画风及题材多元,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创作中总是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充满着细腻的人生观察。

  这部绘本以蓝色为基础基调,根据情绪的变化,故事的发展变换着其他颜色。视角上有远景,也有近景,分配得当,给人震撼心灵的感觉。

  打开绘本的第一页,天地一色蓝,在天际线处泛着点点白光,点点白光上方飘着朵朵疏密得当的白云。蓝色的开篇充满开放和遐想的气息。翻开第二页,在海陆交界处,一间米黄色的小木屋出现在眼前,小木屋旁边还有一座小木桥延伸到大海里。故事就是从小木屋里孤单的男孩儿开始,正如这寂静孤单的小木屋一样。

  有一天小男孩儿无聊的趴在窗口,突然他看到一个闪闪发亮的玻璃瓶从木屋前经过,在玻璃瓶里有一只可爱的小金鱼。他又期待又好奇,爬到小桥边缘,尽最大的努力伸手捡起了这支漂流的玻璃瓶。第六页时候,作者突然把视角拉近,整个画面都是小男孩儿快乐专注的眼神盯着玻璃瓶的金鱼在甜甜地笑着。每天小男孩儿都和玻璃瓶里的金鱼说话,给它喂食,一起坐在桥上观望大海,在梦里,他梦到自己和金鱼手拉手,一起在海洋里畅游。

  这是一个清晨,一缕温和的阳光打进小木屋,小男孩背对着我们,却带着一种忧伤,金鱼死了,他在窗前哭了。沮丧至极的他整整一天都和死去的金鱼在一起,夕阳残红,他把头埋在腿间,坐在小桥上,旁边是装着金鱼的玻璃瓶。整个画面桔红空旷,有着悲伤的气氛也氤氲着另一种黑暗前的力量。十二页的时候,夕阳中只有男孩儿的一双眼睛,微微带着泪光,却透着极端化地渴望。随后他往大海里抛掷了很多闪闪发亮的空玻璃瓶,从此以后,他收到了一瓶接着一瓶的各种金鱼。他用了各种形状的瓶子装着粉,黄,绿,紫,桔等颜色的金鱼摆到自己的小木屋里。就这样他重复着,日复一日,投放的空玻璃瓶越来越多,地方也越来越远离小木屋,直到装着各种的金鱼塞满了小木屋里的架子。

  他呆呆地望着满屋子的金鱼,突发奇想把它们都放入一个大玻璃瓶里,通过大玻璃瓶,他满足地看到一群金鱼。在色彩上而言,这幅画是最漂亮的,应用了各种冷暖色调的色彩,充满了儿童的气息。可是快乐总是离去得太快,他渐渐的情绪低落的重复着捕金鱼,直到大海里都只剩下空空的玻璃瓶。他失落了,尝试跳进了大海里查看也没有什么收获。再次回到船上时候,他发现远处有一间透明的玻璃房子漂在海面上。

  他一直向前划呀划,看到一位美丽的人鱼公主在里面弹钢琴,人鱼公主看到他后,趴在玻璃上和他打招呼,他们望着彼此,男孩儿作出抛竿儿的动作,人鱼公主为他跳舞弹琴,在一起的一天他们很开心,又是一个黄昏。作者在这个黄昏没有应用桔红的颜色,而是紫粉过度的颜色,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但是玻璃瓶的阻隔又有种淡淡地忧伤,男孩儿哭泣,用空玻璃瓶打击玻璃屋都无济于事。此时画面又是落日前的桔红,只是在这画面里有一轮暖暖的黄色太阳,这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男孩儿一个助跑,用身体冲向玻璃屋,就在两人泪流满面的同时,玻璃屋碎了。

  翻页,多彩的画面消失了,黑暗里只有男孩儿惊慌张大嘴的样子,这场梦把他惊醒了。望着满地装着金鱼的玻璃瓶,他发现有一只金鱼的玻璃瓶碎了,金鱼躺在地板上挣扎。他将这只金鱼捧在手心里满怀爱心地看着它。他一刻没有犹豫把金鱼放生到大海里。之后望着满地的空玻璃瓶,他沉默了,从晚上到白天,他渐渐的收集起大海里的空玻璃瓶,直到大海恢复了原来的干净,他坐在桥头安安静静欣赏月亮升起。他看到很多的金鱼在他脚丫底下自由自在地游荡,抬头望向天空,如同金鱼和星星一起在空中翱翔,他很开心,这时候,他发现人鱼公主为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最后他、人鱼公主一起和众多的金鱼一起游走,充满了幸福感。

  整个故事人物关系单纯,只有男孩儿和金鱼两者。但是情节却充满曲折,从偶然发现希望——渴望占有——失去——更强烈的占有欲——步入黑暗——冲破黑暗看到光明——将占有变成守护。整个过程一波三折,却没有一句语言描述,更加符合不同的读者阅读背景,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同时还有深刻的画面冲击感。在书的最后,用了一首小诗结束了主题,正如童话作家,儿童文学研究者常立诗中获得的启发那样:爱是守护,不是占有。

  《抓住大海的男孩》读后感(十):想要的太多,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小时候我特别淘,想要的都是奇奇怪怪的东西,别人家小姑娘可能想要的是娃娃,而我想要的是天上飞的鸟,做父母的都想尽可能的满足孩子,所以我爸就真的给我抓来了麻雀,但都好景不长,养几天麻雀就气大肚死掉了。麻雀死掉我都会哭,但得不到麻雀我也会哭,终于有一天,我妈给我拿了一本书,讲了普希金的《农夫和金鱼》,这个故事让年幼的我明白了,麻雀不可能开心的活在我的笼子里,麻雀应该自由的飞在天空中,而我不应该成为禁锢它的那个人,否则麻雀不开心,我也不会开心。

  童话故事往往都暗藏着一些人生道理,比如这个故事就是想要告诉小朋友,我们不能奢求太多,否则到头来,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近期看了《抓住大海的男孩》,刚好就是改编自《农夫和金鱼的故事》,这本书更适合孩子阅读,免去了金钱、地位等元素,金鱼小公主的出现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更符合孩子的心理,同样的故事内核,不同的故事内容,最终都导向一个道理:

  想要的太多,最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故事经历了几个起伏,可以用关键词来概括。

  孤独

  小男孩生活在海边,整日只有一个人独处,它感到很孤独。

  结缘

  有一天它在一个玻璃瓶里捡到了一条金鱼,从此以后他不再孤独,每天都很开心,因为有金鱼的陪伴。

  失落

  但他很快便意识到,金鱼很孤独,因为它没有其他同类的陪伴。

  拼命获取

  男孩的做法就是扔下更多的瓶子,捕捉更多的金鱼,终于,它有了一柜子的金鱼,各式各样的。

  不快乐

  男孩以为这样他就会开心了,但并非如此。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金鱼公主,金鱼公主和他一起共舞,玩耍,十分开心,但却是被关在玻璃房里,他为了解救她,用尽全身力气撞碎了玻璃房子,金鱼得到了解救。

  梦醒

  这时候男孩醒了,他发现这是一个梦,却又不是梦。他决定将所有金鱼都放回大海。

  放手不等于失去

  男孩坐在日暮中望向大海,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孤身一人,这时候金鱼出现了,更多的金鱼出现了,他才明白,原来自己从来都不孤单,金鱼一直在他身边。

  而梦中出现的金鱼公主,也又一次出现了,他们一起快乐的游着,玩耍着,男孩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放手也是一种爱,而且他也因此收获了更多的爱。

  书的最后,有一首非常可爱简短的小诗:

  爱是守护,不是占有。

  只有恐惧失去的人,

  才会想从天空中摘下群星。

  他们不懂得:

  所谓天空

  正是群星所在之处

  正是星光闪耀的地方。

  《抓住大海的男孩》,小朋友若是拿到这本书,首先会好奇,大海那么大,如何才能抓住呢?那得有多大一只手啊!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打开这本书,蓝色的海洋、温暖的故事,画面干净整洁,没有一个字,这样也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当你感到困惑时,亲子伴读就很有必要了,随书带有一本玻璃瓶样子的小书,故事的全部内容都在这本书里了,孩子看图,家长讲故事,末了,还可以互动一下,问问孩子,是否明白了书中的意思?又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故事呢?如果你和我一样,曾经有过想要养麻雀而不得的故事,不妨也一同讲给孩子,这样融会贯通的讲述方式,更能让他们思考更多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抓住大海的男孩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