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应用学习科学》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3-18 00:35: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应用学习科学》的读后感大全

  《应用学习科学》是一本由理查德·梅耶著作,164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6,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应用学习科学》精选点评:

  ●2018最后一天读完的一本书。

  ●个人感受比较独特。科学是使由A到B的整个过程变得清晰,经验则只管结果,在一切不用难得糊涂的领域,科学思维都是重要的,要避免经验思维的陷阱。后面的评估章节最有用,对于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有了准备,但还需要后续更系统的研究方法的阅读。

  ●本书在内容呈现、结构安排以及图文细节上就是应用学习科学的真实再现。对于入门者而言,这本书轻薄而不失系统,语言简洁,兼顾理论、实践以及教学技巧和细节,可以帮助新手教师快速进入状态。

  ●图示化明显,生动易懂 作者用本书实证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我对学习领域的一些术语有一些了解,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更多感觉这本书从学习、教学、评估三个角度,精炼总结了很多概念,有个梳理作用,至于教学和评估我感觉讲的较浅。

  ●梅耶应该是我未来十年的学术偶像了。这本书使我义无反顾投入学习科学的怀抱。虽然只是一本小册子,但是内容绝对精华。

  ●#工作#学习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梳理,教学设计总结得很简洁,评估部分有点看不懂

  ●难得有一本书写得这么简洁,把核心框架和关键概念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来。适合于快速把握这门学科,搭建一个基础框架,并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去拓展。有一定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基础会更好。

  ●评估,迁移。

  ●入门,清晰,搭建学习框架的好书。

  《应用学习科学》读后感(一):没有板着一副学术面孔宣讲高深晦涩的理论,而是如朋友般友好交流,娓娓道来。

  https://mp.weixin.qq.com/s/XXBgrDcesrtprt0gHzs2Xg 正如本书译者之一、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所言:这是一本颇费心思写成的书,总结了由实证研究得出的成果。如果你已经了解了皮亚杰、布鲁纳、布鲁姆、奥苏贝尔等教育心理学家的理论与贡献,那么你完全有必要了解梅耶的学习科学思想;如果你错过了别人,那么你也一定不要错过梅耶;如果你要了解当前的学习科学有什么新流派,教育改革有什么新的理论,那么你应该想起梅耶。

  《应用学习科学》读后感(二):简明指南

  简明扼要,强调循证模式,既有理论,也给一些教学或者学习原则提供证据,或者指出证据不足。比如,小组合作一定能促进成员学习吗?学习风格真的存在吗?

  每一章都给了非常丰富的拓展阅读材料。

  印象比较深的: ## 三条基本规律 - 双重通道理论。人对信息的加工,有语音和图像两条通道。 - 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米勒提出的是7+2个单位。最新论文修订的是4个单位。 - 主动加工原则。比如将新学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相联系,或者用自己的话解释一遍新学内容。 ## 学科心理学 “学习理论会有三种研究取向,一般学习理论、微型学习模型和学科心理学。”传统的研究比较关注一般技能的学习,现在的研究取向比较关注具体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比如哪些因素可以提高你在阅读、写作、数学等当中的表现。作者指出学科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是正确的。

  《应用学习科学》读后感(三):简明扼要、清晰有为、不脸谱化、赏心悦目——推荐

  1.有很多学习科学的书简直是教科书,陈述过往的科研实验,你很难看到作者自己的观点,过于脸谱化。而这本不是,清晰且有自己的观点(比如他重点突出的意义建构、生成学习)和架构,不是照本宣科的架构。

  2.从行文上,也属于围棋术语中的“简明”下法,哈哈。赏心悦目。图表加快阅读速度。

  3. 关注最根本的问题:应用。

  想想看为什么叫这个书名?原著的续,作者把此书当作现代版的《和教师的谈话》:学习科学和教育有密切关系吗?学习科学难以直接转换成教学方案。教学科学难在何处?作者2008年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 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和培训的杰出贡献奖!

  谈及入门,我认为真在育儿中——想到去用,就已经足够了。再次看到有评论说,因为熟悉内容很快读完,觉得没啥新。我也引用梅耶的意思,那是学习吗?你有改变吗?

  4. 配套

  lt;意义学习与教学设计---梅耶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毛伟

  lt;Handbook of Research o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梅耶自己的书,好贵。

  《应用学习科学》读后感(四):简单易懂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是美国心理学教授理查德▪E▪梅耶的作品。这本书,篇幅不长,阅读难度较低,书中用各种图示、表格强调基本概念与重点内容,很适合教育心理学的入门读者,更适合细致品读,了解概念背后的深义。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如何开展学习、如何开展教学、如何开展评估,总结了三个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成功。“教—学—评”的一致性是教学科学领域时常被提到的一个词,本书给了这一概念一个很好的注解。与我们常常听到的这个概念不同的是,梅耶教授将“学习科学”放到了第一位。学习科学是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科学研究,而“教学科学”是关于帮助人学习的研究。只有知道学生如何学习,才能帮助他们学习,学是教的目的,由此看来,作者对章节的安排不无道理。

2018年我参加了北师大郑葳教授的深度学习项目组,她常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是: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彼时的我还没有清晰的答案,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们寻找答案的路径。下面的图为我们呈现了全书关于学习科学最基本的内涵。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三步:选择、组织与整合。

图片来源《应用学习科学》P34 图2.13

因为人们的感觉记忆非常短暂,且容量很大,如果在众多复杂的信息中抓住重点,就需要对信息进行选择。将其纳入我们的工作记忆进一步加工。工作记忆能够持续的时间略长于感觉记忆,但一般容量很小,只有7个单位左右,于是需要学习者对感觉记忆进行组织、将其系统化、体系化,压缩容量。而要使这些记忆变成学习者的长时记忆,就需要调动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找到记忆中的挂钩,产生共鸣。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对既陌生又熟悉的知识兴趣最浓,原因就在于此。

在“教学科学”这一板块,作者提供了三种教学场景与多条教学设计原则。每一种场景与原则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真实实践,我也踩过不少雷。比如,作者提到的“无关认知负载”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经意的就会出现,比如学案中印得某题,文字与图片、材料与设问分在的不同页码中;课堂教学中,一些有趣但不重要的内容,其实都是在给学生制造不必要的负担,这类问题一定要避免。

同时,作者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比如遇到晦涩难懂的材料,需要引导学生分步练习、及时反馈、提供样例、指导发现;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检查验证、自我解释、设问质疑、精细加工等方式加强其生成性认知能力的发展。部分教学设计原则,我也曾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阅读,更坚定了这些原则的科学性。

当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的身份总是不断进行转化,我首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增进自己的教学科学、学习科学理论,通过书中提供的正反面例子检验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我又是一名普通的学习者,我在学习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也努力做到作者在“学习科学”章节中提及的建构式高效学习。书中的部分内容,让我回想起尚未踏入教师岗位时,学习心理学、教学学时的场景。也让我回想起当年郑葳教授的那个我答不上的问题,现在的我可能还无法给出完美的答案,但是我已经有了一定的方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应用学习科学》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