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晚熟时代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3-15 01:16: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晚熟时代读后感100字

  《晚熟时代》是一本由王浩威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熟时代》读后感(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语言无力,本以为是解决青少年问题的书,谁知道只是透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对处于青春期的人,读来无用,也没有什么共鸣,语言普通,实例也平常,就只有朱自清那段有点感想和对离婚父亲对孩子的困惑以外,其他读来平常。总体来说,书只能算一般,个人认为7.8的评分有点高,在心理学的相关书籍中,只能算中等,不推荐对自己青春有疑惑的孩子阅读,父母倒是可以拿来看看。

  《晚熟时代》读后感(二):看似有理,实未说透

  当初买来是被书名打动,的确,当下社会晚熟的人太多了,妈宝啃老已经成为一种明显的社会现象,想听听心理学家的分析,如何克服或避免这种情况。

  可看下来却不知道如何定位这本书,既不是心理学的工具书,也没有讲透晚熟情况的本质,更没有所谓的解决方案。有的只是作者以一种温婉平和的语气娓娓道来一些自己的观察,而这些都是以台湾的情况为背景的,再加上很多事情只有事实没有解决,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如果就是闲来无事翻看倒也可以,但凡有点目的性的,比如想解决问题或个人心理成长,那个人建议还是算了,本书说不透差口气的感觉看了挺难受的

  《晚熟时代》读后感(三):真正读懂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作者

  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年甚至老年,我们一步步地走过,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伴随着身体的变化和心灵的成熟。成长是每个人的必修课题,但并非青春的专利——在生命的全部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成长,以获得我们想获得的生活,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在整个生命周期,每个人都不得不面临让人眼花缭乱的选项。我们可能会试着独自决策,也可能会试着向身边人学习;然而,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事情,难以找到正确答案。书中所探讨的话题包括:回顾自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找出过往的经历对自己当下行为和选择所产生的影响迎接成年和独立生活所带来的挑战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正确应对压力享受美好的爱情、亲密关系、性别角色和工作与娱乐创造性地应对寂寞和独居生活理解和接受孤独和死亡选择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包容复杂多变的世界,走好个人成长之路对于书中提出的诸多话题。同时,本书也鼓励读者对自己曾经做出的选择进行仔细考量,看看这些选择对目前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真正读懂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作者。

  《晚熟时代》读后感(四):华景人生,从晚熟开始

  如果不是《巨婴国》作者武志红作的序,我是不会注意到本书。如果不是网上查了一下本书作者王浩威,我是不会知道“奶茶”刘若英,遇到心理困惑时,也会找他咨询。王浩威,一个专业又有趣又很nice的心理学医生,台湾心理咨询业界的大佬。 本书既是一本讲心理自愈的书,又像是一本散文随笔录。作者没以一副高高在上专家的口吻,对别人指指点点,而是设身处地的站在你的位置去思考解惑你的苦恼,就像朋友和你在闲聊,让你感受满满的暖意。作者博学多才,名人故事文字中随处可见,随手拈来,妙语连珠,佳句连篇。如,走向世界,是旅行家的行径;走入世界,是人类学家的态度。 一本打开就让人心情放松,让人思考的好书。在一个焦虑而浮躁复杂多变的环境,这本书仿佛是一股清流,多读有益。

  《晚熟时代》读后感(五):华景人生,从晚熟开始

  如果不是《巨婴国》作者武志红作的序,我是不会注意到本书。如果不是网上查了一下本书作者王浩威,我是不会知道“奶茶”刘若英,遇到心理困惑时,也会找他咨询。王浩威,一个专业又有趣又很nice的心理学医生,台湾心理咨询业界的大佬。 本书既是一本讲心理自愈的书,又像是一本散文随笔录。作者没以一副高高在上专家的口吻,对别人指指点点,而是设身处地的站在你的位置去思考解惑你的苦恼,就像朋友和你在闲聊,让你感受满满的暖意。作者博学多才,名人故事文字中随处可见,随手拈来,妙语连珠,佳句连篇。如,走向世界,是旅行家的行径;走入世界,是人类学家的态度。 一本打开就让人心情放松,让人思考的好书。在一个焦虑而浮躁复杂多变的环境,这本书仿佛是一股清流,多读有益。

  《晚熟时代》读后感(六):成熟是一门必修课

  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很坏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焦虑和不安,《晚熟时代》里讲的正是我们当下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每一个咨询的人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作者在这本书里写了自己在心理理疗室里面对的真实故事,并且做出了解答和应对,这些方法和道理都会让我们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时,有一点力量。

  书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成熟有两种,一种是掌握了现实世界规则后的老练,一种是人性在自己身上的圆满,这种圆满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而我们在世上生活的几十年,谁都说不准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世界就会改变了我们。

  但是没有关系,在这个晚熟时代里,我们依然能够做好自己,不惧怕长大,不惧怕外面的世界,坚信自己的当下就是最好的生活,达到自己理想意义中成熟和无畏。

  《晚熟时代》读后感(七):视角决定方向

  一眼相中这本书是因为封面上醒目的“武志红作序”,武志红的《巨婴国》闻名已久,迟迟未看,倒是被这本部头较小的《晚熟时代》勾起了兴趣。

  作者王浩威,台湾人,精神科医师。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台湾的心理学理论可以作为大陆了解西方心理学理论的踏板,毕竟在相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下,台湾比大陆要更早接触心理学,行业制度也更健全。

  王医师偏向于运用家庭疗法解决心理问题,书中大多案例都是起步于对原生家庭的分析。

  关于“晚熟时代”,我认为书中关键性的一个理论是社会学家亚奈特提出的“成年涌现期”(emerging adulthood),亚奈特认为,当代社会,青少年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之间,开辟出了新的阶段“成年涌现期”,具体定义是:那些“已经离开了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的依赖”,却还没办法承受成年期应有的责任感的人,因而在爱情关系、工作和世界观上,发展出许多可能的样态。这个阶段的五个特色分别是:自我认同的探索、不稳定、只关心自我、感觉两边都不是和充满可能性。

  王医师基于此说的解释是,“在当今的产业化经济、高度竞争化社会或信息化社会里,年轻人需要更多的教育,才能胜任许多技术性或专业学术领域的工作。大学毕业后的继续训练成了必要,进入新阶段的年龄自然也就延缓了,也允许更多时间的自我探索。”于是在读的时间越来越长,进入社会的时刻越来越晚。

  当然,“成年涌现期”只是单一视角下的发展观点,王医师列举了另外一种完全相反的看法,来自心理治疗师梅洛·杰伊的“关键十年”,她认为人发展的关键期是二十到三十岁之间,往后的发展轨迹都会受到这十年里发展的影响,所以无关准备充分与否,这十年要追求自我发展。亚奈特从青少年时期发展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出发,杰伊则立足于老年期,强调“过去”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全书内容的一部分,有兴趣的自行探索。

  顺便问一句,谁看过梅洛·杰伊的《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当当没货了。

  《晚熟时代》读后感(八):所谓父母

  看完书回来,一个小女孩等着明显在等我进门,于是加快脚步,并用眼神谢谢她。

  等电梯, “你的耳朵是猪耳朵吗?, 下次再这..." 是絮絮的责备,妈妈对女儿, 就是刚帮我撑门的小姑娘。

  “你再...." 电梯里仍继续, 小女孩一声不回。 我忍不住。

  “为什么你这么和孩子说话呀。“

  “一直都是我一个人带着她,生病也是我带着..."

  quot;爱她就要让她感受到呀“

  4楼一下就到了, 我不知道这小对话会不会有稍稍变化。

  ...........

  早上一早点店,也是一位辛劳的妈妈在斥责女孩, 5/6岁的样子。 “你再也不要回来了!“

  出门看到小女孩就在门口侧面,低着头, 手上玩着小王冠, 当似乎没有人当她是小公主。

  1岁多的小米米跑去安慰她, 我轻轻碰碰她的背,“长大就好了, 就可以对话了~"

  ......................

  我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在私董会,有位刚毕业的优秀生很自豪得说他都劝他身边的朋友不要考公务员, 对面的40 多岁的咨询大姐说了“ 生活不是那么简单, 有的家庭都希望小孩稳定“ 毕业生不说话了, 我感到了两类人的隔阂。

  如果一个人不能摆脱原生家庭, 那也就不算真正优秀, 要超越。 我不知为何也插了回去。似乎还没学会圆滑。

  走时那位大姐就成路人,90 后交流了微信。

  .................

  小米奶奶对家里请的阿姨语气很差, 被我说了一顿。 愚蠢的人和死亡的人都是让身边的人痛苦,而自己却不自知。 这是有毒父母的典型, 碰到了算倒霉。 只能自己调整, 尽量不受影响。 孝而不顺, 自我修炼。

  ............

  有的母亲是属于不能共患难, 有的妈妈不能共享福。

  ..........

  多读书,不是为了真理,而是更加了解自己。

  希望给小米的家庭氛围是自信有方向。

  晚安了, 心中的小孩~

  XF

  《晚熟时代》读后感(九):读书打卡||不想长大的你请读读《晚熟时代》

  好喜欢这本书里的一句话:“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谁能懂?” 身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这种感觉特别的明显,看到别人家的小孩一群群的就是羡慕! 曾经有个朋友也是独生子女,问她觉得好不好,她说非常好,小时候都没人跟她抢玩具,用也是最好的,全家的疼爱于一身,怎么会觉得不好呢! 但那都是小时候的事情,长大后要面对很多生活,工作,养老的问题,试问一下你真的长大了吗? 特别是嫁进大家庭里的你,会不会觉得特别难融入,很难与其它人沟通呢,在一些大事件上,又会不会引发一些战争。 《晚熟时代》用事例去做整合介绍了独生子女,刚踏入新手父母等年轻一代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完全没长大的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连自己的父母都还没来得及长大,就已经成为了爷爷奶奶的他们又该如何去相处。 无论哪个年龄段都可以去读读这本书,了解一下自己心理真正的想法,学会长大,学会勇敢面对各种挑战,生活有无限的可能性,只要积极去生活,总会换来最好的回报。

  《晚熟时代》读后感(十):成长中会遇到的各种困惑,答案都在这本书里了

  我们这代人,总被称为幸福的一代。从物质上来讲,确实如此,家里孩子少的情况下,无论父母是否足够富裕,成长环境也大多是想要什么便能得到什么,但从精神上来说,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很多人到了二三十岁,依然是孩子的心理,于是仅仅是看到中年危机、三十而立这种词汇,都已经足够让我们感到焦虑。

  有些问题,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问题。你想要躲避,自然是不可行的,成长中的问题往往是,你不努力解决它,往后会从小麻烦变成大麻烦,然而有太多的人,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王浩威的《晚熟时代》,融合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从真实心理咨询案例出发,帮助家长学习如何更好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是一本成长指导书籍了。

  王浩威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二三十岁的小鲜肉,但其实是一个他是台湾心理学界的总舵主,也是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在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上,很有自己的见解,就连刘若英也喜欢找他咨询,难怪武志红老师会亲自写序推荐。

  近些年读过很多心理学书籍,有些太水,有些都是理论又太枯燥,《晚熟时代》则完美的避免了这两点心理学书籍很容易出现的问题,作者在每个章节的描述里,都先抛出一个带有实际背景的问题,而后带领读者去思考,为了便于理解,更会给出一个真实的咨询案例或者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最后给出总结,即便是总结,也不会用教育读者的口吻来讲述,而是娓娓道来,仿佛是家里最亲近的人在帮忙疏导一般。

  书中所提到的问题,也是我们时下关注点比较高的问题,但很多父母,包括青年人在内,遇到很多问题时,习惯性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到最后,迎来的却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任何小问题,都值得被重视。

  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很容易被忽视、却又很重要的问题:当好友不再专属于自己。

  我想这个问题每个人都遇到过,中学时代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如果这时候你发现这个朋友又有了新的朋友,并且他们总是相谈甚欢,因为聊的愉快还常常忘记了你的存在,这时候心理就会不舒服,想要拆散他们,还有一些人会非常不成熟的直接不理对方,绝交也是有的。

  虽然友情不是爱情,但占有欲也一样强烈。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个问题的出现,但作者却举出了几个现实例子,摆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

  除此之外,关于自恋型父母、年轻人日益增加的自杀率等等社会、成长问题,书中都有提及,大多数问题,都是我们正在或者即将遇到的。

  总体来讲,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心理学书籍,如果刚好对成长路上的很多问题想不通,又没办法随时找心理专家咨询,不妨读读这本书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晚熟时代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