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当你老去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3-14 01:18: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当你老去读后感精选

  《当你老去》是一本由[意]伊塔洛·斯韦沃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你老去》精选点评:

  ●没读懂,不好看

  ●太恬美了,这个出版社的装帧、纸张非常好,使阅读变成了享受。

  ●当我沉迷于爱情时,一切都陪我沉睡,唯有我内心的幻境是醒着的。

  ●3.5 心理描写很强大。没有泽诺的意识好。

  ●斯韦沃用非常热情的方式表达着爱情,这本书有两个标签:意大利和岁月。随着情节的发展,用很复杂、从来没有人用过的方式塑造各色人物。这是斯韦沃的艺术,毫无疑问,他是成功的。

  ●文学史上关于“爱情”和“孤独”的一声呜咽

  ●如果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评判艾米利奥和安吉丽娜,我想无疑安吉丽娜是最终的胜出者。她精明狡诈的成熟让她成功地在飘摇的爱情中抽身,投入物质充裕的生活的怀抱。没有人能够评判他们谁是有罪或无罪的,因为爱情里没有无辜者,为了更好地生存是人的本能。

  ●刚开始这文看得不太懂,好多对于感情的理解我也有点懵,主人公深深迷恋着那个女子,但是那个女子虽然看着依靠他,但却同时和多个人交往,明知是个谎言,却总是再次沉浸在温存中,努力多次想要分开,却仍旧无法放手,在最后,妹妹死去,那个女人与别人私奔告终。我看完整篇对主人公以及文中的人的感情都有点不太理解,可能我看的太浅显了

  ●卑微仔和卑微妹不要迷上魅力太大的人,只会坑了自己。

  ●她早早地就把男孩子当成实验对象了,而他连妹妹都照顾不好,真是一场降维打击!

  《当你老去》读后感(一):当你老去

  从简介看见这本书时,就注定它是个可悲的故事:这确实是一场扭曲、畸形的爱,穿刺着谎言与原谅,背叛与忠诚,而问题都是现实的。

  艾米里奥的见色起意,到逐渐了解安吉丽娜的真面目,他更像在泥沼中痛苦挣扎的小虫,越是奋力要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就越是感觉沉重——挣扎让他太不堪了,以至于泥点子都飞溅到他的翅膀上。他爱的方式太卑微,而性格太弱小,安吉丽娜的美像野猫,这样一只懦弱的小虫是吃不下的。他反复骗自己,被安吉丽娜劣质的谎言说服,或是被自己内心的声音打动,却从来没有遵行过问题的最本质,他在遇见安吉丽娜的第一眼就变得不像自己。而正要为他贴上可悲的标签时,他却又实在地爱着。愚蠢地、弱小地、自欺欺人地爱这样一个女人。

  而安吉丽娜爱他吗。或许是爱那么些,区别只在她也这样相同地爱着许多其他的男人。我自始至终觉得她比艾米里奥更为可怜,尽管她在这个男人面前多数处上风。她无知,听不懂人们一本正经的谈论,学粗话倒是很快,表演欲强而劣质,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躯体,灵魂却沾染上了老年市井妇女的粗俗。她挥霍着青春,玩弄男人,但并没有一个人真心爱她,甚至在背地里都知道她是如何货色——只有艾米里奥,最后也被她深深伤害了。她只是一尊徒有外貌的花瓶。

  艾米里亚与之相反,她拥有一些良好的品质,但却并不漂亮,甚至不敢于承认她爱。她爱,却只是在梦里,从低语,到最后必要用毒//品麻醉自己,连生命最后的弥留时刻,都在不停呼唤,斯蒂凡诺。可悲的确是,她在精神错乱中并不记得他的模样。

  斯蒂凡诺·巴利,艾米里奥嫉妒他的幸运,拥有一笔本不属于自己的财富。但他又过得那么贫乏,花大时间在女人和社交上。他甚至也没有真心爱过的女人,与自己的朋友也几度有过争执,太平却又不太平。

  斯韦沃构造这样一个故事,像蜘蛛编出的大网,勾住形形色色的人物,发生复杂、不可言说的关系。身处这其中的人,无论是懦小,放浪,自卑或好胜心强,都是独具魅力却又叫人可怜可恨的。到最后发现那泥潭正处扩张,逐渐淹没每个人的翅膀,一时惊艳,再回归平淡直至终老,才是大部分人的人生。

  但,偏繁琐,这样一本意识流对我而言确实比较费力。

  《当你老去》读后感(二):《当你老去》爱情就是心甘情愿地上当

ItaloSvevo

  伊塔洛·斯韦沃(ItaloSvevo,1861-1928)原名埃托雷·施米茨(EttoreSchmitz),意大利犹太商人兼小说家。他大器晚成,60岁后才写出成名作《季诺的意识》,是20世纪最出色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他与乔伊斯是忘年交,丰富的阅历给乔伊斯灵感塑造出了《尤利西斯》中的布卢姆。

  想读伊塔洛·斯韦沃的这本《当你老去》,首先是因为被它的名字吸引,它让我不禁想到叶芝的诗作“当你老去”(“WhenYouAreOld”),那是一首对于不可得的爱情的独白。

  23岁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爱上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女演员茅德·冈昂。这位冈昂女士不仅美丽,而且同情被英国欺压的爱尔兰人,相同的世界观让叶芝为之倾倒,并多次向其表白求婚,却一再被拒绝。为了让冈昂明白自己的爱与众不同,叶芝用浪漫的诗句描绘,即便她老去,他仍旧爱她“那圣洁的灵魂、经历岁月后忧伤的面容和炉火旁佝偻的身躯”,他希望自己会一直在她身边,永不离去。

  斯韦沃的《当你老去》同样以爱情为主题,它是一本充满着心理独白的意识流小说。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它讲述的是一个老男人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子,迷失了自我,捎带着还害了自己的朋友和相依为命的妹妹的故事。当人类陷入爱情的痴狂,真是没有道理可讲。

  作家库切曾经写过“他与他的人”,讲作者与作品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读斯韦沃的这部作品,也让我有同感——不论是该书的作者,还是书中的人物,都属于那种生活在夹缝中的局促人。

  斯韦沃的原名是埃托雷·施米茨(EttoreSchmitz),出生于第里雅斯特(该地现属意大利、当时属奥地利),他的父亲是德国犹太玻璃商,母亲为意大利犹太人。他喜欢写作,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甚至他比詹姆斯·乔伊斯更早地开启了意识流写作手法,但是在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写作天赋并没有被读者赏识,而必须以经商谋生。他的艺术成就能够被读者发现,要归功于曾经给他做过英文家教的詹姆斯·乔伊斯的肯定与推荐。乔伊斯借用自己的声望,帮助推广他的《季诺的意识》。

  现在,评论界经常将这位意大利作家与英国的乔伊斯和法国的普鲁斯特相提并论。但是,因为他的母语为第里雅斯特的当地方言,第二语言是德语,因而他的意大利文被部分批评家批评为不太纯正地道。

  《当你老去》中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奥米利奥、奥米利亚、安吉丽娜和斯蒂凡诺·巴利。这些名字有着典型的意大利语特征,都以元音结尾,读起来很浪漫美妙,但是故事情节却并不那么美妙。与小说作者斯韦沃本人的经历相似,故事的主人公奥米利奥同样过着一种局促的生活。奥米利奥写过一本小说,不温不火,不足以让其以写作为生,所以正式工作是商业保险公司的职员。现实中的斯韦沃,是一位结了婚、并受到妻子家庭的经济提携、经济收入还不错的商人,所以他才有经济能力请年轻的乔伊斯做他的英文家教。小说中的奥米利奥是一位没有爱情经验的老男人,和自己的妹妹奥米利亚相依为命。

  妹妹奥米利亚对哥哥非常依赖,同时也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但是,他觉得生活就像死水一潭,总是渴望有什么力量能让他摆脱孤独、悲伤和挫折感,直到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安吉丽娜进入他的生活中。她的青春和美貌产生了一种魔力,让他心醉神迷、失去了自我。似乎他的文学创作和生活都迎来了第二春,他与自己的妹妹交流这种感觉,以为妹妹会像他自己一样开心,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安吉丽娜的赞美与描述是在妹妹痛苦的心灵伤口上撒盐。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妹妹找到了一个渠道排解自己的被抛弃感,她爱上了奥米利奥的朋友巴利,做了无数次关于巴利的春梦。但是根本不了解妹妹心理、一心想着安吉丽娜的奥米利奥,自以为是地砍断了妹妹好不容易找到的这根救命稻草——他不再让巴利来家里做客。最后,不知道如何表明自己想法的妹妹精神失常,失去了爱的滋润,最终不被理解地死去了。

  即便到小说的结尾处,奥米利奥都没有走出对安吉丽娜的痴狂迷恋;他对其既爱又恨的那种摇摆不定的自我辩解,一直持续到小说的结尾。与他相依为命的妹妹刚刚去世,而他的心里还在想着安吉丽娜。当他知道安吉丽娜和一个银行出纳私奔,他觉得痛苦与怨恨,然后竟然还会去安吉丽娜的家,接受了安吉丽娜妹妹的亲密拥吻。不过他倒没有成为纳博科夫笔下那位迷恋洛丽塔的亨伯特,而是选择像父亲一样慈爱地安抚了一下那个小女孩,然后离开了。

  爱的激情过后,他又回到自己原来那种对“安静与安全的热爱”,但是此时此刻,他既失去了安吉丽娜,也失去了奥米利亚。不知道斯韦沃在写作的时候是否想表达这样的想法:这个自以为是的老男人奥米利奥不仅毁了自己的生活,也毁了妹妹和好朋友的生活。不过,小说最后的四个段落似乎是在赞赏一个男人为什么会迷恋一位年轻的女性,因为文中说安吉丽娜的美貌与青春变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奥米利奥对生活激情的渴望。

  这样读来,奥米利奥所爱恋的其实不是安吉丽娜这个人本身,他渴望的是生活中的一丝激情,而他的爱是孤独绝望者的挣扎。在挣扎中,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Sugardaddy”。可悲的是,他还不是一个真正有钱的人,需要节衣缩食才能有一点钱来取悦一个根本不在意他的女孩子。爱情真是一个说不清的话题,正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便一头撞上了南墙,心甘情愿头破血流。

  爱情哪有什么道理可讲?不论是张爱玲,还是叶芝,抑或是《当你老去》中的奥米利奥,对于生活在夹缝中的人生而言,爱情就是心甘情愿地上当。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对无望的爱朝圣般地追寻,或者说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也成为他们进行文学创作的激情与灵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敬慧)

  《当你老去》读后感(三):爱情就是心甘情愿地上当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敬慧)

  伊塔洛·斯韦沃(ItaloSvevo,1861-1928)原名埃托雷·施米茨(EttoreSchmitz),意大利犹太商人兼小说家。他大器晚成,60岁后才写出成名作《季诺的意识》,是20世纪最出色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他与乔伊斯是忘年交,丰富的阅历给乔伊斯灵感塑造出了《尤利西斯》中的布卢姆。

  想读伊塔洛·斯韦沃的这本《当你老去》,首先是因为被它的名字吸引,它让我不禁想到叶芝的诗作“当你老去”(“WhenYouAreOld”),那是一首对于不可得的爱情的独白。

  23岁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爱上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女演员茅德·冈昂。这位冈昂女士不仅美丽,而且同情被英国欺压的爱尔兰人,相同的世界观让叶芝为之倾倒,并多次向其表白求婚,却一再被拒绝。为了让冈昂明白自己的爱与众不同,叶芝用浪漫的诗句描绘,即便她老去,他仍旧爱她“那圣洁的灵魂、经历岁月后忧伤的面容和炉火旁佝偻的身躯”,他希望自己会一直在她身边,永不离去。

  斯韦沃的《当你老去》同样以爱情为主题,它是一本充满着心理独白的意识流小说。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它讲述的是一个老男人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子,迷失了自我,捎带着还害了自己的朋友和相依为命的妹妹的故事。当人类陷入爱情的痴狂,真是没有道理可讲。

  作家库切曾经写过“他与他的人”,讲作者与作品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读斯韦沃的这部作品,也让我有同感——不论是该书的作者,还是书中的人物,都属于那种生活在夹缝中的局促人。

  斯韦沃的原名是埃托雷·施米茨(EttoreSchmitz),出生于第里雅斯特(该地现属意大利、当时属奥地利),他的父亲是德国犹太玻璃商,母亲为意大利犹太人。他喜欢写作,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甚至他比詹姆斯·乔伊斯更早地开启了意识流写作手法,但是在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写作天赋并没有被读者赏识,而必须以经商谋生。他的艺术成就能够被读者发现,要归功于曾经给他做过英文家教的詹姆斯·乔伊斯的肯定与推荐。乔伊斯借用自己的声望,帮助推广他的《季诺的意识》。

  现在,评论界经常将这位意大利作家与英国的乔伊斯和法国的普鲁斯特相提并论。但是,因为他的母语为第里雅斯特的当地方言,第二语言是德语,因而他的意大利文被部分批评家批评为不太纯正地道。

  《当你老去》中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奥米利奥、奥米利亚、安吉丽娜和斯蒂凡诺·巴利。这些名字有着典型的意大利语特征,都以元音结尾,读起来很浪漫美妙,但是故事情节却并不那么美妙。与小说作者斯韦沃本人的经历相似,故事的主人公奥米利奥同样过着一种局促的生活。奥米利奥写过一本小说,不温不火,不足以让其以写作为生,所以正式工作是商业保险公司的职员。现实中的斯韦沃,是一位结了婚、并受到妻子家庭的经济提携、经济收入还不错的商人,所以他才有经济能力请年轻的乔伊斯做他的英文家教。小说中的奥米利奥是一位没有爱情经验的老男人,和自己的妹妹奥米利亚相依为命。

  妹妹奥米利亚对哥哥非常依赖,同时也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但是,他觉得生活就像死水一潭,总是渴望有什么力量能让他摆脱孤独、悲伤和挫折感,直到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安吉丽娜进入他的生活中。她的青春和美貌产生了一种魔力,让他心醉神迷、失去了自我。似乎他的文学创作和生活都迎来了第二春,他与自己的妹妹交流这种感觉,以为妹妹会像他自己一样开心,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安吉丽娜的赞美与描述是在妹妹痛苦的心灵伤口上撒盐。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妹妹找到了一个渠道排解自己的被抛弃感,她爱上了奥米利奥的朋友巴利,做了无数次关于巴利的春梦。但是根本不了解妹妹心理、一心想着安吉丽娜的奥米利奥,自以为是地砍断了妹妹好不容易找到的这根救命稻草——他不再让巴利来家里做客。最后,不知道如何表明自己想法的妹妹精神失常,失去了爱的滋润,最终不被理解地死去了。

  即便到小说的结尾处,奥米利奥都没有走出对安吉丽娜的痴狂迷恋;他对其既爱又恨的那种摇摆不定的自我辩解,一直持续到小说的结尾。与他相依为命的妹妹刚刚去世,而他的心里还在想着安吉丽娜。当他知道安吉丽娜和一个银行出纳私奔,他觉得痛苦与怨恨,然后竟然还会去安吉丽娜的家,接受了安吉丽娜妹妹的亲密拥吻。不过他倒没有成为纳博科夫笔下那位迷恋洛丽塔的亨伯特,而是选择像父亲一样慈爱地安抚了一下那个小女孩,然后离开了。

  爱的激情过后,他又回到自己原来那种对“安静与安全的热爱”,但是此时此刻,他既失去了安吉丽娜,也失去了奥米利亚。不知道斯韦沃在写作的时候是否想表达这样的想法:这个自以为是的老男人奥米利奥不仅毁了自己的生活,也毁了妹妹和好朋友的生活。不过,小说最后的四个段落似乎是在赞赏一个男人为什么会迷恋一位年轻的女性,因为文中说安吉丽娜的美貌与青春变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奥米利奥对生活激情的渴望。

  这样读来,奥米利奥所爱恋的其实不是安吉丽娜这个人本身,他渴望的是生活中的一丝激情,而他的爱是孤独绝望者的挣扎。在挣扎中,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Sugardaddy”。可悲的是,他还不是一个真正有钱的人,需要节衣缩食才能有一点钱来取悦一个根本不在意他的女孩子。爱情真是一个说不清的话题,正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便一头撞上了南墙,心甘情愿头破血流。

  爱情哪有什么道理可讲?不论是张爱玲,还是叶芝,抑或是《当你老去》中的奥米利奥,对于生活在夹缝中的人生而言,爱情就是心甘情愿地上当。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对无望的爱朝圣般地追寻,或者说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也成为他们进行文学创作的激情与灵感。

  《当你老去》读后感(四):梦想,总是破灭于青天白日之下

  据说此书另有一个名字叫做“暮年”,和《当你老去》相比,似乎前者更让人觉得有刺痛感,而后者则把主动走向悲剧的主角命运稍微做了一些柔化和修饰,让他不至于在一开始就暴露出无可救药的自毁倾向、和向着歧路拼命狂奔的滑稽。相通的地方在于,两个命名都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主人公艾米利奥刻意伪装的老成还有智慧,以及他给予身边每一个人自作聪明式的评价。这种荒诞的自尊心,在他失败人生的旁观视角里,散发着酸腐还有可笑的气质,加上伊塔洛·斯韦沃大量细腻到几乎显得琐碎的心理旁白,把艾米利奥的各种犹豫、幼稚以及脆弱都刻画的栩栩如生——冗长的重叠的修饰必然会影响阅读体验和节奏,但是事无巨细的展开则让艾米利奥经历的所有反转都显得顺理成章。

  于是,在这本被称为,开意大利心理小说先河的《当你老去》里,一个怯懦的男人,和他卑微的友情、病态的爱情以及虚无的亲情,发出了一声漫长的喟叹,关于一个无力改变命运的人,是怎样用自欺欺人的方式,和自己纠缠不清,最终失去所有的喟叹。

  一开始,艾米利奥在面对虚弱的妹妹艾米莉亚、年轻的情人安吉丽娜,始终刻意的扮演着年长以及智慧的形象,尤其是安吉丽娜。艾米利奥纠结于自己是否对对方一见钟情欲罢不能的地位,同时又执着于用给予对方有用的指导以对她产生影响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时,他那个象征着成功人士、在小镇上倍受尊敬的朋友巴利,则在不经意间成为了艾米利奥的投射——似乎是他想象中更成功以及迷人的自己,同时又因为嫉妒而加深了自己的想象。

  随着情节的推进,书名的寓意渐渐显露,艾米利奥波澜不惊的生活,是因为他形同暮年的灵魂,单调、乏味且虚伪、做作,他始终以可悲的方式坚守着自己想象中的自尊,从未坦诚的面对自己任何一个支线的人际关系,无论是亲情、爱情或者说是友情。所以,他才会一再的感叹,谁或谁的那一次出现和交错,激发了他身体里面年轻的活力。然而可悲的事实却是,这年轻的活力只在对方出现的时候存在,意味着从未和艾米利奥本人发生关系,所谓“年轻的活力”这个感受,更像是艾米利奥身为观众产生的共鸣——在某一个段落里,他由衷的感慨自己是如此轻易的从艺术的感染力中感受到慰藉和新生的希望。这不正是垂垂暮者难以回避的内心空洞吗?所以,无论有没有艾米莉亚、安吉丽娜或巴利,也无论是在现实、想象或剧院中,艾米利奥从未年轻过。

  代序部分引用了德国评论家保罗·海泽对这本书、或是对伊塔洛·斯韦沃的批语:“我觉得非常可惜,你把自己的才华浪费在这么一个不受欢迎的主题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的,不过是一个一辈子碌碌无为、没有任何精神信仰的年轻人。”真的是很贴切了!因为在开头的位置,伊塔洛·斯韦沃就已经为他笔下的这个叫做艾米利奥的主人公定下了人生的基调:刚好维持家庭花销的工作、不温不火满足虚荣心的兼职、没有远大抱负、但也一无所失。想来,这本书的主题之所以让人有不受欢迎的感觉,应该是因为艾米利奥的剪影符合大多数在街上呈现着匆匆步履的行人。

  或许,伊塔洛·斯韦沃从未回避过这一点——读者大都希望从阅读小说的体验里满足自己在代入感陪伴下的想象,英雄主义,反转逆袭,浪漫情怀,感天动地——于是,借助着艾米利奥虚无的心理活动,他一再想象自己应该如何用更聪明的方法来应对自己遇到的情况,比如面对年轻不好看又身体虚弱的妹妹,比如聆听骄傲有才华且不失风度的巴利,还有和看来天真单纯以及无公害的安吉丽娜,然而回到现实,他做出的所有的反应,永远都是最愚蠢以至于在回忆的时候,连懊悔和懊恼都分不清楚。伊塔洛·斯韦沃用他的方式,嘲讽着那些想要通过小说来弥补自己失败人生的读者,他们的动机是多么的愚蠢和幼稚,就好像面对安吉丽娜的艾米利奥一样,一厢情愿的觉得对方是自己想象的样子,实际上对方始终都只是玩弄自己的样子。

  尽管如此,故事的开端还是有一些清淡的小美好,年轻的姑娘适时的收拢的阳伞,创造了一个缩短距离的机会,逃脱了激情和欲望控制的中年男人,只需要欣赏和想象就可以感受到极致的幸福。艾米利奥想象着一个因为年轻所以单纯还有诚实的安吉丽娜,是怎样在一个幽默有趣并且充满智慧的自己的引导下,享受着调情的乐趣并且不会变化的情节演变。

  艾米利奥毫无保留的和妹妹艾米莉亚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然后激起了艾米莉亚惊讶的感叹——一直以来安安静静的满足于无悲无喜生活的兄妹两个人,一不小心就要开始新的人生旅程了。伊塔洛·斯韦沃悠悠的写,艾米莉亚并非初初旁观爱情故事,她阅读了那样多的小说,但这一次不同,因为其中的主人翁是她的哥哥,于是她也被牵扯到了故事里面。这让人不由再次暗搓搓的联想,这貌似又在嘲讽另一类小说的爱好者,当浪漫的幻想过于浓厚的时候,现实世界的悲喜便显得无足轻重,果然是这样吗?

  诚如艾米莉亚一开始就隐约感觉到的不妥——或许可以理解为过于胶着亲密的兄妹关系介入第三者以后,产生的微妙疏离,也可以理解为看了很多小说之后,下意识就捕捉到了某些相似点的艾米莉亚,从一开始就已经发现了安吉丽娜带给艾米利奥的危机——艾米莉亚对艾米利奥的新的人际关系始终表现出尴尬的矛盾,一方面,她想要知道一切,另一方面,她又试图脱离艾米利奥和安吉丽娜。她觉得不妥,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分辨不妥的缘由是什么,她或许也有一个想象中的自己,可以非常清晰的帮不聪明的艾米利奥搞清楚,他和安吉丽娜之间到底谁是捕食者。可是,兄妹两个人都是抱有可笑自尊的普通人,并不聪明的普通人。

  安吉丽娜的伪装从未成功。因为艾米利奥的怀疑也从未停歇。

  就好像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当他们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事情是无法接受或者没有能力消化的时候,就会竭尽所能的为自己编造一个可以理解还有掌握的环境。艾米利奥就是这样做的。

  当两个人的关系还没有那么亲密的时候,艾米利奥就觉得自己其实掌握了和安吉丽娜之间关系的主动权,掌握着对方的信任,掌握着对方的依赖。甚至,艾米利奥还会有可笑的幽默来试探安吉丽娜是否已经如自己所愿,完全臣服于自己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成熟稳重可靠和智慧——当安吉丽娜一再完美的契合艾米利奥的想象,给出毫无瑕疵的反应的时候,强弱关系就已经脱离了艾米利奥的想象,产生了调转。

  艾米利奥没有发现吗?不,他发现了。有太多的细节,让他产生怀疑,安吉丽娜对着他和盘托出的那些事,是否是真实的情况。显而易见的是,安吉丽娜高明的不仅仅在于她掌握异性关系的手腕,更在于她完全了解艾米利奥的懦弱,并牢牢捏住了后者的七寸。正因为安吉丽娜在艾米利奥的大脑里,植入了自己的完美形象——完全符合艾米利奥想要的样子——所以,艾米利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自己的想象来弥补安吉丽娜的疏漏,当后者未能完美圆谎的时候。

  毫不意外,艾米利奥生病了。当他认定了安吉丽娜是一个完美的情人,给他一切却不图任何回报的时候。面对艾米莉亚的苦笑,艾米利奥的疯癫显得越发空洞。后者唯有从安吉丽娜的吻的回忆上才能感觉到真实感,让前者越发真实的认知,这种依靠单方面想象而存在的依存关系,是多么的荒诞。

  艾米利奥疯了吗?

  他寻求巴利的帮助。巴利是一个雕塑家,充满魅力和掌控力。伊塔洛·斯韦沃描述他和艾米利奥以及艾米莉亚或玛格丽特,还有安吉丽娜吃饭的场景,两个女士完全把注意力摆在巴利的身上,聆听或发言,都在试图取悦对方。与此同时,艾米利奥就像是一个多余的人——甚至连多余都算不上,因为谁都没有能发现他的存在感。

  伊塔洛·斯韦沃设计了充斥着显而易见的矛盾的友情线,并提出了问题,一个人会嫉妒想象中的自己吗?巴利是雕塑家,而艾米利奥则对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发言权。巴利享受着和不同异性间同时存在的关系,艾米利奥期待着那样的关系。巴利轻松就能对安吉丽娜施加影响,艾米利奥使尽浑身解数也做不到——巴利在他对自己的想象中,可以做到的所有事。

  巴利是真实存在的吗?尤其是艾米利奥想象着妹妹爱上了巴利,但是巴利却对此不以为然的时候。他编造出了荒诞的流言,说有长辈觉得艾米莉亚和巴利即将订婚。他用那么拙劣的试探,让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同时感受到了不怀好意的羞辱——难道不是因为他受困于安吉丽娜,于是无暇顾及艾米莉亚的投射吗?

  还是说,艾米莉亚是真实的艾米利奥,而安吉丽娜则是想象中的自己想要触摸的生存方式,谁大都恐惧面对真实的自我,而享受着对截然相反人生的想象——尽管知道,沉迷于此,有毒。

  情节急转直下,艾米莉亚忽然就病入膏肓。艾米利奥恐惧于艾米莉亚的癫狂和神志不清,他居然用回忆安吉丽娜的方式来修饰内心的惶恐。然后他和两个女人都分开了。因为艾米莉亚死了,安吉丽娜和其他人私奔了。面对失控的关系,艾米利奥再次启动了他身为普通人的能力——依靠想象弥补罅隙。他认为自己是被迫从两个女人身边离开的,但对谁都没有说出那个词,这满足了他对回忆的心理需求——只有温和,没有果决,一如他碌碌的人生和人设。

  小说的结尾,伊塔洛·斯韦沃终于毫不留情又冷漠的嘲讽着艾米利奥的想象,那种只为了满足自己幼稚的虚荣心、弥补寡淡的生活、改善单薄的灵魂的想象。甚至于,那些人,艾米莉亚、安吉丽娜、巴利,还有更多人,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吗?谁知道呢?

  反正,从未年轻过的艾米利奥的魂灵,从未摆脱过孤寂的艾米利奥的人生,就是这个样子了:“对安静和安全的热爱,再次涌现在他体内,他必须照顾好自己,也就没有了其他的欲望。”

  他的梦想,最终破灭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便想象中的自己都是神和英雄,可以让自己从现实的痛苦中解脱,凭借记忆和经验的重叠,就能够获得所有的慰藉还有平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当你老去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