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李光耀观天下(精装)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4-02 15:12: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李光耀观天下(精装)读后感锦集

  《李光耀观天下(精装)》是一本由[新加坡]李光耀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光耀观天下(精装)》精选点评:

  ●从一国领导人的角度看其他国家,坦率且直接的表达让我有了更多认识。新加坡现在的成就离不开李光耀,但未来走向何方还未可知。另,坚持锻炼,保持思考,让人生变得更有意思。

  ●从新加坡的角度才发觉,原来我们国家如此强大。。。作为这巍然大国中最渺小的一份子,打心里觉得悲哀。。。。。 新加坡是一个商业国家,贸易额甚至超过HK,希望有机会能过去做做生意。。。。 下一步,邓小平

  ●李老真是个务实主义者,一切从实用出发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咱可不干

  ●这才是政治家该有的样子,没有华而不实的口号,一切以实用为主。勤奋,谦虚,直言不讳,有超强的意志和怼死人的口才。

  ●大概是今年读过最有启发的一本书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有它发展的独到之处,而李光耀就是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吧,这样的人物对于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尤其对于中国,新加坡持怎样的态度,这些都可以从书中品出来。

  ●从各个角度来讲都是最好的,非常清晰的国际形势分析,深入浅出的表达,恰到好处的情感流露。

  ●说真的不知道这个所谓精装版再版的时候开头部分是不是被强塞了一些东西。。。但是也不影响这真是一本很值得读的书。对于国际时局还有一些国民性的东西看的真的很深刻。结尾不忘表达欣赏邓,嗯接下来窝就要去看邓的文选

  《李光耀观天下(精装)》读后感(一):言简意赅

  这本书的原文应该是英文,翻译过来也是大白话,没有汉语讨论政治那种微妙而隐晦的措辞和行文。

  每章的标题即中心论点,比如“美国:陷入困境单优势仍在”非常言简意赅。

  李光耀本人可谓中西合璧,虽然他并不精通汉语(汉语口语不错,也可以用拼音书写),他对中国文化深层次的结构理解可谓精准,这都体现在第一章他对中国的解读。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点想法

  《李光耀观天下(精装)》读后感(二):(持续更新,更至第一部分中国篇)

  

久闻大作,拜读之。

读完了第一章的中国篇,李对我国的经济政治了解的比较深入,尤其论断我国经济增长必须由出口驱动转换为消费驱动,我们十四五战略规划之一就是进行需求侧改革,改变民生需求结构,扩大内需,促进内循环,有效激活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释放国内产业产能。

目前我们需求结构中投资占比较高,

(太困了,睡醒了更)

  《李光耀观天下(精装)》读后感(三):李光耀说的新加坡建设要保持的三个方面,也是其他国家建设要遵循的原则吗

  

这三个方面是:国家是可以安全工作生活和创业的地方;平等对待每位公民;每代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李光耀认为彻底地把信奉制度和法律是新加坡西化的根本,也是西方之所以强大的原因。但是由于中国根深蒂固的历史和传统,中国不太可能出现法大于人的状态,因此中国不会出现会展现其全部潜能的机会。

他认为中国缺乏改变的强大压力或者强烈的动机。尽管会在小的地方进行一些试探性或者缓慢的改变,但是决绝的改变没有可能。

因此李光耀的观点无疑还一个黄皮肤的西方人看待中国的视角,其背后的逻辑体系还是经典的政治经济学方式。

这套理论系统,到底有多大的正确性?

  《李光耀观天下(精装)》读后感(四):使命与贡献

  这本书是李光耀先生对世界,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各股力量相互角力的看法。他的观点建立在自己的观察,和过去50年参与政事时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的基础上。所以本书写了他对中国、美国、欧洲国家、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印度和中东国家等的看法,写了它们个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它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就新加坡而言,李光耀说,其成功故事取决于三大特性:确保这是个让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最安全国家、平等对待每一个公民,以及确保每一代新加坡人能持续成功。李光耀先生尝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在本区域的“巨树”之间穿梭。 整个世界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前进,世界经济的重心已明确地从大西洋转向了太平洋。就在重心移向太平洋的当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随着通讯和运输科技的日新月异而改变。对照当下,诚如斯言。 回首一生,89岁时的李光耀如何评价自己?他自豪地说,我构建了一个清廉开放、任人唯贤和开放的体制,我的任务已经完成。 政治领导的核心是什么?李光耀说,从政者和政治家在程度上是有差别的。一个从政者不过想打响自己的知名度然后步入政坛,会因为掌握权力而有荣耀感。而政治家会有使命感,争取权力来成就某些事。一个政治家不光是争取权力完成某些使命,也有能力选定优秀接班人,让使命延续下去。这就是我的理解。 李光耀属于新加坡,和他同时代的人相比,他认为邓小平是一位伟人。或许,李光耀提供一个借鉴,华人如何因地制宜,在世界上更加卓越,并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李光耀观天下(精装)》读后感(五):笔记1 中国

  1.国家的制度由民族特性决定,五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只要中央政权强大,这个国家就是安全的,这一原则短期内不可能背离,因此中国实现西方传统民主是不可能的事情。到手的权力不可能放开。因此,如今的治理其实是原有政治体系的延续。随着中产扩大,回应权力透明,会一定程度进行试验性的自由选举。

  2.做事不太理会法律和治理制度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在中国,人大于制度,掌权的人在统治,因此制度制定多样组合,一旦领导人变迁就意味着多个层面的变化,难以进入稳定状态。这样的后果也体现在地方政绩上,不考虑是否可持续,而是放在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上。

  3.台湾的前途不是根据人民意愿决定的,而是由与大陆的力量对比和美国干预意愿决定。

  4.复兴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灌输引导年轻人转向暴力。

  5.中国环境不利于创新,国企占有资源但缺乏活力。但是权力依然不可能放开。是否引入高层竞争机制?—那必将引发权力斗争。可以支持中小企业并出现新企业家,并让他们接管国企。

  6.革命的不可能性。(如广东乌坎事件)中国不同于东欧自由解放的追求,中国基本原则是中央稳定。上升期的国家机遇、区域阶层不平等的流动可能和非组织性消弭抗争。

  7.中国尚未变成高度分化的社会,境地不算危险。对于东西区域差异,是否取消户籍制度取决于东部地区能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治理能力。解决办法是对西部发展对口扶持,发展中部城市群缓解东部压力,问题就是中部城市群是否真的具有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8.中国经济下行,出路应如美国挖掘本国消费潜力而不是依赖出口,但问题是中国中下层的消费习惯较为保守,抱有对风险的恐惧,因此需要政策上的鼓励和保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李光耀观天下(精装)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