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错未来的人》是一本由[加]埃朗·马斯塔伊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错未来的人》读后感(一):在混乱中清醒
看完本书就觉得:这是一本需要一口气读完的书;这是一本不耐心读就会觉得混乱的书;这是一本比较大众的书。
本书需要一口气读完。因为科幻题材的书逻辑性比较强,尤其是时间旅行这样的穿越,环环相扣,情节吸引人。本书大体框架很像电影《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主人公的母亲都车祸身亡,对女主人公一见钟情,情愿或者不情愿地都多次进行时间旅行......我在读的时候就很憧憬本书改编电影,或许能引发新的时间旅行热潮。
本书结尾部分处理仓促。汤姆在时间旅行中被困51年很吸引我,但是作者一笔带过;20秒拯救世界更像是全书的回顾,不过维克托的设置好像多此一举,因为三人融为一体就更想网红剧的结果了。或许作者是想给读者设置多个版本的结尾,满足不同读者的心里愿景。
不过全书很清醒的是:对家人和世人的爱。汤姆对两世彭妮的爱和对世人的爱让他不断穿越,寻找拯救世界的方法。
《走错未来的人》读后感(二):人间最可贵——
这种带有科幻色彩的书读的很少,很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脑子用不过来,只能一口气跟着作者从开始到最后,读完就忘记了,只记得过程中的爽。这本书却是慢慢读完的,大概是在主角人物的性格中看到了自己投射的暗影,和整个人类现存的拙状。
你有想过时间旅行吗?回到过去。
或者想象一下,你站在原地,时间往回倒退——一秒一分一天一月一年,你看着过去所有时刻的自己。也许一些时刻你想快点过去,又或者想停在某个地方,但你必须眼睁睁的不断返回,返回,懊恼又无力。在几十年的时间流逝里,有些事变得无比渺小,有些人变得无足轻重。头脑渐渐清醒,我应该做什么,什么是重要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维度的时空里,但大部分时候只感受时间的变化——又过了一天,又长了一岁,诸如此类。但事实上,我们脚下的大地时时刻刻都在移动,就算回到时间上的昨天,在空间中不知前进了多少公里。但书中作者却开了一个神奇的脑洞,在某一个重大的时间点,当时辐射射线的细长轨迹成了链接现在与过去的纽带,就这样,在一个无比先进社会(你能想象到的一切先进)看似一无是处的“我”进行了一次时间旅行。
此前,父亲是一个天才,而我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可有可无。我什么都不做只自卑的放逐,在各种职业间随波逐流,分道扬镳是老朋友间难以脱逃的宿命,在他们步调一致的奔向远方之时,独留在家乡慢慢堕落。看着喜欢的姑娘带着昨晚刚刚存在于世的孩子,在眼前变成非物质消散。而面对这一切,我又能做什么呢?
我背着父亲,走进了时间旅行的机器,只是觉得如果不做些什么,怕是会在生活里溺毙。所以当我回去失误的改变了原本的未来,在另外一条时间线里醒过来时,看到复活的母亲,可亲的父亲和意外了解我的妹妹(原本没有)时,是怎样的惊慌失措,以至于书里有慢慢一页“***”。这个世界的我不再一无是处,他是一个建筑师,冷静睿智,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而我取代了他,甚至找到了这条时间线上我的姑娘。
所有人都发现我变了,我亦惶惶。我不是他,我不敢拥有此刻。在不断证实真相的过程中,我又一次回去了起点。但这一次的再返回,原本高级的世界真的不见了,只有现在,只有合二为一的我。我感受到了从未有的幸福,并期待以后。
《走错未来的人》读后感(三):一切都错了,那又怎样
封面上大大的时钟,中文名《走错未来的人》,英文名《All Our Wrong Todays》,都在告诉你,这是一本关于时间旅行的书。这几乎是在科幻小说中被写尽了的一个题材,不过这次,在作者Mastai的笔下,似乎又有了新的趣味。
主人公汤姆·巴伦生活的2016年,与我们的2016年完全不同,因着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引擎的发明,社会发展到了极致,人类进入了一个科幻小说中描述过的科技乌托邦。然而我们的主人公汤姆却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loser,颓废迷茫,偏偏他的父亲执着于发明时间机器,偏偏又因着母亲的遗言将汤姆放进了时间旅行者的团队中,虽然只是替补,又偏偏临到头来出了意外,汤姆一个人启动时间机器,回到了过去。
于是一切天翻地覆,引擎没能发明出来,那个完美的2016年,变成了我们生活的这个2016年。汤姆·巴伦变成了约翰·巴伦,他的人生也变了样。
All our wrong todays,汤姆走错了未来,一切都错了。
此外,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想象,比如,时间旅行的重点其实是空间,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如果设定原地回到过去,实际距离会偏移,而旅行者很可能出现在墙体之间被夹死。比如,约翰建筑学上的灵感其实统统来自于汤姆所在的那个完美的科技世界,所以,那些灵感不断的天才们,很可能也是无意中盗用着平行世界里的创意。比如,汤姆与约翰人格上还未能统一时,会出现一个人的性格占据主动而另一个人格完全感受不到的情况,看起来非常像是人格分裂,所以,说不定人格分裂的本质就是平行时空的冲撞。
这正是科幻小说好玩之处,这些脑洞究竟是真是假,谁能说得清呢?
《走错未来的人》读后感(四):被擦除与被重建的
在众多科幻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时间旅行和外星生物、人工智能鼎足而居,三分天下。时间旅行元素既衍生出以《蝴蝶效应》《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等为代表的软科幻,也缔造了以《终结者》《源代码》等为代表的硬科幻,当然还有以《哆啦A梦》为代表的二次元科幻。
这些以时间旅行理论上成立为前提的作品,都面临着“祖父悖论”的考验:假如你回到过去,杀死你的祖父,那么就没有了父亲,也没有了你,那么是谁杀死了祖父?从“祖父悖论”延伸出的对平行宇宙、平行时间线、量子物理、相对论的探究,更是玄妙高深。
尽管众多软科幻珠玉在前,《走错未来的人》也并不逊色。从时间旅行这一元素来看,埃朗·马斯塔伊在时间旅行何以成立、时间旅行能否改变历史和未来两个子命题上,阐述了对于悖论的哲思。
不同于245光年以内的任意门和随机漫游的时间秩序损坏症,埃朗·马斯塔伊提出时间旅行不仅要回到指定的时间,还要回到指定的地点。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定点,就是格特雷德引擎启动时,τ辐射在历史上设定的时间锚点——1965年7月11日下午2:03:48。时间锚点用以解决时间旅行中的空间移动问题,如果完全不考虑地球和太阳的自转公转,终结者从2029年穿越到1984年之后,要在宇宙中行进525000000000英里,才能抵达地球杀死莎拉·康纳。很可能在他还没有到达的时候,人类抵抗组织就已经放弃抵抗了。
时间锚点也解释了时间旅行对历史和未来的改变,我们生存在空间横轴和时间纵轴交叉而成的时间矩阵之中,时间旅行者的存在时空的排列,成为了新的时间锚点。实际经验告诉我们,现实世界只有一个,是因为时间旅行者在与历史的互动中,将平行世界擦除了。平行时间线是存在的,它们指向历史的可变生,也指向未知的可能性,这些时间线程的交叉,会以某种方式在时间旅行者的身上留下痕迹,可能是既视感,可能是自闭症,也可能是精神分裂。
时间旅行者的记忆闪回中,有融入家庭的安心踏实,也有投身事业的灵光跃动,还有遇见命定爱人时,无论如何也无法平静的涌动心潮。虽然这样的现实世界,只是一片荒芜的反乌托邦,但时间旅行者还是选择了这片荒原,那在指尖缓缓流动又转瞬即逝的51年告诉他,一个无法满足情感需求的世界,其实没有什么值得拯救的。
《走错未来的人》读后感(五):废柴小子穿越到过去拯救世界
《走错未来的人》是一本科幻小说,以回忆录的形式主要讲述了一个叫汤姆·巴伦的废柴小子,作为替补时间旅行者为补救他的过失,擅自启动了时间机器回到过去拯救了全世界的一段曲折经历。在这个故事中,除了有普通科幻题材必备的对科技的幻想外,还有对人性残缺和阴暗面的揭示,以及对科研工作者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经历失败时痛苦挣扎的展示。
《走错未来的人》的主人公汤姆·巴伦生活在一个科技极度发达的理想世界。他的父亲维克托·巴伦是一个研究时间旅行的科学天才,而他自己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柴小子。在维克托主导的时间旅行任务即将开启的前一个晚上,汤姆作为时间旅行团队的替补者竟然和女队长佩内洛普·韦施勒上床了。结果导致第二天佩内洛普怀孕,实验任务不得不推迟。
佩内洛普觉得汤姆是故意令她怀孕,从而自己取代她成为第一个时间旅行者。在她看来,汤姆的行为是对她以往努力与付出的羞辱。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她利用维克托研发的实验仪器自杀了。至此维克托苦心钻研多年的整个时间旅行项目被无限期搁置。
以汤姆这个废柴的能力,即使回到了过去,他也无法解决一些科研方面的专业问题,又怎么可能轻易弥补以往的过失呢?好在汤姆找到了一个救星——莱昂内尔·格特雷德。维克托研发的时间机器就是在莱昂内尔研发的格特雷德引擎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所以在成功取得了莱昂内尔的信任之后,汤姆得到了对方在技术层面的大力支持。
最终,汤姆也没能再回到他原本生活的理想国,只是寻求到了一种相对稍好一点的解决方案。他不仅拯救了全世界,还得以和自己的爱人结婚生子,与父母和妹妹共享科技成果带来的财富。
另外,在《走错未来的人》的故事中,有很多理想中的高科技产品的展示。比如:可以按照个人风格和体形自动裁剪衣服的制衣机、可以自动烹饪美食的食物合成器、可以在空中高速飞行的悬浮车等等。作者对于这些科技产品的描述是充满想象力的,同时又让人很容易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感。
而作者通过《走错未来的人》的整个故事向读者讲述了,时空悖论所导致的因果链、现实波动和一系列时空维度方面的异常及其修复方案的复杂性与唯一性。有些失误即使是无心之失,发生后就已经无法逆转了,只能通过尽力补救寻求一种相对更好的解决方法,从而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我觉得《走错未来的人》这本科幻小说整体看下来,虽然涉及一些高科技的专业技术知识,但相关内容也不是太晦涩。故事中有作者对科技的想象,也有对人性的探讨,还有科研工作者与失败斗争的展示。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看、有点励志的回忆录。(作者:Rosiedream)
《走错未来的人》读后感(六):想象力来自哪里?来自抄袭另一个世界的产物。
“如果有时间旅行,那么我将要回到小时侯,告诉自己应该立刻去死。”时间穿梭是人类历史上宏大叙事不可避免,也无法逃脱的魔咒,随时间波动随波逐流的芸芸众生,极力挣脱永恒的魔咒。尽管宏大叙事结构下已被阐述而尽的题材,在埃朗·马斯塔伊笔下,多维度叙事成为了可能,透过二维的文字,我们能看到三维、四维乃至更多维度的想象。
作者:[加]埃朗·马斯塔伊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方:未读·文艺家原作名:All Our Wrong Todays译者:孙璐 页数:311定价:49.8元装帧:平装ISBN:9787559620002很难想象“时间穿梭”,一种被无数人写过的题材,不可避免的脱离陈词滥调的套路。作者笔下汤姆·巴伦所在的时空是一个高度文明发展的世界,研制时空穿梭取得了进展性的成就,人类可以进行时空穿越。在出发前的那一刻,佩内洛普作为首要探索者怀孕了,罪魁祸首就是汤姆·巴伦。事情由此发展出有趣的现象,佩内洛普利用时空机器自杀,实验室被封存。
作者笔下的汤姆·巴伦,在前半段铺垫中,已竖立了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他自然而然的开启时空穿梭仪器穿梭回1965年,一个事件锚点。为什么他只能穿越到这个时间点?大家看完书自然会有因果逻辑的想象。不过汤姆·巴伦之后开启回溯装置,想回到自己的时间点,最后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叫约翰的人身上。这约翰和他长得一摸一样,有一样的父母,但他们性格不同,他还有了一个妹妹。这个世界和他的世界完全不同,书中详尽描述这种不同,让我们能进入作者的世界。汤姆发现这个世界的约翰,他从小所画的东西、设计的建筑是他所在世界的样子。这点让他十分惊讶,于是汤姆开始寻找熟悉的人,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世界与他之前所在的未来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这个世界的佩内洛普,但她叫另一个名字。故事应该到这里结束,然而并没有。之后,约翰和汤姆开始来回切换占领同一具身体,汤姆·巴伦开始寻找时间节点的人,找到了一些重塑的可能性。结局特别有趣,浑然天成的结尾,自圆其说的能力。
以上是这本书《走错未来的人》二维层面所带来的内容。
透过二维在三维层面,我看到了二个宇宙的链接,汤姆·巴伦走错了世界,但在这个世界,他看到了一种连接性,时空穿越毁了他之前所在的世界,所有的时间节点开始重新回溯和塑造。在如此强大的文字力量背后,隐约隐藏着作者对人生、时间的看法。
想象力来自哪里?来自抄袭另一个世界的产物。
人生是什么?时间节点的重塑,我们无法变成另一个人,我们只能是自己。就算是穿越回去,也将是自己,那个当下的你。
在四维层面,对我来说,只能捕捉一些零碎的内容信息。诸如,技术层面的词汇是现在物理学所能验证的;我们的世界有着各种可能,但最终没有成为大方向;我们的世界其实是360度立体全景观发展,只有其中一股力量是最强的,它成为了我们的未来。等等。反复穿越,一个细微的改动都是无法掌控的。
有些想到的,没想到的,都在脑海中盘旋。好的故事带来强有力的想象;好的故事让人体会到弘大叙事的格局;好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未知的领域,引领思维的不断深入探索。
弘大叙事格局能驾驭的如此之好,作者文笔功力时分厉害。好奇心查阅了一下,埃朗·马斯塔伊是一位影视行业的老编剧,这也难怪了……
《走错未来的人》读后感(七):一部向穆尔考克致敬之作——《走错未来的人》
一部向穆尔考克致敬之作——《走错未来的人》
不过这个故事似乎不是同类故事中最早的一个:早在1952年,菲利普·迪克的小说《头骨》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杀手被政府派到过去,去暗杀一位宗教领袖,却发现自己就是那位宗教领袖。类似的时间旅行故事还有克里斯·马凯导演的短片《堤》和特瑞·吉列姆导演的《十二猴子》。在这两部影片当中,主人公亲眼目睹了从未来返回的自己的死亡。
汤姆·巴伦的出现改变了历史:格特雷德在慌乱中企图关闭引擎,造成了一场事故,实验失败了。汤姆·巴伦回到2016年,发现人类没能进入科技乌托邦,世界变成了我们今天这个样子……
在我们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汤姆名叫约翰。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是汤姆却感觉比生活在原来的世界中还要幸福。因为在完美的乌托邦中,汤姆是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母亲死于一场意外,父亲不爱他,他爱的女孩也自杀了。在这个世界里,他是个成功的建筑师,有爱他的父母和一个妹妹,还找到了他爱的女孩。
不过汤姆感觉自己有义务拯救世界,让世界恢复原样。他设法找到了依然在世的莱昂内尔·格特雷德,却发现格特雷德其实是个自私的人,并不是他心目中的救世主。格特雷德逼着汤姆乘坐自己发明的时间机器回到1965年7月11日去拯救世界。这里依然是向穆尔考克致敬:主人公发现救世主令人失望之后,被迫亲自扮演救世主。
最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乌托邦呢?在这本小说当中,人们不必为生活必需品而奋斗,每天娱乐至死(娱乐业是最大的产业),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和反叛行为,连反叛性的音乐都没有。人们的性格也都很肤浅,或者软弱无力胸无大志,或者野心勃勃刚愎自用……这些都让人想起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尽管小说所描写的显然并不是任何一种极权主义社会,但这样的社会多少让人感觉有些无聊,因此也难怪汤姆最后拯救的不是这个完美的乌托邦,而是我们所在的不完美的世界。不过也有不少科幻小说(如查尔斯·斯特罗斯的小说)认为,一个物质和能源都不再匮乏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无政府社会,因为维系政府所需的劳动分工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乌托邦呢?什么样的社会是乌托邦,什么样的社会是反乌托邦,也许只取决于作者的价值观。
《走错未来的人》读后感(八):即使能走向理想的未来,也只愿活在有你的现在
如果能让你选择生活在哪个世界,你是会选择一个完美但孤独的理想世界,还是选择一个糟糕但有爱的现实世界?理想世界里不需要忙碌奔波就有满意的物质生活,各种高科技带来感官上的高度满足,只是缺少了“爱”,但那似乎也不那么重要。现实世界里为了物质需要付出劳力或脑力,需要应付各种人际关系,还得花费每天刷牙洗脸吃饭的时间,只是这里有“爱”有“情”,生活是忙碌的,也是热闹的。
如果有那么一个人,一觉醒来后发现,他原本是生活在理想世界,却穿越时空,进入了一个现实世界,相信这种落差感一定很大,而他也一定会语出惊人、无所适从吧。这个人就是这本《走错未来的人》的主人公——约翰·巴伦,但他坚持自己是汤姆·巴伦,是一个通过时空旅行来到这个世界的人。
为了避免故事剧情看起来像是狗血的穿越剧,作者埃郎·马斯塔伊在这本书一开始就勾画出了这个理想世界,详细描绘出理想世界的生活,以及汤姆的身世和他的时空旅行。在埃郎·马斯塔伊的构架里,科学家莱昂内尔·格特雷德发明了新的能量发动机——格特雷德引擎,推进了科技的进步,让人类实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原来,作为来自高科技世界的汤姆并没不是什么伟人,而是一个生活在父亲天才光环压力下的“白痴”,没有技能傍身,缺乏社交能力。因着母亲的去世才得到父亲的帮助加入他的“时空旅行”团队,却在实验的关键时刻让团队的队长佩内洛普怀孕,导致她失去了作为第一个“时空旅行者”的资格,并在打击下利用实验器材自杀。眼看佩内洛普分解消失和父亲的崩溃,也为了完成佩内洛普的遗愿,汤姆毅然决定完成父亲的“时空旅行”实验,他相信父亲的伟大,也因为他在佩内洛普身上感受到了“爱”。
就这样,汤姆来到了父亲设定的锚点——格特雷德引擎启动的时刻。却因为出发前自己没有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导致出现了纰漏,五十一年前的莱昂内尔看到了他,导致历史被改变,虽然他做了补救措施,但世界却因此改变,而且,他的人生也成为了另一个样子。
在这个世界里,汤姆的父亲变得慈爱了,母亲也还活着,更是多了个妹妹,但他却坚持自己来自另一个世界。当一个人突然间的言论超乎大人的认知,或者表现得与以往大相径庭时,也难怪旁人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就在连汤姆也怀疑自己时,却遇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女孩——彭妮,因为她长得与佩内洛普一模一样。莫名地,汤姆坚信自己的记忆是正确的,他来自另一个世界。
可是,生活却总爱捉弄人。当彭妮相信汤姆的故事,并与他一起说服了他的家人后,约翰的人格和思想回来了。这个小插曲让彭妮也怀疑起汤姆,怀疑理想世界的可能性。此时,也让人怀疑,这会不会是一个人格分裂者的故事,那么之前构建出来的理想世界和时空旅行的理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证明自己,汤姆决定去寻找五十一年前观看格特雷德引擎启动实验的人,也希望能找到莱昂内尔,找到世界被改变的原因。如此,故事就顺畅了起来。毫无悬念,汤姆辗转找到了莱昂内尔,也知道了五十一年前格特雷德引擎启动时发生的意外。因为五十一年前当局者的政策,那个实验的所有消息都被封锁了,莱昂内尔也从科学界隐退,却从未放弃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且还制造出了时间机器,多次进行“时空旅行”。当莱昂内尔与汤姆见面后,知道了当初的实验还有可能创造出另一个理想世界,自己也被奉为伟人时,他决定让汤姆重返五十一年前去修正那个错误,保证实验成功。而这一次,即使是被逼,为了保护家人和彭妮,汤姆也无从拒绝。
在时间机器漫长的时间倒退中,汤姆孤独地经过了五十一年的时光,虽然只能一个人保持一个姿势等待,但他的内心却经过了不一样的蜕变。他看懂了自己要追求的,不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记忆是真的,也不需要让人敬佩他,更不想回到最初那个完美的理想世界。他唯一想要的,是与爱人厮守一生,与家人相伴到老。这是他在经历了两个世界的生活后才找到的人生意义,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只需要得到爱人的肯定。而显然,这个世界有人关心他、爱着他,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他都能抓得住。
但是,他也是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因为“时空旅行”并不成熟,他随时有可能消失。但是,为了与爱人相聚,连世界也要改变,那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用科技的手法来诠释穿越,让平行世界和时空旅行有依据可循,设定虽然并不新鲜,但作者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理论加以佐证,让“时空旅行”得以实现。相比之科幻,故事剧情和情感线更加打动到我。诸如《盗梦空间》、《回到未来》、《蝴蝶效应》这些时空穿越主题的电影,故事剧情和情感线也是加分项。科幻是一个高阶的构架,但总得能让人从故事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启发。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在追求美好,凡事都希望达到完美,但与“爱”相比,愚蠢和糟糕也有独特的魅力。小缺陷反而能让生活有不一样的地方,也让人多了些前进和改变的理由,不是吗?或许没人与汤姆一样,能经历过两个世界的生活,在比较后选择自己想要的。但是,我们不妨从这本书里代入一下汤姆的经历,你就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作者的叙述手法和文笔,绝对有让你身入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