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是纱有美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3-11 01:37: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是纱有美读后感精选

  《我是纱有美》是一本由[日]角田光代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纱有美》精选点评:

  ●这本还蛮适合改编日剧的……虽然答案不够猎奇。看完书觉得书名真的莫名其妙

  ●冲着结尾的信给四

  ●读到最后真是心灵暴击,泪奔(;´༎ຶД༎ຶ`)彻底被角田光代圈粉,太厉害了,真的太厉害了

  ●解答了我一些问题。无所畏惧。1、有些事情带来的不是结果,而是世界,没有哪个世界里全是好事,或全是坏事。2、我太轻看幸福了。所谓热爱,是孩子生下来之后才能给予的,孩子生下来就拥有和我们不同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什么是幸福的,我们是不知道的。3、无所畏惧:我想这么做,所以我要这么做,既然决定做了就一定要成功。

  ●虽然感觉有点虎头蛇尾,不过在夏天读角田光代依然非常美好。

  ●8月1本角田光代,9月初2本,连读三本下来深感这几本书写成短篇或许会更加出彩。

  ●讲述真实与想象,计算与偶然。作者对于写“有瑕疵的人”别有一番心得。一些小心思写得很细腻。前面有点散,第四章很不错。

  ●开头很好看,后面翻来覆去的解读这件事反而失去趣味

  ●一开始觉得平淡无奇,后来却放手不能,一口气读完,很好的故事。那些借精生子的故事后来并不是都美好啊,居然大多数家庭都散了

  ●2020年第一本书,187000字,135分钟。

  《我是纱有美》读后感(一):纱有美

  胡萝卜泥既可以配烤鸡肉串吃,也可以当作小菜吃,你和我可能在对这道菜的吃法上有不同的认知,但哪个都没有错,应该说这样的话胡萝卜泥有两种命运。

  如果没有出生,那么现在所处于你眼中烦恼的开心的悲伤的幸福的世界也会消失,只是少了一个谁都不知道的世界,就是这么回事。

  这样的你和谁的世界相比都没有欠缺,萝卜泥怎么吃都是可以的。

  后面捐精人录音那段真是完全的角田光代式结尾啊,明明全文都充斥着批判,最后还是会温温馨馨结尾。

  我想为什么会是纱有美呢,大概是现实存在的大多是纱有美这样普通,逃避又迷茫的人,波留那段歌词不一定是对她说的,搞不好也是编造出来的故事,但纱有美已经打算开始一件事了。

  开始一件事是很美妙的,决定了的事总会有结果,不过得有所行动,如果体会不到失望和难过或者更坏的事,你会连遇见温柔待你的好东西的机会也都失去。说不定这就是无所畏惧的心情,虽说明天有可能又会闷闷不乐地想不开。

  “如果我不存在,就听不到那首美丽的歌,也看不见那场盛大的仪式。如果我不存在,那一切都不存在。”

  不管如何出生,来到世上都是一个美妙的开始,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属于自己的世界。

  《我是纱有美》读后感(二):我是纱有美。我是纱有美吗?

  以为是写自由、平等相关的,万万没想到…一开始是儿童剧,然后变家庭剧,接着变悬疑剧,再变伦理剧,最后还励了一下志。讲了七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家庭每年暑假在一栋别墅聚会,但突然就不再聚会,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疑问与探寻。虽然部分内容比较啰嗦,但情节吸引人,整体的可读性还是很强的,并且发人深省:

  孩子不是你想生就会有的,如果无法怀孕你们会采取什么办法?

  孩子是它妈妈的孩子,但不一定是它爸爸的孩子,你们会完全没有芥蒂吗?

  孩子的身体里并没有你的基因,你还乐于做它的父母吗?

  如果孩子不是你们的结晶,那么你们还会在一起多久?

  两个人一起生活几十年,是因为孩子还是因为感情?

  一个孩子的诞生,需要女人怀胎、生产等等,而男人只用提供精子就可以,如果你知道了你爸不是你爸,你会如何面对?你会去找你的“亲爸”吗?你会刨根问底吗?

  惯常的法律、道德、规范都是对的吗?可能对大多数人是有帮助的,那还有小部分无能为力的人呢?

  我是纱有美,我是纱有美吗?

  每个生命都可以找到它的意义,无论它是怎么来的。你有你的人生,无论和谁比,都不存在欠缺,希望你可以过自己想要过的人生。希望每个人都有所迷恋也有所依靠,也祝福那些年轻气盛、充满希望、无所畏惧的妈妈们

  《我是纱有美》读后感(三):《我是纱有美》

  2020年的第一本书,在豆瓣的第一天,在豆瓣的第一篇书评,献给七个可爱的人。

  阅读总时长135分钟左右,字数187,000左右。 这本书看到一半,我便发出了“一般的好看”的感慨。中规中矩的故事情节及写作技巧让我直到最后合上书本也没能替换掉“一般”这个词。

  故事的设定是新颖的,七组家庭因人工授精的特点而相聚,因害怕人工授精带来的种种后果暴露而分开。而孩子们因为童年的美好记忆在茫茫人海中以不同形式寻找对方,最终相遇。他们曾经试图开启过寻找生父的旅程,但都最终放弃并安于现在的生活。

  从整篇小说来看,孩子们的几次相聚其实更像是一种“逃离”:对于小时候的他们来说,在夏日离开了自己原有的生活而走进理想化的幸福花园,是一种逃离;对于长大了的他们来说,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再与旧友相聚,亦是一种逃离。只不过在小时候,他们的逃离笼罩在幸福的光圈下,而长大后逐渐发起对生活或被生活挑战的他们,无法再像小时候一般亲密无间,疏离与陌生,以及来自生活的压力,让“逃离”也有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幸而在故事的最后,他们都做出了最能够让他们幸福的选择。

  在故事中,我也无可避免地像晚八点档的电视剧走向一样预测cp的重逢,不过作者没有为了一点甜美而破坏整个故事的走向。我始终相信纪子和贤人有超乎寻常的感情。甚至我有一点怀疑贤人对咲究竟是信赖还是爱(当然咲确实是一个非常体贴的女孩)。纪子和贤人他们从小便既像双胞胎又像恋人,颇有点soulmate之感,但他们的美好,或许确实不用通过爱情来表达。流水般的吻,也仅仅只是记忆。

  在作这篇书评前,刚刚得知书的原名是《秘密的花园》。或许因为序与后记都是纱有美视角才改的书名(?)(不是特别明白,打算留在评论区再思考)

  因为时间原因,这篇书评只能草草收尾,本也没有经过时间沉淀和反复阅读打磨后的思考,也只是因为抱着“今天一定要读完写完”的想法。很多细节与想法来不及敲了,以后会在评论区里进行补充与思考。

  希望下一个手边放着纯净水与无糖乌龙茶,穿着毛绒绒连帽的oversize coat窝在床上,用一整个半天看完书写完书评的日子可以快点来。

  《我是纱有美》读后感(四):失落花园

  看到一个形容角田光代写作的词叫做「抽丝剥茧」,一开始是小孩子探秘神奇花园,但当真相逐渐浮现,才感到一丝一丝被剥离出来的痛苦。

  如果生育可以选择,你会选择更像你的孩子还是各方面指标更优秀的孩子呢?作为父亲怎么面对和自己没有血缘上的关联的孩子?……

  在读者感到绝望没有出口的时候,书里这些也卷入痛苦的人,又突然提供了十分善意又让人确信的解答,「如果不直面相对,那么连失落感都体会不到」,「有些事开始了,带来的不是结果,而是世界」,「没有那个世界里全是好事,或全是坏事的」,我们也并不只是被动地承受这个世界。

  像雷光夏的歌。

  想起角田光代的小说我们会联系起好多标签,诸如女性主义或者女性境况,但越读越发觉得光代并不是先行标榜某种主义,她只是关心生而为人的所有人的境况,然后朴素地写作。只不过在不断转换视角的叙述中,我们逐渐发现这么多个性如此不同的女性,却面临着差不多相似的境况,诸如《纸之月》里在家务中消磨无尽生活感到无奈和痛苦的女性,在职场中也面临种种阻碍的女性,因为工作聚会晚归总是对丈夫感到抱歉的女性……在这本书里则是因为特殊方式生育下来的孩子所聚集一起的女性:

客厅里,树里和纪子各自捧着酒杯谈笑风生。弹一边洗着碗碟,一边隔着厨房操作台看着两人谈笑,仿佛看到了梦幻中的景象。不禁暗想,两个人他都认识,可又都是陌生的女性,和他没有任何关联。

  树里和纪子在说什么呢?她们想起在她们小时候同样聚集在这座房子里的母亲:

“去山庄前,我没见过妈妈醉酒的样子呢,看到她们醉醺醺的们很快就觉得好玩起来”。“我妈妈平时可严肃了,唯有那时候那样,有点失控了。”"她们会烦恼、会困惑、会不安,还会失败。"

  然后树里很自然地讲起自己开始进行不孕治疗,而纪子和看起来很温和很完美却在某次她晚归之后动了手的丈夫离了婚。“说不定就是那种无所畏惧的心情,虽然明天有可能又会闷闷不乐地想不开了。不过总得有所行动吧,这样才能有结果呀。”

  当「她们」讲起彼此的困境,很快能得到共鸣,而所有决定,第一时间得到的不会是质疑。我好爱这种女性命运相互勾连所闪现的光亮。当时因为捐精才能诞下孩子又面临种种困境而惶惑不安的母亲们,也是这样彼此支撑着走过了呀。

  Last and least,为什么书名要叫纱有美呢,波留有主见,树里很有同理心,就连雄一郎,我也喜欢他的沉稳和隐忍,可是纱有美呢,她总是直喇喇讲出那些哽在大家心里或者不便说出的东西,为什么书名要叫纱有美呢。那个花园才是一切啊。

  《我是纱有美》读后感(五):但终究不是零

  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创作,对焦“人工干预生育”这件在技术上早已成熟、但在社会人伦层面始终不曾在亚洲作品中正面亮相的议题。

  我有一个欧洲朋友,她比我大几岁,父亲是牧师,我们相识时都还很年轻,只讨论恋爱,不讨论生养。大学毕业后十年左右,她劝我在社交平台上找男友,因为毕竟生活圈太小了,她当时是老师,很想结婚生子,结果她推荐的那个平台让我做了漫长的测试后给的结论是:没有符合您的对象,很好笑,结果她只能找到男友,依然找不到可以结婚生子的伴侣。在她四十岁那年,决定在北欧精子库选择优质精子,在受孕成功后给全世界的朋友发了一封电邮,告知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和信心,也愿意接受别人不接受她这样组建家庭的方式。她的父亲亲自给这个孩子施洗。

  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精子库的资料是否可信?该如何预防未来的人伦隐患、疾病隐患?这样由母亲独断的生养会不会造成孩子日后对缺失父亲的疑惑、甚至不满?身在欧洲的她对这些问题持有客观而乐观的态度,因为不管从社会的宽容这方面,还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契约精神这方面,北欧都比亚洲好很多。

  我一直认为角田光代是个很厉害的女作家,虽然她的文字实在平淡,但其文学性的体现完全浓缩在对时代性的题材的精准把握之上。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另一种不曾在她的《第八日的蝉》和《空中庭园》中看到的新特色:对群像、多种性格、多种可能、多种思考的公平展现。

  七个孩子,七个家庭,一个办理捐精和授精的诊所。

  故事的结构呈典型的圆形,童话书里的花园夏季聚会由一代人发起,一代人延续。

  既有迫切想知道家族病史的歌手,也有大部分并不急于知道生物性父亲真相的孩子。孩子很快会变成父母,生育的问题才能戳心戳肺地让他们感同身受:不能正常怀孕的人也许会重蹈母亲的覆辙,能够正常生养的人也会遭遇家庭问题导致自己的孩子的父亲缺场。

  通过他们的追溯,大致揭示出捐精者的心态,受精者的期待和困扰。但最让我在情感上极为震动的是树里的父亲关于“自卑感”和“普通父亲”的那段话,以及,树里的母亲关于“热爱”的那段话。作者似乎是把对于生养的幸福论集中浓缩在这对夫妻身上了。如果另外六对夫妻也有这样的思考,那这本书就更厉害了。另一方面削弱对这个议题思考的内容,我认为,是七个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但这又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他们成年后的生活恰恰是对这种生养方式的思考的展现。他们的自我认知,他们对家庭的态度,其实都源于他们的父母决定用这种生养方式的瞬间。

  恰如早坂夫妻所说的,不是每一对夫妻都真正想清楚的。但,这恰恰是最现实的状况。

  七对夫妻成为当时社会上最先利用科技手段、让秉持生育自由精神的医生主持人工干预生育的成功案例,她们怀着对自由和幸福的激昂热情,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夏季庄园聚会,但幸福的幻觉没能持续下去。因为世上并没有纯粹的自由,生养是由生育和养育两部分构成的,就算生育可以借用外力,生养和婚姻本身也将面临各式各样的危机。

  我忘了那个美国喜剧电影叫什么了,说的是一个捐精男子最终发现自己有了一大堆孩子,他们最后都去找他了——不是归咎责任,而只是纯粹的见见生物性父亲。那可真是一个好莱坞乌托邦式的喜剧啊。

  但我记得很清楚,在刚刚翻译完的一本讲述“我为什么不生孩子”的散文集中,好几个美国女作家都以真实经验坦诚:决定生养一个孩子,真的非常难。虽然精子很容易获得,孩子却很难成立。但她们都在强调,没有孩子的生命也可以很充实很幸福。

  这无疑是应证了这本小说中的观点。幸福各式各样,但首先,你要决定创造一个世界,决定迈出那一步,才有幸福的可能性。

  我相信这本小说会很快影视化,对于全社会全方面地去考量是否利用、如何利用人工手段生养是很有好处的。优秀的题材必定能肩背教育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得浅显易懂反而是普及的捷径吧。

  :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不用原来的书名,中文书名会叫《我叫纱有美》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是纱有美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