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3-09 04:56: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读后感锦集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是一本由萨孟武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精选点评:

  ●从历史、社会和政治的角度解读红楼梦,分析中国的大家族制度颇有亮点,但作者不懂版本学,没有把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分开讨论,因此有滞胀之处。

  ●真正的学者!!作者自己也说了,只是借里面的故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是在讲文学或红学。 佩服作者学识渊博、旁征博引,能把很多东西自然而然的联系起来,而不拘泥其中或抠字眼。 佩服作者的描写和举例都是贴合现实,让人看了之后深以为然。 佩服曹雪芹写书的时候能把一个庞杂的大环境通通揉入一本书中,而且一点也不乱。

  ●政治学家看问题多练达,少情愫

  ●20190430

  ●分析评论的角度是要多方面的,从这点来看作者切入的角度很不错,并且也花了很多心思,语言也较为通俗易懂,但社会历史、伦理道德批评的最大缺陷是,忽略文章内容的美感和人物的色彩感,并且引用了太多的古诗文和文本原话去印证自己的观点,不是说不好,凡事有个度,且这会劝退很大一批人。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学术的东西终究也只是在文人圈里互相看看笑笑(真正的研究者互相之间相轻,还不见得会看),苦的只是底层的一批人啊~

  ●2019年第29本书___8月。 很好看 虽然里面引用了很多古文 文言文(看不懂)但让我读下去的欲望还是很强烈。基本上从红楼梦开始到结束的顺序来一一分析 每个分析的副标题还引用了很多古文跟红楼梦里的节选 这样呼应的写法很不错。作者分析时参加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也非常有意思。

  ●说不尽的红楼梦,社科角度解读颇得我心。@2019.3.10

  ●一直在推自己的政治社会史哈哈哈哈哈哈对改革立威施恩 批判宝玉意淫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按需。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中国传统社会。还记得是每天晚上熄灯之后偷偷看的。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读后感(一):最恨红楼未完

  因为爱红楼梦,所以连带周边书籍都会找来翻翻。大家小书的系列很多是普及类读物,浅显易懂,也多涉及红楼。这本算是比较有趣的,角度很用心了。但作者好恶明显,直指宝玉爱黛玉是因为“变态心理”,看着刺眼。又或者把贾家诸男一边追求“色”一边向往“空”的情况称为双重人格,在红楼梦品读里确实走自己的路子了。不过整本书的很多论据是以120回程高本来打底的,程高本本身就前言不搭后语,到了后四十回人人可憎可厌的。所以最后就是一句话,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啊。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读后感(二):小家庭和大家庭

  又见大家小书,这一系列已经看了好几本,已经深深爱上,就像名字中的“大家”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写书的人是大家,著名的、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绩的学者,第二层含义是书是写给大家、群众看的,是谁都可以看的读物。“小书”一是说篇幅,二是说开本大小,每篇都不长,读起来没有压力,开本不大,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掏出来读上几页。

  这本的名字是《<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对《红楼梦》熟悉,可对作者不熟悉,书中介绍,他是政治学家,经过百度,得知萨孟武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萨氏家族,其始祖为辅佐元世祖经略吐蕃有功的色目人(属西突厥部落葛罗禄)答失蛮,元代中期赐姓萨,后为蒙古族同化,明后更“从汉俗,弗称氏”。故如今其后人有的自认蒙古族,有的自认汉族。因先祖曾世居雁门,故常称雁门萨氏。元代末期一支迁居福州,名列福州八大家族。家族中人才辈出,包括元朝诗人萨都剌,明朝宣德年间礼部侍郎萨琦,近代更有萨孟武的叔祖·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曾任厦门大学校长的萨本栋和中山舰殉难时的舰长萨师俊等。从家族历史看,非常厉害了。

  作者对《红楼梦》的喜爱特别明显,他自己认为“在古典小说之中……写得最好的共有三部,《红楼梦》第一,《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所以在完成对《西游记》《水浒传》的解读后,他又写出了《<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一书,以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引领读者深入贾府的家庭生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剖示传统社会的文化与伦理格局,演绎社会风气的流转,见解精微,启人心智,是一部别开生面、言近旨远的大家小书。内容上,从大家庭制度、生活、贾母的地位、宝玉和表姊妹的关系、妾的地位等方面,为我们一一分析了这个大家庭的种种。跟着作者的思路和讲述,我们能从《红楼梦》中的家庭结构和成员关系,看到中国这个社会的结构和特点。作者分门别类说得特别清楚,映射到中国旧家庭,也是非常贴切了。这样一个大家庭,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旧家庭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我想作者的意图也正是如此,所以这本书,还是值得好好读读看的。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读后感(三):红楼梦里的“大”社会——读《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文/岸晓风

  因为一本书而成就了一门学问的,很少,但是有。比如,《易经》,根据统计,古代有关研究《周易》的著作将近三千种,居各种经典著作之首。而研究《周易》也已成了一门丰富多彩的专门学问——易学;比如,《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具理论体系与思辨色彩的文论杰作,历来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重点,对它的研究甚至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龙学;再就是《红楼梦》,说它是中国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中国小说迄今为止的最高峰,也没有人反对。20世纪以来,《红楼梦》更其所塑造的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能够称之为红学,说明了《红楼梦》的无穷魅力。所以鲁迅评价《红楼梦》,是“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当然,民国时候的大家,除了鲁迅先生,其他对红楼梦有深入研究的也大有人在。如胡适,如俞平伯,如当时就已年少成名的周汝昌。

  当然,还有今天要说的这本书及它的作者。这本书叫《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作者叫萨孟武。萨孟武何许人也?我国政治学古典研究学派的宗师,台湾政治学研究的启蒙者。他的学术成就这里不详细展开,只说他写的几本关于四大名著的小册子就让人敬佩不已。《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水浒传与中国古代社会》,实际上,萨孟武最先写的是关于三国演义的,只是感觉太过学究就放弃了。

  在这样的大家的眼里,显然,在《红楼梦》里能够看到许多我们常人看不到的地方。比如,就红楼梦与家庭这个主题,作者就能写出一本洋洋洒洒且足以传世的杰作来。全书一共讲了17个主题,比如大家庭制度的流弊,显然,贾府在这方面曾经是当朝响当当的大家族,但是最终的败落也与家庭有关;比如,贾府的奢靡生活,因为书中的“刘姥姥”,让我们对于贾府的奢靡程度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得出“物极必反”的道理;比如,宝玉与三位表姊妹。在作者看来,一开始就注定宝玉只可能娶宝钗,黛玉一开始就已“落败”,这不是性格问题,也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总之,在这本书里,读者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贾府的运作方式,理解了“家”,也就顺带着理解了“国”。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读后感(四):大家庭,小社会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是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之一。作者萨孟武是福建福州人,政治学家,曾任台湾大学法学院院长。

  萨孟武应该是比较认同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的,所以他写的很多观点都是以续写的内容为依据的。而我作为一个“红迷”,觉得最遗憾的事是没有完整的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流传于世,我是不认同高鹗所写的后四十回的,尤其是关于探春的结局,所谓的“断线风筝”,是注定不会回来的。不过虽然观点不同,也不妨碍我看这本书。

  这本书像是一篇巨大的议论文,每一章都有作者的一个论点,先说出了这个论点,然后围绕这个论点引出了很多论据,有时候还会有很多分论点来支持总论点。当然,论据都是《红楼梦》中的内容,而且作者还很贴心的在每一个论据后面标注了是书的哪一回,方便读者去《红楼梦》里面查阅。这样的书读起来像议论文一样,条例清晰,逻辑严谨。但是也像议论文一样,有点枯燥,读起来学术性太强了,可能受众不那么多了。

  《红楼梦》可能是世界上被研究的最多的一本书了。曹雪芹所写的后四十回的失传,是文学史上巨大的损失。许许多多的“红学家”在研究《红楼梦》里面的吃、住、行,还有很多人研究“金陵十二钗”的结局。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有人通过《红楼梦》研究这个的家庭,而透过这些小家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

  很多读者读《红楼梦》觉得很难的一个原因就是里面的人物太多,而且人物关系复杂。《红楼梦》里面的“四大家族”是很标准的中国“旧”家庭,家庭内部的阶级分明,贾母作为家里最年长的长辈,享有绝对的家庭地位。贾宝玉是家里的嫡子,而且前面的哥哥贾珠英年早逝,所以他真的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可是贾环就不一样了,他是宝玉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就因为他的生母是赵姨娘,是一个妾,他的地位和宝玉就有了云泥之别,连稍微有头有脸的下人都有点瞧不起他。这个就是中国旧家庭里面嫡子与庶子的区别了。

  作者一共论述了十七个论点,涵盖了中国旧家庭的方方面面。通过这十七个论点,不仅可以看见中国旧家庭,还能窥见当时的社会。社会的嫡庶分明,重男轻女都在《红楼梦》里面体现的很明显。不过我一直觉得贾府好像没有那么礼教森严,丫环小厮地位虽然低,但是好像比较自由了,主子高兴的时候也可以逗个乐子什么的。不像有的家庭那么压抑,下人不敢主动说一句话,活得行尸走肉一般。

  总之,这本书虽然有点枯燥,但值得一读,尤其是广大“红迷”。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读后感(五):中年重温红楼梦 方知年少懵懂美

  带着萨老的这本《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的“导读”,我又一次重温了经典小说《红楼梦》,还记得上一次看这本小说时读小学,那时候央视总在不断的播放这部同名电影剧,它一遍一遍播,我就一遍一遍看,不亦乐乎。终于觉得自己有能力看大部头的书了,于是还偷偷摸摸背着大人躲在被子里看《红楼梦》,故事的开头有些神话,中间有些不明不白,唯独印象深刻的便是几个少不经事的宝玉黛玉袭人们的你来我往,做诗结对,当然还有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乐不思蜀,其他的真心没有太多印象。

  如今,通过萨老的研究分析,让我觉得《红楼梦》里的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伦理道德让人细思极恐,以往那些没注意的或是根本没有阅历理解的人和事,伴随着自己的年龄和成长,忽然全都知晓了,甚至还看到了某些少儿不宜的描述,但这就是真实的红楼梦,一部每个人都能看出不同解读的红楼梦。

  萨老这本书,单是从中国旧家庭这个角度来以红楼梦举例分析,窥见一隅。我也从书中严谨的引证与论述中,更深入地了解到不少红楼梦背后的故事。红楼梦之所以如此卓越,意义便在于它是古代旧贵族家庭的“真实”写照,虽然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原型总还不至于偏差太多,它的兴衰荣辱,及故事中的每个人物命运多舛,都在萨老严谨的笔风中娓娓道来,尤其是一些可能不为读者所关注的细节,也在该书中做出了点评和延伸,对于我后面重看《红楼梦》时有很好的引导,更容易理解和梳理了。

  中年重温红楼梦,不再重点关注宝玉黛玉宝钗这三人之间的三角恋了,也不会过多停留在这种你侬我侬,你怜我悲的状态中,反而会对整个故事的兴起,中盛,衰落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红楼梦里的很多人物描写都是鲜活而饱满的,对于家庭琐事的叙述也能想象和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尤其是结合自己所经历和能理解的,中国古代的许多人情世故其实至今仍在继续,几千年都不曾改变过,这是一种无奈却也是一种传承。

  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家长不推荐孩子看《红楼梦》,因为自己已经是一位孩子的母亲,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其实成人大可不必担心孩子会因为看《红楼梦》而走上“歪门斜道”,孩子世界里的红楼梦跟成人世界里的红楼梦有着本质的不同,我小时候看的时候更关注的就是美食和诗令这些极美的内容,根本就看不懂所谓的成人故事,只当是一种成人世界中的游戏规则(当时就觉得是大人们之间的事,跟我们没啥关系,自动无视或看过就忘),或许等我们年老后再看《红楼梦》,就能体会书中最开头写的那几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