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08 04:58: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1000字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是一本由潘富俊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一):另一种认识植物的视角

  杂树生花,莺飞草长:唐诗植物图鉴

  这个季节真适合阅读、认识植物啊。这本书填补了我很多碎片化的时间,随手一翻,认识一两种诗歌里植物。或者说,换一个充满生气的视角读一首诗。正如作者所言,认识唐诗的种类、形态和所代表的意义是深入使人内心世界与诗人交流沟通的一个管道。

  作者自身是一位植物学教授,以唐诗里出现的植物为灵感,以植物名为索引,介绍了百余种植物。娓娓道来植物的历史、品性、用途,好似信手拈来,实则客观严谨,是一本图鉴应该有的编著原则。

  每一个章节只有大约两页纸,一页设计了植物的简历,唐诗与注解,植物的习性历史介绍,一页是植物图片,以及一则学术而不难理解的植物小档案。读起来非常reader-friendly.

  通过唐诗的线索来认识植物,仿佛也看见了一株牡丹、一把红豆、一树海棠的历史磅礴感,它们自远古而来,它们的祖祖辈辈也见过地球上的风雨战火,也经历过沧海桑田,四季轮换。生命的秘密,不言不语的植物也知道。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二):唐诗里别样的地方

  唐诗,这个伴随着不少人童年的启蒙教育的内容,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的会一些诗词。一方面因为自己从小就接触这些文字。另外一方面唐诗实在是太多了,整个唐朝的诗句计算下来恐怕有四五万首吧。盛世之下的文学就是这么的繁荣。

  诗人借景抒情,以物明志,睹物思人,或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或高兴或悲伤。都能变成方块字跃然纸上。我们平时看的唐诗三百首是经过挑选之后的诗集,而真正的唐朝的诗歌的数量远远多于这个。

  这本《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既是一本唐诗的诗集又是一本关于植物鉴赏的书。关于唐诗里面的植物大家有的人有所了解,比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比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些诗句里面都有着关于植物的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潘富俊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林试所森林生物系系主任。所学与植物密切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

  近年来致力于将台北植物园从教学用园转变成台北市民优质的游憩点。著有《草木》《民俗植物学》《唐诗植物图鉴》《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

  在鉴赏了唐诗植物之后,对于诗词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每一页的植物都有配图和说明。以物咏志,借物抒情,从字里行间能了解当初诗人的心境。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三):自是此中有真意

  “不读《唐诗》三百首,纵是神仙也无趣”,自古以来读书人们就给予了《唐诗》最高的评价。孩童三岁时便会诵读《静夜思》、《咏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厉害点的孩子更是能将长篇诗赋如《满江红》、《将进酒》、《明月几时有》背诵的滚瓜烂熟。 不论形式的四言、五言、七言,其中包含了诗人们一生的理想,半生的荣辱,毕生的思考。过去我们赏析《唐诗》都是从意思着手,以诗人的名字为单位,一首一首记诵。有这样一本书,他特立独行,以花草之名分《唐诗》之类。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是一本不一样的《唐诗》。作者潘富俊讲耳熟能详的诗词与植物结合给读者们营造了一种莺飞草长,四季常青的美景,读诗时普及了一把科普知识,可谓是别出心裁。 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以前背诵这首古诗时只觉得特别好听,朗朗上口。意思好懂没有什么需要琢磨的地方,如今从植物学角度一看,发现唐诗原来是一本图谱。常说梅兰竹菊四君子被诗人们奉为至宝,因这四物象征傲雪斗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风霜高洁,有着高尚的情操与诗人们的为人处世十分契合,而被一代代传播下去。若说这四季之中什么树坚守本我不放弃,想必就是松树了吧。四季常青,生命力旺盛,不怕严寒,不惧酷暑,非常值得钦佩。 苔藓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苔藓总是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它们的存在的地方必有两个特色,一是森林绿化覆盖面积广,空气湿润,二是杳无人烟,极少人类足迹。绿色的苔藓一层又一层紧贴着彼此,奋力汲取着水分的营养,水越多,它们长得越好。不也和我们一样吗?哪里有希望,哪里生命力旺盛,哪里能让我们发挥,我们便会紧紧追着,一刻也不放松。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里并没有多么复杂难懂的古诗,也没有什么拗口的语句,作者将植物学与科学结合,综合应用在文学上是十分特别的。一首诗里包含一个主题,一个主题里有一种植物,一种植物里我们悟出人生。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四):唐诗中的植物并不遥远

  从诗经楚辞秦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的文学形式也鉴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更迭,不同的主流文学形式也承托着不同时代不同朝代的生活形态,以及文人墨客心中的所思所感。

  唐朝一个具有伟大气魄,一个开放繁盛的朝代,出了那么多与诗有关的巨人,不仅让我们抬头仰望。这些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诗圣,诗鬼,诗魔,诗佛,诗王,诗豪等等,他们把诗作为文化主流,将诗歌的艺术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至于其后的任何朝代都无法超越与企及。他们用简单的几字几句凝练了文字的精粹抒着所思,写着所想。在诗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皆是入诗的绝佳素材,近取诸山,远取诸水,还借以花草树木等寄托志向或是寄托情思,或是记述思念。在他们的诗中花草树木都灵动的赋予了生命,一花一草总关情,一枝一叶可寄思。唐诗经千年流传,在历史中,在文学上至今仍然散发着瑰丽与璀璨的光芒,这光芒中藏着整个朝代中囊括的诗魂与诗魄。

  本书作者为植物学家,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每一个篇章以植物的名称、类属,唐诗,注释,另见,以及简单的历史考证,和植物小档案组成,并附有清晰图片,让我们在读到它时对那些千年前每一种植物都不在陌生,让我们了解到,它们大多是我们身边能见到能摸到的普通植物,因为叫法或者同一类属的混叫,才让我们觉得陌生与疏离,可见诗词中的植物并不遥远,只在我们身边,我们只是不知。后面附录是一些植物“另见”中节选诗的全文,大概三十五首。书中对于一些成语中的植物,也能有所了解,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玉树临风,除了比较博学或有心者,可能大多数人会跟我一样,不知这玉树会是什么树,书中学到,其实它就是我们每天看在眼中,春天还会有人采食其花的槐树,因它的白花似玉,临风而立得以玉树临风四字,是否一副美图尽现脑中?

  神奇的大自然,赋予我们口中能食,用来果腹的植物,又赋予我们用来入药达到治病救人,滋身养病效用的植物。在诗词中更能在精神上给予我们形而上的滋养。植物的美不仅是直观的春华秋实四季生长荣枯,更可以是精神上抽象的美或寄予的一份情怀。这样想想植物从形至神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我们有所依赖,不可或缺之物呢。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五):品品

  关于唐诗,你了解多少,又或者知道多少唐诗,在快速的生活时代压力下,我们越来越向往返朴归真,越来越多的中国诗词被人们提及,以及中国文物,央视组织了中国诗词大会以及国家宝藏,这样的种种节目,都在告诉我们,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古人,我们的文化是多么的富有情和故事。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新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我们人人熟知的《唐诗三百首》,初唐四杰,每个时期的诗歌都有它的派别和我们所熟知的诗人,尽管如此,当我们去读、去了解一首诗的时候,你会深入去研究吗?会仔细去了解它的由来吗?写下这一首首的诗,充满了诗人的抱负,充满了诗人的情绪,而我们只能从字面上去看这充满情感的文字。《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很多的情感,让读者对它充满向往。当你阅读时,你会赏心悦目,这里所写道的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的配图和解说文字,尽管看起来只是一本科普类的书籍,但是你可以结合唐诗,结合植物,来体会到诗人的用心。植物的每一种形态,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

  诗的灵感源于生活,在和植物接触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别样的情绪,这也成就了诗人笔下的诗。再来说说这本书,写了不同科别的植物,植物也是分门别类的,属什么科等等,而它的成长形态又有不一样的意义,古人也会用植物来制成各种器具和装饰品。唐诗自有它的魅力,我们用心去品读,自然而然也能知道所以然。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六):诗意草木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我喜欢印在封面的这句话。草木蓬勃的春,万物始盛,诗意盎然。在诗人多情的笔触里,一草一木皆蕴情,一花一叶酿悲欢。

  诗词里的草木,大概是和山野中的草木不一样,总是清新脱俗,潇洒的不似在人间。诗人总是有发现美好,赋予诗意的眼光,因此我们读诗的时候,往往就把诗里那些诗化的植物和田野间的不起眼的花草对等不起来,直到看到这本书,才讶异,原来小时候常常揪着玩的小野草就是各种象征坚韧,勇敢,不屈的它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之所以美,是因为纵使跨越千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她的魅力,草木还是千年前的样子,历史却早已物是人非。千年前,被诗人所吟诵的松柏,如今可能还矗立在那里,依旧不惧风雪,四季常青,而写下千古名句的诗人,虽化归尘土,却与松柏一道,铭记千年。写活一株草木,文思跨越千年,今古因草木传情,也称得上是传承。

  端午的菖蒲,重阳的茱萸,春的柳,夏的荷,秋的菊,冬的梅,甚至是疾风劲草,万树梨花,诗歌里的植物,总是与时节一道,象征着祝福与期盼。久而久之,草木森森自有深情。有时候,我们关注的不再是一草一木,而是它所代表的四季咏叹。

  全书共介绍了80余种植物,配图简洁。以诗中名称介绍,注明今名,科别,以及英文学名。之后是描写或者借喻植物的诗,并对诗文作简要注解,再列出其他写过此种植物的诗词。后面是对植物的特征和象征意义的简要描述,最后是植物小档案,介绍植物的生长特征和地理分布情况。

  全书简明易学,适合亲子阅读。对于小朋友而言,诗词中有的比喻或者象征不能很好理解,但并不妨碍语感的建立和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有诗歌,有图片,有简单的讲解,应该会吸引小孩集中注意力。对于成人而言,虽然如今地理对于生活的限制少了很多,然而很多生长在异地的植物我们也不熟识,因此也是满满的涨知识,感觉诗和画在脑中统一,读诗显得更有质感,韵味绵长。

  看完全书,有一点觉得还可以改进。有些图片没有微距,并不能很好的体现植物的特征,或者可以加上标本照片、简笔画,能让人更明晰的辨别什么是什么,与身边的花草一一对应。大自然的草木太多,又总有长相相似的,对于非专业的读者而言,分辨起来,确实还是有些难度,所以,不仅仅有图有真相,还需有神有细节。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七):唐诗中的植物之美

  世间草木皆我所爱,出门看到花花草草经常会停下来好好欣赏一番,家中阳台和院子也种了百八十盆花木。如今,我们常常通过网络认识植物,这存在一个误区,有些植物在网络上盛传的名字实际并不是它真正的名字,我们普通人没有查过专业书籍根本无法辨别。《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作者潘富俊是植物学的教授,所以这本书中所介绍的植物极具权威性和准确性。作者所收录的植物大多是寻常植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见到的,比如桂、柳、桃李、松竹……也有一小部分是我从未见过的植物或是见过不知道名字的植物,如萝、楸、薛、橦等。

  世上的植物种类千千万,大自然赠予它们美丽的倩影、令人愉悦的芬芳或神奇的药效,被我们欣赏、净化空气、或被当做食物药材。每一种植物都有不同的外貌特征、生长条件、性情、历史和传说。在诗词中,它们被人们赋予各种含义,代表了诗人不同的心情。我喜欢读诗词,体会诗词本身韵律的美妙,以及它所表达的意境之美。本书将唐诗中出现的最普遍的植物集中收录在一起,每一种植物都附上照片和详细的介绍,将唐诗与植物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刚翻开书的第一节,就惊喜地发现了我最喜欢的诗句之一: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过去在读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这里的“兰”指的是如今寻常可见的形态像韭菜叶子一样的兰草,却不知这里是指“泽兰”,这是两种是完全不同科属的植物。

  对于“苦竹”,我也有了新的认识。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白居易《琵琶行》

  我一度认为苦竹的“苦”是形容词,用“苦”形容竹子是表达白居易被贬的心情而已。原来“苦竹”是独立存在的植物,不仅又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无知。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这本书图文并茂,注解详细,不仅满足了我对植物的探索兴趣,帮助我又认识了些许陌生的植物,纠正了过去一些对植物的错误认知,同时又欣赏了唐诗,两全其美。每晚睡前读上几页,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八):认识植物,提高审美,感受唐诗的魅力

  《草长莺飞,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是潘富俊教授“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系列作品中的一部,2003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套,十五年后的现在,这样优秀的作品又得以再版,实在可喜可贺!

  潘富俊是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开设并讲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课等课程。可以说,他毕生所学,都与植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他最钟爱的,除了植物,便是中国古典文学了,近些年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植物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写出了《草木》《民俗植物学》《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一系列优秀而经典的作品。可见,我们现在看到的《唐诗植物图鉴》这本书,不仅是专业的,也是用心的。

  书籍是精装版,红色的底,白色的腰封,腰封上绘着绣球和其他花束,显得古意而唯美。而书中也为我们介绍了各色花卉草木,结合着唐代优美的诗歌,为我们一一展现。

  书中植物从文人最爱的兰、桂开始,大标题说明所介绍的植物,小字说明这种植物的今名、科别、学名,再附上一首关于这种植物的唐诗,作一注解,标明另见,之后将这种植物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寓意等等一一讲出,语言唯美,娓娓道来,让人读来亲切又舒服。

  让人惊喜的是,书中每种植物都有两幅配图,一幅圆形的精致小图,附在标题文字右侧,一幅方形大图,与内容文字交相辉映,两张图让我们更加容易了解到这种植物。比如,在“桃”这一页,小图是两个长在树上的可爱桃子,大图是林间一树桃花,有花有叶,有果有实,可以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到桃这种植物。

  最后,每种植物还附上了一份“植物小课堂”,为我们介绍这种植物的特性、分布等等小知识,一页一页翻来,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能帮助我们汲取很多知识。家里有孩子的朋友,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书中有诗文,有讲解,有图片,有知识,这不仅能帮助我们自己增添阅读兴趣,提高审美旨趣,也能够让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去体味诗词与植物的奇妙趣味。

  这些年,我们常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大概只有认识了植物,提高了审美,才能更好地去建设一个绿水青山的世界吧!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九):唐朝诗酒花里的万般风景……

  第一眼看到《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这个书名,脑海中瞬间蹦出清朝诗人高鼎所作的《村居》中的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印象中,很多我们记忆深处的诗词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带些植物,古代诗人们似乎很喜欢通过植物、天气、地理环境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而说到植物,我们可能想到的是梅兰竹菊啊、杨柳啊、荷花啊、红豆啊这些,在《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这本书中,记录了数十种植物,包含了我们比较常见的植物,也列举了一些像橦、薜、枥、荩这类我们不太了解的植物。

  如书中所言,唐诗的产量巨大,境界技巧炉火纯青,拿《唐诗三百首》一书来说,书名叫《唐诗三百首》书籍真的太多太多了,每本《唐诗三百首》中,除却《春晓》、《望庐山瀑布》、《咏鹅》、《静夜思》、《乌衣巷》等等这些流传性高的唐诗外,都会有与其他书不同的唐诗,即便如此,依然有大量的唐诗不被人熟知,可想而知,唐诗的库存量有多大。在这么巨大的库存中,唐诗可谓是囊括了大千世界里的姹紫嫣红。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以唐诗为引,选取了诗句中包含了植物的唐诗,并对唐诗进行了注解、另见,也对诗中的植物的今名、科别、学名等等几方面的信息进行详尽介绍的同时,还列举了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与这类植物有关的诗词或典故。发散性的介绍,不仅仅局限于植物本身或是单单一首唐诗,更能让人接受和记住。

  除了与植物有关的唐诗让我很感兴趣,书中的植物图片也让我很好奇,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食物,孕育它们的花朵是那么漂亮,原来我们平常提及到的植物,它们的花、茎、叶、果实是那般模样。橘子花是这般纯洁的白,吃橘子的时候,不太能想象得到,橘子的花竟然这么美;《甄嬛传》中提及到的合欢花,在古时候是被唤作合昏或是夜合;绿油油的韭菜也是可以被写进诗里,还那么诗情画意;荇的花朵像极了丝瓜的花,然而它却生长在水里;夏季的荷花在古时被唤作芙蓉,好美的名字,这让我想到了曾经大热的韩剧《屋塔房王世子》中的朴荷,在朝鲜时期叫作芙蓉……

  如今,我明白了,唐诗之所以美,是诗人将这繁花似锦的世界,用自己的言语将它们融入进自己的诗里。唐诗之所以美,是古人对这五彩缤纷的植物,赋予了不落俗套的别样名称。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在唐朝诗人的诗酒花里,绽放了它们非同一般的美妙。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十):美好发现,永远不晚

  美好发现,永远不晚——读《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有感(911字)

  作者:苇眉儿

  对于植物,特别是开花类植物,不知道你们,我反正是没有一丁点儿抵抗力的,喜欢的不得了。对于唐诗宋词,那更是打心底里喜欢着,要知道每日一诗可是我的必修课。

  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唐诗里的花花草草,汇聚成了一本《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于我,从内心欣欣然,美美哉。读喜欢的诗,观挺拔的植株,赏美美的花朵,人生一大乐事也!

  作者潘富俊平生所学与植物学密切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紧密联结,于是就诞生了这本古典文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书本,适合学生与成人阅读和赏析。每篇都有固定的体例、格式:植物的名称,科别学名,相关的唐诗,注解,其它有此类植物的诗句,作者的见解赏析,植物小档案,以及精美的图片写实。读着唐诗进入优美的意境,眼睛享受了赏心悦目的图片,知识和图片相得益彰,科普和诗意完美诠释,一举数得。

  这样的书,这样的诗,这样的图,这样的解读,自然不能贪之过多过急,我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静静观赏,缓缓顿悟,于是,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还有心灵的怦然心动和心有灵犀。阅读,最重要的是进入书中,和作者跟随书中的文字,一起悲欢离合,一起嬉笑怒骂,一起吟咏,一起诵读,一起抑扬顿挫,一起起承转合……

  这样的感觉,很美好。

  盛世里最瑰丽的花朵,潘富俊采撷给读者,这样一份珍贵的礼物,更让读者品尝到古典文学浩瀚诗海中绵延的茂盛生命力和鲜活的文学特质。莺飞草长,杂树生花,读者眼前呈现的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

  一首诗,一个人,一杯茶,一壶酒,一棵树,一朵花,一片云,一座桥,一溪水,一叶舟,一弯月,一飞鸟……

  再美好再精致也会有小小的瑕疵,缺憾也是一种美好,印证着提升和努力的空间无限大。就拿书中第12页来说吧:

  “1、注解: 挥:挥殇,即举杯。挥:挥殇,即举杯。挥:挥殇,即举杯。挥:挥殇,即举杯。” 瞧瞧,一个同样的词语“挥”,解释了一模一样的四次。这种低级的错误本可以避免的。

  “2、另见: 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以倚修竹。” 正确的诗句应该是:“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瞧瞧,多了一个“以”,这样低级的错误,也是可以避免的。

  不过,这样的书,有诗意的趣味,也有植物的秀颀,我喜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莺飞草长,杂树生花:唐诗植物图鉴》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