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红楼梦植物图鉴》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5-17 02:06: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红楼梦植物图鉴》读后感1000字

  《红楼梦植物图鉴》是一本由潘富俊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植物图鉴》精选点评:

  ●别具匠心

  ●非常非常值得收藏~每天睡前翻翻,觉得很是惬意

  ●对于我这个既喜欢红楼梦又对植物科普感兴趣的人来说,挺好的啊

  ●长姿势系列,可惜图片比较小

  ●不伦不类 当年的图书编辑还是粗糙了些

  ●图片再精致些详细点就好了

  ●打着红楼旗号,实际上只是简单粗暴罗列各种植物百度百科而已……其他同系列的书可以不用看了

  ●植物知识较多,红楼知识较少,很详细

  ●不顾植物学系统。

  ●打90分吧

  《红楼梦植物图鉴》读后感(一):植物+红楼

  开篇即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内容中的植物种类进行统计,结论是前后文笔判若两人:) 文学公案,由植物分类学专家轻巧的决断结案,倒是便捷。后面按回介绍植物,文字内容颇丰富,从名称由来、文学典故、栽培历史到食用、药用、用材、栽培,引经据典很下功夫。可惜图片还是嫌小。对植物只介绍科、未列出属,可见编者一颗普及的心是多么强烈。大观园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特色植物,有些只能生长于南方而另一些局限于北方,编者指出,这样南北杂糅的现象只能出现在曹雪芹的想象中,此点证明了大观园在现实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母本,地域底色——京城或金陵——被曹雪芹成功的模糊掉

  《红楼梦植物图鉴》读后感(二):红楼花事之绛珠草

  《红楼梦》卷首,曹雪芹即借甄士隐夏日午倦入梦听到一僧一道的对话讲述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神话故事: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得换成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一段绛珠愿以一生眼泪偿还神瑛甘露之爱的情缘,就是《红楼梦》中男女主角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神话渊源。

  “绛珠草”为传说中的仙草,到了第一一六回贾宝玉魂游通灵仙境时,又在同一个地方看见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用此植物贯穿联系。绛珠仙草、绛珠仙子和林黛玉实三位一体。据《说文》解释:“绛,大赤也。”绛色即大红之色,绛珠黄就应是生有大红色珍珠状果实的仙草。从其性状特征考察,绛珠仙草应即古代方士和诗人想像中古代神话所记载的灵芝仙草,这与我们平时所见所讲的菌状灵芝稍有不同。在古人的诗赋中,灵芝草被称为神木、灵草、不死药。张衡的《西京赋》描绘了她的形态:“神木灵草,朱实离离。”灵芝草结满了红色小果,一串串垂挂于绿叶之间,不正是“绛珠”的生动写照吗?晋人葛洪《抱朴子•仙药》专门讨论介绍灵芝草,说灵芝草分为石芝、草芝、木芝等三类各一百二十种,共有三百六十种不同的品类,其形状或如宫室车马,或如龙虎飞鸟,或如蟠桃莲花;或生于石山岛屿之涯,或长于深山之中山谷之阴,或附于千岁老松之上。张华的《博物志》也说:“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上芝为车马,中芝人形,下芝六畜形。”无论如何,古人都相信确有这样一种服食可以成仙的灵芝草,民间传说白娘娘昆仑山盗仙草救活许仙,那仙草也就是灵芝草。

  《红楼梦植物图鉴》读后感(三):红楼花事之冷香丸

  在《红楼梦》第七回中,曹雪芹写薛宝钗的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症状是经常会咳嗽。曹雪芹为宝钗自拟了一个治疗药方,药名为“冷香丸”。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于次年春分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此药方是曹雪芹以小说手法拟定,从采集、配伍、制作、保藏以及服用方法来看,真可“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甚至有点故弄玄虚之嫌。然而这药方虽未见载于医书,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春分这天昼夜等长,四种花蕊在“春分”这天晒干,取的就是这阴阳和谐之气。制药需用四个节气的水,玄妙之中也有科学道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雨、露、霜、雪这些自然水含的杂质少,尤其是霜雪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固而成的,进入人体后易被吸收利用,并能激发酶的活性,促进代谢,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再来看看四种花蕊,白牡丹花味甘苦、辛,性微寒,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的功效;白荷花比较稀少,性温、味甘苦,能清热解暑;白芙蓉是木芙蓉,味微辛、性平,能清肺凉血、散热解暑,可用于久咳吐血、月经过多、带下诸证;白梅花味酸微涩,性平无毒,既能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又能“助清阳之气上升”,有清头目、利肺气、祛痰平喘止嗽的效果。

  又者,这四种花皆用白色,是遵从中医五行五色归经理论,喘嗽属肺部疾患,而“肺”属白色,故用白色花蕊,以直达肺经。用黄柏煎汤送服,是因黄柏为治“肾”要药,可滋阴和清下焦肾之热毒。宝钗的病根恰恰患了是“热哮喘”,所以用黄柏以泻下焦肾的热毒,上焦肺热自然而清,喘嗽得愈。曹雪芹独具匠心为宝钗开的冷香丸,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令人叹服。

  《红楼梦植物图鉴》读后感(四):读红楼知花草

  ----读《红楼梦植物图鉴》有感

  最近在海淀图书馆办理了借书证,就经常去海图借阅图书。

  偶然在书架上瞧见了这本书的书名,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拿在手中,沉甸甸;翻开书本,美艳艳。全书使用铜版纸,全彩色印刷,图片精美,文字精辟,爱不释手。

  借阅归家,翻开图书,便忍不住拍手叫好!看到第十七回中宝玉引《吴都赋》“纶组紫绛”的植物,竟然分别是海藻、海带、紫菜、绛草。再往后看,书中出现的很多少见的花草名称,其实大部分都是我们身边的植物,只是我们不知其名罢了。于是废寝忘食,花了一个月时间才认真读完该书。

  掩卷沉思,自感多识了草木花卉之名,又了解很多我们视作杂草野菜的植物的其他用途确实感觉学到不少知识,对《红楼梦》也多了几分了解。更加深刻理解了红楼梦的故事内容和思想内涵,一些一知半解的地方也豁然开朗。正如金恒镳在序中说“中国文学家大多不识草木鱼虫,也不讲究物种之名。许多文学巨著中,往往以'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一语带过。而大观园中栽种的植物超过七十种,可见曹雪芹重视植物,他的植物分类学知识早已凌驾于一般文学家之上,诚属难能可贵。”

  作者在自序《红学的另一种观点》中也指出: “《红楼梦》不仅可以当作小说闲书来欣赏消遣,也可以当作学术研究的题材。……如果当作研究题材,其内容所述及的建筑、食物、艺术、衣饰、医药、俚语等,设置作者的背景、小说的版本以及思想内容等,都是可供深入研究的课题。书中宝藏正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所见般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作者正是依此独辟蹊径,研究书中植物,进而考证一些红学概念。如从《红楼梦》一书中对植物的运用于认识上考证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可能不是曹雪芹原著。“《红楼梦》书中总计谈到237种植物,其中前四十回谈到165种,平均每回11.2种;中间四十回谈到161种,平均每回10.7种;最后四十回则只用到66种,平均每回3.8种。从引用植物的多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植物素养,在一比较便约略可知作者非同一人的可能性。”

  作者还根据“植物对栖地环境的要求不同”,分析大观园中出现的各种植物种类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植物,甚至还有海中植物,得出大观园原址应属于综合南北各地说的结论。这也增添了阅读中的趣味。

  这本书在编排上格式新颖,以《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的回目为顺序,并将版面区隔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整页篇幅介绍每回《红楼梦》的情节梗概;第二部分是该回出现的植物选介,内容包括植物小档案及说明文字两个部分。

  植物小档案以介绍说明各选介植物的形态、性状为主;说明文字则深入介绍该植物的特性,以及出现在那些重要的章回中,还有在《红楼梦》各回中所代表的意义等。文中也引用历代文学作品、草木志、医术等记载以资佐证。

  翻阅此书,观赏着一幅幅赏心悦目的花草图片,让我对红楼梦的植物世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怡红快绿”的阅读乐趣。

  春天来临,公司前边的紫荆又开出一串串一簇簇紫红色的花朵,飘散出阵阵清香,不禁联想起《红楼梦》中动人心弦的诗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红楼梦植物图鉴》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